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栽培实用技术

蓝莓栽培实用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炳松,张启香,程龙军 编
图书标签:
  • 蓝莓
  • 栽培技术
  • 果树种植
  • 农业技术
  • 园艺
  • 种植技术
  • 蓝莓种植
  • 实用农业
  • 现代农业
  • 高效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浙江大学
ISBN:9787308112390
商品编码:1029379380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蓝莓栽培实用技术
  • 作者:郑炳松//张启香//程龙军
  • 定价:23
  • 出版社:浙江大学
  • ISBN号:978730811239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3-04-01
  • 印刷时间:2013-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45
  • 字数:190千字

编辑推荐语

为满足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生产者和农户对蓝莓的生产现状、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方面知识的需求,由长期从事蓝莓生产的一线科研与教学工作者郑炳松、张启香和程龙军共同编写了《蓝莓栽培实用技术》。本书吸取了不同版本的蓝莓相关专著的优点,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科研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对蓝莓的栽培实用技术做了简要介绍,目的在于为我国,尤其是南方蓝莓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指导,为蓝莓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内容提要

为满足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殊的 气候 条件,生产者和农户对蓝莓的生产现状、品种选择、 栽培技 术、采收加工等方面知识的需求,由长期从事蓝莓生 产的一 线科研与教学工作者郑炳松、张启香和程龙军共同编 写了《蓝莓栽培实用技术》。本书吸取了不同版本 的蓝莓相关专著的优点,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科研中 的理论 和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对蓝莓的栽培实用技术做了 简要介 绍,目的在于为我国,尤其是南方蓝莓生产实践提供 技术指 导,为蓝莓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蓝莓栽培实用技术》涉及蓝莓的生物学特性、 主要品种及特性、栽培 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建园、重点产区及典型企业介 绍、 病虫害、采收与贮藏等相关内容,共分为12章。
    

目录

**章 概述
1.1 栽培利用历史
1.2 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1.3 资源分布
第二章 蓝莓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性、生长结实习性和生态习性
2.1 蓝莓的植物学特性
2.2 蓝莓的生长、开花和结实习性
2.3 蓝莓的生态习性
第三章 蓝莓主要品种及特性
3.1 北高丛蓝莓
3.2 南高丛蓝莓
3.3 半高丛蓝莓
3.4 兔眼蓝莓
3.5 矮丛蓝莓
第四章 蓝莓育苗技术
4.1 扦插育苗
4.2 其他育苗方法
第五章 蓝莓组织培养技术
5.1 组培育苗的原理
5.2 组培育苗技术
第六章 蓝莓建园与栽植
6.1 蓝莓建园
6.2 蓝莓栽植
第七章 蓝莓的抚育管理
7.1 蓝莓修剪
7.2 土肥水管理
7.3 遮阴
7.4 越冬防寒
第八章 蓝莓重点产区及典型单位介绍
8.1 北方产区
8.2 西南产区
8.3 长江中下游产区
8.4 蓝莓产业相关研究机构
8.5 浙江省部分典型生产单位简介


