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东晋门阀政治(精)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出版时间:2012-05-01 |
| 作者:田余庆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 2012-05-01 |
| 定价: 59 | 页数:348 | 印次:1 |
| ISBN号:978730120435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5 |
释“王与马共天下”/1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1
二 司马越与王衍/6
三 司马睿与王导 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16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26
论郗鉴
——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37
一 小 引/37
二 郗鉴的密谋/40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40
(二)流民与流民帅/43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49
三 郗鉴与王导/52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52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59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62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70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70
(二)会稽——三昊的腹心/74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78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84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88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92
五 余论/96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100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100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107
三 庾、王江州之争/112
四 襄阳的经略/123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132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132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132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133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139
(四)旁证/142
(五)小 结/145
二 桓彝事迹杂考/147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147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149
(三)桓彝族单势孤/152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155
(五)小 结/157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159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169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176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189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189
二 北府兵/202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208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219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228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244
一 小 引/244
二 “齄王”世家/245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251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259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260
(二)上下游的争夺——王忱与王恭。太元十四年至十七年(389—392)/262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392—396)/265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十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267
(五)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270
五 小结/272
刘裕与孙恩
——门阀政治的“掘墓人”/278
一 晋末的北府兵/278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287
三 道术与政治/293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300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307
后 论/315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315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320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324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331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333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338
七 门阀政治的暂时性和过渡性/343
改版题记/347
这本《东晋门阀政治(精)》真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我一直觉得东晋这个时期,虽然不像三国那么有戏剧性,但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对这段时期政治运作的认知空白。作者对于“门阀”的定义和分类,让我对士族的理解不再是笼统的概念,而是能够清晰地辨识出不同家族的特点和势力范围。书中对士族如何在朝堂内外争夺话语权,以及他们对朝政的影响力,有着非常细致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政治斗争中“软实力”的探讨,例如士族如何通过文化、名望以及对礼仪制度的塑造来巩固其统治地位。这让我想到了很多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运作,虽然形式不同,但内在的逻辑却有相似之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东晋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再仅仅是王朝的更迭,而是看到了一个由士族精英主导的复杂政治生态。
评分《东晋门阀政治(精)》这本书,怎么说呢,读起来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之前对东晋的了解,更多停留在“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比较文学化的意象上,对它真实的政治生态缺乏深入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东晋政治舞台上那些盘根错节的权力网络。作者对于“门阀”的定义和分类,非常有条理,让我一下子就理清了士族内部的层级和派别。书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解读,也因为引入了门阀政治的视角,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比如,为何东晋能够偏安一隅,并且在面对北方强敌时能够屡次化险为夷?这本书给出了非常深刻的解答,原来背后是士族集团内部的权力制衡和利益博弈在发挥着关键作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士族如何通过文化、名望以及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权来维系其统治合法性的论述。这部分让我看到了政治斗争的另一面,不仅仅是刀枪剑戟,更有精神层面的角力。读完之后,我对东晋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衰落”或“偏安”,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士族精英的智慧与局限。
评分我通常不太容易被一本关于政治史的书籍完全吸引,但《东晋门阀政治(精)》做到了。它不枯燥,不晦涩,反而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深刻的洞察。我之前对东晋的政治体制,尤其是士族在其中的作用,一直有些模糊不清。这本书可以说是给我补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作者对士族集团的形成、发展以及其内部的权力运作有着非常细致的描绘。我惊叹于士族是如何从汉末的豪族逐渐演变成拥有政治、经济、文化话语权的强大势力,并且在东晋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书中所述的“五姓七望”以及其他一些重要门阀的兴衰史,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宏观趋势下,个体家族的命运是如何跌宕起伏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士族简单地描绘成一群贪婪的统治者,而是揭示了他们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国家的稳定和文化的传承。这种 nuanced(细致入微)的分析,让这本书显得尤为宝贵。
评分这本《东晋门阀政治(精)》简直是一本让人沉迷的学术佳作!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这段波诡云谲的时期情有独钟。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像许多通史那样泛泛而谈,而是将焦点精准地锁定在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发展与衰落的脉络上。从开篇对魏晋之际士族崛起的背景分析,到桓温、谢安等关键人物的政治博弈,再到淝水之战前后士族力量的此消彼长,作者层层剥茧,抽丝剥茧般地揭示了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核心驱动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史料的运用,旁征博引,却又不显得生涩晦涩,而是将那些晦明的史料融化在流畅的叙述之中,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书中的一些细节,例如士族之间的联姻策略、门生故吏制度的演变、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掌握舆论来巩固权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这本书,不单单是在学习历史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历史人物的深度对话,去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生存逻辑和政治智慧。它让我对“门阀”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承载着家族荣耀、政治野心与社会地位的复杂概念。
评分如果说《东晋门阀政治(精)》是一部电影,那它绝对是一部场景宏大、人物众多、情节跌宕的史诗级大片。我一开始是被“门阀政治”这四个字吸引,以为会是一本比较硬核的学术著作,但读下来之后,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得多。作者的笔触非常有画面感,将东晋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呈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能看到衣冠楚楚的士族子弟在朝堂上纵横捭阖,也能感受到他们在家园面临危难时的慷慨激昂。书中对于不同门阀之间的联姻、借贷、甚至是对立关系的描述,都非常生动,让我看到了政治不仅仅是权力游戏,更是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特别是关于谢安这样的关键人物,书中对他的智谋和手腕的刻画,简直就是一段传奇。这本书让我明白,东晋的政治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无数个个体和家族的决策、博弈交织而成,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评分很好
评分好书好书,值得收藏精读。好
评分还没开用 感觉还可以 等待使用效果
评分还行,就是可能包装有问题,书壳坏了。但是挺喜欢这本书的。
评分还不错,慢慢看
评分是正版,朋友很喜欢
评分田先生呕心之作,纯粹是为了保存!
评分权威学术著作,值得拥有和阅读
评分研究五胡乱华的经典 商家诚实可信 书籍包装完美 快递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