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牌優勢:劍橋大學齣版社的品牌號召力,我們與之同步齣版
8捲本《劍橋科學史》已經齣版4捲,由我社同步引進齣版。
★2.作者譯者優勢:原版作者力量強大,中文翻譯隊伍一流
原版作者力量強大(第七捲就有40人之眾),都是科學史研究的一流學者;中文翻譯隊伍是國內科學史界的傑齣人物。第七捲主編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衫磯分校西奧多德·M.波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多蘿西·羅斯;第七捲中文版由中國社科院的王維、魯旭東組織,魯旭東等27位專傢翻譯校對。其餘各捲主譯專傢是:第三捲:北京大學吳國盛;第四捲:中國科學院方在慶;第五捲:清華大學劉兵、楊艦,上海交大江曉原。第六捲:著名科普作傢方舟子;第八捲:中國社科院《世界哲學》雜誌的主編魯旭東。
★3.內容優勢:亙古未有的科學通史,截止到21世紀初
時間跨度大、緊跟時代發展(從古希臘兩河文明到21世紀初),吸收瞭更新鮮的史料、編史方法和編史成果。將學科史、思想史、製度史、社會史融於一爐,觀念論、社會建構、女性主義的觀點四處閃爍,綜閤瞭目前國際科學史界新成就。
★4.在銷期優勢:一套40年不過時的書
《劍橋科學史》是目前科學史研究的新成果,對於專業研究者,這套書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書,而且40年內不會過時;對於非專業研究者來說,這是目前理解科學發展,培養科學精神的著作,它豐富而有趣的內容,獨特而新穎的觀點,一定能讓其不忍釋捲。
★5.這是一本關於社會科學發展史的著作,包括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地理學、史學和統計學等全部社會科學。每個學科發展中所涉及的人物、著作和事件都被詳細地介紹,可使讀者很容易地瞭解各個學科的發展史。
★6.8捲本《劍橋科學史》是劍橋大學齣版社齣版的一部科學通史。它時間跨度大、緊跟時代發展(從古希臘兩河文明到21世紀初),吸收瞭更新鮮的史料、編史方法和編史成果。將學科史、思想史、製度史、社會史融於一爐,觀念論、社會建構、女性主義的觀點四處閃爍,綜閤瞭目前國際科學史界新成就。
★7.這本書對於學習社會科學和研究社會科學的讀者來說,是一本不可錯過的重要參考書。它內容全麵,觀點新鮮,是目前關於社會科學發展史的科學史著作。
撰稿人簡介
總編前言
緻謝
導論:社會科學史的寫作
第一部分 19世紀晚期的社會科學
2 社會研究的類型與對象:從啓濛運動到1890年
3 社會思想與自然科學
4 成因、目的論與方法
5 空想社會主義與社會科學
6 18世紀和19世紀的社會調查
7 科學民族誌與科學旅行,1750-1850睥
8 曆史與曆史主義
9 將心裏學納入科學領域
10 從重農主義到邊際革命時期的歐洲大陸的政治經濟學
11 從洛剋到馬歇爾的英國經濟學理論
12 馬剋思與馬剋思主義
第二部分 大約1880年以來西歐和北美的學科
13 社會科學諸學科的變化輪廓
14 統計學和統計學的方法
15 心理學
16 經濟學
17 政治學
18 社會學
19 人類學
20 地理學
21 曆史學與社會科學
第三部分 社會科學的國際化
22 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的現代性科學
23 20世紀拉丁美洲的社會科學
24 俄羅斯、中歐和東歐的心理學
25 埃及與摩洛哥的社會學
26 非洲的社會科學
27 印度的社會科學
28 中國的社會科學
29 日本的社會科學
第四部分 作為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數論與實踐的社會科學索引
30 社會科學的應用
31 管理經濟
32 管理和會計學
33 政治和企業中的民意調查
34 20世紀的社會科學與社會計劃
35 社會福利
36 教育
37 智力文化
38 心理主義與兒童
39 精神病學
40 社會性彆
41 種族與社會科學
42 文化相對主義
43 現代化
人名譯名索引
譯後記
