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生产者和农户对蓝莓的生产现状、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方面知识的需求,由长期从事蓝莓生产的一线科研与教学工作者郑炳松、张启香和程龙军共同编写了《蓝莓栽培实用技术》。本书吸取了不同版本的蓝莓相关专著的优点,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科研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对蓝莓的栽培实用技术做了简要介绍,目的在于为我国,尤其是南方蓝莓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指导,为蓝莓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满足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殊的 气候 条件,生产者和农户对蓝莓的生产现状、品种选择、 栽培技 术、采收加工等方面知识的需求,由长期从事蓝莓生 产的一 线科研与教学工作者郑炳松、张启香和程龙军共同编 写了《蓝莓栽培实用技术》。本书吸取了不同版本 的蓝莓相关专著的优点,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科研中 的理论 和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对蓝莓的栽培实用技术做了 简要介 绍,目的在于为我国,尤其是南方蓝莓生产实践提供 技术指 导,为蓝莓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蓝莓栽培实用技术》涉及蓝莓的生物学特性、 主要品种及特性、栽培 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建园、重点产区及典型企业介 绍、 病虫害、采收与贮藏等相关内容,共分为12章。
    
**章 概述
1.1 栽培利用历史
1.2 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1.3 资源分布
第二章 蓝莓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性、生长结实习性和生态习性
2.1 蓝莓的植物学特性
2.2 蓝莓的生长、开花和结实习性
2.3 蓝莓的生态习性
第三章 蓝莓主要品种及特性
3.1 北高丛蓝莓
3.2 南高丛蓝莓
3.3 半高丛蓝莓
3.4 兔眼蓝莓
3.5 矮丛蓝莓 
第四章 蓝莓育苗技术
4.1 扦插育苗
4.2 其他育苗方法
第五章 蓝莓组织培养技术
5.1 组培育苗的原理
5.2 组培育苗技术
第六章 蓝莓建园与栽植
6.1 蓝莓建园
6.2 蓝莓栽植
第七章 蓝莓的抚育管理
7.1 蓝莓修剪
7.2 土肥水管理
7.3 遮阴
7.4 越冬防寒
第八章 蓝莓重点产区及典型单位介绍
8.1 北方产区
8.2 西南产区
8.3 长江中下游产区
8.4 蓝莓产业相关研究机构
8.5 浙江省部分典型生产单位简介
从一个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不仅仅是一本种植手册,更像是一个集成了行业经验、科研成果和市场趋势的综合信息库。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市场营销和采后处理的部分介绍非常深入。它没有仅仅关注如何种出高产的果实,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如何确保这些果实能够以最高的价值被市场接受。从采摘时机的选择、预冷保鲜的技术,到不同包装规格的市场定位,甚至是出口标准的基本要求,都有相当详细的介绍。这表明作者具有宏观的商业视野,真正站在了种植者而非仅仅是“园丁”的角度来构建这套知识体系。对于想要将蓝莓种植作为一项严肃事业来发展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商业维度参考,其价值几乎是无价的,它指导的不仅仅是种植,更是整个产业链的优化。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质朴中带着精致的感觉,让我忍不住在书店里多停留了几秒钟。封面那清新淡雅的蓝色调,仿佛直接将人带到了夏日清晨的果园,空气中弥漫着成熟浆果的香甜气息。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触感温润,油墨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细小的图表和文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排版上看得出作者和设计者的用心,图文并茂的布局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流畅,不会有那种信息过于密集而导致的压迫感。尤其是那些高清彩图,色彩还原度非常高,那些饱满欲滴的蓝莓特写,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让人光是看着就能想象到丰收的喜悦。整体来看,这本书从外到内都散发着一种专业且贴心的气息,拿在手里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敷衍了事的工具书,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打磨的作品。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在如今快餐式阅读的时代,实在难能可贵,也让我对它后续的专业内容充满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我最近开始对园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种能带来实际产出的种植项目。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关注的是它的理论深度。这本书并没有满足于泛泛而谈的种植常识,而是深入到了土壤的微观结构和植物营养学的底层逻辑。它详细阐述了不同pH值对蓝莓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机制,甚至还引入了一些最新的生物动力学种植理念,这对于我这种追求“极致风味”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书中对于病虫害的分析也极为专业,它没有简单地给出几种化学药剂的名称,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一样,教你如何通过环境调控和生物防治来预防问题的发生,这才是可持续农业的精髓所在。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蓝莓这种作物的理解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无疑为我未来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尝试过好几本关于果树种植的书籍,很多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等到实际操作时才发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一大堆。而这本《蓝莓栽培实用技术》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无与伦比的“地域适应性考量”。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讨论气候区划对品种选择的影响,从东北的寒地到南方的暖湿带,都有针对性的建议。它甚至列出了在特定地区容易遇到的极端天气(比如春季倒春寒或者夏季高温干旱)时,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和长期改良方案。对于不同栽培模式——无论是露地栽培、设施农业还是容器种植,它都给出了详尽的步骤图解和设备清单。这种极度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这个身处北方平原地区的种植新手,也能找到一套完全适配我的操作指南,极大地降低了实践中的试错成本,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可靠。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技术手册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读者进行“对话”。他常常会穿插一些他在田间地头遇到的“真实案例”和“教训”,这些小故事不仅丰富了内容,更像是一位长者在分享他多年摸爬滚打的心得体会。比如,讲到修剪技术时,他会描绘出当年因为修剪过重导致第二年减产的惨痛教训,这种情景再现式的描述,比干巴巴的规章制度更有说服力,让人印象深刻。语言上,它做到了技术术语的严谨与日常表达的生动之间的完美平衡,即便是像我这样刚入门的园艺爱好者,也能轻松消化那些复杂的专业名词,并且理解它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意义。这种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传授方式,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