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演义(共17册)

西汉演义(共17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林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演义
  • 西汉
  • 历史小说
  • 古典文学
  • 通俗小说
  • 汉朝
  • 历史故事
  • 长篇小说
  • 文学经典
  • 司马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关村图书大厦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人美出版社
ISBN:9787532261444
商品编码:104884561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9-05-01
页数:183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西汉演义(共17册)

原价:350.00元

作者:林林

出版社:上海人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32261444

字数:

页码:183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2.3 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西汉演义(共17册)(精)》讲述了:西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它的历程长达200余年。西汉演义描写的是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21年起,其中经历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到西汉建立。这前后约20年的时间。这二十年的历史,孕育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庶民建立的王朝。
这套连环画由著名画家戴仁先生等绘制,人物造型、动态,刻划得很生动,实为可与《三国演义》相媲美的佳作,极具收藏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帝国新生:大汉王朝的崛起与奠基》 浩荡的秦风骤然而逝,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血与火中孕育。本书聚焦于西汉王朝的肇始,从刘邦横空出世,到文景之治的安定繁荣,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第一卷:楚汉争霸 故事的开端,是秦朝末年的风起云涌。刘邦,一个来自沛县的寻常布衣,凭借其非凡的胆识、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对人心的深刻洞察,在这乱世中崭露头角。他组建起一支由各色人等组成的队伍,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步步走向权力之巅。 同时,项羽,那个自恃武勇、出身高贵的西楚霸王,也以其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横扫六合。他的勇猛盖世,他的战功赫赫,却也掩盖不了他刚愎自用、听不进忠言的致命弱点。 这是一场注定要分出高下的较量。从鸿门宴的刀光剑影,到垓下的四面楚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两位英雄人物的性格冲突,以及他们麾下将士的悲欢离合。权力、野心、兄弟情谊、家国大义,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交织碰撞。刘邦的“知人善任”,项羽的“匹夫之勇”,高下立判。最终,刘邦笑到了最后,建立了大汉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与战乱。 第二卷:汉初政治 帝国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刘邦深知,秦朝速亡的教训,在于其严苛的法度和不得人心的统治。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政策,休养生息,安抚民心。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郡国并行制”的建立,以及与匈奴的和亲政策。 郡国并行制,旨在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既保证了皇帝的权威,又给予了地方诸侯一定的自治权。然而,这一制度也埋下了日后“七国之乱”的隐患。 对匈奴的和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的压力,但长期的敌对状态并未真正改变。这一时期的匈奴,是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其对汉朝边境的威胁,始终是汉初统治者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作者将深入剖析刘邦及其继承者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决策,展现他们如何在一片废墟之上,小心翼翼地重建国家,巩固统治。吕后专权时期,权力的斗争与政治的阴谋,同样惊心动魄。 第三卷:文景之治 经历了初期的动荡与权力的巩固,汉朝迎来了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以其勤俭节约、仁爱宽厚的治国理念,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他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使得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汉景帝刘启,在继承其父治国方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平定“七国之乱”是其统治期间最重大的事件。这一事件的胜利,极大地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为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景之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几代君臣共同努力的结果。作者将详细展现这一时期,汉朝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百姓生活的改善,以及文化上的初步发展。对外,汉朝在与匈奴的较量中,虽未取得压倒性胜利,但也逐渐占据了主动。 第四卷:社会风貌与文化萌芽 本书不仅关注政治军事,更将生动描绘西汉初期的社会风貌。从长安城的繁华,到乡村的质朴,从贵族的奢靡,到平民的艰辛,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 同时,我们也将触及这一时期文化的萌芽。儒家思想在汉朝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史学著作的出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文学艺术也开始显露其独特的魅力。 《帝国新生:大汉王朝的崛起与奠基》,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亲历西汉王朝从战火纷飞中走向强大与繁荣的伟大历程。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历史编年,而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权谋斗争、以及时代精神的史诗。它将展现一个帝国如何浴火重生,为中华文明的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套《西汉演义》,我仿佛瞬间被拉回了那个刀光剑影、群雄逐鹿的时代。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部恢弘的历史画卷,每一页都充满了壮阔的叙事和鲜活的人物。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上的手法,既尊重了史实,又在细节上进行了生动的再创作,使得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引人入胜。从秦末的农民起义,到楚汉争霸的跌宕起伏,再到汉朝的建立与巩固,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工,将无数零散的历史碎片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宏大图景。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刘邦与项羽的对决,那种王霸之气、英雄气概,在字里行间跃然纸上。刘邦的市井智慧、善于用人,与项羽的匹夫之勇、刚愎自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注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而且,书中对后宫争斗、朝堂博弈的描写也相当精彩,让我看到了权力面前人性的复杂和扭曲。例如,戚夫人与吕后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朝中大臣们为了各自利益的勾心斗角,都写得淋漓尽致。读完这套书,我不仅增长了历史知识,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7册的厚重,恰恰是那个时代复杂性的体现,也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度和深度。