這本書的體量和深度,要求讀者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它絕不是那種可以在通勤路上隨便翻閱的讀物。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查閱大量的背景資料,纔能完全跟上作者在不同曆史時期對特定學者思想的精確復原。不過,這種略顯費力的過程,反而帶來瞭一種罕見的充實感。特彆是關於行為科學和認知科學的早期探索部分,那種試圖將人類心智還原為可操作機製的努力,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樂觀主義和一絲天真。閱讀這些早期的嘗試,就像在觀察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雖然方法笨拙,但方嚮是明確的。作者在描述這些早期理論時,語氣是剋製的,既不貶低其曆史貢獻,也不迴避其邏輯漏洞。這種平衡的視角,使得閱讀體驗非常紮實可靠,讓人感覺自己是站在一個非常高的曆史製高點上,俯瞰整個知識體係的構建。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地會停下來,閤上書本,陷入沉思,尤其是在涉及跨學科邊界的討論時。這本書對於不同社會科學分支如何互相滲透、互相定義的論述,極其細膩。它清晰地勾勒齣瞭心理學如何試圖“量化”經驗,經濟學如何試圖構建“理性人”模型,以及人類學如何抵抗這種過度簡化。對我個人而言,這部分內容提供瞭極佳的“元認知”訓練——即思考我們是如何思考的。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並非來自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而是來自無數學科工具的反復打磨和切割。書中對“方法論戰爭”的描繪尤為生動,那些關於定性與定量、宏觀與微觀的爭論,遠比教科書上教導的要激烈和充滿人情味。這不僅僅是學術史,更是一部充滿智力鬥爭的史詩。
評分我對這本書最深的感受,是它對“現代性”的復雜描繪。它並沒有簡單地將現代社會科學視為一種進步的綫性發展,相反,它揭示瞭許多被光環掩蓋的陰影麵。例如,在探討統計學和數據在社會管理中應用的段落,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理性化帶來的效率提升,但同時也伴隨著對個體能動性的潛在壓製。這本書的敘事策略非常高明,它總是將某個理論的誕生,置於其特定的社會、政治背景之下進行審視。你會發現,許多我們現在視為“客觀真理”的社會學模型,在當時恰恰是為某種政治訴求服務的工具。這迫使我不斷反思,我們今天所依賴的經濟預測模型、行為心理學範式,是否也隻是下一代人眼中的過時工具?這種深刻的自我批判精神,是這本書最寶貴的遺産。它不是在歌頌科學的萬能,而是在冷靜地記錄人類嘗試理解自身的麯摺道路。
評分這本厚重的典籍,初翻開時,那種撲麵而來的知識的厚重感,實在令人敬畏。我原本以為自己對“社會科學”這個概念已經有瞭相當的瞭解,畢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在討論經濟、政治、心理這些話題。然而,閱讀這套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深入的考古發掘,你不得不暫時放下那些時髦的術語和未經推敲的觀點,去追溯這些學科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掙紮、演化、最終定型的。尤其在關於早期社會學思想的章節,那種理論框架的構建過程,充滿瞭哲學思辨的魅力,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局限性。作者們非常擅長梳理不同學派之間的脈絡糾葛,比如功能主義和衝突理論的交鋒,不僅僅是觀點的對立,更是對“人應該如何組織社會”這一根本問題的不同迴答。這種對思想史的精雕細琢,讓整個閱讀體驗從單純的知識獲取,升華成瞭一種對人類理性探索自身的尊重。對於任何想真正理解現代社會運行邏輯的人來說,這種溯源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幫你過濾掉許多浮於錶麵的喧囂。
評分真正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這本書並非隻是一個簡單的編年史,它在試圖迴答一個宏大的問題:在經曆瞭啓濛運動的洗禮後,人類如何纔能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自身這一最復雜的主體?它展示瞭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現代産物,是如何努力擺脫神學和形而上學的桎梏,試圖建立一套基於經驗觀察和邏輯推演的知識體係。在分析二戰後社會科學的專業化和碎片化趨勢時,我能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時代的悲涼——知識的深度似乎是以犧牲整體視野為代價的。這本書對這種“知識的部落化”現象進行瞭深沉的探討,它暗示瞭,雖然我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取得瞭巨大進步,但對人類整體命運的宏觀理解,反而可能因為學科壁壘的加深而變得更加睏難。這促使我思考,真正的“科學”是否應該指嚮一種更高層次的綜閤與洞察。
評分挺便宜的,內容慢慢讀!!!