《果蔬保鲜秘籍:锁住鲜甜,延长赏味期》 内容梗概: 本书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果蔬保鲜指南。内容聚焦于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果蔬保鲜难题,从基础的原理讲解到具体的技巧传授,层层深入,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易懂、易学的果蔬保鲜方案。本书旨在帮助家庭、小型农户以及初创的果蔬销售者,最大限度地减少果蔬损耗,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也能让更多人享受到新鲜、美味的果蔬。 第一章:果蔬的“生命密码”——保鲜原理揭秘 1.1 果蔬为何会“变质”? 生理活动: 深入解析果蔬采摘后仍在进行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解释这些生理过程如何消耗果蔬自身的养分,导致水分流失、质地改变。例如,苹果呼吸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加速成熟和衰败;叶菜蒸腾作用导致失水萎蔫。 酶的活跃: 介绍果蔬内部存在的各种酶,如淀粉酶、蛋白质酶、脂酶等。阐述它们在果蔬成熟、软化、褐变、异味产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香蕉为例,乙烯催化酶的活跃使其迅速成熟变黄,直至腐烂。 微生物侵袭: 详细说明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各类微生物如何通过伤口或果蔬表皮的天然通道进入,繁殖并分泌代谢产物,导致腐败、发霉、发酵。列举常见微生物如青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及其危害。 物理损伤: 探讨撞击、挤压、摩擦等物理损伤如何破坏果蔬细胞结构,加速生理活动和微生物入侵。描述磕碰部位容易褐变、腐烂的机理。 1.2 “新鲜”的定义与评判标准 感官指标: 详细阐述外观(色泽、形状、完整性)、质地(硬度、脆度)、香气(特有风味、有无异味)、口感(甜度、酸度、汁液饱满度)等感官指标在评估果蔬新鲜度中的重要性。 化学指标: 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指标,如可溶性固形物(糖度)、酸度、维生素C含量、挥发性物质等,这些指标如何反映果蔬的营养价值和风味。 时间维度: 强调新鲜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新鲜”是相对的。理解不同果蔬的最佳赏味期。 第二章:冰箱的“魔法盒子”——温度与湿度管理 2.1 低温保鲜的奥秘 降低生理活动: 详述低温如何显著减缓果蔬的呼吸速率、酶活性和水分蒸发,从而延长保鲜期。举例说明,0-4°C是大多数果蔬的理想冷藏温度。 抑制微生物生长: 解释低温如何大幅度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繁殖速度,但并不能完全杀死它们。 不同果蔬的“温度偏好”: 细致区分不同类型果蔬对温度的需求。 耐寒型(0-4°C): 苹果、梨、柑橘类、浆果类(草莓、蓝莓等)、绿叶蔬菜(生菜、菠菜等)、根茎类(胡萝卜、土豆等,需避光)。 喜温型(7-15°C): 香蕉、芒果、牛油果、番茄、黄瓜等。这些果蔬在冰箱冷藏室容易发生冷害。 常温存放(15-25°C): 洋葱、大蒜、部分土豆(需干燥避光)、未熟的香蕉、番茄(成熟前)。 冷害的形成与避免: 详细解释什么是冷害,其表现(褐变、凹陷、失去风味、无法成熟等)以及哪些果蔬易受冷害。提供避免冷害的实用技巧,如使用保鲜袋、错峰冷藏等。 2.2 湿度控制的艺术 维持水分平衡: 阐述适宜的湿度如何防止果蔬过度失水萎蔫,同时避免湿度过高导致霉菌滋生。 不同果蔬的湿度需求: 高湿度(90-95%): 绿叶蔬菜(如生菜、菠菜)、草莓、蘑菇等。 中等湿度(80-90%): 大部分水果(如苹果、梨、柑橘)、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土豆)。 低湿度(60-70%): 洋葱、大蒜、辣椒等。 冰箱湿度调节技巧: 保鲜抽屉的使用: 讲解不同湿度设置的抽屉(如有)如何服务于不同果蔬。 保鲜盒/袋的妙用: 如何利用带孔保鲜袋、密封保鲜盒、湿布包裹等方法来调节湿度。例如,用厨房纸巾包裹绿叶菜,再放入保鲜袋。 避免“串味”与交叉污染: 强调不同类型果蔬分开存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包装隔离强气味和潜在的微生物。 第三章:包装的“保护层”——物理隔绝与环境调控 3.1 气体交换的智慧 乙烯的“催熟剂”作用: 详细说明乙烯是如何影响果蔬成熟和衰老的,以及哪些果蔬是乙烯的“生产者”(如苹果、香蕉、番茄),哪些是乙烯的“敏感者”(如绿叶蔬菜、浆果类)。 气调包装(MAP)原理简介: 简单介绍如何通过改变包装内的气体成分(如降低氧气、提高二氧化碳)来延缓果蔬的呼吸速率和成熟过程。 家庭常用气调技巧: 保鲜袋的透气性: 讲解不同材质保鲜袋(如PE、PP)的透气性差异,以及如何利用其透气性进行保鲜。 “微呼吸”孔的设计: 如何在家中通过扎小孔来模拟部分气调效果。 乙烯吸收剂的应用(简述): 提及市面上是否存在用于吸收乙烯的材料,以及其在家庭保鲜中的可能性。 3.2 物理屏障的保护 减缓水分蒸发: 包装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有效减少果蔬与外界空气的接触,从而降低水分流失。 防止机械损伤: 包装可以缓冲外部压力和撞击,保护果蔬免受物理损伤。 阻隔微生物和异味: 密封的包装可以有效阻止外部微生物的进入,并防止果蔬之间的“串味”。 常用保鲜包装材料及方法: 保鲜膜: 讲解其透气性和包裹紧密度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各种材质的保鲜袋: PE、PP、OP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保鲜盒: 介绍不同密封程度保鲜盒的适用场景。 报纸/厨房纸巾的辅助作用: 如何利用它们的吸湿性和包裹性来增强保鲜效果(如包裹菌菇、绿叶菜)。 真空包装(基础介绍): 简述真空包装原理,去除空气,抑制氧化和微生物生长。 第四章:特殊果蔬的“定制化”保鲜法 4.1 绿叶蔬菜的“生命之水” 核心问题: 易失水萎蔫、易腐败。 保鲜技巧: 清洗与沥干: 彻底清洗,但务必沥干水分,避免残余水分加速腐败。 