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7D概述
 1.1相機控製器概述
 1.1.1相機前部
 1.1.2相機頂部
 1.1.3相機背部
 1.1.4相機側麵
 1.1.5相機底部
 1.2鏡頭控製器
 1.2.1取景器顯示
 1.2.2相機菜單
第2章相機設置和照片迴放
 2.1選擇照片格式和畫質
 2.1.1JPEG
 2.1.2RAW格式
 2.1.3充分利用JPEG和RAW
 2.2使用文件夾和文件編號
 2.2.1創建和選擇文件夾
 2.2.2選擇一個文件編號選項
 2.3其他設置選項
 2.3.1一般設置選項
 2.3.2添加版權信息
 2.4照片迴放選項
 2.4.1搜索照片和移動多張照片
 2.4.2在電視上顯示照片
 2.5保護和刪除照片
 2.5.1保護照片
 2.5.2刪除照片
第3章控製曝光和對焦
 3.1處理曝光
 3.1.1定義曝光目標
 3.1.2實際曝光時的注意事項
 3.2選擇拍攝模式
 3.2.1半自動、手動和B門
 3.2.1拍攝模式
 3.2.2自動拍攝模式
 3.3設置ISO
 3.4測光和修改曝光
 3.4.1使用測光模式
 3.4.2評價曝光
 3.4.3修改曝光和包圍曝光
 3.5使用7D的自動對焦係統
 3.5.1選擇自動對焦模式
 3.5.2選擇自動對焦點
 3.6選擇驅動模式
第4章記錄完美的色彩
 4.1選擇色彩空間
 4.2設置白平衡
 4.2.1設置具體的色溫
 4.2.2微調白平衡
 4.3使用照片風格
 4.3.1選擇和自定義照片風格
 4.3.2注冊新的照片風格
 4.3.3使用Picture Style Editor
第5章自定義EOS 7D
 5.1探討自定義功能
 5.1.1自定義功能分組
 5.1.2自定義功能詳細介紹
 5.1.3設置自定義功能
 5.2注冊相機用戶設置
 5.3自定義我的菜單
第6章實時顯示拍攝和計算機聯機拍攝
 6.1關於實時顯示拍攝
 6.2實時顯示拍攝的特性和功能
 6.2.1實時顯示對焦
 6.2.2曝光模擬和測光定時器
 6.2.3靜音拍攝模式
 6.2.4使用閃光燈
 6.3設置實時顯示拍攝
 6.4使用實時顯示拍攝功能
 6.4.1在實時顯示模式中拍攝
 6.4.2用聯機或無綫連接方式
 6.4.2進行拍攝
第7章使用短片模式
 7.1視頻
 7.1.1視頻標準
 7.1.27D上的視頻
 7.2錄製和迴放視頻
 7.2.1短片錄製設置
 7.2.2錄製短片
 7.3迴放短片
第8章使用閃光燈和攝影棚用燈
 8.1閃光燈技術基本知識和7D
 8.2使用內置閃光燈拍攝
 8.2.1使用內置閃光燈
 8.2.2修改閃光曝光
 8.2.3設置閃光燈控製選項
 8.2.4關閉閃光燈,但打開自動
 8.2.4對焦輔助光閃光
 8.3無綫閃光和攝影棚照明
 8.3.1使用多個無綫Speedlite
 8.3.2設置無綫閃光
 8.3.3閃光燈使用技巧
第9章鏡頭和配件
 9.17D的鏡頭選擇
 9.1.1打造鏡頭係統
 9.1.2瞭解焦距係數
 9.2鏡頭的類型
 9.2.1變焦鏡頭
 9.2.2定焦鏡頭
 9.3使用不同類型的鏡頭
 9.3.1使用廣角鏡頭
 9.3.2使用長焦鏡頭
 9.3.3使用標準鏡頭
 9.3.4使用微距鏡頭
 9.3.5使用移軸鏡頭
 9.3.6使用帶有圖像
 9.3.6穩定器的鏡頭
 9.4校準和微調鏡頭
 9.4.1校準鏡頭,
 9.4.1實現準確的對焦
 9.4.2設置鏡頭周邊光量校正
 9.5使用鏡頭配件
 9.5.1鏡頭增距鏡
 9.5.2近攝皮腔和特寫鏡頭
 9.6瞭解鏡頭術語和鏡頭技術
第10章事件和動作攝影
 10.1事件和動作攝影
 10.1.1使用的器材
 10.1.2針對事件和
 10.1.2動作攝影設置7D
 10.2拍攝事件與動作
 10.2.1曝光方法和拍攝技巧
 10.2.2捕捉時刻的技巧
第11章自然和風光攝影
 11.1自然和風光攝影
 11.1.1使用的器材
 11.1.2針對室外攝影設置7D
 11.2曝光技巧
 11.2.1基本曝光技巧
 11.2.2高級曝光方法
 11.2.3非一般場景的曝光
 11.3拍攝風光和自然照片
第12章人像攝影
 12.1人像攝影
 12.1.1選擇器材
 12.1.2針對人像攝影設置
 12.2使用自然光拍攝人像
 12.2.1室外人像
 12.2.2利用窗戶進入的
 12.2.2光綫拍攝人像
 12.2.3曝光方法
 12.3在攝影棚中拍攝人像
 12.4保持簡單
附錄A如何使用灰卡和色卡
 A.1灰卡
 A.2色卡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例質量簡直令人發指,但並非貶義,而是說其對細節的打磨到瞭近乎苛刻的地步。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閃光燈和引閃技術的專題討論,那部分內容詳盡到幾乎可以作為獨立教程來齣版。很多攝影書隻是簡單介紹“離機閃”的概念,但這本則詳細剖析瞭不同引閃器之間的兼容性問題、高速同步(HSS)的物理限製以及如何通過自製柔光設備來模擬影棚級的布光效果。作者似乎對數碼單反硬件的每一個細節都瞭如指掌,連電池的續航管理和存儲卡的寫入速度對連拍性能的影響都有提及,這種全方位的覆蓋度讓人肅然起敬。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一本攝影指導,而是在參加一位資深器材工程師的私房講座。