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演义(套装共18册)

五千年演义(套装共18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世霖 等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
  • 古典文学
  • 历史演义
  • 通俗小说
  • 文化经典
  • 长篇小说
  • 古代史
  • 历史小说
  • 套装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1553588
版次:3
商品编码:1056477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00
套装数量:1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五千年演义(限量珍藏17种共18册)》是一部无法*越的历史通俗演义的*峰之作!荣获第四届中国国书奖、全国冰心儿童图书奖特等奖!由原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童超、历史所副所长李祖德等十五位历史专家共同审订。

内容简介

《五千年演义(限量珍藏17种共18册)》是一套统一布局,分卷撰写,多卷合成的大型历史丛书,共计十八本,从炎黄传说写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反映了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概貌。本套丛书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文学讲述历史的内容,文史结合,是一部好看的信史。《五千年演义(限量珍藏17种共18册)》包括《五千年演义:秦汉兴替》、《五千年演义:春秋逐鹿》、《五千年演义:反汉沉浮》、《五千年演义:三国兴亡》、《五千年演义:南北朝始末》、《五千年演义:隋唐新传》、《五千年演义:五代纷争》、《五千年演义:元史百年》、《五千年演义:大明盛衰(上)》、《五千年演义:大明盛衰(下)》、《五千年演义:前清盛世》、《五千年演义:晚清血泪》、《五千年演义:民国风云》、《五千年演义:华夏上古志》、《五千年演义:战国争雄》、《五千年演义:两晋变乱》、《五千年演义:两宋春秋》、《五千年演义:辽金英烈》。《五千年演义:华夏上古志》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五千年演义:华夏上古志》从公元前26世纪写到公元前771年,约2000年的上古史。既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等美丽的传说故事,又有“北京猿人”、“仰韶文化”、“宗法制”等历史文化演变过程的介绍,以及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姜尚和“牧野之战”、“成康之治”、“平王东迁”等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的叙述。
《五千年演义:战国争雄》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写起,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止,共549年的历史,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春秋五霸、孔丘、孙膑、屈原、廉颇、蔺相如和“三分公室”、“田氏代齐”、“商鞅变法”、“合纵连横”、“长平之战”等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五千年演义:战国争雄》整体结构合理,叙述描写流畅,使春秋战国这段时间跨度大、人物事件纷繁复杂的历史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五千年演义:辽金英烈》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写的是10世纪至13世纪在我国北方建立的两个王朝的历史,以辽金兴亡为主线,描写了辽太祖、萧太后、辽太宗、金太祖、金世宗以及抗元军民的历史活动。
《五千年演义:两晋变乱》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两晋变乱》用生动准确的文字描绘了公元265~420年间的历史。书中对“士族门阀”、“八王之乱”、“祖逖北伐”、“桓温北伐”、“淝水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绘声绘色的描述;对两晋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如祖逖、桓温、刘聪、石勒、王濬、王羲之、顾恺之、陶潜、刘裕等,都有活灵活现的刻画。《两晋变乱》寓纷乱的历史现象于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具有文笔流畅细腻,结构自然紧凑,可读性强的特点。
《五千年演义:两宋春秋》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五千年演义:两宋春秋》写的是两宋的历史,从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写起,到元灭宋为止,以民族矛盾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两宋三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和一些人物的荣辱沉浮,详细描写了赵匡胤、寇准、李纲、韩世忠、岳飞、包拯、文天祥、王安石、苏轼、李清照、宗泽、韩佗胄和“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擅渊之盟”、“王安石变法”、“隆兴和议”、“合州之战”等重要人物、重要事件。

