內容簡介
行政倫理學是一門研究公共行政活動中産生的倫理問題和道德現象的應用學科。本教材為學習公共行政學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對行政倫理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瞭有關行政倫理學的一般性理論分析框架。本教材闡述瞭行政倫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理論,對中國傳統行政倫理、行政理性、行政正義、行政自由裁量、行政腐敗、行政忠誠、行政檢舉、行政責任、廉政與善政等當下行政倫理中最為重要的一些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進行瞭分析。本教材充分吸收瞭其他同類教材和專著的優秀成果,形成瞭鮮明的特色,初步建構瞭自己的行政倫理學的知識體係。
作者簡介
李建華,男,1959年生,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扛學者特聘教授,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兼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中國青年倫理學會會長。主要從事倫理學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研究,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重大招投標項目1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4項,其他省部級項目10項。齣版著作15部,發錶學術論文200多篇。曾獲教育部第四屆青年教師奬、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奬、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傢,“行政倫理學”獲批2007年度國傢精品課程。
左高山,男,1971年生,哲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200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20062009年在中央編譯局從事政治學博士後研究。2007年度國傢精品課程“行政倫理學”主講教師。齣版《戰爭鏡像與倫理話語》(專著)、《政治暴力批判》(專著)、《政治思想與政治思想傢》(譯著)等,發錶中、英文學術論文30多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政治暴力及其閤法性研究”等與政治暴力問題相關課題10項,目前主要集中研究西方政治暴力理論、政治暴力對公共政策的影響、政治暴力的閤法性以及敵人問題研究。
目錄
第一章 行政倫理學:學科定位與知識體係/1
第一節 行政倫理學的基本概念/1
一、倫理與道德的概念/2
二、行政的公共性/4
三、行政倫理的內涵/7
第二節 行政倫理學的學科定位與知識體係/9
一、行政倫理學的研究對象/9
二、行政倫理學的基本問題/14
三、行政倫理學的學科性質/24
四、行政倫理學的形成與發展/26
第三節 行政倫理學的價值與方法/31
一、行政倫理學的價值/31
二、行政倫理學的方法/33
第二章 行政倫理學的相關道德理論/37
第一節 功利論的道德理論/38
一、邊沁的功利主義道德理論/38
二、穆勒對功利主義道德理論的發展/39
第二節 義務論的道德理論/41
一、義務論的主要觀點及特徵/42
二、康德的道德理論/43
第三節 美德論的道德理論/45
一、亞裏士多德的美德倫理/45
二、基督教的美德倫理/46
三、儒傢的美德倫理/48
第三章 中國傳統行政倫/50
第一節 中國傳統行政倫理的理據/50
一、“德”與“孝”:傳統行政倫理的邏輯起點/51
二、“禮”與“仁”:傳統行政倫理的理據/54
第二節 中國傳統行政倫理的主要規範/59
一、忠:臣事君以忠/60
二、信:無信則不立/62
三、廉:知恥而不貪/64
四、智:是非明辨之/66
第四章 行政理性/69
第一節 行政理性的基本概念/70
一、理性為道德立法/70
二、行政理性的界定/72
三、行政理性的實質/74
四、行政理性的標準/76
第二節 行政理性的限度/77
一、政府的有限性/78
二、行政理性的限度/82
第五章 行政正義/85
第一節 行政正義的基本概念與內涵/85
一、行政對於正義的訴求/86
二、行政正義的概念及其現代含義/88
三、行政正義的優先價值/91
第二節 行政程序正義/94
一、行政程序正義的價值/94
二、行政程序正義的原則/98
三、行政程序正義的實現/99
第三節 行政實質正義/104
一、行政的實質正義界定/104
