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本书为电影《模仿游戏》真实版美国海军历史基金会推荐;
2.本书入选《战舰》杂志“海军年度图书”;
3.本书曾获美国海军基金会、海军学会和国会图书馆三大机构推荐,是间谍和二战史爱好者的必读作品;
4.详略得当,雅俗共赏,是一部全面了解人类谍战史的必备案书;
作者简介
戴维·卡恩(David Kahn,1930— ),美国记者,牛津大学博士,军事情报史专家,世界知名密码史学家。先从事30年新闻工作,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任教,2002年被聘为美国国安局常驻学者,2010年获美国密码博物馆(NCM)表彰。一生笔耕不辍,发表大量密码学、情报史文章,著有《破译者》《希特勒的间谍》《雅德利传》等经典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2012 年版前言 001
前 言 006
第一章 参谋学院的回忆 011
第二章 “马格德堡”号沉没 027
第三章 人· 机· 选择 044
第四章 破译者与间谍 063
第五章 同德国赛跑 082
第六章 英国的失败 097
第七章 幽 灵 106
第八章 转 子 121
第九章 国旗飘扬,君主在上 130
第十章 “克雷伯思”号抽屉里的秘密 147
第十一章 “ 亲吻”漏洞 158
第十二章 奇袭捕鱼船 171
第十三章 参谋学院的那段回忆 183
第十四章 “这些都是垃圾?” 192
第十五章 伟人来访 206
第十六章 堵住密码漏洞 219
第十七章 1942 年:空白期 240
第十八章 乔治十字勋章 245
第十九章 美国加入 256
第二十章 SC 127 船队 276
第二十一章 新探测设备 291
第二十二章 “奶牛”——补给潜艇 298
第二十三章 估 算 310
附录 德国海军的恩尼格玛 317
参考文献 327
词汇表 344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参谋学院的回忆
-1-
春日,北大西洋的海面上泛起微波。德国U–110 潜艇就潜伏在水下。艇长拿着潜望镜,紧盯着不远处缓缓驶来的英国运输船队。他选中了第二列的4 艘船,瞄准,潜艇底部射出1 枚鱼雷;30 秒后,射出第二枚鱼雷;又隔30 秒,射出第三枚。鱼雷的目标是北大西洋上缓慢向西的OB 318 护航船队。船队要驶向美国,为战争中的英国带回一些补给。船队周围有战舰护航,最前排中间的一艘是皇家海军第三护航舰队的“大斗犬”号(Bulldog)驱逐舰。“大斗犬”号的舰长——艾迪森· 乔· 贝克– 克莱斯维尔[1] 今年40 岁,他满面红光,看上去非常年轻。
正午,贝克– 克莱斯维尔拿出六分仪[2],透过浓雾,对着太阳测量船队的位置。突然,他看到在右舷领航的商船“埃斯蒙德”号(Esmond)附近蹿起了一股水柱。贝克– 克莱斯维尔大吃一惊,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船队已到达冰岛西南,再有300 英里(约483 公里)就到格陵兰岛海岸了。距离欧洲大陆如此遥远,怎么会有潜艇攻击?然而怀疑归怀疑,贝克– 克莱斯维还是立即把视线转向右舷。他隐约感觉到,鱼雷来了。
-2-
那是1941 年5 月9 日,星期五。时值正午。
英国与纳粹德国开战已有一年半。美国尚未参战。但是,正如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之子詹姆斯所说,美国只是名义上未参战罢了。阿道夫· 希特勒的铁蹄已经踏遍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以及法国;只有英国依然坚守。温斯顿· 丘吉尔誓死不向纳粹德国低头,毅然决定率领英国人民血战到底。1940 年秋,希特勒放弃入侵英国。面对这个莎士比亚笔下的“银色海面上的……权杖之岛”,希特勒决定逼迫他们主动投降。炸弹会摧毁英国的战争工业,摧毁人民的抵抗意志;潜艇则会切断英国的海上生命线,英国人会饿死。的确,在英伦三岛和北美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上,德国U 型潜艇已经接连击沉了美加两国多艘为英国运输物资的船只,而船队的护航舰队与U型潜艇的战斗也一直在持续。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一场从头打到尾、贯穿战争始终的战斗——大西洋海战。