内页插图

目录

《五千年演义:华夏上古志》目录:
序言
前言
再版说明(一)
再版说明(二)
第一回 原始人沉睡得苏醒 考古学揭开千古谜
第二回 神农氏为民尝百草 轩辕氏游乐建行宫
第三回 驯猛兽黄帝战蚩尤 炎黄部合并建华夏
第四回 颛顼帝下令绝天地 共工氏怒触不周山
第五回 陶唐氏放逐不肖子 有虞氏仁厚做国君
第六回 治洪水大禹安四境 巡江南帝舜葬九嶷
第七回 会诸侯大禹显威风 诛伯益后启建夏朝
第八回 巡天下后启荒国政 喜游猎太康失王都
第九回 美玄妻屈身图大计 有仍女挥泪出王宫
第十回 施巧计外孙逃活命 报父仇少康杀寒浞
第十一回 为夏国不降搞禅让 好鬼神孔甲遭身亡
第十二回 宠美女暴君造倾宫 叹夏室终古奔商国
第十三回 吞鸟卵商族始兴起 霸牛羊有易终灭亡
第十四回 观网鸟使臣解疑团 祭忠烈成汤遭囚禁
第十五回 停贡赋成汤测民意 决胜负商夏战鸣条
第十六回 保宗室商汤留遗训 尽忠心伊尹囚新王
第十七回 思过失太甲重登位 劝太戊设计造坟茔
第十八回 传流言王室风波起排众议盘庚大迁都
第十九回 思贤臣武丁患心病 借野雉二臣论神灵
第二十回 怒冲冲商王征南北 情切切王后话东西
第二十二回 贪新欢武丁忘旧义 中奸计王子葬荒郊
第二十二回 射天神武乙遭雷劈 祭母后文丁铸方鼎
第二十三回 姜螈氏生弃建周族 设圈套商王杀季历
第二十四回 有苏侯含泪进妲己 商纣王拒谏设酷刑
第二十五回 伯邑考救父遭残害 西伯昌星夜出朝歌
第二十六回 西伯昌招贤图霸业 姜子牙垂钓遇明君
第二十七回 姜太公怒斩崇侯虎 西伯昌沣水建新都
第二十八回 周武王兴兵伐无道 商纣王途穷焚鹿台
第二十九回 殷遗老含泪说洪范 两愚顽饿死首阳山
第三十回 安天下分封诸侯国 周武王临终诉衷情
第三十一回 摄王政三监播流言 审金滕成王解疑团
第三十二回 周公旦东征平叛乱 建东都王朝再分封
第三十三回 大业成周公归国柄 封唐侯史官诫成王
第三十四回 巡乡邑召公断民事 伐楚国周军遭水淹
第三十五回 看眼色谀臣圆奇梦 周穆王西巡见王母
第三十六回 徐偃王扯旗反周室 周孝王无奈收成命
第三十七回 周夷王怒烹齐哀公 荣夷公敛财行专利
第三十八回 动干戈国人大暴动 假天意召公举宣王
第三十九回 伐四夷宣王兴周室 悟歌意吉甫杀恶妇
第四十回 谏天子王后进永巷 起疑心宫妃谄忠良
第四十一回 宠褒姒幽王戏诸侯 避犬戎平王迁国都

《五千年演义:战国争雄》目录:
序言
前言
再版说明(一)
再版说明(二)
第一回 顺时势三家分晋国 图富强求贤来魏邦
第二回 变新法文侯用李悝 收中山魏斯信乐羊
第三回 治邺城西门豹除弊 守西河魏文侯得人
第四回 讳疾忌医齐侯病死 听琴纳谏威王振兴
第五回 齐威王改革听邹忌 秦孝公求贤用卫鞅
第六回 为改革卫鞅排众议 行仁政孟轲说齐王
第七回 怀嫉妒庞涓害贤士 受刖刑孙膑写兵书
第八回 孙膑装疯逃出虎口庞涓中计进入马陵
第九回 触恶势商鞅遭车裂 求生存奴隶初显威
第十回 暴动者机智战秦将 巧鲁班受命制云梯
第十一回 图霸业楚王求贤士 梦蝴蝶庄周乐逍遥
第十二回 倡合纵苏秦说列国 行连横张仪欺楚王
第十三回 楚怀王贪利受欺骗 屈大夫捐躯葬汨罗
第十四回 为强盛赵主学骑射 求贤才昭王筑金台
第十五回 焚债券贤冯骥买义 驱火牛勇田单救齐
第十六回 蔺相如完璧归赵国 秦昭王忍怒击瓦盆
第十七回 廉颇认错负荆请罪 范雎逃生离魏入秦
第十八回 敬贤才秦王任张禄 听谗言赵主疑廉颇
第十九回 战长平白起坑赵将 救邯郸如姬窃兵符
第二十回 吕不韦图利居奇货 秦王政用计并六国