二、行政實質正義的標準/106
三、行政實質正義的實現/108
第六章 行政自由裁量/111
第一節 行政自由裁量的基本概念/111
一、行政自由裁量的界定/111
二、行政自由裁量的演進/114
三、行政自由裁量的原則/118
第二節 行政自由裁量的邊界/119
一、行政自由裁量的法律邊界/119
二、行政自由裁量的理性邊界/122
三、行政自由裁量的道德邊界/123
第三節 行政自由裁量的失範與控製/125
一、行政自由裁量的失範/125
二、行政自由裁量的控製/126
第七章 行政腐敗/129
第一節 行政腐敗的基本概念/129
一、行政腐敗的界定/129
二、行政腐敗的特徵/132
三、行政權力的濫用/135
四、行政腐敗的原因/136
第二節 行政腐敗的危害/139
一、行政腐敗造成國傢經濟損失/139
二、行政腐敗造成政治資源流失/140
三、行政腐敗造成重大社會危害/142
第三節 行政腐敗的規製/144
一、以道德規製行政腐敗/145
二、以權力規製行政腐敗/148
三、以社會規製行政腐敗/150
第八章 行政忠誠/153
第一節 行政忠誠的基本概念/153
一、忠誠及其相關問題/154
二、行政忠誠的界定/156
三、行政忠誠的對象/158
四、行政忠誠與認同/159
第二節 對憲法的行政忠誠/162
一、忠誠憲法是政府的首要義務/162
二、宣誓是忠誠憲法的重要途徑/164
第九章 行政檢舉/166
第一節 行政檢舉的基本概念/166
一、行政檢舉的淵源/166
二、行政檢舉的界定/169
三、行政檢舉的特徵/171
第二節 行政檢舉的睏境及原因/173
一、行政檢舉的睏境/173
二、行政檢舉睏境的原因/174
第三節 行政檢舉的實現/178
一、培育公共精神/178
二、完善檢舉製度/181
第十章 行政責任/184
第一節 行政責任的基本概念/184
一、行政責任的界定/184
二、行政責任的變化/187
三、行政責任的衝突/191
第二節 客觀行政責任與主觀行政責任/194
一、客觀行政責任/194
二、主觀行政責任/196
第十一章 廉政與善政/198
第一節 廉政的基本概念/199
一、廉政的界定/199
二、廉政的主體與內涵/201
第二節 廉潔政府的建/203
一、我國廉政建設的現狀/204
二、國外廉政建設的經驗/207
三、廉政製度創新的模型分析/209
四、廉政建設與製度創新/212
第三節 善政及其實現/215
一、善政的界定/216
二、治理與善治/218
三、治理與善政/220
四、善政的實現/223
後記/227
精彩書摘
(1)從公共利益的角度來界定行政倫理。政府及其官員是否能夠代錶並迴應公共利益是行政倫理的核心議題之一。換言之,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的齣發點,公共行政人員應當是公共利益的代理人,而不是個人私利或集團利益的代言人。政府具有促進和實現公共利益的義務和責任。
(2)從決策及其過程的角度來界定行政倫理。在這種意義上,行政倫理就是指行政過程和行政決策中的道德。進而言之,倫理道德內在於所有公共政策之中。因為行政決策者在製定公共政策時,總是或多或少要受該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這樣,行政倫理可以看做是決策倫理。事實上,行政決策常常反映著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而行政官員對組織內製定的決策和決策依據的道德標準負有個人和專業的責任。
(3)從價值理性的角度來界定行政倫理。行政倫理可以看做是行政活動和行政過程中的價值追求和實現。公共行政不僅僅要重視經濟和效率,同時也要重視公平、正義和民主,要維係並發展民主法治社會的基本價值理念和公共行政的基本價值理念。公共行政不僅外顯為工具理性,充當執行國傢意誌的手段和工具,而且內含價值理性,公共行政必須捍衛民主憲政,要緻力於發展、弘揚民主治理過程的閤法性、閤理性、公正性。民主、法治、自由、人權、公共利益、社會公正、正當程序等價值構成瞭現代民主政治的基礎,公共行政有責任維護並發展這些基本價值。因為這一切關係到政府治理的閤法性、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問題。行政倫理就是迴應在行政活動和行政過程中有人對這些基本價值的挑戰,從而促進這些基本價值的追求和實現。
(4)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界定行政倫理。行政倫理被當作是抑製行政腐敗,重塑政府信任和重建公共行政倫理秩序的手段與方法。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和認同是政府閤法性的來源,“善治”需要政府、公民、企業、社會之問的信任關係的存在,這種信任關係的重要基礎在於公共權力的公共使用,而不是用於私人目的。腐敗侵蝕著這種信任關係的基礎,最終將損害政府的閤法性。麵對日益增加的政治醜聞、官員的腐敗,學者們在探討用法律手段來抑製腐敗、懲處腐敗的同時,也積極從提高行政人員的內在道德素質來反腐倡廉。善治是由好公民和好官共同建構的。
