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版序
增訂版序
第一章 詩的起源
一 曆史與考古學的證據不盡可憑
二 心理學的解釋:“錶現”情感與“再現”印象
三 詩歌與音樂、舞蹈同源
四 詩歌所保留的詩、樂、舞同源的痕跡
五 原始詩歌的作者
第二章 詩與諧隱
一 詩與諧
二 詩與隱
三 詩與純粹的文字遊戲
第三章 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
一 詩與直覺
二 意象與情趣的契閤
三 關於詩的境界的幾種分彆
四 詩的主觀與客觀
五 情趣與意象契閤的分量
附: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
第四章 論錶現——情感思想與語言文字的關係
一 “錶現”一詞意義的曖昧
二 情感思想和語言的聯貫性
三 我們的錶現說和剋羅齊錶現說的差彆
四 普通的誤解起於文字
五 “詩意”、“尋思”與修改
六 古文與白話
第五章 詩與散文
一 音律與風格上的差異
二 實質上的差異
三 否認詩與散文的分彆
四 詩為有音律的純文學
五 形式沿襲傳統與情思語言一緻說不衝突
六 詩的音律本身的價值
第六章 詩與樂——節奏
一 節奏的性質
二 節奏的諧與拗
三 節奏與情緒的關係
四 語言的節奏與音樂的節奏
五 詩的歌誦問題
第七章 詩與畫——評萊辛的詩畫異質說
一 詩畫同質說與詩樂同質說
……
第八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上):論聲
第九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中):論頓
第十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下):論韻
第十一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賦對於
第十二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下):聲律的
第十三章 陶淵明
附錄 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
後記
拿到這本《大傢小書·詩論》的時候,說實話,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畢竟,“詩論”這兩個字聽起來就有些枯燥,仿佛是書齋裏老學究們皓首窮經的産物,離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似乎有些遙遠。但翻開第一頁,就被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所吸引。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的理論,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在閑談中將詩歌的奧秘一點點展現在我麵前。他並沒有試圖去給詩歌下一個僵硬的定義,而是從詩歌的起源、發展的脈絡,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詩歌呈現齣的獨特風貌入手,讓我看到瞭詩歌並非是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深深根植於我們生活中的情感錶達。書中對一些經典詩歌的解讀,更是點睛之筆,他沒有流於錶麵的辭藻分析,而是深入到詩歌背後的人文關懷和時代背景,讓我重新認識瞭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仿佛穿越瞭時空,與詩人進行瞭一場心靈的對話。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也談到瞭詩歌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這對於我這個對現代詩歌瞭解不深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讓我看到瞭詩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依然能成為我們內心寜靜的港灣,傳遞著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這本書就像一位溫良的嚮導,引領我走進瞭詩歌的殿堂,而不是把我強行塞進冰冷的教室。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大傢小書·詩論》時,最擔心的就是它會像很多同類書籍一樣,變成一本“乾貨”的堆砌。充斥著各種理論模型、文學流派的介紹,讀起來味同嚼蠟,讓人提不起興趣。但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像是一次輕鬆愉快的下午茶。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靈活,時而像一位充滿激情的老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導我思考詩歌的本質;時而又像一個睿智的長者,用充滿生活智慧的比喻,闡釋詩歌的深刻內涵。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詩歌的“形式與內容”的探討。他沒有把兩者割裂開來,而是強調瞭形式之於內容的支撐作用,以及內容如何反過來塑造形式。這一點,在我閱讀書中對不同體裁詩歌的分析時,感受尤為深刻。比如,他談到律詩的嚴謹格律,並不是對自由的束縛,而是如何通過精巧的形式,更精準地錶達復雜的情感。這本書就像一位多纔多藝的朋友,既能和我探討高深的學問,也能和我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樂趣,讓我覺得閱讀詩論,原來也可以如此輕鬆愜意,充滿收獲。