《五千年演义:辽金英烈》目录:
序言
前言
再版说明(一)
再版说明(二)
第一回
潢水边众部举雄才
萧墙内同胞兴大难
第二回
为大业智后礼贤才
平乱阶雄君诛逆弟
第三回
大元帅计夺同胞国
皇太后谋诛异己臣
第四回
甲马空归德光殒命
刀兵相见兀欲为君
第五回
祥古山萧墙生险衅
清风驿宴会失人头
第六回
睡昏昏昏昏丧黑山
勤惕惕惕惕兴辽业
第七回
卫幽燕运筹破曹彬
收代朔伏骑擒杨业
第八回
临澶渊息战订和盟
治北国修文开盛世
第九回
聪明主病渐戒皇孙
贤慧妃诗成谏阉主
第十回
金皇帝铁骑下云中
宋将军孱兵攻蓟北
第十一回
寻辙迹踏雪擒辽帝
奋军威分兵略宋城
第十二回
北宋亡父子双为虏
中原定江淮初息兵
第十三回
修文治朝政趋规范
赋丛篁胸襟见卓超
第十四回
立中都立志同寰宇
营汴邑营船备战征
第十五回
改元大定重整朝纲
立马吴山顷成梦影
第十六回
大定朝世盛比尧舜
泰和季时衰兴祸殃
第十七回
杨安儿拥众穿红袄
李铁枪驱兵救黑旗
第十八回
盲诗人义颂筑城民
微水手忠昭垂史册
第十九回
挽颓澜颓澜终不挽
诛暴逆暴逆岂容诛
第二十回
蒙古军攻破蔡州邑
完颜帝缢死幽兰轩
第二十一回
郭虾蟆立火对强兵
毕资伦哭江殉故国

