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古董拍卖年鉴:书画(全彩版)

2009古董拍卖年鉴:书画(全彩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欣弘 著
图书标签:
  • 古董拍卖
  • 书画
  • 艺术品
  • 拍卖年鉴
  • 2009年
  • 收藏
  • 中国书画
  • 绘画
  • 书法
  • 艺术市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5631657
版次:1
商品编码:101977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49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以全面、客观、务实的视角,完美地记录了2008年中国古董拍卖行业的壮阔场景。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对中国古董的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惊心动魄的拍卖现场,直观而详细地领略中国古董的韵味悠长。《2009古董拍卖年鉴:书画(全彩版)》作为载体,不仅仅记录了2008年古董拍卖的辉煌,也是对2009年中国古董拍卖再创辉煌的展望和预测!《2009古董拍卖年鉴:书画(全彩版)》记录2008年国内国外书画拍卖记录。

内页插图

目录

一、中国书画
五代画家
李赞华
宋代画家
陈居中
方从义
管道升
洪迈
柯九思
李公麟
李嵩
刘松年
马远
米芾
宋徽宗
苏轼
文天祥
徐崇嗣
赵士雷
元代画家
丁野夫
房大年
高克恭
高明
觉隐
缪侃
倪瓒
钱选
任子良
萨天锡
盛懋
王蒙
王渊
吴镇
杨基
杨维桢
佚名
张养浩
赵雍
赵孟频
明代画家
陈洪绶
陈淳
陈献章
陈元素
仇英
戴进
戴泉
戴明说
丁玉川
丁云鹏
董其昌
方孝孺
龚鼎孳
顾大典
郭诩
何浩
侯懋功
黄姬水
黄道周
解缙
蓝瑛
李流芳
林良
刘珏
刘原起
柳如是
陆师道
陆治
吕健
卢象升
马琬
米万钟
明代六家
莫是龙
倪元璐
钱贡
钱毂
汝文淑
邵弥
沈士充
沈周
盛茂烨
宋臣
宋旭
孙克弘
唐寅
陶成
汪玉珂
汪中
王鏊
王谔
……
二、版画
三、水粉水彩
四、素描
五、油画
六、唐卡
七、雕塑
八、摄影
九、其他艺术形成
2008书画拍卖成交汇总

