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历史

茶道的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桑田忠亲 著,汪平,陈乐兵,黄博 译
图书标签:
  • 茶道
  • 日本文化
  • 中国茶文化
  • 历史
  • 文化史
  • 仪式
  • 哲学
  • 生活方式
  • 传统文化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0780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6378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阅读日本书系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页数:1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茶道,是平常吃饭饮茶的艺术,是日常起居的礼仪法度,而且,也是社交的规范。这里受重视的,是人与人心灵温暖的沟通交流,温和而宁静的氛围,是一种诉诸人们感觉的精神飨宴。
   桑田忠亲编著的《茶道的历史》以日本历史上与茶道有关的名人能阿弥、珠光、绍鸥、利休、织部、远州、宗旦、不昧等茶匠,佐佐木道誉、足利义政、信长、秀吉、家康、蒲生氏乡、黑田如水、加藤清正、织田有乐、伊达政宗等的茶会情形、名人逸事、人物传说等为中心,结合茶道的礼仪法式、茶具的由来,概要的叙述了日本独特的茶道传统文化的规范、茶会的变迁以及茶道的精神等。

作者简介

桑田忠亲,1902年11月21日~1987年5月5日。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国学院大学文学部毕业,历任日本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研究员、国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等职。日本战国史以及茶道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主要著作有《日本茶道史》《千利休》《日本武将列传》《日本合战全集》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一、茶道的成立(能阿弥与珠光)
1 艺术家能阿弥
2 书院装饰法定式样的制定
3 茶架装饰法定样式的制定
4 茶架的技巧
5 东山皇室藏品的制定
6 茶道的开山鼻祖珠光
7 珠光提倡的茶之道
8 珠光的茶道改革
9珠光流派的茶道传统

二、茶道的大成(绍鸥与利休)
1 堺城
2 堺城的茶系
3 绍鸥的一生
4 绍鸥的茶道
5 绍鸥的门人
6 利休的出世
7 利休的权势
8 利休的死因
9 利休流派的茶道传统

三、茶道的发展(织部与远州)
1 利休七哲与古田织部
2 织部的一生
3 织部的茶道
4 织部喜好的茶具
5 远州的一生与艺术特点
6 建筑家?造园家的远州
7 陶艺家远州与茶道中兴的著名器皿
8 远州与茶道

四、茶道的普及(宗旦与石州)
1 千宗旦的一生
2 千家十职的起源
3 三千家的确立
4 千宗旦的茶室
5 千宗旦的茶道
6 千宗旦的交友
7 千宗旦的奇闻轶事
8 千宗旦的爱好
9 千宗旦的门风源流
10 片桐石州的茶系
11 石州的茶道经历
12 石州的茶风
13 石州的茶道形式
14 石州的爱好
15 石州的奇闻轶事
16 石州流派的各个派别

五、茶道的规范化(不昧与不白)
1 近世封建社会的建立
2 武家茶的开始
3 柳营茶道的诞生
4 封建制度下的茶道观
5 家元(宗主)制度的确立
6 松平不昧的石洲流派“大名茶”
7 七事仪式的制定
8 江户时代川上不白关注大众

六、茶道的近代化与现代茶道的现状
前言
1 明治维新与茶道界的变动
2 文明开化与茶道
3 家元(宗主)制度的变容
4 家元制度的组织化与宣传
5 茶道界的民主化
6 茶道界通向近代化的道路
7 利休以后的茶道的颓废
8 明治以后的茶会和茶事活动
9 对茶的批判与改革论
10 走向现代茶道界的希望
译者后记

精彩书摘

三、茶架装饰法定样式的指定
能阿弥把书院建筑的房间当作茶室,接着又编制出书院建筑以及茶架装饰的法定样式。如果是在书院的房间举办茶道的话,按照以往的那种普通的沏茶方法,未免太过简单了。在饮茶亭会所举行茶道时,左手拿着开水瓶,右手拿着茶刷子不停地搅拌。在放有抹茶的茶碗里冲上开水瓶里的开水,再用茶刷搅拌一下。这是一种相当简单的沏茶方法。这么简单的沏茶方法,让将军感到不能满足了,在这种情况下,能阿弥想出了利用茶架的方法。研习茶道的各位先生,大概是知道茶架沏茶法的吧。不习此道的人,只要是看过献茶方式的,也都应该知道。
茶架这个东西,原来是向佛祖献茶时候使用的佛具,也即献茶用的架子。它是漆成黑颜色的木架子,这就是所说的“真架子”。因为它是佛具,所以,只在佛教寺院内使用。在俗世的茶会上,一般是不使用那种东西的。用茶架沏茶时,常常会说一套架子,这就是说架子加上用具,方才齐全。把整套的茶架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据说是南浦禅师即南浦绍明,是在镰仓时代的末期,从中国的一个叫做径山寺的寺庙带回来的。关于这位南浦禅师,在五岛美术馆里存留有他的墨迹。这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要的文化财产。南浦禅师后来获得了国师称号,又被称作大应国师。
据说,这一套茶架,从筑前的崇福寺传到了京都紫野的大德寺,又由足利尊氏所皈依的名闻天下的天龙寺的开山之祖梦窗国师弘扬于世。这位梦窗国师也有墨迹留存于五岛美术馆。传说中的梦窗国师是一位德行特别高深的禅僧,他开创了位居五山之上的天龙寺。据说足利尊氏对其尊崇笃厚,还就政治及个人问题,一一与梦窗国师商谈。
就这样,能阿弥最终设想在将军的茶道席上利用茶架来提高沏茶的品味的方法。不过,在这之前就要将所谓的茶架,即放置有茶具起装饰作用的木架柜子,装饰得符合将军家的身份。