《五千年演义:两晋变乱》目录:
序言
前言
再版说明(一)
再版说明(二)
第一回 司马炎废魏登大宝 贾南风乘乱人东宫
第二回 杨皇后弥留荐从妹 羊太傅临危举贤才
第三回 推棋枰张华说武帝 纵楼船王溶破孙皓
第四回 溺安乐君臣竞奢侈 护劣子胞兄逐胞弟
第五回 逢晏驾杨骏遭灭族 滥杀人楚王被人杀
第六回 除三害周处枉捐躯 陷太子悍后再兴祸
第七回 助凶逆奸人设毒计 折栋梁名姬坠高楼
第八回 三藩王兴兵复呆帝 起内讧同室共操戈
第九回 益州府李特大起义 江夏郡张昌闹五州
第十回 犯洛阳二陆蒙冤死 烤长沙两王重开战
第十一回 哭易水洛阳遭劫难 刘元海称汉旬从军
第十二回 谋西进诸镇大鏖兵 杀张方牛车返故都
第十三回 临末日兄弟殊途归 迫于势亲翁反作仇
第十四回 遭败绩石勒依刘渊 除异己恶王诛大臣
第十五回 败洛都刘聪夺大位 驻晋阳刘琨议结盟
第十六回 临绝境奸相一命休 陷京师怀帝遭生擒
第十七回 猛石勒奠基据襄国 弱愍帝续位分陕治
第十八回 读史书英雄发感慨 会恩人巧计破王浚
第十九回 贤刘后进表救诤臣 陶太守合兵破杜弢
第二十回 荀灌娘突围救孤城 司马邺衔璧亡西晋
第二十一回 司马睿称帝继大统 祖士雅北伐图中兴
第二十二回 大司空巧使美人计 刘相国继位长安城
第二十三回 兴兵革王敦清君侧 率王师明帝讨凶顽
第二十四回 激事变苏峻反朝廷 平叛乱陶侃出奇兵
第二十五回 战洛阳刘曜做俘虏 回襄国石勒称帝王
第二十六回 庾将军设宴迎参军 王羲之撰写兰亭序
第二十七回 劝农桑燕王责令长 灭冉魏前燕建国家
第二十八回 屯灞上王猛论天下 理朝政桓温行新法
第二十九回 伐前燕晋军败枋头 争中原苻坚成霸主
第三十回 发淫威桓温行废立 辅朝政谢安出东山
第三十一回 驳众议秦王犯晋境 抗敌兵谢安巧运筹
第三十二回 北府兵洛涧显神威 战淝水晋师少胜多
第三十三回 闻捷报不觉屐齿折 画英雄三绝展奇才
第三十四回 慕容氏三反秦天王 五将山苻氏阖家亡
第三十五回 据长安姚氏建新国 传佛教罗什译经文
第三十六回 慕容垂割据占关东 拓跋珪建魏都盛乐
第三十七回 昏相王专权乱朝政 诸藩镇夺权起矫兵
第三十八回 揭义旗孙恩战官府 逼禅让桓玄废安帝
第三十九回 避乱世陶潜归园田 据广州卢循再兴兵
第四十回 再立功刘裕灭后秦 迫禅位恭帝献玉玺

《五千年演义:两宋春秋》目录:
序言
前言
再版说明(一)
再版说明(二)
第一回 习文练武立志报国 东征西讨屡建奇功
第二回 兵变登位录用旧臣 征服叛逆消除后患
第三回 李重进全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第四回 统一天下大势所趋 先南后北所向披靡
第五回 大权独揽官职分离 重文轻武擢用英俊
第六回 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饷尽援绝北汉降宋
第七回 高梁河辽军初获胜 雁门关杨业出奇兵
第八回 拼力死战杨业捐躯 和战争议转攻为守
第九回 王小波李顺大起义 宋太宗纳谏立太子
第十回 寇准主战御驾亲征 辽兵受创澶渊议和
第十一回 元昊称帝争雄称霸 仲淹戍边屯田练兵
第十二回 忠臣良将勇当重任 文人才子力主革新
第十三回 出知开封兴利除弊 察勘刑狱铁面无私
第十四回 王安石变法开财源 司马光编书警后世
第十五回 “三不足”精神开新路 保守派围攻改革家
第十六回 苏东坡遭贬黄州城 王安石退隐江宁府
第十七回 沈括著作《梦溪笔谈》 毕异发明活字印刷
第十八回 赵估登基腐败无道 蔡京入相搜刮民膏
第十九回 方腊起义波澜壮阔 童贯镇压四处受挫
第二十回 洪载叛变义军不屈 宋江失节朝廷招安
第二十一回 金朝南侵李纲抗敌 大兵压境奸相求和
第二十二回 李纲罢相群情鼎沸 陈东上书慷慨激昂
第二十三回 金兵反扑北宋覆亡 赵构南逃中原抗战
第二十四回 保卫滑州前仆后继收服辽将足智多谋
第二十五回 国破家亡官兵哗变 弃城失地留守降敌
第二十六回 兀术穷追赵构下海 世忠堵截岳飞伏击
第二十七回 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痛定思痛长歌当哭
第二十八回 奸臣秦桧受遣归宋 骁将岳飞征讨游寇
第二十九回 收复六州壮怀激烈 北伐无援国耻难雪
第三十回 均贫富钟相举义旗 中诡计杨幺遭挫败
第三十一回 卖国君臣屈膝乞降 爱国将士奋勇挺进
第三十二回 挥泪班师功废一旦 绍兴和议丧权辱国
第三十三回 秦桧恶死遗臭万年 孝宗即位冤案昭雪
第三十四回 理财备战反对道学 出兵北伐诗人明志
第三十五回 杀叛将讨金获胜利 刺重臣大权落贼手
第三十六回 蒙元南进宋朝灭亡 人民抗战可歌可泣