前言/序言

  
聚焦全球艺术市场脉动:2009年西方绘画大师真迹品鉴与投资指南 图书信息: 《2009西方绘画大师真迹品鉴与投资指南》(暂定名)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聚焦于2009年度全球范围内西方经典艺术品,特别是文艺复兴至印象派及后印象派大师级油画作品的拍卖动态、市场估值、真伪鉴别以及长期投资策略。它并非简单的图录汇编,而是一本深入剖析特定历史时期艺术品市场生态的专业参考书。 --- 第一章:2009全球艺术市场宏观审视与结构性调整 本章首先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与机遇进行系统梳理。金融海啸对高端艺术品市场的冲击程度、买家群体的变化(例如,新兴市场买家参与度的波动,传统欧美藏家的观望情绪),以及拍卖行如何调整策略以适应“新常态”的商业模式,构成了本章的理论基础。 详细分析了2009年伦敦、纽约、巴黎三大核心拍卖中心的关键数据,包括总成交额的同比变化、成交率的波动,以及不同价位区间的艺术品表现差异。特别关注了“安全资产”的界定——哪些类别的艺术品在经济不确定时期更受追捧。 第二章: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永恒价值的坚守者 本章深入探讨了西方艺术史上价值最为稳固的早期大师作品在2009年的市场表现。 文艺复兴高峰期的重要作品流向: 分析了2009年春季和秋季拍卖季中,涉及达·芬奇、拉斐尔、提香等“巨匠”级别作品的流拍与高价成交案例。重点剖析了作品来源(Provenance)在当时市场环境下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学术界对其风格定位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何影响市场信心。 卡拉瓦乔主义与巴洛克戏剧性: 考察了卡拉瓦乔及其追随者(如阿拉泰吉、里贝拉)的作品在2009年的估值策略。探讨了光影与情感表达在当代收藏语境下的吸引力,并辅以具体拍卖实例,解析其背后的科学鉴定报告(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结果)。 第三章:18世纪洛可可与新古典主义:审美转向的捕捉 18世纪的艺术风格跨越了享乐主义的洛可可与理性回归的新古典主义。本章细致考察了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如华托、布歇,以及大卫、安格尔的作品。 洛可可的细腻与市场冷热: 分析了受到经济紧缩影响,小尺幅、私密主题的洛可可作品在2009年的市场接受度。重点比较了法国与英国藏家对这一风格的不同偏好。 新古典主义的纪念碑性: 讨论了雅克-路易·大卫等大师作品因其宏大叙事性与历史关联性,在公共机构和大型私人收藏中的长期价值,并解析了博物馆回流作品对市场价格的拉动效应。 第四章: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市场核心板块的韧性与调整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始终是现代艺术品市场最活跃的板块。2009年,这一板块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既有高价的坚守,也有部分估值过高的作品遭遇冷遇。 莫奈与塞尚的定价锚点: 详细分析了莫奈的“睡莲”系列和塞尚的“圣维克多山”系列在2009年的具体成交价格与预估区间。本书提供了不同时期、不同尺幅的同主题作品的对比数据,帮助读者建立精确的定价参照系。 梵高与高更的稀缺性溢价: 鉴于梵高和高更作品的极度稀缺性,本章重点研究了2009年市场上流出的少数几件重要油画和素描作品的背景故事、艺术史重要性以及最终成交价对未来预期的影响。 早期现代主义的勃兴: 观察了马奈、德加等奠基人作品的市场反应,以及如何利用德加的芭蕾舞系列或马奈的肖像画作为投资组合的“稳定器”。 第五章:真伪鉴别与保存科学:2009年的技术前沿 本章内容面向专业藏家和研究人员,侧重于当时应用于西方绘画鉴定的最新科学技术。 老化迹象与伪作识别: 结合2009年鉴定案例,讲解了油画颜料层(Pigment Layer)的微观分析技术,如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如何帮助判断年代,以及如何识别现代合成粘合剂在老画中的滥用。 修复历史的追溯: 强调了对作品修复历史记录(Conservation History)的严谨审查,特别是对早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修复痕迹的识别,这对评估作品的“纯净度”至关重要。 第六章:投资组合构建与风险管理:2009年的收藏哲学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提供实用的投资指导。 跨越周期的投资策略: 提出了在经济复苏初期,应侧重于“被低估的大师的成熟期作品”而非“天价的巅峰期作品”的策略。 流动性与持有成本: 讨论了在特定年份,持有大型、需要特定气候控制的巴洛克油画与持有相对易于运输和展示的印象派版画或素描之间的流动性权衡。 法律与税务环境分析: 简要介绍了2009年欧美主要国家针对艺术品跨境交易和遗产继承相关的税务新规对高净值藏家的潜在影响。 --- 本书特色: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精确的时间坐标——2009年。它不仅记录了艺术品的价值,更记录了价值形成的环境。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对比、科学分析数据和对艺术史背景的深度挖掘,它为研究21世纪初西方艺术品市场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未经美化的横截面观察视角。本书的行文风格严谨、数据详实,旨在成为专业艺术投资者和大型博物馆研究部门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学术严谨性上来说,这本书对细节的考证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我注意到,在一些重点作品的著录信息中,作者对题跋、印鉴、装裱材料的细微描述,都尽可能地进行了多方交叉验证。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二次研究的学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靠性保障。很多时候,一个模糊的印章细节,可能就意味着一个作品来源的巨大差异,而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操守。它没有为了图版数量而牺牲质量,反而是在有限的篇幅内,把每一件上拍作品的“档案”都做得扎实可靠。这种对学术规范近乎偏执的坚持,使得这本书即使在多年后,依然能作为一份可靠的历史文献来查阅和引用,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时效性很强的市场报告,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专业出版物所应有的价值体现。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目录编排简直是艺术史爱好者和专业研究者的一大福音。它不是那种简单的按时间或地域罗列,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带有清晰脉络的分类体系。初看之下,似乎信息量巨大,但深入阅读后,你会发现作者或编者在组织这些海量的资料时,展现出了极高的逻辑性和洞察力。比如,它对不同流派、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的归类和穿插介绍,非常有层次感,能引导读者形成一个连贯的认知图谱。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某些重要藏家或特定时期风格演变时,那种叙事性的引导,读起来绝不枯燥。它不像那种冷冰冰的图录,更像是请了一位资深行家陪在你身边,边翻阅实例,边为你讲解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市场价值变迁的逻辑。这种结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吸收知识的深度,让原本看似分散的拍卖数据,有了一个可以理解和消化的整体框架。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市场动态的圈内人士,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意义上的“年鉴”。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横跨时间维度的市场观察视角。我们都知道,每年的拍卖市场都会涌现出一些“黑马”或者某个门类价格的集中爆发,这本书将2009年的市场数据凝固了下来,形成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切片”。通过对比往年的数据(尽管这本书主要聚焦2009年,但其引用的历史参照系非常扎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艺术家的价值在当年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峰,哪些品类开始受到追捧,以及影响这些波动的宏观经济环境因素。这种数据背后的解读深度,需要极强的专业背景支撑,而这本书显然做到了。它不仅仅是记录“谁卖了多少钱”,更是在探讨“为什么是这个价格”,这种对市场规律的揭示,对于我们制定未来的投资或收藏策略,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风格,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厚度和分量都恰到好处,拿在手上非常有质感,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气味,瞬间就把我带入了一种寻宝的期待感中。我本来就是个对书籍外观有要求的人,这本年鉴在视觉上完全满足了我对“古董”类图录的审美期待。内页的印刷更是没话说,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墨迹和绢本的肌理,都能清晰地捕捉到细节,这对于研究和鉴赏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重要拍品的放大图,简直就像实物摆在眼前一样,那种细微的笔触变化、颜色的晕染层次,都看得一清二楚。可以说,光是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内容部分的专业性也充满了信心,毕竟,一个愿意在“皮相”上如此下功夫的出版方,很难不在“内涵”上敷衍了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组织虽然严谨,但其选录的案例本身却充满了戏剧性。阅读过程中,我几次被某些作品的“身世”或拍卖过程中的竞价情况所吸引,简直如同在看一部艺术版的悬疑剧。有些作品的流传有序,其历史轨迹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故事;而另一些则是在拍卖场上,几位重量级买家之间的拉锯战,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即便只是通过文字和定格的图录来感受,也让人心潮澎湃。这种对“故事性”的发掘,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生动。它打破了传统图录严肃刻板的形象,让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品,仿佛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和情感,让人在惊叹于其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对收藏家的眼光和魄力肃然起敬。这种“人与艺术品”之间的互动,是任何纯粹的学术著作难以比拟的魅力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