根部处理: 对于某些根部较粗的蔬菜(如芹菜、香菜),可将其根部插入少量水中,并用保鲜袋覆盖,冰箱冷藏。 纸巾包裹法: 用厨房纸巾包裹洗净沥干的叶菜,放入保鲜袋或保鲜盒,冰箱冷藏。纸巾能吸收多余水分,并保持湿度。 “倒扣”法: 对于不易萎蔫的蔬菜,可将其根部朝下,叶子朝上,放入保鲜袋,并保持一定空间,冰箱冷藏。 4.2 浆果与精致水果的“呵护之道” 核心问题: 易碰伤、易霉变、保质期短。 保鲜技巧: 不洗即藏: 采摘后不要清洗,避免增加水分,加速霉变。食用前再清洗。 原包装冷藏: 尽量保留原包装,其透气孔和设计已考虑一定的保鲜需求。 单层存放: 避免叠压,防止挤压损伤。 醋水/盐水漂洗(可选): 对于不易清洗的草莓等,可用极淡的醋水或盐水快速漂洗,然后彻底沥干,再冷藏。 纸质内衬: 在存放容器底部铺一层厨房纸巾,吸收多余水分。 4.3 根茎类蔬菜的“沉睡术” 核心问题: 发芽、变软、腐烂。 保鲜技巧: 土豆/洋葱/大蒜: 务必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不建议放入冰箱,除非环境极其潮湿。 胡萝卜/白萝卜: 去掉叶子(会消耗水分),用保鲜袋包裹,冰箱冷藏。 生姜: 保持干燥,可用保鲜袋或报纸包裹,冷藏或在干燥通风处存放。 4.4 瓜果类蔬菜的“温和对待” 核心问题: 易受冷害、成熟度影响。 保鲜技巧: 未成熟瓜果: 如番茄、牛油果、香蕉等,应在室温下存放,待其成熟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冷藏(但需注意冷害)。 成熟瓜果: 放入冰箱冷藏,可根据不同瓜果的耐寒性调整冷藏室位置。 切开瓜果: 用保鲜膜紧密包裹切面,或放入密封保鲜盒,尽快食用。 第五章:非常规保鲜法——从传统智慧到现代科技 5.1 传统智慧的传承 风干/晒干: 介绍通过降低水分活度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原理。例如,晒干香菇、辣椒、萝卜干等。 腌制/发酵: 讲解盐、糖、醋等腌制剂如何抑制微生物生长,以及发酵过程中益生菌的保护作用。例如,泡菜、梅子酒等。 储藏于沙土/谷物中: 解释沙土或谷物提供的阴凉、湿润、隔绝空气的环境如何延长根茎类蔬菜的保鲜期。 5.2 现代保鲜技术简介 气调贮藏(CA): 介绍比气调包装更精密的工业级保鲜技术,通过精确控制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温度和湿度来最大化保鲜效果。 辐照保鲜: 简述利用电离辐射杀灭微生物、抑制发芽的原理。 涂膜保鲜: 介绍在果蔬表面形成一层可食用的保护膜,以减少水分散失、气体交换和微生物侵袭。 第六章:果蔬保鲜的“常见误区”与“锦囊妙计” 6.1 盘点那些“保鲜杀手” 频繁开关冰箱门: 导致温度波动,加速果蔬变质。 将所有果蔬一锅端: 忽视不同果蔬对温度、湿度的差异化需求。 未完全晾干就冷藏: 增加霉变风险。 存放过满的冰箱: 影响空气流通,导致温度不均。 将易产生乙烯的水果与敏感蔬菜混放。 6.2 提高效率的“快速保鲜”法 “黄金定律”: 购买时选择最新鲜、无损伤的果蔬。 “分批储存”: 根据食用频率和保鲜期,将果蔬分类储存。 “预处理”: 对于某些容易变质的食材,可提前进行切配、焯水等预处理,再进行储存。 “剩菜新生”: 巧妙利用剩余的果蔬,制作成果酱、果干、蔬菜汤底等。 结语: 本书希望通过对果蔬保鲜原理的深入浅出讲解,以及对各类实用保鲜技巧的详细介绍,赋予读者“留住新鲜”的能力。无论是家庭餐桌上的美味,还是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价值提升,科学的保鲜方法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这些“秘籍”,让每一份果蔬都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不仅仅是一本种植手册,更像是一个集成了行业经验、科研成果和市场趋势的综合信息库。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市场营销和采后处理的部分介绍非常深入。它没有仅仅关注如何种出高产的果实,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如何确保这些果实能够以最高的价值被市场接受。从采摘时机的选择、预冷保鲜的技术,到不同包装规格的市场定位,甚至是出口标准的基本要求,都有相当详细的介绍。这表明作者具有宏观的商业视野,真正站在了种植者而非仅仅是“园丁”的角度来构建这套知识体系。对于想要将蓝莓种植作为一项严肃事业来发展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商业维度参考,其价值几乎是无价的,它指导的不仅仅是种植,更是整个产业链的优化。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质朴中带着精致的感觉,让我忍不住在书店里多停留了几秒钟。封面那清新淡雅的蓝色调,仿佛直接将人带到了夏日清晨的果园,空气中弥漫着成熟浆果的香甜气息。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触感温润,油墨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细小的图表和文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排版上看得出作者和设计者的用心,图文并茂的布局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流畅,不会有那种信息过于密集而导致的压迫感。尤其是那些高清彩图,色彩还原度非常高,那些饱满欲滴的蓝莓特写,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让人光是看着就能想象到丰收的喜悦。整体来看,这本书从外到内都散发着一种专业且贴心的气息,拿在手里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敷衍了事的工具书,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打磨的作品。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在如今快餐式阅读的时代,实在难能可贵,也让我对它后续的专业内容充满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