如果说大西洋海战是有形的,那么与此同时,一场无形的战斗也在悄然进行。英国的情报破译人员不断拦截德国的无线电信号,试图破译德国海军的密电码。盟军的海军军官们运用他们能够掌握的一切信息,来了解德国U 型潜艇的动向,进而调整运输船队的航行路线,打击德国潜艇。虽然密码破译人员不像战场上的军人那样直接面对死亡,然而他们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U 型潜艇使用的代码是德国海军所有密码中最难破译的,英国密码破译人员对它束手无策。他们非常清楚,破译工作不仅决定着战士们的生死存亡,决定着海上舰船的命运,也决定着战争结束的进程。
-3-
跨大西洋运输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海上运输链。船队为英国带回食品、原料及军用物资,并把一些能够卖钱的货物运到盟国去。OB 318 船队就是OB 系列编队中典型的一支外运船队——从英国向盟国运输货物。1939年9月7日,英国宣战仅4 天,这支船队就开始从利物浦向外运输货物。“OB”这个编号中的“O”代表向外,而“OB”则是为了区别于从伦敦出发的“OA”编队。“OB”编队平均每月有4 支船队从英国出发,驶向北美。
1941 年4 月25 日,停泊在利物浦默西河河口的众多船只中,有17 艘已经接到命令,它们将作为OB 318 船队的核心成员。另有一些停靠在威尔士和苏格兰的船只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与利物浦的船队汇合。出发前一周,各船的船长相互碰面,认识了彼此。船长们还和护航舰队的高级指挥官见了面,解答了指挥官的一些问题。
然而,并非所有接到命令的船只都能按时抵达指定地点——有一艘船只是后来才接到命令,加入船队的。因此,整个OB 318 船队实际上共有38 艘船。这38 艘船只大小不一,既有排量仅为890 吨的小型商船,也有10263 吨的客货两用蒸汽船“伊克西翁”号(Ixion)。船队中一些商船满载着黏土、煤炭、白垩、木材、纸浆、苏格兰威士忌等货物;还有16 艘船是向英国运送补给的,现在没有什么可运回美国的货物。不过为了保证海上行驶安全,船上装满上了沙石来压舱。这个船队的大部分船只将驶往美国或者加拿大,少数则要去往加勒比海沿岸或者南美地区。船上原有的公司标志都用灰漆盖住了。大部分船只尾部装了4 英寸(约101.6 毫米)火炮,以及一些轻型的两用武器(一般是低角度武器),用来对付飞机。有些快船时速可达12.5 节,但是为了照顾最慢的船只,航行速度只能降到9 节。实际上,行驶过程中还需要保持队形,因此船队的时速只能维持在8 节左右。
5 月2 日,星期五。船队的核心成员从利物浦出发。他们沿英国西海岸一路向北,陆续与其他成员汇合。星期日晚上10:15,船队全体成员来到外赫布里底群岛最北端的路易斯角。在他们的另一边,苏格兰西北端的拉斯角峭壁高耸。从这里,船队进入了波涛澎湃、一望无际的大西洋。现在,船队排成9 列,每列间隔500 码(约457 米),最前面和最尾端间隔约200 码(约183 米)。第七护航舰队接过了护航任务,护送它们到冰岛附近海域。第二天早上,海上晴空万里,暖意融融。船队转而向西行驶,飞机在头顶为它们护航。
-4-
要想躲避德国U 型潜艇,必须首先掌握潜艇的位置。一般来说,声呐能够检测到半英里(约800 米)以内的水下潜艇。而在海面上,如果天气晴朗,雷达可以观测到2—3 英里(约3.2—4.8 公里)以外的情况。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只能粗略地估计潜艇所在的位置,无法精确定位。因此,英国船队和飞机根本没办法及时发现潜艇、更不可能集中火力抵御攻击;能够护航的飞机也少得可怜。即使护航飞机从英占的冰岛起飞,也不能飞得太远。
