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探讨不同治疗流派之间的整合时,其论述逻辑显得有些牵强和表面化。它将不同的学派简单地并列在一起,然后用几个宽泛的过渡句尝试连接起来,但真正触及到核心冲突点或者深层哲学基础差异时,论述立即变得含糊不清。我特别希望了解,当一个来访者同时展现出依恋理论关注的客体关系问题和存在主义关注的自由选择困境时,一个成熟的咨询师是如何在内部进行优先级的判断和技术选择的?这本书虽然提到了“整合”,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并存”的层面,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这种缺乏深度融合探讨的结果是,读者学到了一堆孤立的工具,却不清楚在复杂的临床实践中,究竟应该优先使用哪一个“扳手”。总而言之,对于一个追求系统性、能够应对复杂临床实践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体系”更像是一个拼凑起来的集合,而非一个有机统一的生命体。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实在太晦涩了,初读时感觉像是面对一座迷雾笼罩的山峰,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它试图构建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但对我这个刚接触这个领域的人来说,显得过于庞杂和抽象。我花了大量时间去试图梳理那些复杂的术语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然而,每当我以为抓住了一丝线索,下一页又抛出了更加令人费解的图示和模型。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常常停留在理论的阐述上,缺乏那种让人感同身受的、鲜活的实践细节。我更期望能读到一些关于咨询师如何在真实情境下,应对那些突发情况和微妙情绪变化的具体描述。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频繁地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这极大地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让整个阅读体验变成了一场艰苦的学术攻坚战,而不是一次知识获取的愉悦旅程。也许这本书更适合已经有深厚理论基础的研究者,对于我这样的实践导向的初学者来说,它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更像是摆在书架上的一件高深莫测的艺术品,而非一本可以随时翻开应用的工具书。
评分我非常关注的是,当代心理咨询体系如何应对日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快速变化的社会议题,比如数字时代的焦虑感、身份认同的复杂性等。然而,这本书似乎停留在对经典理论的梳理上,对于这些前沿和交叉领域探讨得非常保守,甚至可以说是不够深入。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重申一些已经被反复论证过的基本原则,仿佛时间在书页中凝固在了上个世纪的某个节点。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构建,能够指导咨询师如何在新环境下保持敏锐和有效性。比如,当来访者的核心困扰来源于社交媒体的比较压力时,现有的理论工具箱应该如何快速迭代和拓展?书中的解答显得过于温吞水,缺乏那种“破局”的力度和创新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过去了解得更清楚了,但对未来却依然感到迷茫,这本书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导航图”。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过于干燥和学术化,缺乏必要的“人味儿”。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结和共情过程,好的理论阐述应该能够将冰冷的概念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传递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理论背后的温度和对人类心灵复杂性的敬畏。遗憾的是,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标准的教科书大纲,充满了定义、分类和层级结构,但却鲜少有那种能让人驻足沉思、引发自身反思的文学性的表达。阅读它更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我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咨询师自我觉察和专业边界维护的深度讨论,这些内容对从业者至关重要,但在这本书里,它们仅仅被一笔带过,仿佛只是流程表上的一个必选项,而非贯穿始终的生命线。这种处理方式,大大削弱了书籍在培养专业人士情感敏感度方面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上的灾难。字体选择过于陈旧,行间距的处理也极其不合理,很多地方的段落划分显得突兀且缺乏章法,导致眼睛非常容易疲劳。更令人抓狂的是,索引做得极其敷衍,当我试图查找某个特定的流派或技术时,往往需要花费比阅读正文更多的时间去大海捞针,这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我尤其想知道书中对于人本主义与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融合路径是如何论述的,但翻遍全书,相关的过渡性章节处理得过于简略,像是两块本来就应该连接的拼图,却被强行生硬地塞在了一起,中间留下了难以忽视的缝隙。此外,书中引用文献的格式也显得非常随意,一些关键的理论来源标注不清,让人不禁怀疑作者对学术规范的重视程度。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装帧和编辑上展现出的粗糙感,与它试图讨论的“当代”和“体系”的高标准要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人很难产生爱惜和反复研读的欲望。
评分正是我要找的书,不错。
评分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写的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很不错,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在广泛借鉴国内外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开设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课程的教学实际和我国开展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的实际需要,精选了对当今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具有重大影响的精神分析治疗、阿德勒心理治疗、存在主义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格式塔治疗、交互分析治疗、行为治疗、理性情绪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现实治疗、家庭治疗等11种主流理论,并对它们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还专门介绍了中国的认知领悟疗法、道家认知疗法和日本的森田疗法、内观疗法等真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并对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进行了探讨,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不仅可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与健康心理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心理咨询员和心理治疗师深入学习和进修的培训教材。第一章心理咨询与治疗总论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现代社会中的一项专业活动。所谓专业者,其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或一组专门的学科作为其知识的来源和实践的基础,以及相应的职业行为规范。二者结合,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一实践领域。然而,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并非由一个统一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构成,而是存在若干个这样的体系。本书的主旨,就是在介绍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些主要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协助读者发展自己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第一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定义心理咨询与治疗涵盖了相当广阔的专业活动范围。在这个领域内,不同的专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有相当大的变异,再加上对此专业在认识和理念上的不同,所以在界定这个概念时会遇上这样的困难当你试图精确地定义时,总是无法使不同学者都同意你当你比较笼统地定义时,你给出的信息近乎常识。常识总是最有用的,因此以下先介绍柯西尼和韦丁给出的一个比较笼统的定义(&,2000,.3)心理治疗是双方互动的一个正式的过程,每一方通常由一个人构成,但有可能由两个或更多的人组成。其目的是经由精通人格源起、发展、维持与改变之理论的治疗者,在专业与法律认可下,使用逻辑上与该理论有关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另一方在下列任一或所有领域的无能或功能不良带来的苦恼认知功能(思维异常)、情感功能(痛苦或情绪不舒适)或行为功能(行为的不恰当)。尽管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但它还是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比如它比较偏于从心理治疗角度考虑,因而许多自认为咨询者的人仍然不一定同意。不过,我们可以跳过定义文字上的争论,来讨论心理咨询与治疗所涉及的一些要素,从而加深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心
评分现在的中国考证热,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门槛太低,而对这个行业所有人都充满期待,导致考心理咨询师的人泛滥。其实仅仅通过简单的培训,根本达不到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开业行医的资格。在西方都要经历专门大学心理学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然后经过严格培训,层层考核最后才能在专家的督导下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真的非常非常困难。
评分书看起来很漂亮,质地也不错~~~~
评分尤其是在开头,书中界定了心理咨询和普通谈话的区别,我们有了心理问题,往往都是和朋友聊一聊就感觉好多了,心理咨询师难道就是这个作用吗?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心理咨询并不仅仅在于使人开心,更要使人成长,要最终克服并战胜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过程。
评分尤其是在开头,书中界定了心理咨询和普通谈话的区别,我们有了心理问题,往往都是和朋友聊一聊就感觉好多了,心理咨询师难道就是这个作用吗?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心理咨询并不仅仅在于使人开心,更要使人成长,要最终克服并战胜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过程。
评分应用心理老师教我们买的教材
评分随着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一点一点深入,随着阅读心理学的书越来越多,随着从创刊就开始五年来一直坚持阅读《心理月刊》,一点一点感觉距离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越来越近。
评分书很正规,总体还是很不错的,纸张印刷都正常,是正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