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冲突是生活的常态。我们无法避免冲突,但应该了解它的构成和产生,并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这是人际交往的核心,也是《人际冲突:构成和解决》要告诉你的全部内容。
自1978年首次出版以来,《人际冲突:构成和解决》提出的核心理念已深入人心,被美国乃至全世界读者运用着。第7版更是凭借其专业的冲突定义、哲学性的核心理念、研究成果以及极好的解决方案而广受好评。
《人际冲突:构成和解决》头一部分介绍了冲突的构成,包括冲突的性质以及利益、目标、权力、处事风格等一系列促使冲突产生的因素;第二部分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案,例如:预估冲突、对话技巧、谈判、原谅等等。
第7版新增“预防破坏性冲突”,敦促读者从以往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并且给出了“解决冲突方法”的核心价值。
本书每章末尾有重要术语和复习题,方便读者学习;新加了案例和应用方案,作为讨论主题。
《人际冲突:构成和解决》可作为“沟通与冲突”、“人际冲突”、“冲突管理”、“冲突与谈判”、“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等课程的教材。
作者简介
威廉·W·威尔莫特,美国蒙大拿大学教授,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组织调解员和冲突管理者。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冲突的构成
第一章 冲突的性质
第二章 认识冲突
第三章 利益与目标
第四章 权力:冲突的结构
第五章 方式与策略
第二部分 干预
第六章 评估冲突
第七章 控制冲突
第八章 共赢的谈判
第九章 第三方干预
第十章 修补“断枝”:原谅与和解
第十一章 预防破坏性冲突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精彩书摘
香农应该怎么办?她曾作的任何努力和尝试都不起作用,她在寻求到帮助之前,应该坚持走高层领导这条路——比如,到人力资源部门寻求帮助,他们对性骚扰事件一直都在监控。香农却不知道这一点,觉得毫无办法只有辞职。她郁闷,状态不好,染了病,深受打击。冲突在开庭审判之前变为了僵局。
当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如此悲凉。然而记住,当你觉得自己愤世嫉俗、郁闷、沉默、怨愤,或者你想隐藏自己的情感时,你需要调用在第四章提到的弱势策略“权力:冲突的结构”来打破这个循环。积极的沟通练习
通过作出回避或扩大冲突的决定,通过判断你自己的冲突哲学,认识到冲突中情绪的角色,并且培养分析和缓和自己及他人愤怒情绪的能力,我们已经讨论了可以让你缓和沟通的种种方式。另外,强调以下沟通方式,可以更积极地解决冲突。对话过程
一个人的沟通方式暗示并制造了冲突的紧张度。对话和普通的谈话不同,因为即使你不喜欢对方所宣称的东西,你依然得聆听,并对其作出评价。“虽然你不能正面评价所有人类的行为……你依然可以逐个地进行正面的评价。(Stewart1978)”只有在双方(两个人或者两个群体)的力量多少是持平的时候,对话才是可行的(Tourner1978)。一方积极地面对另一方,因而“解决冲突的答案就能从冲突‘双方’中出现”(Arnett1980a,113)。在这种冲突的对话观点中,双方都不掌握真相;真相只会出现在双方的争执中(Buber1972;Stewart1978)。有关对话最雅致的叙述莫过于泽迪克(Zediker)和斯图尔特(Stewart)(2002),他们将对话描述为持续的张力(maintaining tension)。在对话中,我们“不管对方如何,都坚守自己的立场”。我们一方面受对方影响,另一方面在阐明和维持我们自己的立场,坚持我们的观点或自信是对的事情。在对话中我们会改变;我们不是简单地默认。你可以想象得到,对话是不易的。就如凯勒所言,“对话的真正考验在冲突之中,而不是在随意的谈话中”(Arnett1980a,124)。参与对话需要“绝对的强悍”,要求我们即使在冲突中也要使对方信服(Brown and Keller1973)。使他人参与对话是对一段关系负责,同时是对自己的原则负责的行为。如果一个人有勇气能够平衡他的雄心及平和的友谊,这是相当不容易的(Frank 1978)。对话引导合作。
对话和正常谈话的不同处之一就在于,在对话中,双方互相倾听交谈,以帮助对方理解谈话的内容。一方很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揣测对方会说些什么,这不是为了反驳对方,而是帮助理解即使是一个相反的观点。这种敏锐和积极的倾听需要人们相信听和被听之间相互转化的能力。有质量的对话是缓慢、仔细、包含感情、充满敬意和全神贯注的。一方“向坏消息移动”,因而一个相反的观点能够被倾听。双方必须学会这种向明显相反的观点移动的方法;如果不能够深层地体会双方的重要性,不理解合作寻找彼此尊重的解决方法的重要性,就不会学会这种方法。
总之,以下的步骤可以指引关系亲密的各方,如好朋友、工作伙伴、伴侣或家庭成员,走向对话的层面,深化他们合作的程度。
……
前言/序言
人际冲突:构成与化解 人际冲突,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背景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却始终伴随着我们。它并非全然负面,而是一种现象,一种人与人之间在观念、需求、目标或利益上发生分歧、对立,甚至对抗的状态。理解人际冲突的本质,探究其根源,学习有效的化解之道,不仅是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石,更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人际冲突的复杂性,从多个维度揭示冲突的形成机制,并提供一套系统、实用、可操作的冲突化解策略。我们不将冲突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学习、成长和改进的机会。