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商周出版
页数:200
包装:平裝出版
时间:2013-10-28版次:1
正文语言:繁體中文
用纸:膠版紙
了解致病之因,才能有效治未病!
以脈為師,以脈波為鑰,重啟傳統醫學中被遺忘的珍藏。
《內經》中很多見解為中醫之基礎,且經過兩千年至今仍屹立不搖,以科學著作而言可說罕见。但是從《傷寒論》以降,中醫之發展始終沒有與時俱進,未能建立客觀的指標與精確的定位,而難以與西方醫學相較。
《以脈為師:科學解讀脈波曲線,以脈診分析治未病》追逐著脈象的變化為綱,圍繞著《傷寒論》為本;以脈為師,將脈診導航三十年的經驗與讀者分享,包括對中醫理論的新詮釋、中藥方的療效分析、如何建立中醫的定位系統等,逐步建構出中醫學現代化的框架。
透過《以脈為師:科學解讀脈波曲線,以脈診分析治未病》,可從傳統中醫藥學中發現新的病因與診斷觀點,例如:
身上有些部位是酸水聚集處,致病的細菌平時就躲藏在裡面,一旦免疫力下降,細菌就會傾巢而出,造成各種疾病。
濕在身體的聚積過程,就是不正常老化的過程,寒、暑、火是老化的推手,燥是老化的現象。
姿勢不正,循環不好,絕對不是小問題,有可能是慢性病之因。
兒時所受外傷早已遺忘,透過脈診,才發現竟然是不舒服的關鍵。
以脈為師,定位不健康的狀態,再利用各種中西醫的手段,將之導航回正確位置。作者藉由書中諸多實例,讓讀者理解脈診的功能,希望能以脈診儀的研究成果,為全民提供更多實用又不昂貴的保健方式,打造一個健康幸福的社會。
推薦序
自序
PART.1 脈診、脈診儀與治未病
經由過去三十年的中醫藥研究過程,
用脈診來偵測人的健康狀態,以及藥物對脈波的影響,
透過儀器,可以更清晰準確地指出如何「治未病」。
1脈診分析治未病
2從脈診重新詮釋傷寒論
3重大發現:外傷雜病處亦風邪共舞處
4中焦、肺脈與肺臟
5從桂枝湯探討中醫病毒感染治療
PART.2 十二經絡與健康
中醫藥的分類法雖然原始,但歷久不衰必有其道理,
後人當傳承智慧,補充而完備這個系統,
使其能與時俱進,更為現代化。
6完備以感官做為功能分類與定位的中醫學
7中醫之全身定位系統
8以十二經絡系統來解析桂枝湯
9西醫重形,中醫重勢
PART.3 中醫看老化與濕
中醫認為水濕在身體的聚積過程,就是人類或動物老化的過程,
寒、暑、火是老化的推手,燥可以是老化的現象之一,
風則可視為生病的動態指標。
10人的老化由陽經開始
11濕與老化
12詳論老化途徑:慢性傷寒症
13發現新病種之二:外傷雜病
14陰常不足,陽常有餘
PART.4 健康之道
身體的保健,基本上要配合兩個原則,
一要致中和,就是要把不通的經絡打通,將身體調養至健康的狀態;
二是勤勞的練功,以補先天之氣。
15促進健康之道
16早期預警系統之需求—─診脈儀的誕生
17亟須改革的醫療體制
18淺談以中華文化保健身體
19張三丰對健身的提示
結語:工作尚待完成,期待共襄盛舉
附錄
在众多的健康养生书籍中,《以脈為師:科學解讀脈波曲線以脈診分析治未病》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使用那些过于泛泛或者带有强烈广告意味的词语,而是直接点明了主题——脉诊,并且将其拔高到“为师”的境界。这暗示着这本书可能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脉诊学习体系。更吸引我的是“科学解读脉波曲线”和“分析治未病”这两个关键词。这让我感觉作者并非只是在讲述古老的经验,而是试图用一种更具现代科学精神的方式来剖析脉象,并将脉诊的应用目标锁定在“治未病”,也就是预防疾病的层面。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清晰、易懂的脉象图示,或者详实的文字描述,帮助读者理解不同脉象的形态、频率、力度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所对应的身体内部状态。如果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通过触摸自己的脉搏,来洞察身体的细微变化,并且提供一些相应的调理建议,那么它将成为我个人健康管理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市面上有很多关于中医养生的书籍,但很多时候都显得有些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理论支撑。《以脈為師:科學解讀脈波曲線以脈診分析治未病》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我一直对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中的“切脉”环节特别着迷,觉得那是中医诊断中最具神秘色彩也最考验功力的一环。而“以脈為師”这个表述,更是让我看到了作者试图将脉诊提升到一个更具教学意义的层面。我尤其好奇“科学解读脉波曲线”这一点,这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在描述脉象的触感,更是在探讨脉搏搏动的规律,甚至可能涉及到一些生理学或者生物物理学的原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脉象背后隐藏的生理机制,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中医会认为某些脉象代表着某种病机。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系统化的学习脉诊的方法,并且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基于脉象的健康预警意识,那这本书的价值就非常高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淡淡的复古色调,配上一些古朴的线条,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种沉淀了多年的智慧。我一直对中医的理论体系很好奇,特别是“未病先防”这个概念,觉得它蕴含着一种非常超前的健康理念。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它可能能为我揭开一些神秘的面纱。光是书名《以脈為師》就足够吸引人,让人联想到古人那种师法自然、师法身体的智慧,仿佛这位“脉”老师能够传授我们解读身体奥秘的秘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比较科学、系统的方式来讲解脉诊,而不是那种玄之又玄、难以捉摸的说法。我希望它能告诉我,脉象究竟是如何反映身体状况的,为什么不同的脉象会有不同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预判和调理身体可能出现的问题。毕竟,如果能提前知道身体的“小信号”,及时进行干预,那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莫大的福音。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绝对是值得深入研读的。
评分我对健康科学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并且对那些能够连接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领域特别感兴趣。《以脈為師:科學解讀脈波曲線以脈診分析治未病》这本书的名字,立刻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因为它将“脉”提升到了“师”的高度,并且强调了“科学解读”和“治未病”的理念。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健康知识,应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并且具备一定的预测和干预能力。“治未病”这个概念更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健康哲学,如果这本书能够通过解读脉象,为我们提供一种主动预防疾病的方法,那将是非常宝贵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脉诊的理论,并且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或者练习方法,让我们能够逐渐掌握这项技能。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提升个人健康管理能力的读物,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和前瞻性的指导。这本书的书名《以脈為師:科學解讀脈波曲線以脈診分析治未病》在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因为它直接触及了“脉诊”这一传统医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并且强调了“科学解读”和“治未病”的理念。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并非只是停留在传统理论的层面,而是尝试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试图用一种更严谨、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释脉象的奥秘。我非常关注“脉波曲线”这个词,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涉及到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或者图表来辅助我们理解脉象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图示,或者详细的文字描述,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脉搏跳动的规律,并理解这些规律背后所代表的生理信息。如果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更准确地感知自己的脉搏,甚至初步判断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那么它对于我主动管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