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 作者 | 杨奎松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49576920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134000 | 页码 | 226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对于延续了两千年文化传统的古老中国来说,近代一两百年面临严峻的现实莫过于“鬼子来了”。这里的“鬼子”,不仅是指当年侵占中国半壁江山的“日本鬼子”,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自始至终都是挟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西洋鬼子”。古老在这个异质文明的冲击下,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上都益现悬隔、碰撞,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近乎天壤之别,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日日夜夜在新、旧、中、西中打滚”,在迷思和困惑中前行。 为何许多人不爱国?在不同的语境中,“民族主义”有什么高低优劣之分?“民族国家”和“国民国家”又有何差别?中国近代的发展究竟应该以谁为师,而老师为何总是欺负学生?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民族复兴的枢纽?“中学”和“西学”到底谁“化”谁?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幸福终点站? 中国的出路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从跻身现代国家之林的角度看,“鬼子来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生活在当下,了解一点中国近代社会的曲折进化过程,颇有必要。作为一个两千年来一直在传统社会轨道上缓慢爬行的农业国,中国自17、18世纪以来向人类现代工业社会迅速转进的每一步,都是有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外部环境,亦即世界大势的迅猛发展与冲击。 ——杨奎松 |
| 作者简介 | |
| 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忍不住的“关怀”》、《西安事变新探》、《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专著十余种,并在China Quarterly、Diplomatic History、Cold War Histor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余篇。 |
| 目录 | |
| 引言 不知有国? / 1 种族平等? / 11 此“启蒙”非彼启蒙 / 21 恢复中华? / 31 以日为师 / 41 飘不久的黄龙旗 / 51 与外国委蛇 / 63 “你一国我一国” / 73 爱人还是爱国? / 83 爱乡还是爱国? / 93 “国民国家”的流失 / 103 “恶国家甚于无国家” / 113 四海同胞主义 / 123 工人无祖国? / 133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143 立国的资格 / 153 祁老太爷的无奈 / 163 抗战建国 / 173 师傅领进门 / 185 这个世界谁“化”谁? / 195 我们是谁? / 207 幸福终点站? / 217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著名历史学家杨奎松教授首部专栏结集,剖析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复杂面向。 |
| 文摘 | |
| 序言 | |
不得不说,“(满58包邮)‘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杨奎松”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一本“安利”的广告词。首先,杨奎松先生这个名字,就足以让我毫不犹豫地把这本书加入购物车。他的研究,总是能够深入历史的本质,揭示出不为人知的细节,而他的文字,也总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接着,“鬼子”来了,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厚重的历史感,它指向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段深刻影响了中国命运的时期。而“现代中国之惑”,则将历史的视角拉回当下,让我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惑”,与“鬼子”的到来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是我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思考?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忧虑?还是对中国在全球格局中定位的迷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去理解那些困扰着现代中国的种种问题,并从中找到一些可能的答案。
评分“(满58包邮)‘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杨奎松”,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心头一震。我尤其喜欢这种将历史事件与当下困境相结合的命名方式,它预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回顾过去,更是在探索“过去如何塑造现在”。杨奎松先生的著作,我一直非常喜欢,他的文字不空洞,不煽情,而是用严谨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抽丝剥茧地呈现出来。我认为,要理解“现代中国之惑”,就不能回避那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鬼子”来了的历史。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探讨,当年“鬼子”的到来,在民族生存危机面前,激发出了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又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记,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依然在面对“惑”?是历史遗留的某些问题?还是我们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困境?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性格和国家命运的历史事件,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满58包邮)‘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杨奎松”着实引人注目。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民族的当下,离不开对它过去历史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中国这样拥有悠久而曲折历史的国家。杨奎松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这本书的书名,巧妙地将历史事件(“鬼子”来了)与当下现实的困境(现代中国之惑)联系起来,这不禁让我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我很好奇,在杨奎松先生的解读下,“鬼子”的到来,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中国的方方面面?是经济结构上的影响?文化基因上的渗透?还是政治体制的演变?“惑”这个字,更是精辟地概括了当下中国可能面临的各种复杂局面,从国际关系到国内发展,从意识形态到社会思潮,无不充满着挑战和不确定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看似偶然的现代中国现象,并从中找到历史的逻辑和必然。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鬼子”来了,这几个字瞬间就将人拉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但紧接着的“现代中国之惑”又让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历史,更是对当下中国现实的深刻反思。读杨奎松先生的书,总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以及他对史料的精雕细琢。我一直觉得,了解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是理解当下中国为何如此的重要前提。杨奎松先生在学界的声望无需多言,他的著作往往能触及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或者以全新的视角解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件。这本书的名字,无疑是极具冲击力的,它暗示着一种持续的、难以摆脱的“外部影响”或“内部困境”,而“鬼子”这个词,本身就承载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和历史记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鬼子”的到来,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今天的面貌,又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我们当下所面临的“惑”。或许,透过历史的镜子,我们能更好地照见现实的自身。这本书的定价也十分亲民,满58包邮,这无疑降低了读者接触优秀学术著作的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如此深刻的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杨奎松先生的笔触,带我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脉搏,厘清现代中国的迷思。
