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牌优势: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品牌号召力,我们与之同步出版
8卷本《剑桥科学史》已经出版4卷,由我社同步引进出版。
★2.作者译者优势:原版作者力量强大,中文翻译队伍一流
原版作者力量强大(第七卷就有40人之众),都是科学史研究的一流学者;中文翻译队伍是国内科学史界的杰出人物。第七卷主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衫矶分校西奥多德·M.波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多萝西·罗斯;第七卷中文版由中国社科院的王维、鲁旭东组织,鲁旭东等27位专家翻译校对。其余各卷主译专家是:第三卷:北京大学吴国盛;第四卷:中国科学院方在庆;第五卷:清华大学刘兵、杨舰,上海交大江晓原。第六卷: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第八卷:中国社科院《世界哲学》杂志的主编鲁旭东。
★3.内容优势:亘古未有的科学通史,截止到21世纪初
时间跨度大、紧跟时代发展(从古希腊两河文明到21世纪初),吸收了更新鲜的史料、编史方法和编史成果。将学科史、思想史、制度史、社会史融于一炉,观念论、社会建构、女性主义的观点四处闪烁,综合了目前国际科学史界新成就。
★4.在销期优势:一套40年不过时的书
《剑桥科学史》是目前科学史研究的新成果,对于专业研究者,这套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而且40年内不会过时;对于非专业研究者来说,这是目前理解科学发展,培养科学精神的著作,它丰富而有趣的内容,独特而新颖的观点,一定能让其不忍释卷。
★5.这是一本关于社会科学发展史的著作,包括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地理学、史学和统计学等全部社会科学。每个学科发展中所涉及的人物、著作和事件都被详细地介绍,可使读者很容易地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史。
★6.8卷本《剑桥科学史》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科学通史。它时间跨度大、紧跟时代发展(从古希腊两河文明到21世纪初),吸收了更新鲜的史料、编史方法和编史成果。将学科史、思想史、制度史、社会史融于一炉,观念论、社会建构、女性主义的观点四处闪烁,综合了目前国际科学史界新成就。
★7.这本书对于学习社会科学和研究社会科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错过的重要参考书。它内容全面,观点新鲜,是目前关于社会科学发展史的科学史著作。
撰稿人简介
总编前言
致谢
导论:社会科学史的写作
第一部分 19世纪晚期的社会科学
2 社会研究的类型与对象:从启蒙运动到1890年
3 社会思想与自然科学
4 成因、目的论与方法
5 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科学
6 18世纪和19世纪的社会调查
7 科学民族志与科学旅行,1750-1850睥
8 历史与历史主义
9 将心里学纳入科学领域
10 从重农主义到边际革命时期的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学
11 从洛克到马歇尔的英国经济学理论
12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第二部分 大约1880年以来西欧和北美的学科
13 社会科学诸学科的变化轮廓
14 统计学和统计学的方法
15 心理学
16 经济学
17 政治学
18 社会学
19 人类学
20 地理学
21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
第三部分 社会科学的国际化
22 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的现代性科学
23 20世纪拉丁美洲的社会科学
24 俄罗斯、中欧和东欧的心理学
25 埃及与摩洛哥的社会学
26 非洲的社会科学
27 印度的社会科学
28 中国的社会科学
29 日本的社会科学
第四部分 作为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数论与实践的社会科学索引
30 社会科学的应用
31 管理经济
32 管理和会计学
33 政治和企业中的民意调查
34 20世纪的社会科学与社会计划
35 社会福利
36 教育
37 智力文化
38 心理主义与儿童
39 精神病学
40 社会性别
41 种族与社会科学
42 文化相对主义
43 现代化
人名译名索引
译后记
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本书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编年史,它在试图回答一个宏大的问题:在经历了启蒙运动的洗礼后,人类如何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自身这一最复杂的主体?它展示了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现代产物,是如何努力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桎梏,试图建立一套基于经验观察和逻辑推演的知识体系。在分析二战后社会科学的专业化和碎片化趋势时,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悲凉——知识的深度似乎是以牺牲整体视野为代价的。这本书对这种“知识的部落化”现象进行了深沉的探讨,它暗示了,虽然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宏观理解,反而可能因为学科壁垒的加深而变得更加困难。这促使我思考,真正的“科学”是否应该指向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与洞察。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停下来,合上书本,陷入沉思,尤其是在涉及跨学科边界的讨论时。这本书对于不同社会科学分支如何互相渗透、互相定义的论述,极其细腻。它清晰地勾勒出了心理学如何试图“量化”经验,经济学如何试图构建“理性人”模型,以及人类学如何抵抗这种过度简化。