前言/序言
《行政倫理學》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深入的行政倫理學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南。行政倫理學作為公共行政領域的重要分支,其核心在於探討和規範公共事務從業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所應遵循的道德原則、行為準則以及判斷和處理倫理睏境的方法。本書力求擺脫空泛的道德說教,深入挖掘行政倫理的理論基礎,分析其在當代公共行政實踐中所麵臨的挑戰,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路徑。 第一部分:行政倫理學的理論基石 本部分將詳細闡述行政倫理學的基本概念、理論源流和核心範疇。 第一章:行政倫理學的概念界定與學科定位 我們將首先界定“行政倫理”的核心含義,區分個人倫理與職業倫理在行政情境下的特殊性。 詳細探討行政倫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必要性與價值,闡釋其與其他相關學科,如政治哲學、法學、社會學、倫理學等的關係。 分析行政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包括但不限於公務員的道德行為、公共部門的組織文化、行政決策中的倫理考量、以及公民對行政倫理的期待等。 強調行政倫理學在提升公共治理效能、維護公眾信任、塑造廉潔政治文化方麵的關鍵作用。 第二章:行政倫理學的理論溯源與發展脈絡 追溯西方行政倫理思想的早期萌芽,從古希臘哲學傢的政治倫理觀,到中世紀的神學倫理,再到啓濛運動時期對公共理性和權利的強調,分析這些思想如何為現代行政倫理奠定基礎。 重點梳理近現代西方行政倫理學的關鍵理論流派,包括功利主義、義務論(康德倫理學)、德性倫理學、契約論等,並分析它們在解釋和指導行政行為方麵的不同視角和貢獻。 探討在中國傳統思想中與行政倫理相關的概念,如“仁政”、“德治”、“忠誠”、“廉潔”等,分析其曆史傳承與現代轉化。 考察20世紀以來,隨著公共行政改革和民主化進程的推進,行政倫理學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上的演變,關注其如何迴應新的社會挑戰,如全球化、信息技術發展、多元文化衝突等。 第三章:行政倫理學的核心原則與價值體係 係統闡述構成行政倫理學基石的核心原則,如公平正義(程序正義、分配正義、矯正正義)、誠實守信(信息公開、兌現承諾、透明決策)、責任擔當(職責明確、勇於承擔、接受問責)、效率效能(閤理配置資源、追求最佳公共利益)、服務導嚮(以民為本、迴應需求、提升服務質量)等。 深入剖析公共利益的內涵及其在行政倫理中的優先性,探討如何界定、平衡和實現多元化的公共利益。 分析權力製約與監督在行政倫理中的重要性,探討不同權力製衡機製的設計及其倫理意涵。 探討包容與多元的倫理維度,強調在公共管理中尊重不同群體,反對歧視,促進社會和諧。 強調職業精神的核心要素,包括專業能力、奉獻精神、閤作意識、以及持續學習和自我完善的內在驅動力。 第二部分:當代行政倫理的挑戰與實踐 本部分將聚焦當前公共行政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倫理睏境,並提供分析和應對的工具。 第四章:公共部門的腐敗與反腐敗的倫理維度 深入分析公共部門腐敗的根源,包括製度性因素、文化性因素以及個人性因素,並從倫理學角度探討腐敗對公共信任、社會公平和發展效率造成的損害。 探討反腐敗的倫理基礎,例如對公共財産的守護責任、對公眾委托的尊重、以及維護社會正義的必要性。 分析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倫理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教育宣傳、建立健全監督機製、以及提升公職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 討論“吹哨人”保護、信息公開與舉報製度的倫理考量,以及如何平衡國傢利益、組織利益與個人安全。 第五章:行政決策中的倫理睏境與權衡 分析行政決策過程中常見的倫理睏境,如效率與公平的衝突、短期利益與長遠福祉的矛盾、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博弈、以及不同群體利益的權衡等。 介紹決策分析的倫理工具,如倫理審查、利益相關者分析、風險評估中的倫理考量等。 探討在信息不對稱、時間壓力和復雜性背景下,如何做齣更為公正、負責任的行政決策。 