對於那些追求完美曝光和光影質感的進階用戶來說,書中關於直齣RAW文件後期處理工作流的建議,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教會瞭我如何用最少的步驟,從機內色彩描述文件(Picture Style)中提取齣最大的後期潛力。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冷靜且極富邏輯性,絕非市麵上那些充斥著誇張形容詞的“速成寶典”。它更像是一份嚴謹的工程手冊,尤其在講解測光係統的復雜性時,這一點體現得淋灕盡緻。作者沒有迴避“區域係統”(Zone System)這些略顯老派但極其有效的曝光理論,而是將其與現代數碼相機的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等功能巧妙地結閤起來,提供瞭一套可落地的現代應用方案。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處理高反差場景的例子,它不僅對比瞭包圍曝光和使用中灰漸變濾鏡的優劣,還詳細分析瞭不同文件格式在寬容度上的差異。這種對理論基礎的深挖,讓我在麵對復雜的自然光環境時,不再僅僅依賴相機的自動場景模式,而是能主動地、有目的地去控製光比和影調。讀完這部分,我徹底明白瞭為什麼有些大師的照片總能“討好”眼睛,那是因為他們從源頭上就控製住瞭畫麵的動態範圍。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專業,一看就是麵嚮硬核玩傢的乾貨。我最欣賞的是它對鏡頭係統的深度解析,尤其是關於不同焦段的特性和適用場景的描述,簡直像一本教科書。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參數羅列上,而是用大量的實拍案例來佐證理論,這一點對於我這種希望從“會按快門”進階到“懂得用光綫作畫”的人來說,太重要瞭。比如,書中關於超廣角鏡頭畸變控製的章節,不僅解釋瞭原理,還給齣瞭後期校正的詳細步驟,這在很多入門或中級教程裏是絕對看不到的。再說說對景深控製的探討,它深入到瞭光圈、焦距和傳感器尺寸之間的復雜關係,並提供瞭實用的操作技巧,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在某些特定環境下,即使光圈已經收到最小,背景依然不夠銳利。總而言之,如果你已經對相機的基本操作瞭如指掌,而渴望在技術層麵實現質的飛躍,這本書絕對是架子上不可或缺的參考書。它不是那種翻一翻就扔到一邊的速成指南,而是需要反復研讀、時常翻閱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它對“係統思維”的培養上,而非僅僅教授技巧。它似乎在暗示,器材隻是工具,而攝影師的思維模式纔是決定作品高度的關鍵。我非常欣賞其中關於色彩科學和色彩管理的章節,這通常是這類手冊容易忽略的“高冷”部分。作者以一種非常清晰的方式解釋瞭色彩空間(sRGB, Adobe RGB, ProPhoto RGB)的區彆,以及為什麼在後期流程中選擇正確的色彩空間至關重要。它甚至討論瞭顯示器校準的重要性,並給齣瞭不同專業顯示器在色域覆蓋上的對比數據,這對於需要進行商業輸齣或印刷的攝影師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很多攝影師拍齣“漂亮”的照片,但一旦導齣或打印齣來就“跑色”,這本書從根本上解決瞭這個問題。它教導讀者如何建立一個從相機傳感器到最終輸齣的完整、可重復的色彩鏈條,這種嚴謹性在同類齣版物中是極其罕見的。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需要耐心的,它不適閤那些隻想知道“按哪個按鈕能拍齣清晰照片”的新手。但對於那些已經掌握瞭基本操作,開始對畫質、銳度、顆粒感等微小細節産生執念的攝影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猛藥。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圖像傳感器技術(CMOS vs. CCD,雖然現在主流是CMOS,但曆史迴顧很有意義)的原理性介紹,這讓我對“為什麼某些機身的高感錶現更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對噪點成因的分解,遠比簡單的“ISO越高噪點越多”要深入得多,它涉及到瞭芯片的讀取電路和像素位深。這種對底層技術的尊重和剖析,使得作者提齣的所有優化建議都有瞭堅實的科學依據。讀完全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使用一颱相機,而是真正成為瞭這颱機器的“主宰者”,能夠預判並控製其在各種極限條件下的錶現。
評分挺好的書,但是就是還沒看
評分比說明書實用些,還多瞭好多照片。
評分這本書粗翻瞭下,寫的挑詳細的
評分很實用,比說明書詳細!
評分這本書粗翻瞭下,寫的挑詳細的
評分很好,很不錯,很快,書很好。很好,很不錯,很快,書很好。
評分很不錯的書,老外寫的就是比較實用!
評分這書不錯,比說明書更直觀。
評分比說明書實用些,還多瞭好多照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