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竺可桢全集(第14卷)》,我最想强调的是它所传递的一种精神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反复被竺可桢先生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所感染。他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科学的探索和对国家发展的贡献。书中对他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磨难和挑战的细致描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不易,以及他所展现出的强大内心。他对于家国的眷恋,对于学术的执着,对于真理的追求,无不激励着我,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精神教材,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信念,为社会做出贡献。
评分《竺可桢全集(第14卷)》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我一直认为,伟人的思想往往是历久弥新的,而这本书就是最好的证明。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之处,竺可桢先生如何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去探索社会现象,用人文的关怀去反思科学的边界。这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思维方式,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书中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论述,在今天看来,更是具有了前瞻性的意义。他对于气候变化的警示,对于自然资源的珍视,都体现了他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阅读此书,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那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热爱,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在静静地与我交流,引导我思考,启发我成长。
评分这本《竺可桢全集(第14卷)》真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作为一名对中国近代史和科学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竺可桢先生这样的人物深感敬佩。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跟随竺老先生的脚步,感受他那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思考。书中所收录的篇章,无论是关于气候变迁的科学论述,还是他对国家教育事业的深刻见解,亦或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守护,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的风采。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并非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而是将个人的智慧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在动荡的时局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更被他那种严谨治学、忧国忧民的精神深深打动。这本书不仅仅是竺可桢先生个人思想和成就的记录,更是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它激励着我不断学习,思考,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作品,能够引人入胜,更能引人深思。《竺可桢全集(第14卷)》无疑就是这样一部佳作。我特别欣赏其中对竺可桢先生作为一名教育家的多方面展现。他如何在高师时期,改革教学内容,培养新一代人才;他如何在大学管理上,坚持严谨的治学精神,倡导学术自由,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实践,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也穿插了一些竺老先生与同时代学者的交往,以及他对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看法,这些片段如同点缀的珍珠,让整本书更加生动和立体。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竺可桢先生,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深怀教育理想、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巨擘。
评分读完《竺可桢全集(第14卷)》,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多元,着实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近一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和知识分子的命运轨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竺可桢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的论述,他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坚守科学的真理,不为世俗所动,这种独立思考和人格魅力,在当下尤为难能可贵。书中穿插的许多历史事件的细节,生动鲜活,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于我这样对科学史和教育史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对理解中国现代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竺老先生的文字,或激昂,或沉静,都带着一种特有的感染力,仿佛能与读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竺可桢日记》14卷是1955年-1957年的日记。1955年1月1日的日记非常有意思:晨七点起。上午尤芳湖来谈。姜立夫来。他于明日即回广州中山大学。据云,陈寅恪与他统生于1890年,与我同年。寅恪虽目已失明,但记(心)[性]奇好,助教问他问题时,可以指出某书某卷某页云云。
评分正版正版
评分真正的大师 真正的大师
评分正版正版
评分是竺可桢先生1955-1957年的日记,可谓经典日记著作。适合对气象学、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评分真正的大师 真正的大师
评分商品很好,可以购买。
评分全本好书,以前删的也出了
评分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