对我个人而言,这部分内容提供了极佳的“元认知”训练——即思考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并非来自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而是来自无数学科工具的反复打磨和切割。书中对“方法论战争”的描绘尤为生动,那些关于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的争论,远比教科书上教导的要激烈和充满人情味。这不仅仅是学术史,更是一部充满智力斗争的史诗。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初翻开时,那种扑面而来的知识的厚重感,实在令人敬畏。我原本以为自己对“社会科学”这个概念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毕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讨论经济、政治、心理这些话题。然而,阅读这套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深入的考古发掘,你不得不暂时放下那些时髦的术语和未经推敲的观点,去追溯这些学科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挣扎、演化、最终定型的。尤其在关于早期社会学思想的章节,那种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充满了哲学思辨的魅力,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局限性。作者们非常擅长梳理不同学派之间的脉络纠葛,比如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的交锋,不仅仅是观点的对立,更是对“人应该如何组织社会”这一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这种对思想史的精雕细琢,让整个阅读体验从单纯的知识获取,升华成了一种对人类理性探索自身的尊重。对于任何想真正理解现代社会运行逻辑的人来说,这种溯源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你过滤掉许多浮于表面的喧嚣。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深的感受,是它对“现代性”的复杂描绘。它并没有简单地将现代社会科学视为一种进步的线性发展,相反,它揭示了许多被光环掩盖的阴影面。例如,在探讨统计学和数据在社会管理中应用的段落,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理性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但同时也伴随着对个体能动性的潜在压制。这本书的叙事策略非常高明,它总是将某个理论的诞生,置于其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之下进行审视。你会发现,许多我们现在视为“客观真理”的社会学模型,在当时恰恰是为某种政治诉求服务的工具。这迫使我不断反思,我们今天所依赖的经济预测模型、行为心理学范式,是否也只是下一代人眼中的过时工具?这种深刻的自我批判精神,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遗产。它不是在歌颂科学的万能,而是在冷静地记录人类尝试理解自身的曲折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体量和深度,要求读者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它绝不是那种可以在通勤路上随便翻阅的读物。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才能完全跟上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特定学者思想的精确复原。不过,这种略显费力的过程,反而带来了一种罕见的充实感。特别是关于行为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早期探索部分,那种试图将人类心智还原为可操作机制的努力,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乐观主义和一丝天真。阅读这些早期的尝试,就像在观察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虽然方法笨拙,但方向是明确的。作者在描述这些早期理论时,语气是克制的,既不贬低其历史贡献,也不回避其逻辑漏洞。这种平衡的视角,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扎实可靠,让人感觉自己是站在一个非常高的历史制高点上,俯瞰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
评分书的内容很好,送货速度也很快,很满意
评分剑桥科学史(第7卷):现代社会科学
评分内容很全,涉及科学的所有内容,只是封底发现竟然有一个错字,有点不应该。
评分还不错吧!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凡是公开写出来的历史,基本上是史实和数据的罗列,而怎样利用这个数据在历史这个学科里面是不讲的,各个社会科学学者从这些历史的数据中得到什么也是不讲的,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历史的记录很有可能做了篡改,起码是有大量掩饰的春秋笔法,这些都与历史的或现实的政治条件有关,利用这些历史的社会科学也是带有时代色彩的。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学习自己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认识,从中给自己营养,重要的敏感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是不会写在书本上的,要自己体会的。
评分好书
评分物流迅速,价格便宜,值得购买!
评分现在是该好好学习科学史的时候了,蒙昧主义盛行啊。
评分正版图书 , 发货速度超快 ,232548721218987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