那时的无线电情报技术还不够精准,主要用于测量信号方向。测向员会转动天线,直到敌人的信号声音最大。就好像我们收听广播时,调节旋钮才能让声音更清晰。测向员把信号来源方向画在地图上。为了测定目标所在的位置,需要使用两根天线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测量:两条线的交点就是信号源的位置。然而,测量并不完全准确。虽然当时的平均误差约为25英里(约40 公里),但是,当舰船离岸500—1000 英里(约805—1609 公里)时,测量的误差有时竟达60 英里(约97 公里)。更糟糕的是,测向器并没有安装在船上,因此只能大致测量出U 型潜艇的位置。这种不精确定位非常危险,不但不能引导船队躲避潜艇,反而可能把船队送到德国潜艇的眼皮底下。而且,当时的测向技术还不能判断潜艇的行进方向。要想准确掌握潜艇位置,只有一个办法——破译德国海军密电码。英国人的破译能力还远远不够:U 型潜艇的所有无线电通信均通过恩尼格玛加密机进行加密和解密,这种代码几乎不可破译。
恩尼格玛加密机有一种类似键盘的装置,密码操作员要看着键盘打字。当他按下某个字母,电流就会通过一系列转子,将另外一个字母显示在玻璃板上。这些显示的字母就代替原文,构成了代码。德国海军再将这些加密的内容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潜艇上。因此,潜艇上的电报加密人员也必须拥有一台相同的加密机,使用完全相同的设置。这样输入密电,他们才能得到原来输入的德文。
……
前言/序言
2012年版前言
英国的坚定决心引导着盟军取得了二战胜利。我们知道,真正关键的是苏联的人力和美国的生产能力。但是,如果没有英国人首先站出来顽强抗击纳粹德国,美苏两国也没有用武之地。后来,这个小岛为英国和美国提供了平台:他们的军队在这里集结,对欧洲大陆发起攻势。英国人民的决心和勇气让这一切成为可能。他们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一座
高峰;他们的英勇堪比塞莫皮莱[1]中的斯巴达人(不同的是,英国人最后取得了胜利)。
但是,英国人民需要食物来维系生存,工厂需要原料来生产战争物资。英国海外的自治领、殖民地,以及盟国只能由海上通道向英国运送物资。轴心国只要击沉英国运输船,就掐住了英国的咽喉。因此,运输船必须穿过德国U型潜艇的封锁。在驱逐舰和轻型巡洋舰并不充足的情况下,英国人要想方设法发现情报、利用情报,使船队远离“狼群”;让U型潜艇和船队的情报成为对付敌人自己的一把利剑。
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卡尔·邓尼茨[1]上将利用无线电报指挥U型潜艇相互配合,进攻商船船队。不过,无线电通信有一个明显的弱点:所有人都可以接收到电报。为防止敌人通过无线电窃取情报,U型潜艇指挥部对电报进行了加密。德军使用的是一种将每个字母逐一加密的代码机,名叫“恩尼格玛”。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加密设备。德国陆军和空军也采用了这种加密机。
不过,20世纪30年代,波兰人非常害怕德国重燃复仇之火,于是依靠数学家,借助间谍的情报,终于复制出了一台恩尼格玛机。那时,英国和法国都还没有进入数学家破译密码的时代。就在二战爆发前夕,波兰人将复制的恩尼格玛机分别送给了法国人和英国人。可惜,加密机没能拯救波兰和法国这两个国家。他们更需要的是强大的国力,而非情报。德国的闪电战迅速击败了波兰和法国,只剩下英国在海岛独自坚守。英国迫切需要掌握德国的动向,他们搜集这一信息的方式之一,就是破译德国的无线电报。为此,英国在布莱奇利园专门设立了密码破译中心。那是一座乡间别墅,靠近伯明翰郡的米尔顿–凯恩斯(MiltonKeynes)。密码分析人员就是在那里努力破译德国密电。
最初,破译工作屡受挫折。恩尼格玛的加密系统设计得太完美了。不过,再精确的机器也要靠人来操控。一旦操作不当,必然会出现纰漏。德国空军的恩尼格玛就出现过问题:密码操作员在加密时,首先要选出3个字母,设定好转子的起始字母位置(他们要把这3个字母重复一遍,秘密地发给收报方,以便收报方能够将电报解密)。德军认为,每条密电的设置都是随机的,任何一条电报的设置都是唯一的,对敌人来说非常难以破
译。但是,空军密码操作员实际选择字母组合的时候,往往并不使用像“HWX”这样的无规律组合,而是经常使用女朋友的名字,例如“ANN”;还可能用表示脏话或爱国的字母组合;或者他们会使用和前一次类似的一组,以便简化设置转子的步骤。这样一来,英国密码破译人员需要尝试的次数就会大大减少,破译的难度也随之降低。再加上其他一些有利因素,到1940年春,英国已经可以破译德国空军的密电。这帮助英国以少胜多,