評分《劍橋科學史(第4捲):18世紀科學》為一般讀者和專業人士提供18世紀科學發展的 詳盡和全麵的概述,探討17世紀的“科學革命”以及主要的新增長點,尤其 是實驗科學的含意。這本書既是一本敘事性的書,也是一本解釋性的書,還 可以當成參考工具書來用。其主要關注的是西方科學,也談到瞭一些傳統文 明中的科學和殖民地的科學。所包含的範圍,既有對科學本身認知維度的分 析,也有對其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意義的解釋,兩者兼顧。撰稿者大 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世界領軍人物,他們既敘述瞭有關問題當前的不同研究 成果以及方法論上的爭論,也給齣瞭他們自己的觀點。
評分書沒問題的,但價格還是有些貴
評分科學史,還是劍橋的,很不一般,高大上
評分《劍橋科學史》第七捲,介紹瞭18世紀以來關於社會科學(包括行為科學和經濟科學)的概念、實踐、製度和意識形態的曆史。對於社會知識的曆史發展,包括它的哲學假設、它的社會和學術組織,以及它與科學、醫學、政治、官僚機構、宗教和各種專業知識領域的關係,作者們提供瞭新穎的和綜閤性的說明。全書共43章,探討瞭塑造社會科學的各種流派和傳統、社會科學的主要學科(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地理學、史學和統計學)的成就以及國際上關於東歐、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社會科學的評論。對社會科學進入政府、企業、教育、文化以及社會政策等領域的研究,也是本捲論述的特點之一。本書是一部關於社會科學的一般文化史,它對社會科學諸學科參與開創現代世界的活動進行瞭分析。本書的撰稿人都是他們各自領域中世界一流的學者,參與瞭現代編史學和方法論的論戰,而且都提齣瞭他們自己獨到的見解。 羅伊·波特,倫敦大學學院韋爾科姆·特拉斯特(Wellcome Trust)醫學史中心醫學社會史榮休教授,不幸在2002年3月3日去世。很遺憾,他未能看到這一捲的齣版。他在醫學史、科學史和啓濛運動方麵有眾多著述,並産生瞭重要和深遠的影響。他的離世讓那些有機會接觸到他的敏捷智力、充沛精力的科學史傢和其他人深感悲哀。
評分內容簡介
評分瞭解科學曆史,為瞭認知研究基礎的更新。
評分包裝很好,書也很好。支持!
評分《劍橋科學史(第4捲):18世紀科學》為一般讀者和專業人士提供18世紀科學發展的 詳盡和全麵的概述,探討17世紀的“科學革命”以及主要的新增長點,尤其 是實驗科學的含意。這本書既是一本敘事性的書,也是一本解釋性的書,還 可以當成參考工具書來用。其主要關注的是西方科學,也談到瞭一些傳統文 明中的科學和殖民地的科學。所包含的範圍,既有對科學本身認知維度的分 析,也有對其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意義的解釋,兩者兼顧。撰稿者大 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世界領軍人物,他們既敘述瞭有關問題當前的不同研究 成果以及方法論上的爭論,也給齣瞭他們自己的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