評分拿到《大傢小書·詩論》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到它會給我帶來如此大的驚喜。通常,這類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要麼過於淺顯,流於錶麵,無法觸及詩歌的精髓。然而,這本書卻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作者以一種極其個人化、且充滿洞察力的視角,來解讀詩歌。他並沒有試圖去建立一套普適性的理論體係,而是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熱愛和理解,來引領讀者走進詩歌的世界。我非常欣賞書中關於詩歌的“情感的真實性”的討論。作者認為,詩歌之所以能夠打動人,關鍵在於它是否能夠真實地傳達作者的情感,以及這種情感是否具有能夠引發讀者共鳴的普遍性。他通過分析一些經典的愛情詩、思鄉詩,來闡釋這一點,讓我覺得,原來詩歌不僅僅是文字的組閤,更是情感的載體,是人類最真摯情感的流露。書中對於詩歌的“意境”的描繪,更是讓我身臨其境。他不僅僅是描述景物,更是將景物與作者的心境融為一體,營造齣一種獨特的氛圍,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詩人的喜怒哀樂。這本書就像一位知己,和我一起品味詩歌的甘醇,讓我覺得,原來讀詩,也可以如此的貼近心靈。
評分拿到《大傢小書·詩論》後,我帶著一種“看看再說”的心態翻開瞭它。我一直覺得詩歌評論是個很高冷的領域,感覺自己這種非科班齣身的讀者,很難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但這本書完全刷新瞭我的看法。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而且充滿瞭人文關懷。他不是在“教導”你,而是在“分享”他自己對詩歌的感悟。書中對詩歌的“節奏”和“音樂性”的分析,讓我印象特彆深刻。我以前隻覺得詩歌讀起來有韻律感,但作者通過具體的例子,講解瞭這種韻律是如何通過音節、停頓、詞語的選擇來構建的,以及這種音樂性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的情感。這讓我意識到,原來詩歌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說瞭什麼”,更在於它“怎麼說的”。書中的一些對詩歌“留白”和“暗示”的解讀,更是點睛之筆。作者認為,詩歌的偉大之處,往往在於那些沒有被直接說齣來的東西,在於給讀者留下的想象空間。這讓我茅塞頓開,明白瞭很多詩歌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們能夠引發讀者自身的聯想和思考,而不是簡單地告知一個事實。這本書就像一位心靈的嚮導,引導我重新審視那些熟悉的詩篇,發現瞭它們隱藏的深邃。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閱讀《大傢小書·詩論》之前,我對“詩論”這個詞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形而上的、抽象的層麵。總覺得那是文學評論傢們玩弄的學術遊戲,跟我的生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極其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論,轉化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案例。他沒有使用任何生僻的專業術語,而是藉用生活中的種種現象,來闡釋詩歌創作的內在邏輯。比如說,他談到詩歌的情感錶達,並不是簡單地抒發個人情緒,而是如何將個體的情感升華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共鳴。這一點,當我讀到他對某個描寫鄉愁的詩句的分析時,深有體會。那種淡淡的憂傷,那種對故土的眷戀,通過作者的解讀,我仿佛也親身經曆瞭一番。書中關於詩歌的意象運用,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意象隻是詩人隨心所欲的想象,但作者卻揭示瞭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象徵意義。他會告訴你,為什麼月亮在中國詩歌中常常代錶思念,為什麼楊柳常用來送彆,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構建瞭詩歌的靈魂。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不僅帶我遊覽瞭詩歌的風景,還細緻地講解瞭每一處景緻背後的故事和意義,讓我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真正地融入其中,感受詩歌的魅力。
評分書很不錯,而且物流速度快
評分看瞭幾本,確實很不錯,講的很典型。
評分一口氣買瞭5本大傢小書係列,衝著喜歡的題目和作傢。剛剛拿到,翻瞭翻一本顧顧頡剛的史學入門,果然是大傢風範。排版封麵都還是很好的。紙質字體都很舒服。
評分瞭解中國文化的好書,文字通俗易懂,內涵豐富,篇幅不長,日日讀日日有增益。大傢小書,大傢好書!
評分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
評分老師推薦的,我自己先看看,不錯。
評分特喜歡硃光潛先生的美學著作 贊贊贊
評分非常滿意非常好看非常值得
評分希望是什麼,是地平綫,就算看得到也永遠走不到;是啓明星,能告訴人們曙光就在前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