前言/序言


《茶的演进:从饮品到文化符号》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茶道的历史”的著作,而是旨在深入探讨茶这种古老饮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如何从一种单纯的解渴之物,逐渐蜕变为承载着深厚文化意义的符号。我们将跨越时空的藩篱,追溯茶的起源,探寻它如何被发现、被驯化,并从地域性的饮品逐步走向世界。 第一章:茶的萌芽与早期流传 本章将从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入手,尝试勾勒出茶最早的形态。我们将考察茶的植物学特性,以及古代文献中零星记载的关于茶的早期用途,例如其药用价值和在祭祀中的可能角色。重点将放在茶在古代中国的传播路径,从西南边陲到中原腹地的迁徙,以及不同地域人群对茶的初步认知和使用方式。我们会审视早期饮茶的器具、方法,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初步角色,或许只是少数士大夫和僧侣的雅趣,或是民间的一种草药饮品。 第二章:茶的普及与社会变革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种植技术日益成熟,饮茶方式也愈发多样。本章将重点解析茶如何在唐宋时期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我们将探讨宋代时期点茶法的兴盛,以及与之相伴的茶文化发展,如茶馆的出现、茶画、茶诗的繁荣。同时,我们也会审视茶的经济作用,例如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以及茶马互市等贸易活动对边疆稳定和民族交流的影响。茶在这一时期,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开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社交、娱乐、甚至是政治活动的重要媒介。 第三章:茶的东方之旅与地域特色 茶的魅力并未止步于中国。本章将重点关注茶如何传播至东亚各国,并在不同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独特的饮茶传统。我们将深入探讨日本抹茶道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如何融合禅宗哲学,发展出严谨的仪式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会考察茶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其特色,包括其在宫廷和民间饮用习俗的差异。我们将尝试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以及宗教信仰,如何共同塑造了各具特色的饮茶文化,以及这些文化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和艺术表达。 第四章:茶的西方邂逅与全球视野 本书的第四章将视角转向欧洲,追溯茶如何跨越陆地与海洋,成为西方世界的新宠。我们将剖析17世纪荷兰、英国等国家对茶的初次接触,以及茶作为一种新奇东方饮品的传播过程。重点将放在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例如下午茶的起源和演变,茶馆作为社交场所的兴盛,以及茶对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复杂影响。我们也会触及茶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贸易格局,例如鸦片战争的根源,以及茶种植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的推广。茶的全球化进程,既带来了物质的丰富,也伴随着深刻的历史变革。 第五章:现代社会中的茶:多元与传承 步入现代,茶的形态和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章将探讨工业化生产对茶品质和口感的影响,速溶茶、茶饮料等新产品的出现,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改变了人们的饮茶习惯。但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到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和创新,例如精品茶的兴起、茶艺表演的推广、以及茶与健康、养生理念的结合。本书将审视茶在当今社会中,既作为一种日常饮品,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多元的面向和不断演变的生命力。我们将思考,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茶所承载的传统价值和精神内涵,将如何继续传承与发展。 《茶的演进:从饮品到文化符号》并非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茶道”历史叙事,而是希望通过对茶物质属性、传播路径、文化融合以及社会经济影响的全面梳理,揭示茶作为一种全球性饮品,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人文和发展脉络。它是一段关于物质的迁徙、文化的碰撞与重塑,以及人类生活方式变迁的宏大画卷,而茶,正是串联起这一切的重要线索。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茶道的历史》时,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茶器演变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举各种茶具的名称和年代,而是通过对不同朝代茶具材质、造型、制作工艺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社会审美观念和技术水平的变迁。我仿佛看到了从唐代的粗陶碗,到宋代的精致瓷器,再到明清时期官窑的华美瓷器,每一件器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我甚至能感受到手中握持不同茶具时,那种材质带来的细微触感差异,以及它们在冲泡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视觉效果。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会详细描述茶盏的釉色、壶嘴的出水角度,甚至是如何通过茶具的设计来达到最佳的品茗效果,这让我对茶的品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也十分巧妙。作者并没有遵循严格的线性时间顺序,而是巧妙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茶文化之间进行穿插和对比。例如,在讲述中国宋代点茶法的辉煌时,会穿插日本抹茶道的起源,形成一种有趣的文化对话。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反而让我对茶文化的传播和演变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仿佛看到一张巨大的文化网络,而茶,正是这条网络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的笔锋在严谨的考证和优美的文笔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使得阅读过程既有知识的获取,又不乏艺术的享受。

