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

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子庆,曲晓范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历史
  • 古代史
  • 大事年表
  • 历史事件
  • 历史沿革
  • 编年体
  • 参考工具书
  • 史学
  • 中国文化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43862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745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1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是文字工作者需要的工具书,办公室必备的工具书,图书馆必长的工具书。

内容简介

《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编年体史书之传统,上起史前社会,下止1911年清王朝灭亡。夏商周年表依据2000年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秦朝以后按年标注公元、干支、王朝年号、月份,系以历史大事,其月份一律用阴历。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皆以十月为岁首。1839年至1911年标注月、日,皆为公历。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始用“建元”年号,此后改元年号一般不在大事记栏记载,而在年号格内用数字加圆圈标识,以示改元具体月份。
记历史人物生卒年,凡卒年可考者,一律系于卒年,且尽可能标注生年;其仅见生年可考者,则系于生年。凡古地名首次出现,酌标今地。
本年表所记大事,力求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民族、社会、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方面,尽量反映历史全貌、关乎社会发展进程且留下深刻的历史印痕的内容。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文明曙光:从仰韶到秦汉的中国图景》 这并非一本涵盖所有历史事件的流水账,而是一次精选的回溯,聚焦于中华文明的早期奠基与壮大。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漫长而生动的历史长河,从新石器时代璀璨的仰韶文化开始,一步步探寻中国古代社会从萌芽、发展到初步统一的精彩画卷。 第一部分:远古的回响——文明的火种(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 我们将从土地上最古老的印记讲起。河姆渡与半坡的稻谷与粟米,象征着定居农业的曙光,那是我们先民智慧与勤劳的最初展现。我们会细致描绘仰韶文化的彩陶,它们不仅仅是生活器皿,更是先民精神世界的早期表达,蕴含着对自然、对生命质朴的理解。 随之而来的是传说中的夏朝,虽史料有限,但我们力求基于考古证据与文献线索,勾勒出早期国家形态的轮廓,探讨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 商朝的辉煌,我们将从甲骨文的神秘符号开始。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当时社会政治、军事、宗教活动的最直接记录,也是我们了解商代社会结构、信仰体系、以及文字发展轨迹的金钥匙。我们会深入殷墟的发现,解析青铜器的精湛工艺,它们不仅是礼器,更是权力与祭祀的象征,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文明成就。 周朝的建立,带来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深刻变革。封建制的建立、宗法制的完善,如何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框架?礼乐文化的兴盛,又如何成为维系社会秩序、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我们将梳理周公制礼作乐的深远影响,探讨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变革。 第二部分:争鸣与统一——华夏的重塑(春秋战国至秦汉)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活力的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侯争霸的背后,是制度的创新、思想的激荡。我们将聚焦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变革。铁器的广泛使用,如何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赋税制度的改革,又如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思想的百家争鸣,更是这个时代的灵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他们提出的治国理念、人生哲学,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将精选各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探讨它们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现实意义,以及为后世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 而秦的统一,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秦始皇横扫六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我们将详述统一过程中军事的推进,以及随后推行的各项重要举措:文字的统一、度量的统一、货币的统一、车轨的统一,它们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长城的修筑,郡县制的推行,又如何巩固了这一统一的局面? 秦朝短暂而辉煌的历程,其严酷的法律与庞大的工程,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汉朝的建立,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开启了更为辉煌的篇章。汉初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汉匈之间的博弈,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将详细描绘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探讨其对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意义。 在思想文化上,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造纸术的发明,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进步,也共同构成了汉代璀璨的科技文化成就。 结语: 《文明曙光:从仰韶到秦汉的中国图景》并非一份冰冷的数据集合,而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试图通过精选的关键事件、重要的文化成就、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让读者触摸到中国古代文明最初的脉搏,理解其发展的逻辑,感受其独特的精神内核。这本书将带你看到,一个伟大的文明是如何从土地中生长,在磨砺中成熟,最终奠定其深厚的根基,为后续悠久的历史画卷描绘出壮丽的序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常常感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朝代更迭,制度也随之变化。而《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则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路线图。它将各个朝代的政治体制演变,以及重要的政治改革事件,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关键政治事件的记录,例如“分封制”的形成、“郡县制”的确立,以及之后历代在这些制度上的调整和发展。年表中对这些制度的简要解释,让我能够快速理解其核心要义,以及它们对中国古代政治格局的影响。我记得在翻阅汉朝部分时,看到“推恩令”的条目,年表上简要提及了其目的和效果,这让我对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策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演变,从而更深刻地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脉络。