通过对冲突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洞察他人,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互动中游刃有余,寻找到更具建设性的解决路径。 第一章:冲突的本质与类型 本章将首先对“冲突”这一概念进行界定,阐明其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际现象的必然性。我们将区分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强调前者在激发创新、促进理解、推动关系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后者则可能导致关系破裂、效率低下和情绪创伤。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人际冲突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冲突可以源于个体层面的差异,例如性格特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迥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独特的成长经历和认知模式,这些差异在所难免地会带来摩擦。 群体层面的冲突同样普遍,它可能发生在家庭、团队、组织、社群等各种群体内部。在群体中,权力结构、资源分配、决策过程、群体规范等都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如文化冲突、民族冲突、地域冲突,更是复杂且影响深远。 关系层面的冲突则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沟通不畅、误解、期望落差、情感需求未被满足、权力斗争、竞争关系等,都可能在亲密关系、工作关系、社交关系中引发冲突。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结构性冲突。这种冲突并非源于个体或群体的直接对抗,而是由社会、经济、政治等宏观结构中的不平等、资源匮乏、制度缺陷等因素所导致。理解结构性冲突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许多个人层面的矛盾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社会根源。 第二章:冲突的根源:为何而争? 理解冲突的根源是化解冲突的第一步。本章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冲突的成因。 1. 需求与利益的冲突: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冲突形式。当个体的基本需求(如安全、归属、尊重、成就)无法得到满足,或者个体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冲突便容易爆发。这包括物质利益的争夺,如财产、资源;也包括非物质利益,如声誉、话语权、发展机会。 2. 价值观与信仰的差异: 每个人都拥有一套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它们指导着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做出选择。当不同价值观或信仰体系发生碰撞时,很容易产生深刻的分歧和对立。例如,关于政治立场、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的争论,常常源于价值观的根本差异。 3. 沟通模式的障碍: 缺乏有效沟通是引发和加剧冲突的罪魁祸首之一。这包括: 信息不对称与误解: 表达不清、信息遗漏、曲解信息,都可能导致双方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引发冲突。 沟通风格的差异: 有人习惯直接表达,有人倾向含蓄委婉;有人偏好理性分析,有人更重情感共鸣。沟通风格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隔阂与误会。 负面沟通模式: 如指责、抱怨、打断、沉默、防御等,这些非建设性的沟通方式只会让冲突雪上加霜。 4. 认知偏差与刻板印象: 我们的大脑为了简化信息处理,常常会形成一些认知捷径,如归因偏差(将他人的负面行为归结于其内在特质,而将自己的负面行为归结于外部情境)、选择性注意(只关注符合自己预期的信息)、刻板印象(对某一群体持有固定、僵化的看法)。这些认知偏差会扭曲我们对他人和情境的判断,从而制造不必要的冲突。 5. 权力结构与资源分配: 在任何群体中,权力分配和资源获取都是潜在的冲突点。当一方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挑战,或认为资源分配不公时,冲突便会滋生。权力斗争,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都可能对人际关系造成极大损害。 6. 情感因素: 情绪在冲突的产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愤怒、恐惧、嫉妒、不满、沮丧等负面情绪,如果未能得到妥善管理,极易升级为言语或行为上的冲突。 第三章:冲突的表现与动态:冲突如何展开? 冲突并非一成不变,它有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本章将深入分析冲突的典型表现形式及其演变规律。 1. 冲突的信号: 冲突发生前,往往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可能体现在: 言语上的暗示: 语气变得尖锐、出现讽刺、沉默不语、回避话题。 非言语的表达: 肢体语言变得僵硬、眼神回避、面部表情不悦、叹气、跺脚。 行为上的改变: 疏远、冷淡、故意刁难、拒绝合作。 情绪的波动: 易怒、焦虑、沮丧。 2. 冲突的升级: 冲突一旦爆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往往会呈现升级的趋势。从最初的意见分歧,可能演变为人身攻击、恶意诽谤、甚至采取破坏性行动。冲突升级的动力可能来自: 相互的回应与反击: 一方的攻击会引发对方的防御或反击,形成恶性循环。 情绪的累积与宣泄: 压抑的情绪一旦爆发,往往难以控制。 