评分

我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终于将这套《西汉演义》17册全部拜读完毕。这绝对是一场令人沉醉的阅读体验,作者以其深厚的历史功底和非凡的叙事能力,为我展现了一个鲜活立体的西汉王朝。我一直对汉初的那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刘邦从一个布衣如何崛起,最终建立起庞大帝国的过程。这套书,则将这一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尤为精彩,刘邦的市井之气与帝王之略并存,吕后的聪慧与狠辣交织,张良的智谋与淡泊相得益彰,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最喜欢的情节之一,是书中对汉朝初年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描写,那种劫后余生的民众,终于可以安居乐业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历史发展中的温暖与希望。17册的篇幅,为作者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来展现历史的宏大与细腻,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历史画卷。

评分

终于啃完了这套《西汉演义》,17册的体量,着实是一次挑战,但也是一次难得的精神盛宴。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充满好奇,而这套书,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作者以宏大的视角,讲述了从秦末乱世到西汉中后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王朝兴衰图。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刘邦的塑造,他并非一个完美无瑕的英雄,而是充满了市井的狡黠、草根的坚韧,以及帝王的雄才大略。看着他从一个普通百姓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帝王,那种励志的过程,足以让人热血沸腾。同时,书中对其他人物的刻画也同样精彩,无论是足智多谋的张良,还是忠心耿耿的萧何,亦或是心狠手辣的吕后,都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命运轨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写朝堂争斗和政治权谋时,丝毫不逊于任何一部宫廷权谋小说,那些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让人看得津津有味。17册的书,不仅仅是历史故事的堆砌,更是对人性、权力和命运的深刻探讨。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终于,我踏完了这17册《西汉演义》的旅程。这场穿越历史的旅行,让我收获良多。我一直认为,好的历史小说,不仅要讲述历史事件,更要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那个时代人物的命运。这套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从刘邦的沛公起义,到吕后的垂帘听政,再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把控,那些细微之处,往往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风貌。例如,刘邦在面对项羽时的言行举止,在不同的场合展现出不同的智慧和策略,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领导者。同样,书中对汉朝制度的建立、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的描写,也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17册的书,就像17扇窗户,让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西汉。它不仅是一部好看的小说,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历史教材。