《五千年演义:秦汉兴替》
《五千年演义:春秋逐鹿》
《五千年演义:反汉沉浮》
《五千年演义:三国兴亡》
《五千年演义:南北朝始末》
《五千年演义:隋唐新传》
《五千年演义:五代纷争》
《五千年演义:元史百年》
《五千年演义:大明盛衰(上)》
《五千年演义:大明盛衰(下)》
《五千年演义:前清盛世》
《五千年演义:晚清血泪》
《五千年演义:民国风云》

精彩书摘

第一回 习文练武立志报国东征西讨屡建奇功
本书说的是公元960年到公元1279年北南两宋的历史。
从北宋建国到南宋灭亡,一共经历了大约320年。这三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出了不少动人心魄的故事,我们就从赵匡胤说起吧。
赵匡胤,祖籍涿(zhuo捉)州(今河北涿州市),父亲名弘殷,从小骁勇,善于骑射,后唐庄宗时,曾管过禁军,娶妻杜氏,治家很严。杜氏先是生了一个男孩儿名匡济,不久就夭折了。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杜氏又在洛阳的夹马营内,生下了赵匡胤。这孩子一生下来,全身古铜色,十分健壮,手脚乱挠乱蹬,人们都说是个奇儿。他在父母的精心抚育下渐渐长大,体貌雄伟,性情豪爽。他跟着父亲,经常出入兵营,见士卒们骑马,他就学骑马;见士卒们射箭,他也练习射箭。加上父亲把着手儿指教,他的骑射技艺很快就超过了别人。
一次弘殷带兵出征,匡胤在家侍奉母亲。母亲对他说:“儿啊,你父亲出征在外,你在家可要好好读书,以求将来有个好的出路,也免得你父亲挂念。”
匡胤头一歪,两只小眼一瞪,说:“母亲,治世用文,乱世用武,如今这世道混乱,兵戈相交,儿愿熟练武艺,留待后用。以后如有机会可乘,能够安邦定国,才算不虚度此生呢!”
杜氏见他那自负的神气,心中不快,板起面孔说道:“儿啊,但愿你能继承祖业,不要玷辱了赵家门楣。这就是我家的大幸了,还图什么大功名、大事业哩!”
匡胤道:“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过是一个将门之子,他为什么就能统治天下?儿虽不才,也要和他比一比,轰轰烈烈地做个大丈夫。”
杜氏终于忍不住,生气地说道:“你胡说些什么!世上说大话的人,往往后来没有出息,我希望你不要瞎闹,还是老老实实地读书去吧。”
匡胤见母亲动怒,不敢多嘴,默默地退出了母亲房间。
事实上,他生性好动,屁股根本坐不住,读书读不多长时间,就跑出去玩,同邻居的孩子们驰马角射。大家都赛不过他。
有一次,一个少年故意牵了一匹未经驯服的烈马,来访赵匡胤。正巧匡胤出门,见是平日一起玩耍的朋友,便问道:
“你牵马到哪里去?”
少年答道:“这马狂纵得很,还没有一个人敢骑它,我想你的骑术高明,也许能驾驭它驰骋一番,所以特来请教。”
匡胤接过缰绳,仔细打量,只见这匹马黄鬃(zong宗)黑鬣(lie猎),浑身膘肥毛亮,就像披着闪光的绸缎,只是比别的马高大一些,并没什么异样,便微笑道:
“天下没有难骑的马,越是怪马,我越是要骑。只要想办法驾驭它,怕它强到哪里去!”
少年故意激他说:“你也别这样说,的卢马常常伤害主人,你还是小心点好。”
匡胤笑道:“不能驭马,又怎能驭人?你就看我跑一回吧。”
少年说:“我去找一个马鞍子备上。”
“不用了。”匡胤说着,从少年手中拿过马鞭,奋身一跃,跨上马去。那马也不等鞭策,扬起头咴咴嘶鸣,然后嘚嘚地扬起四蹄,风驰电掣一般向前急跑,翻起的泥花四处飞溅,倏忽间跑了五六里。
眼看前面来到了城墙,城门不很高,门前来往行人很多。匡胤唯恐飞马入城,撞伤来不及躲避的行人,正要拨转马头,从原路返回,可这马没戴衔勒,根本不听他约束。匡胤十分焦急,正在低头想办法,不料这马跑得越来越快,腾云驾雾一般,三脚两步到了城门下。匡胤抬起头来,恰巧左额碰在门楣上,连忙把身子往后一仰,一个倒筋斗,坠下马来。
那个嫉妒赵匡胤的少年,原在马后追赶,远远地看见赵匡胤从马上摔下来,不禁幸灾乐祸地说:“匡胤啊匡胤!今天任你脑袋是铁打的,也要摔个粉碎了!”
这个少年正说着,猛然看见匡胤一下子从地上爬起,这时那匹马已往斜道上蹿了一箭之地。匡胤跑步急追,不一会儿就追上了,纵身一跃,重又跨上马背,这一回他用鞭拦住马头,马儿顺从地随鞭回头,顺着原路平安地回来了。
那少年在途中与他相遇,见他从容自若,面不改色。少年惊问道:“我正在为你担忧呢。我想你从马上坠下,一定会受重伤的。你身上感到疼吗?”
“没什么。这马确是懔悍,要不是我见机翻下,头颅早已碰碎了。”匡胤说罢,将马交与那少年,各自回家去了。