取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
不久后,年轻的数学天才阿兰·图灵(AlanTuring)发明了一种机器。因为这种机器是从波兰人发明的“炸弹”装置中演进而来的,它也被命名为“炸弹”。“炸弹”机主要用于检验,看英国密码分析人员猜测的明文是否符合拦截的德文密电——如果相符,即可推测出恩尼格玛的转子设置。另一位剑桥大学的数学家戈登·韦尔什曼(GordonWelchman)发明了斜线板,对图灵的方法进行了补充。有时,密码破译人员可以通过斜线板推测出几条加密信息的密钥,进而破译所有使用该密钥的密电。不过,对于密钥为3个字母的空军恩尼格玛而言,即使已经推测出了加密机的设置,想要通过“炸弹”机来找出正确的密钥,也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而且,猜测的明文有时是错误的。因此,虽然掌握了密钥就可以解密所有使用相同设置的密电,但找到该密钥的概率非常低。
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陆军和海军的密电一直是个谜。在选择字母组方面,陆军密码操作员的纪律比空军严格得多。德国海军并不允许密码操作员随意设置转子位置,而是专门列出了可以使用的字母组——这些是真正随机的字母组合,例如“DOK”,然后再用其他不相关的字母作为指示字母。发报的密码操作员根据操作手册(这里不做赘述)加密这些指示字母后,将其写在密电中,发送给收报方。收报方的密码操作员要先将指示字母解密,根据解密后的指示字母组设置恩尼格玛的转子。只有转子设置正确,恩尼格玛才能将一堆乱码变成德语明文。这套系统相当完美,几乎没有给英方任何可乘之机,也不给操作员任何犯错误的机会。对英国密码分析学家而言,纳粹海军的密码简直就是无解之谜。英国人甚至判断不出电报的大致内容,也就推测不出字母框,因而无法用图灵的“炸弹”破译机(后简称“炸弹”机)进行测试。U型潜艇收到了什么命令、如何向总部报告每一次的成败,这一切英国都无从知晓。
然而,英国要想安身立命,就必须打败U型潜艇——这是关系生死存亡的根本。虽然战场的胜败主要取决于护航战舰、护航飞机以及大规模的运输船,但是,只有掌握U型潜艇的作战计划,知道“狼群”将在哪里集结,盟军的运输船队才能避开危险。到了后期,这些消息还帮助盟军主动击沉U型潜艇。搜集这些信息,靠的就是密码破译。不过,盟军得不到这些消息,密码破译人员对海军的恩尼格玛束手无策。
这时,一个聪明人——剑桥大学的本科学生哈利·辛斯利(HarryHinsley)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在北海上,德国气象船总是单独行动。辛斯利想到,他们可以从气象船上窃取恩尼格玛密钥文件。两次惊险行动后,在地中海,英国军舰的两名皇家海军水兵又从即将沉没的U型潜艇中抢救出了新版的简要气象代码本。虽然潜艇最终沉没,但是代码本被抢救了出来。有了气象代码本,布莱奇利园的密码破译人员可以找到气象电报的字母框,以此为跳板,再破译德国海军恩尼格玛密码。本书讲述了英军捕获德国气象船、帮助英国取得大西洋海战胜利的故事。而这一场大西洋海战的胜利,引领英国走向了二战的胜利。
我们必须对时下流行的观点做一重大修正。电影《U–571》力图再现捕获U–571的场景。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是许多情节并不符合史实。首先,电影中描述英国捕获了恩尼格玛机。错!英国人真正捕获的并非加密机,而是密钥文件。这些文件帮助英国破译了德国海军的恩尼格玛,及时指引商船船队绕开了“狼群”的围追堵截。不过,普通观众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德国海军恩尼格玛繁琐的密钥系统,相比而言,直接描述成捕获加密机就比较简单了。其次,最粗劣、最违背史实的是,电影中称捕获U–571的壮举是由美国人完成的。好莱坞这样编剧,是希望吸引更多美国观众。而实际上,这次行动自始至终都是英国人的胜利。这部电影剥夺了原本属于英国人的荣誉,但是他们的壮举不能被历史遗忘。捕获恩尼格玛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如果英国人没有破译德国海军的恩尼格玛密电,那么英国会战败吗?