评分

终于读完了这套《西汉演义》,17册的体量,确实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但回首望去,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感动。我一直对历史题材的小说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波澜壮阔的王朝兴衰,总能让我沉浸其中,仿佛亲历那个时代。这套书给我带来的,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复述,更是一次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描摹。从刘邦的草莽英雄崛起,到文景之治的稳定繁荣,再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直至西汉的最终走向,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王朝从无到有、由盛转衰的完整画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那些帝王将相,不再是冰冷的史书记载,而是有了鲜活的血肉和复杂的情感。例如,刘邦的狡黠、多疑,以及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吕后的狠辣、智慧,以及她在权力斗争中的步步为营;张良的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的忠诚,辅佐君王,默默奉献。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另一面,也更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风貌。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浓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品越有滋味,越品越能体会到其中的醇厚与回甘。17册的篇幅,也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沉浸,去思考,去与书中的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这套《西汉演义》,17册的厚重,让我一度犹豫是否能坚持读完,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文笔流畅,叙事引人入胜,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我最喜欢书中对人物动机的深度剖析,很多历史事件,在教科书中可能只是寥寥数语,但在小说中,却被细致地展现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最终的结果。例如,吕后为何会对戚夫人痛下杀手,这种心理的刻画,比单纯的事件描述更能触动人心。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不同人物的塑造,既有帝王的宏图霸业,也有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17册的书,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西汉的历史,有战争的残酷,有宫廷的斗争,也有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件,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套《西汉演义》着实让我大开眼界。我原本以为历史小说无非就是对史实的堆砌,没想到作者能够将如此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描绘得如此生动传神。17册的书本,每一本都像一部独立的史诗,又共同汇聚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从刘邦起义的艰辛,到建立汉朝的艰难,再到汉朝的逐渐发展壮大,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那种金戈铁马、旌旗蔽日的景象,仿佛就发生在眼前。无论是刘邦与项羽的垓下之围,还是汉朝与匈奴的边境冲突,作者都能用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其中,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壮烈。同时,我也对书中的许多细节处理印象深刻,比如刘邦在被项羽追杀时的狼狈,以及他在称帝后的踌躇满志,都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帝王形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汉朝初年社会经济恢复的描写,那种从战乱中走出的生机勃勃,那种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让我看到了历史发展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温情一面。17册的书,每一本都值得我细细品读,反复回味,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西汉的历史,更让我体会到了历史的魅力和深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

读罢这套《西汉演义》,我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慨。17册的篇幅,就像一部厚重的史诗,将我深深地沉浸在西汉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将一个个历史事件、一个个鲜活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尤其被书中对人物情感世界的刻画所吸引。刘邦的创业艰辛、喜怒哀乐,吕后的野心勃勃、心狠手辣,张良的运筹帷幄、淡泊名利,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我最喜欢的情节之一,是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危机应对,那种生死一线间的从容与机智,让人拍案叫绝。同时,书中对汉朝初期的社会状况、民生百态的描写也十分到位,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不易,以及他们对安定的渴望。17册的书,让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了解西汉的历史。它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故事,更是关于普通人如何在历史洪流中生存、奋斗的故事。读这本书,仿佛与历史对话,与古人交流,受益匪浅。

评分

终于,我完成了这套《西汉演义》17册的阅读。这真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旅程。作者以其精湛的笔法,将我带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西汉时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王朝的兴衰起伏,以及其中无数鲜活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挖掘和再现。那些教科书中略显单薄的史实,在小说中被赋予了血肉和灵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书中对楚汉争霸的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胜败记录,而是充满了策略、谋略、人性挣扎,以及对时代命运的深刻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刘邦形象的塑造,他并非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有着缺点和争议,但正是这种真实,才使得他的成功更加令人信服。17册的书,每一本都像一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来,便是一条耀眼的项链,让我看到了西汉王朝的辉煌与沧桑。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经历了一个时代,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评分

这套《西汉演义》是我近期阅读中最让我沉醉的一部作品。17册的庞大体量,并没有让我感到畏惧,反而激起了我一探究竟的强烈欲望。作者以一种宏观而又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西汉王朝从建立到鼎盛,再到走向衰落的完整历史画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那种紧张、激烈、充满智慧的较量,让我仿佛置身于战场的硝烟之中。无论是楚汉争霸的垓下之战,还是汉匈之间的马踏胡虏,作者都能将宏大的战争场面描绘得气势磅礴,细节丰富。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极为成功。刘邦的狡黠、坚韧,项羽的勇猛、鲁莽,张良的深谋远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些帝王将相,不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更加真实可信。17册的篇幅,为作者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去铺陈故事、塑造人物,使得整部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小说的趣味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西汉历史的认知,又上了一个台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