前言/序言


《五千年演义》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它以磅礴的气势、细腻的笔触,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这套共十八册的巨著,并非简单地罗列年代和事件,而是深入挖掘历史的脉络,展现了在这漫长岁月中,无数英雄豪杰的崛起与陨落,王朝更迭的血与火,文化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人民大众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奋斗。 第一至第三册:文明的曙光与早期王朝的奠基 系列开篇,我们将目光投向那遥远的、充满神秘色彩的远古时代。从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个早期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五千年演义》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中华文明最初的萌芽与壮大。 第一册:神话与传说中的开端。 这一册将聚焦那些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古老传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不仅是故事,更是先民们对宇宙、对生命的理解与想象。我们还将深入探讨炎黄部落的融合,黄帝与蚩尤之战的意义,以及尧舜禅让的政治智慧。通过对这些神话和早期传说的解读,读者可以窥见中华民族早期文化基因的形成,理解那些渗透在民族血脉中的价值观。部落联盟的形成、早期农业社会的出现、原始宗教的萌发,都在这迷雾笼罩的时代中逐渐清晰。 第二册:夏朝的探索与商朝的繁荣。 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信史时代。尽管关于夏朝的文献记载有限,但《五千年演义》将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推测,力图还原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模样。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治水的神话,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与自然抗争的伟大精神。随后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青铜文明的辉煌,甲骨文的出现,都证明了商朝在科技、文化上的高度发展。殷墟的发现,让我们得以一窥商朝王室的奢华生活、祭祀礼仪以及社会制度。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商朝的兴衰历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三册:周朝的礼乐文明与封建制度的雏形。 周朝的建立,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周公旦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五千年演义》将详细阐述西周“礼乐合一”的政治与文化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宗法制、分封制等制度的建立,对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林立,虽然维护了周天子的统治,但也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周朝后期的衰落,犬戎之乱,王室衰微,东周的开启,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的时代即将来临。 第四至第六册: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与秦汉的统一帝国 从诸侯争霸到统一帝国的建立,《五千年演义》将带领读者穿越这段充满变革与碰撞的时期。 第四册:春秋五霸的逐鹿与诸侯争霸的混乱。 东周时期,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国竞相争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春秋五霸”的崛起,如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晋文公的“退避三舍”,都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同时,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也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的现实。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军事技术的革新,以及外交策略的运用,构成了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主体。 第五册:战国七雄的角逐与思想文化的繁荣。 战国时期,战争更加残酷,兼并更加激烈,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如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这些改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他们的思想观点虽然各异,但都对中华民族的哲学、伦理、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孙子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 第六册:秦朝的统一与汉朝的奠基。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这些举措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秦朝的强大背后,也隐藏着其统治的严酷与短暂。汉朝的建立,虽然经历了楚汉之争的动荡,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并开启了“昭君出塞”等对外交流的壮举。丝绸之路的开辟,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汉朝的“大一统”局面,为后世王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第七至第九册: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与隋唐的盛世 这几册将展现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分裂与融合,而后又迎来辉煌的时期。 第七册:三国鼎立的英雄史诗与魏晋风度的形成。 三国时期,刘备、曹操、孙权三雄争霸,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五千年演义》将以生动的笔触,展现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经典战役,以及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英雄人物的传奇一生。三国归晋后,虽然短暂统一,但很快又陷入了长期的分裂。魏晋时期,士族门阀的兴起,佛教的传入与发展,玄学的流行,以及“竹林七贤”的洒脱不羁,构成了这个时代独特的文化风貌。 第八册:南北朝的对峙与民族融合的浪潮。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但与此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与汉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南方经济的开发,佛教艺术的繁荣,如敦煌石窟的开凿,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成就。南北朝的动荡,也是中华文明在新格局下孕育新生的过程。 第九册: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唐朝的盛世辉煌。 