评分

我最近在钻研宋朝历史,尤其是宋代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我手头上已经有一些关于宋代经济的专著,但总觉得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当我翻到宋朝的部分,那些关于商业繁荣、市井文化的记录,如“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事件,还会在一些条目下进行简要的解释,比如交子的出现标志着纸币的早期形态,这对于理解当时中国在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非常有帮助。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收录了一些重要的文化艺术事件,比如某些诗人的重要作品问世、某些画派的形成、某些建筑的完工等等。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宋朝在文化领域的繁荣景象,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辉映的局面。我记得在翻阅关于北宋的部分时,看到“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年表上简要提及了其改革内容,这让我对这位北宋名臣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政治改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我在宏观的历史大背景下,把握住那些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微观细节,从而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这本《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真是让我爱不释手!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之前翻阅过不少史书,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宏大,要么过于零散,难以形成清晰的时间脉络。这本年表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一需求。首先,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将古代中国从史前时期到辛亥革命前夕的重要历史事件一一罗列,条理分明,一目了然。无论是重大政治变革,还是军事冲突,抑或是文化艺术的里程碑,都能在年表中找到准确的定位。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和事件堆砌,还在许多关键条目下附有简短而精炼的说明,点明事件的背景、经过以及其深远影响,这对于我这种想快速掌握历史梗概,但又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繁杂资料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而且,这本书的细节处理也做得相当到位。比如,在涉及王朝更迭时,它会清晰地标注出起止年份,并简要介绍新旧政权的建立过程。在一些重要的战役中,除了时间地点,还会提及主要的参战方和战役结果,甚至有对战役战略的简单分析。这让我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不再是孤立的节点,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动态过程。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文化科技发展事件的收录,比如造纸术的改进、指南针的发明、印刷术的普及等等,这些内容让我在感受宏大历史叙事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光辉,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书中的排版也十分舒适,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古代艺术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框架。它不仅仅关注政治和军事,更对艺术、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收录。 我尤其赞赏它对各个时期艺术成就的记录。例如,在描述汉朝时,它会提及“汉画像石”的兴起;在描述唐朝时,它会重点关注“唐三彩”的烧制技艺和诗歌的繁荣;在描述宋朝时,则会强调“宋代绘画”和“宋瓷”的巅峰成就。这些条目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和事件罗列,往往会附带简短的说明,点出这些艺术形式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我记得在翻阅魏晋南北朝时期时,看到关于“石窟艺术”发展的记录,这让我了解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佛教艺术是如何蓬勃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我将艺术的发展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理解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它在许多关键条目下,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解读。 比如,当我看到“张衡发明浑天仪”的条目时,年表上除了标注时间,还会简单说明这项发明在天文学史上的意义,以及它如何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又比如,在描述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时,它会简要分析这一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人才选拔方式以及文化传播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历史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塑造着历史的进程。我记得在阅读关于秦朝统一六国后,年表中关于“书同文,车同轨”的记录,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政治统一不仅仅是疆域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对文化和制度的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去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中国古代史就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内容丰富,但翻阅起来却常常找不到头绪。《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就如同这本百科全书的索引,为我打开了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颗粒度”非常适中,既不会过于粗略,导致信息丢失,也不会过于细致,让人望而却步。每一个条目都精炼扼要,但又包含了足够的信息量。 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重要的社会变革事件的记录,比如土地制度的演变、法律的更新、甚至是一些重要的社会习俗的形成。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社会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的。例如,当我看到关于“休养生息”政策的多次出现时,我就能理解到古代统治者对于国家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视,以及这些政策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它让我学会了从时间维度去审视历史,去发现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评分

我是一位对中国古代军事史情有独钟的读者,而《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满足。书中对于历次重要战役的记录,都相当详实。例如,在描述赤壁之战时,它会清晰地列出交战双方、时间、地点,以及战役的最终结果。而且,在一些关键的战役旁,还会附上极其精炼的背景介绍,点出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比如它如何影响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年表中对一些重要军事制度的变革也有所提及。比如,关于募兵制的建立、军械的改进、甚至是一些战略战术的创新。这些内容让我在了解宏大的战争场面之余,也能窥见古代军事发展背后深层的技术和制度的进步。我记得在翻阅汉朝部分时,看到“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条目,年表上对他们军事行动的简要描述,让我对汉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抵御外患的决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军事事件置于整个历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从而让我对战争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深知一本好的工具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而《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绝对是我近期读到最满意的一本。它的优点太多了,很难在一时之间道尽。但如果让我必须强调一点,那便是它在“广”与“深”之间的完美平衡。它足够“广”,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各个领域的重要事件,从政治军事到经济文化,从社会生活到外交往来,都留下了痕迹。但它又不失“深”,对于那些真正具有转折意义或代表性的事件,会进行恰到好处的阐释,点到为止,引人深思。 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容易被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的收录,例如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农业技术革新,甚至是重要的法律条文的颁布。这些内容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全面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在不同领域的持续创新和进步。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查找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资料,因为那个时期朝代更迭频繁,历史事件错综复杂,我常常感到困惑。但是,当我翻阅这本年表时,那些关键的纷争、民族融合的事件,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让我得以理清思路,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这让我意识到,年表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梳理和理解历史的有力工具。

