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訛類編所錄,除杭世駿的讀書心得外,還有經他選錄的其它學者著作的考證文字,短者十餘言,長的不過三四百字,無一泛泛空論,因而被稱為[博學者之寶功](劉承乾跋)。這種寶功,自然會受到學術研究者的重視,如捲三[逋髪酘酒]條選錄的楊慎 關於樂府鳥樓麯中[投泊]宜作[酘酒]的見解被中華書局齣版的樂府詩集點校本書入校勘記中,就是一個例證。
評分 評分《學林》有武英殿聚珍本,嘉慶十四年(1809),蕭山陳春將此書收入湖海樓叢書,同治五年(1866),以湖海樓叢書本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書後收錄四庫總目學林提要,湖海樓叢書本跋,孫文昱的學林考證,以及俞樾俞樓雜纂中的讀王觀國學林。為例於查閱,按10捲358則的順序,逐一編瞭數碼,並做瞭目錄放在捲首。
評分這些都是經典的學術筆記,中華書局的版本很好,一定要買下典藏!
評分讀古書時訛者、謬者皆作糾正,使一誤不至再誤,造福於後來的讀書人。
評分 評分訂訛類編續補訂訛類編續補訂訛類編續補
評分這套叢書很多都沒有點校完成,,,,衹昰簡單劃分瞭句號。。。。諸如地名、人名、書名、年號的下劃線基本沒多少本有標齣。。。有校勘記的也很少。。。這箇係列的點校質量真心沒法吐槽。。。
評分河間王顒錶立成都王穎為太弟,為王浚所破,挾天子還洛陽。虓與東平王楙、鎮東將軍周馥等上言曰:「自湣懷被害,皇儲不建,委重前相,輒失臣節。是以前年太宰與臣,永惟社稷之貳,不可久空,所以共啓成都王穎,以為國副。受重之後,而弗剋負荷。'小人勿用',而以為腹心。骨肉宜敦,而猜佻薦至,險訁皮宜遠,而讒說殄行。此皆臣等不聰不明,失所宗賴。遂令陛下謬於降授,雖戮臣等,不足以謝天下。今大駕還宮,文武空曠,製度荒破,靡有孑遺,臣等雖劣,足匡王室。而道路之言,謂張方與臣等不同。既惜所在興異,又以太宰惇德允元,著於具瞻,每當義節,輒為社稷宗盟之先。張方受其指教,為國效節。昔年之舉,有死無貳。此即太宰之良將,陛下之忠臣。但以受性強毅,不達變通,遂守前誌,已緻紛紜。然退思惟,既是其不易之節,且慮事翻之後,為天下所罪,故不即西還耳。原其本事,實無深責。臣聞先代明主,未嘗不全護功臣,令福流子孫。自中間以來,陛下功臣初無全者,非獨人纔皆劣,其於取禍,實由朝廷策之失宜,不相容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