大西洋密码战:隐秘的胜利 这是一段被历史尘封的惊心动魄的篇章,一场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的关键较量,它并非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潜藏在电波的律动和数字的迷宫之中。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是关于智慧、毅力、以及人类在绝境中迸发出的非凡创造力的赞歌,它关乎着一个足以颠覆战局的秘密武器——“恩尼格玛”密码机,以及一群不为人知的英雄,他们如何破解这道看似无懈可击的“大西洋密码”,为同盟国赢得宝贵的时间和最终的胜利。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那个阴云密布的年代。纳粹德国,以其先进的军事机器和狂妄的野心,横扫欧洲大陆,而其强大的海军,特别是“U”型潜艇部队,成为了盟军海上生命线上的巨大威胁。这些潜艇如同幽灵般在大西洋的深处穿梭,精准地猎杀着运送物资和兵力的盟军船队,将无数生命和希望葬送海底。而这一切致命打击的幕后推手,正是德国国防军引以为傲的通信加密系统——“恩尼格玛”密码机。 “恩尼格玛”被德国人视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一台不可逾越的数字堡垒。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械转子和插线板,能够产生海量变幻莫测的加密方式,每天都会更换数以万计的密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破解如此复杂的密码,无异于大海捞针。德国海军指挥部对“恩尼格玛”的安全深信不疑,认为通过它发出的任何指令,都将神不知鬼不觉,盟军将永远无法窥探其军事意图。这种绝对的自信,使得德国海军在战略部署、潜艇活动区域、以及对盟军船队的攻击计划上,都肆无忌惮地依赖着“恩尼格玛”的通信。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一些不屈的灵魂,敢于挑战看似不可能的极限。在英国政府秘密设立的布莱切利公园(Bletchley Park),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数学家、语言学家、工程师、甚至国际象棋大师——正夜以继日地与“恩尼格玛”进行着一场不见硝烟的智力搏杀。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难题,更是巨大的压力和时间的紧迫。每一次潜艇的成功突袭,都意味着更多的生命消逝,更多的物资损耗,以及盟军战略上的被动。 这群人中,有着卓越的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他提出的“图灵机”概念,为后来的计算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了破解“恩尼格玛”的关键思想之一。他带领着一支团队,通过对大量截获的德军密文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和模式。他们不懈地尝试各种可能的破解方法,从手动分析到利用早期机械辅助设备,每一点微小的进展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智慧。 破解“恩尼格玛”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充满了挫折与希望的交织。早期,盟军能够截获的德军无线电信号十分有限,而且德军的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使得破解工作如同与一个狡猾的对手在玩一场猫鼠游戏。每一次德军对“恩尼格玛”的加密方式进行更新,都意味着布莱切利公园的破解工作需要从头再来。 然而,盟军的策略是多方面的。除了智力破解,还有勇敢的行动。盟军特工冒着生命危险,在海上、在敌后,伺机“捕获”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机、操作手册,甚至是密钥卡。这些来之不易的战利品,被紧急送往布莱切利公园,为破解工作提供了无比宝贵的实物证据和直观线索。每一次成功的“捕获”,都像是为破解工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团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莱切利公园的破解团队逐渐掌握了“恩尼格玛”的运转规律。他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械设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炸弹机”(Bombes)。这些庞大的、嗡嗡作响的机器,能够模拟“恩尼格玛”的转子组合,以惊人的速度尝试各种可能的密钥组合,并从中筛选出有意义的明文。这种机械化的破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破解效率,使得曾经不可能的任务,变得触手可及。 “炸弹机”的每一次成功运转,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德军通信被破译。盟军第一次能够实时了解德军潜艇的动向,掌握其攻击计划,并能提前部署反潜力量,或是改变船队航线。这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更是对敌方战略的直接干预,是实实在在的战场优势。 “大西洋密码战”的胜利,其影响力是深远的。它极大地削弱了德国海军对盟军海上交通线的威胁,确保了英国的补给线畅通,为诺曼底登陆等重大战略行动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为盟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更长时间的战争,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然而,这项伟大的成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严格的保密状态。参与这项工作的数十万人员,都在誓言的约束下,将自己的贡献深埋心底。直到战争结束几十年后,布莱切利公园的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那些曾经默默奉献的英雄们,才得以重见天日,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也才被载入史册。 “大西洋密码战:隐秘的胜利”所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牺牲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在宏大的战争机器背后,是无数个体的智慧和努力在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让我们反思,当信息成为现代战争的核心要素时,密码破解的意义何等重大。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历史的进程,往往是由那些敢于挑战极限、不畏艰难、在黑暗中默默耕耘的人们所塑造的。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密码的战争,更是一场关于信息、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胜利。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面对巨大挑战时所能爆发出的惊人潜能,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