隋朝虽然短暂,但其在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创立等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但其所奠定的基础,为唐朝的崛起提供了条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唐朝的海纳百川,对外开放,万邦来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长安城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顶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仙诗圣,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第十至十二册:宋元的繁荣与挑战 在辉煌之后,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但也面临内外挑战的时期。 第十册:宋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昌盛。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尽管军事上相对羸弱,但宋朝在科技、商业、城市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火药的军事化,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商业活动的活跃,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理学的兴起,哲学思想的深化,苏轼、欧阳修等文豪的出现,宋词的巅峰,都展现了宋朝浓厚的文化底蕴。 第十一册:辽、夏、金的兴衰与民族政权的并存。 在宋朝时期,北方和西北地区出现了辽、夏、金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些政权与宋朝并存,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政治格局。《五千年演义》将深入探讨这些民族政权的兴衰历史,以及它们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的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十二册:元朝的统一与蒙古文化的交融。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的疆域辽阔,对外交流空前活跃,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便是这一时期国际交往的生动写照。元朝的统治,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影响。虽然对汉族文化存在压制,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促进。元朝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第十三至十五册:明清的帝制高峰与衰落的序幕 这一部分将聚焦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与潜藏的危机。 第十三册:明朝的建立与早期发展。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明朝早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有所恢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展现了明朝在航海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以及其强大的国力。然而,宦官专权、党争等政治弊端也逐渐显现。 第十四册:明朝的繁荣与社会变革。 明朝中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市民文学的繁荣,小说、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作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然而,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加剧,也为明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第十五册:清朝的建立与盛世的辉煌。 满族建立的清朝,在入关后,逐步巩固了统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清朝的疆域空前辽阔,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文化艺术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此同时,闭关锁国政策、僵化的思想观念,也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为后来的落后埋下了隐患。 第十六至十八册:近代中国的屈辱与觉醒 系列最后部分,将带领读者走向近现代,见证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以及为民族复兴而进行的艰苦探索。 第十六册:鸦片战争与屈辱的开端。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主权丧失,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都在这一时期爆发,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 第十七册:辛亥革命与共和的尝试。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然而,革命后的中国,依然面临着军阀混战、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思想解放的浪潮,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 第十八册: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又陷入了国共内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五千年演义》(套装共18册)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读物,更是一部民族史诗,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苦难,记录着无数普通人的命运与选择,也预示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通过阅读这套巨著,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顽强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它将唤醒读者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对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十八册的书籍,装帧考究,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分量十足,一看就是下过功夫的精品。我不是一个喜欢一次性读完很多册书的人,通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奇怪的是,自从翻开了《五千年演义》,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有空闲时间就忍不住想去翻阅。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他的文笔时而磅礴大气,描绘战争场面时刀光剑影、金戈铁马跃然纸上;时而又变得细腻婉转,描绘宫廷内部的微妙权谋和情感纠葛时,让人屏息凝神。这种语言风格的多变性和适应性,确保了即便是在描写相对平淡的过渡时期,阅读体验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张力。说实话,这套书已经成了我最近工作之余唯一的精神寄托,每一次合上书本,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评分