评分

不得不说,作者在梳理清代茶文化发展脉络时,展现了非凡的洞察力。我原本以为清朝是茶文化的一个衰落时期,但书中的内容却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作者详细描绘了普洱茶、岩茶等品类如何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力发展,以及茶馆文化在市井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仿佛看到了老北京的茶馆里,说书先生的抑扬顿挫,围棋桌上的你来我往,以及手中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带来的慰藉。书中的历史细节非常生动,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茶是如何融入他们的喜怒哀乐之中,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书中的一个章节,详细阐述了日本茶道如何在吸收中国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侘寂”美学。这部分内容让我耳目一新,因为我一直以为茶道就是一种固定的模式。然而,作者通过对日本茶道发展历程的梳理,让我看到了茶道在不同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多样性。我被书中描绘的千利休及其茶室中的简约布置所打动,那种“一期一会”的哲学,将每一次茶会的珍贵与不可复制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庭院,看着茶师专注地进行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禅意和对自然的敬畏。那种内敛而深沉的美,与中国茶道的华丽与奔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对茶的包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读到关于明朝茶文化的篇章,我被书中对朱元璋禁茶的描述深深吸引。那一时期,茶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和文化符号,其命运也随着政治的变迁而跌宕起伏。作者详实地考证了禁茶令的出台背景,以及它对民间饮茶习惯和茶商生计带来的影响。我能想象到,在那个严苛的时代,人们对茶的渴望和对自由饮茶的期盼。然而,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韧性,《茶道的历史》也向我们展示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茶的种子也从未停止生根发芽。随后,作者笔锋一转,聚焦于明代王阳明等思想家如何将茶与心学结合,探讨茶在精神修行中的作用,让我对茶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维度,不再仅仅是饮品,而是通往内心平和的媒介。

评分

《茶道的历史》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是作者对茶道精神的深刻解读。他并非止步于对历史事件和文化习俗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茶道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唐代的“茶禅一味”,还是明代的“茶与心性”,亦或是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作者都用清晰而富有逻辑的语言,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仿佛能通过文字感受到茶的宁静、平和、以及人与人之间通过一杯茶所建立的深刻连接。书中对一些古代茶道的实践者及其思想的介绍,更是让我看到了茶道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何能够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

评分

《茶道的历史》让我最感动的,是它所传递的那种对茶的深沉热爱和敬畏之情。作者的文字中充满了对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他不仅在讲述历史,更在讲述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我仿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每一片茶叶背后都蕴含着大自然的馈赠,每一次冲泡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而每一次品茗,都是一次与心灵的对话。这本书让我对茶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沟通人与自然,升华精神境界的桥梁。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茶道的历史》中,不仅仅关注了宫廷贵族的茶文化,更是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民间饮茶的普及和发展。从茶馆的兴起,到街头巷尾的茶摊,再到文人墨客在山水间煮茶的雅趣,我看到了茶是如何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一种全民性的文化现象。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饮茶习俗的对比,也让我领略到了茶文化的丰富多彩。我仿佛能闻到江南水乡的清雅花茶香,也能感受到塞外牧民的浓烈酥油茶味,这些生动的细节,都让这本书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

评分

当我翻开《茶道的历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泛黄的纸张和古朴的字体,仿佛穿越了数百年的时空,让我置身于那个充满仪式感和禅意的东方世界。书页间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虽然只是印刷品,却勾起了我对于那久远年代的无限遐想。作者的叙事风格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他并没有直接给我灌输枯燥的史实,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我带入每一个历史场景。我仿佛能看到唐朝宫廷中,宫女们小心翼翼地煮茶、点茶的场景,她们的动作严谨而优雅,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茶的敬意。接着,笔锋一转,又将我带到宋朝文人雅士的茶会,他们围坐在一起,品味着新制的龙团凤饼,讨论着诗词歌赋,茶香与墨香交织,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中国古代文献的引用和解读非常到位。他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史书中,精准地提炼出与茶文化相关的史料,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例如,书中对陆羽《茶经》的解读,不仅仅是机械地复述内容,而是深入探讨了《茶经》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以及它对后世饮茶方式和茶艺理论的深远影响。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的论述深信不疑,也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在茶文化研究领域深厚的功底。

评分

送货挺快的,拿到书质量也不错。。

评分

《茶Yn道的r历史wh

评分

感觉不错,挺好,看看不错的。

评分

ij《茶道的y历u史f》f(桑田mC忠亲)【jo摘要

评分

《Dk茶道的C历s史》(A桑田忠F亲L)K【摘要MPO

评分

《k茶道的s历u史》(y桑田忠E亲)【摘M要

评分

感觉不错,挺好,看看不错的。

评分

买了一大堆,说句实话,不太满意的一次购物,9月23日付款,10月5日收到,而且里面忘了给放发票了,多次联系客服,才承认忘了放发票,答应补发,但3天发票都没发出,京东要自省了。

评分

差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