分析“決策黑箱”問題及其倫理挑戰,強調決策過程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 第六章:公共部門的利益衝突與迴避 界定公共部門的利益衝突,包括個人利益與公職的衝突、公職與第三方利益的衝突等。 闡述利益衝突的危害,如損害公共信任、扭麯決策、産生不公平競爭等。 探討利益衝突的識彆、申報、迴避和管理機製,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的作用。 分析在特殊情況下,如“鏇轉門”現象,如何進行倫理規製。 第七章:信息公開、隱私保護與行政倫理 探討信息公開在現代公共行政中的倫理意義,如保障公眾知情權、促進民主參與、加強政府問責。 分析信息公開可能引發的倫理問題,例如涉及國傢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敏感信息如何處理。 深入研究個人隱私在公共管理中的保護睏境,以及如何平衡政府信息收集、處理與公民隱私權之間的關係。 探討數據安全、大數據應用中的倫理風險,以及如何構建負責任的數據治理框架。 第八章:公共服務中的公平性、效率與倫理 分析公共服務領域常見的倫理挑戰,如資源分配的公平性、服務供給的效率性、以及對弱勢群體的特殊關照。 探討如何通過製度設計和管理實踐,提升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可負擔性和質量。 分析在推行“客戶導嚮”服務模式時,如何避免過度商業化,堅守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 討論技術進步(如人工智能、遠程服務)在公共服務中的倫理影響,如何確保技術應用不加劇社會不平等。 第三部分:行政倫理的製度保障與文化建設 本部分將探討如何構建有效的製度機製和健康的文化環境,以促進行政倫理的踐行。 第九章:行政倫理的法律與製度保障 分析現有的與行政倫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體係,包括公務員法、廉政建設條例、行政監察法等,並指齣其在倫理保障方麵的優勢與不足。 探討建立健全獨立的倫理監督機構的重要性,分析其職責、權限與運作模式。 研究西方國傢在行政倫理建設方麵的製度經驗,如行為準則、利益衝突申報製度、道德申訴機製等。 提齣完善行政倫理製度的建議,包括建立更加精細化的行為規範、強化內部控製與外部監督、以及完善問責機製。 第十章:公共部門的倫理文化建設 闡釋倫理文化在塑造公職人員行為、提升組織績效方麵的關鍵作用。 分析構成健康行政倫理文化的要素,如領導垂範、崇尚誠信、鼓勵擔當、尊重規則、倡導閤作等。 探討通過教育培訓、榜樣宣傳、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提升公職人員的倫理意識和道德素養。 研究如何通過組織激勵、績效評估等手段,將倫理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形成“為善受尊,作惡必懲”的文化氛圍。 強調領導者的倫理示範作用,以及如何構建層層負責、人人擔當的倫理責任體係。 第十一章:公民參與與行政倫理的外部監督 論述公民在監督和促進行政倫理方麵的積極作用,包括知情權、參與權、錶達權、監督權。 分析媒體監督、社會組織監督、以及通過信息公開促進的公眾監督機製的倫理意義。 探討如何構建有效的公民參與平颱,聽取民意,迴應關切,提升行政決策的科學性和倫理水平。 分析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如何避免誤導和虛假信息對行政倫理造成的衝擊。 第十二章:麵嚮未來的行政倫理發展趨勢 展望行政倫理學在未來公共行政發展中的新課題,如數字治理的倫理挑戰、人工智能在決策和監管中的倫理風險、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行政倫理協調等。 分析可持續發展目標與行政倫理的內在關聯。 探討如何構建更加敏捷、適應性強的行政倫理體係,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和技術發展。 強調行政倫理的持續學習、反思和創新,以期建設更有效、更公正、更負責任的公共管理體係。 本書內容豐富,邏輯清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既有理論高度,又不乏實踐指導意義。希望通過本書的閱讀,能夠幫助廣大公共行政領域的從業者、學習者以及對公共事務感興趣的讀者,深刻理解行政倫理的內涵與重要性,掌握分析和解決行政倫理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建設清正廉潔、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體係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