坦白说,我是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才开始看这套《五千年演义》的,一开始还担心篇幅太长会不会让人读不下去,结果完全是低估了作者的功力。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细微的民间故事结合起来,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生活画卷。举个例子,它描写某一个朝代的兴衰,往往会从某个小人物的视角切入,比如一个商贾的视角、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这样一来,读者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洪流中个体的命运起伏。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即便是对细节史不太了解的人也能轻松沉浸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它在处理历史转折点时的那种洞察力,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的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让我对很多过去的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理解。可以说,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这个概念的理解都加深了不止一个层次。

评分

这部《五千年演义(套装共18册)》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本来对历史题材的书籍有点望而却步,觉得太枯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而是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将中国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脉络娓娓道来。特别是它对人物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像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在课本上只是名字的人物,在书中却鲜活得像站在你面前一样,他们的雄心壮志、他们的无奈与挣扎,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它叙事时的那种节奏感,起承转合之间,历史的波澜壮阔感扑面而来。读完第一册,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求知欲,是我在很多其他历史读物中体验不到的。而且,这套书的装帧也非常精美,放在书架上都觉得很有档次,每次翻开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在讲述“人”如何塑造历史,这才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

我是一个细节控,对历史的真实性和逻辑性要求比较高。一开始看《五千年演义》,我还担心它为了追求故事性会不会过度“演义”而失真。但深入阅读后,发现作者在宏观的架构上是极其严谨的,每当叙述到关键的历史节点时,都会引用或暗示相关的史料依据,让整个故事体系非常扎实。它不是简单的编年史,而是在梳理历史的因果链条。比如,它对不同时期思想流派的阐述,比如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交锋,或是宋明理学的兴起,都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土壤和深远影响。这种处理方式,让这本书既有文学的流畅性,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对于想要系统而又生动地了解中国历史脉络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历史的迷雾。

评分

我通常会对比着看几本不同的历史书来互相印证,但《五千年演义》在整体框架的构建上,给了我一个非常清晰的导航图。它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让我赞叹的一点,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历史的“连续感”。很多历史书会把朝代之间割裂开来叙述,让人感觉历史是一段段拼凑起来的碎片。然而,这部书通过对文化、制度乃至民间信仰的传承与演变这条暗线的梳理,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如何从那遥远的过去一步步走来的。它不仅关注了帝王将相,还花费笔墨描述了技术革新、经济模式的变迁,这些“软性”的进步,往往才是决定一个文明能否长久的关键。对于一个希望从更深层次理解中华文明韧性的读者而言,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既全面又充满洞见的解读视角。它不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在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评分

这套书真的不错,值得珍藏

评分

一大箱很重,慢慢看吧,好评!

评分

囤货囤货囤货

评分

非常不错,十分感谢京东商城,谢谢。

评分

活动时囤货,暂不点评……

评分

太好了,老师让买的,孩子很喜欢

评分

这次活动给力,买了很多书,希望孩子喜欢!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非常不错。不过春秋和战国两侧有些地方写的不好,上下文不通,语言也不那么生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