我最近开始对园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种能带来实际产出的种植项目。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关注的是它的理论深度。这本书并没有满足于泛泛而谈的种植常识,而是深入到了土壤的微观结构和植物营养学的底层逻辑。它详细阐述了不同pH值对蓝莓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机制,甚至还引入了一些最新的生物动力学种植理念,这对于我这种追求“极致风味”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书中对于病虫害的分析也极为专业,它没有简单地给出几种化学药剂的名称,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一样,教你如何通过环境调控和生物防治来预防问题的发生,这才是可持续农业的精髓所在。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蓝莓这种作物的理解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无疑为我未来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坦白说,我过去尝试过好几本关于果树种植的书籍,很多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等到实际操作时才发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一大堆。而这本《蓝莓栽培实用技术》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无与伦比的“地域适应性考量”。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讨论气候区划对品种选择的影响,从东北的寒地到南方的暖湿带,都有针对性的建议。它甚至列出了在特定地区容易遇到的极端天气(比如春季倒春寒或者夏季高温干旱)时,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和长期改良方案。对于不同栽培模式——无论是露地栽培、设施农业还是容器种植,它都给出了详尽的步骤图解和设备清单。这种极度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这个身处北方平原地区的种植新手,也能找到一套完全适配我的操作指南,极大地降低了实践中的试错成本,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可靠。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技术手册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读者进行“对话”。他常常会穿插一些他在田间地头遇到的“真实案例”和“教训”,这些小故事不仅丰富了内容,更像是一位长者在分享他多年摸爬滚打的心得体会。比如,讲到修剪技术时,他会描绘出当年因为修剪过重导致第二年减产的惨痛教训,这种情景再现式的描述,比干巴巴的规章制度更有说服力,让人印象深刻。语言上,它做到了技术术语的严谨与日常表达的生动之间的完美平衡,即便是像我这样刚入门的园艺爱好者,也能轻松消化那些复杂的专业名词,并且理解它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意义。这种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传授方式,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