认知的固化与偏见加剧: 冲突双方可能更加坚定地认为对方是错误的、邪恶的,从而难以看到对方的合理之处。 第三方介入的影响: 有时,第三方的加入可能会使冲突更加复杂化,甚至火上浇油。 3. 冲突的类型学: 正面冲突与负面冲突: 前已提及,前者有建设性,后者具破坏性。 公开冲突与隐性冲突: 有的冲突明朗化,双方针锋相对;有的则潜藏于表面之下,暗流涌动,更具隐蔽性和杀伤力。 短期冲突与长期冲突: 有些冲突很快得以解决,有些则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对关系造成慢性损害。 4. 冲突的结局: 冲突的结局是多样化的,可能出现: 共赢(Win-Win): 双方都满意,找到了兼顾彼此利益的解决方案。 一方得利,一方吃亏(Win-Lose): 某一方在冲突中取得了优势,另一方则付出了代价。 双方皆输(Lose-Lose): 冲突升级,双方都遭受损失,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妥协(Compromise): 双方都做出一定的让步,勉强达成一致。 回避(Avoidance): 冲突未能得到解决,被搁置或压制,但问题依然存在。 强制(Competition): 一方通过权力或强制手段迫使另一方接受其意愿。 迁就(Accommodation): 一方完全放弃自己的立场,满足对方的要求。 第四章:冲突化解的艺术:策略与技巧 掌握有效的冲突化解策略,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石。本章将提供一系列基于心理学、沟通学和行为科学的实用技巧。 1. 冲突前的准备:管理情绪与调整心态: 自我觉察: 认识到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了解是什么触发了你的不满。 情绪管理: 学习深呼吸、冥想、正念等技巧,在情绪失控前进行自我调节。 换位思考: 尝试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即使你不同意,也要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保持开放心态: 认识到冲突并非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准备好倾听和接受不同的观点。 2. 冲突中的沟通:倾听、表达与协商: 积极倾听: 全神贯注: 避免打断,保持眼神交流,用点头和“嗯”等表示你在认真听。 理解与反馈: 用自己的话复述对方的观点,以确保理解无误,例如:“我听到你说的是……,是这样吗?” 关注感受: 识别并回应对方的情绪,例如:“听起来你感到很沮丧。” 清晰表达: 使用“我”的句式: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指责对方,例如:“我感到很担心”比“你总是让我担心”更有建设性。 具体而客观: 描述具体行为,而不是泛泛而谈或进行人身攻击。 明确表达需求: 说出你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期待对方猜中。 协商与合作: 聚焦问题,而非人: 将讨论的焦点放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不是针对个人。 寻找共同点: 即使在分歧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目标或利益,找到它们是建立合作的基础。 头脑风暴: 鼓励双方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不急于评判,之后再共同评估。 灵活变通: 准备好做出一定的让步,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 3. 冲突后的反思与修复: 总结经验: 回顾冲突过程,分析哪些做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道歉与原谅: 如果有过错,真诚地道歉;如果对方道歉,也学习原谅,以便关系得以修复。 巩固关系: 通过积极的互动,重新建立和加强彼此的信任和情感连接。 第五章:特殊情境下的冲突化解 本章将进一步探讨在一些特殊情境下,如何运用冲突化解的原则和技巧。 1. 家庭冲突: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往往带有更深厚的情感色彩,需要更多的耐心、理解和同理心。我们将探讨如何处理夫妻矛盾、亲子代沟、婆媳关系等。 2. 工作场所冲突: 工作场所的冲突可能影响团队效率和组织氛围。我们将分析同事间的摩擦、上下级间的矛盾、跨部门协作的难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3. 跨文化冲突: 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文化差异可能成为冲突的诱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沟通方式、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对于有效化解跨文化冲突至关重要。 4. 权力不平等下的冲突: 在权力不对等的场景下,弱势一方如何有效地表达诉求,强势一方如何更具责任心地处理冲突,是本章探讨的重点。 结语 人际冲突,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风景。它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深入理解冲突的构成、根源和动态,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化解策略,我们便能将冲突转化为成长的阶梯,将对立转化为理解,最终构建更加和谐、健康、富有成效的人际关系。本书旨在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人际冲突的全面指南,希望它能帮助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更从容地面对冲突,更智慧地化解矛盾,最终拥抱更美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