评分

我必须说,《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历史学习的看法。以前总觉得历史是一团乱麻,各种人物、事件、朝代交织在一起,让人头晕脑胀。但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梳头匠,把中国古代那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一根一根地梳理得井井有条。它不卖弄玄虚,不故弄玄虚,而是用最直接、最朴实的方式,呈现给我们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时间轴。我最看重的是它信息量的密集度,但又不会让人觉得信息过载。每一年、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对应着一到几个关键事件,并且附带的简短介绍,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了整个历史的长河。 这让我仿佛拥有了一个“时光机”,可以随时穿越回古代的某个瞬间,亲眼见证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比如,当我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年表上简洁的描述,却能勾勒出那个时代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以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变革。又比如,看到“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条目,我能立刻联想到那个万国来朝、诗歌舞蹈繁荣的时代景象。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激发了我的历史想象力,让我愿意去探究每一个事件背后的故事。我甚至会根据年表上的线索,去寻找更详细的资料,进一步挖掘那些让我感兴趣的细节。

评分

当我拿到《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卷)》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我平时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但常常觉得各种信息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而这本书,无疑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精”。每一个事件都经过了严谨的筛选和考证,力求准确,并且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快速获取高质量历史信息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 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历史转折点的详细记录。比如,在描述朝代更迭的时候,它不仅仅是列出“XX王朝灭亡,YY王朝建立”,而是会简要说明导致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例如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内部腐败等等。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王朝兴衰背后的复杂原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时间节点上。我记得在翻阅唐朝末年时,看到“黄巢起义”的条目,年表上对其规模和影响的简短描述,让我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我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去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

评分

花了162.3元钱买了这一本书,回来后翻了翻,说句发自肺腑的话,这本书确实不值这个钱,只适合图书馆收藏,做的很精致,但实际上凑内容而已,没有特色。也并不是商品介绍中所写的1911页,而是不到1200页。觉得最多值得七八十块钱。犹豫了一两年,终于下定决心买了这一本书,真没想到亏大发了。

评分

花了162.3元钱买了这一本书,回来后翻了翻,说句发自肺腑的话,这本书确实不值这个钱,只适合图书馆收藏,做的很精致,但实际上凑内容而已,没有特色。也并不是商品介绍中所写的1911页,而是不到1200页。觉得最多值得七八十块钱。犹豫了一两年,终于下定决心买了这一本书,真没想到亏大发了。

评分

花了162.3元钱买了这一本书,回来后翻了翻,说句发自肺腑的话,这本书确实不值这个钱,只适合图书馆收藏,做的很精致,但实际上凑内容而已,没有特色。也并不是商品介绍中所写的1911页,而是不到1200页。觉得最多值得七八十块钱。犹豫了一两年,终于下定决心买了这一本书,真没想到亏大发了。

评分

花了162.3元钱买了这一本书,回来后翻了翻,说句发自肺腑的话,这本书确实不值这个钱,只适合图书馆收藏,做的很精致,但实际上凑内容而已,没有特色。也并不是商品介绍中所写的1911页,而是不到1200页。觉得最多值得七八十块钱。犹豫了一两年,终于下定决心买了这一本书,真没想到亏大发了。

评分

花了162.3元钱买了这一本书,回来后翻了翻,说句发自肺腑的话,这本书确实不值这个钱,只适合图书馆收藏,做的很精致,但实际上凑内容而已,没有特色。也并不是商品介绍中所写的1911页,而是不到1200页。觉得最多值得七八十块钱。犹豫了一两年,终于下定决心买了这一本书,真没想到亏大发了。

评分

事件的罗列,相当枯燥。适合做研究的人用。父亲的评语:值70元。

评分

花了162.3元钱买了这一本书,回来后翻了翻,说句发自肺腑的话,这本书确实不值这个钱,只适合图书馆收藏,做的很精致,但实际上凑内容而已,没有特色。也并不是商品介绍中所写的1911页,而是不到1200页。觉得最多值得七八十块钱。犹豫了一两年,终于下定决心买了这一本书,真没想到亏大发了。

评分

花了162.3元钱买了这一本书,回来后翻了翻,说句发自肺腑的话,这本书确实不值这个钱,只适合图书馆收藏,做的很精致,但实际上凑内容而已,没有特色。也并不是商品介绍中所写的1911页,而是不到1200页。觉得最多值得七八十块钱。犹豫了一两年,终于下定决心买了这一本书,真没想到亏大发了。

评分

事件的罗列,相当枯燥。适合做研究的人用。父亲的评语:值70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