评分光是读到“鬼子”来了这个开篇,我就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这三个字,不仅仅指向了那段屈辱而悲壮的抗日战争,更像是一种隐喻,一种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形式出现的“外部挑战”或者“内在的困境”。杨奎松先生的学识和洞察力,历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的文章,我总是反复咀嚼,每一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这本书的书名,将“鬼子”的到来与“现代中国之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本身就充满了张力,也暗示着历史的幽灵从未真正离去,它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继续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理解中国的方式。我很好奇,杨奎松先生究竟会从怎样的角度切入,来探讨“鬼子”的到来对现代中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经济层面的,文化层面的,还是政治层面的?亦或是,他会揭示出一种更深层次的、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联系?“惑”字,更是点睛之笔,它代表着不确定,迷茫,甚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矛盾。现代中国,无疑正处于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时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着难以想象的挑战。如果能从历史的视角,特别是从“鬼子”的到来这一标志性事件出发,去审视和剖析这些“惑”,那将是一次极其宝贵的思想旅程。
评分“(满58包邮)‘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杨奎松”,这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和故事性。光是“鬼子”这两个字,就能唤起无数中国人心中复杂的情感,有仇恨,有屈辱,也有不屈的斗志。而“现代中国之惑”,则将历史的视角拓展到了当下,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这并非一本单纯的抗战史,而是一部能够连接过去与现在,拨开重重迷雾的著作。杨奎松先生的名声在外,他的研究总是能够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之中,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并进行深刻的解读。我一直坚信,历史是理解现实的钥匙,而中国现代史,更是理解当下中国种种现象的必修课。我非常好奇,杨奎松先生将如何通过“鬼子”的到来这一历史事件,来分析和阐释现代中国所面临的种种“惑”?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选择困境?是文化认同的挣扎?还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我相信,他的笔触一定能够揭示出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深刻原因,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当我在书店或者网上看到“(满58包邮)‘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杨奎松”这个书名时,我内心深处的那种求知欲就被瞬间点燃了。这不仅仅是因为“鬼子”这个词所承载的沉甸甸的历史意义,更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现代中国之惑”这几个字。这让我联想到,我们今天所经历的许多事情,许多困惑,很多时候都能在历史的土壤中找到根源。杨奎松先生,这位在历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他的作品总是能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史料,引领我们深入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复杂性。我一直在思考,在过去的那个时代,“鬼子”的到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同时,它是否也以一种我们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轨迹,甚至影响了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构成了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惑”?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巨大的问号,让我迫切想要找到答案。我非常期待,在杨奎松先生的笔下,能够看到一段穿越历史的宏大叙事,它能够清晰地勾勒出“鬼子”到来这一事件的多重维度,以及它与现代中国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满58包邮)‘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杨奎松”简直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钩子,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首先,“鬼子”这个词,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提起它,我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些民族的苦难和抗争。但紧接着“现代中国之惑”的出现,又将视角从遥远的过去拉回到当下,这让我感到非常好奇。杨奎松先生,他的名字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他的学术研究一直以严谨和深刻著称。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今天的中国,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它的过去,特别是那些塑造了中国现代命运的关键节点。那么,“鬼子”的到来,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究竟是如何“惑”了我们现代中国?是民族性格的某些特质被激发或扭曲了?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还是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对自身定位产生了迷茫?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杨奎松先生将如何通过梳理历史,为我们揭示这些“惑”的根源,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书的定价和包邮政策也非常人性化,让更多普通读者能够接触到这样有深度的学术作品,这一点也值得称赞。
评分我一直对杨奎松先生的研究领域充满敬意,他的作品总能以严谨的考证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出历史的真实面貌。“鬼子”来了,仅仅是书名中的一个引子,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分量却是不容小觑的。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更多的是在探讨这段历史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种种困惑。现代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我们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回溯历史,尤其是那些曾经让我们遭受重创的时期,并从中提炼出对当下具有启示意义的经验教训,显得尤为重要。杨奎松先生的写作风格,我一向非常欣赏,他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作家,他的文字朴实而有力量,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真相的追求。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带领我深入地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进程,造就了“现代中国之惑”,而“鬼子”的到来,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理解我们自身、理解当下中国的新视角和新答案。
评分“(满58包邮)‘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杨奎松”,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让我觉得,这一定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书。我一直认为,历史并非是尘封的过去,它像一条河流,默默地流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现实。杨奎松先生,在我看来,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界的巨擘,他的研究总是能够直击要害,发人深省。而“鬼子”来了,这几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张力,它不仅仅是战争的符号,更是一种历史记忆的载体。它与“现代中国之惑”的结合,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我想,这本书或许是在探讨,当年“鬼子”的到来,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甚至思维模式,而这些改变,又在多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惑”?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当下中国种种现象的深刻洞见,能够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获得对现实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