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丛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体现了英语学科名师培养基地学员们对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反映了他们的教学智慧。这既是我们对阅读教学研究的阶段成果,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实践和改进的新开端。“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再实践”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不断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求索,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在学习研究中解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作者简介
何亚男,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工程英语学科名师基地主持人,英语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从事英语教学工作41年,始终致力于英语教学研究和学校英语特色的创立。近年来活跃在英语课堂上,进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撰写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英语写作》、《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高中英语必修课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英语课堂教学启示录》等。曾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以及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建国60年上海百名杰出女教师等荣誉称号。
应晓球,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工程英语学科名师基地主持人,英语特级教师。长期以来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近年来承担了市、区中学英语教师的名师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曾参编过词典、翻译过小说、主编过上海市中学英语拓展型课程系列教材《英语听力渐进》和《名师成长与教学创新》、主讲过中国教育电视台“释放英语教学法”教师培训课程。曾获上海市成人高师“三结合”培训教育教学奖和普陀区人民政府的特殊贡献奖。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读
解惑篇
Q1: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解读文本?
Q2:教师如何根据体裁或题材来解读文本以确定课堂阅读教学目标?
Q3:教师如何根据文本的不同体裁、题材和文本特征来确定阅读教学的技能目标?
Q4:教师如何清晰具体地表述阅读课堂教学目标?
Q5:教师如何根据文本特点和特征来确定阅读教学策略?
Q6:教师如何根据文本内容制定相应的情感态度目标?
Q7:教师如何确定阅读第一课时要处理的重点词汇?
Q8:在确定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是否可以有听与说的活动?
Q9: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
Q10: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发挥板书的作用?
Q11:教师如何根据阅读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布置作业?
Q12:在读前阶段,如何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Q13:在读前阶段,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Q14:在读前阶段,如何帮助学生扫除一些影响文本理解的语言障碍?
Q15:在读前阶段,如何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内容7
Q16:在读前阶段,如何引入阅读主题?
Q17:在读中阶段,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读懂教材文本?
Q18:在读中阶段,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长难句?
Q19:在读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略读和找读的阅读技巧7
Q20:在读中阶段,如何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
Q21:在读中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Q22:在读中阶段,如何有效地促进生生互动?
Q23:在读中阶段,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Q24:在读后阶段,如何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运用文本提供的语料与信息?
Q25:在读后阶段,如何帮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Q26:在读后阶段,如何提高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Q27:在读后阶段,如何有效设计和开展小组活动?
Q28:在读后阶段,如何根据学生的课堂即时表现,及时调整以促进课堂生成?
Q29:在读后阶段,如何把学生已学的知识和他们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Q30:如何把握英语教材中主阅读和拓展性阅读之间的关系和定位?
Q31:如何在报刊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与技巧?
Q32:如何在报刊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Q3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Q34:如何有效检测和评价学生的自主阅读?
Q35: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
Q36:如何收集和整合泛读语言材料?
设计篇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
牛津英语
Module 1 Unit 2
Module 2 Unit 4
Module 3 Unit 5
新世纪英语
Module 1 Unit 1
Module 2 Unit 4
Module 3 Unit 5
……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编者的话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广阔天地里,阅读教学始终是核心环节,它不仅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更是理解英语文化、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本书——《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丛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正是秉持这一理念,致力于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富有启发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本书力求在梳理阅读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深度聚焦课堂实践,通过对真实教学案例的提炼与重塑,展现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引言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运用,而阅读则是语言运用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高中生而言,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对世界的认知,乃至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选择。然而,长期以来,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导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往往陷入“以题带点”、“碎片化”的困境,学生虽然“见过”大量词汇和句型,却难以真正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更遑论培养独立思考和深度分析的能力。 本书并非要提供一套万能的教学公式,而是希望通过呈现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阅读教学案例,为教师们打开一扇扇思维的窗户。我们相信,优秀的教学设计源于对教学对象深刻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精准的把握,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清晰设定。因此,本书的编写不仅关注“教什么”,更侧重于“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引领广大高中英语教师,超越传统的“讲授式”阅读教学,转向更具探索性、更富挑战性、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实践。 第一部分:理论引领——构建阅读教学的坚实基石 在进入具体教学设计之前,对阅读教学的理论进行梳理与回顾是必不可少的。本部分将深入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理论,为教师们的教学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阅读理论的演进与现代视角: 我们将回顾阅读过程中的关键理论,如“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与“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 processing),以及认知语言学、建构主义等理论如何深刻影响了我们对阅读的理解。现代阅读教学更强调阅读者与文本的互动,以及知识、经验、动机等因素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 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路径: 阅读素养不仅仅是识记词汇、理解句子,更包含了理解、分析、评价、推断、联想、应用等一系列高阶思维能力。本书将详细阐释高中生应具备的各项阅读素养,并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地加以培养,例如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文本内外的联结。 文本的类型与阅读策略: 不同的文本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本书将分类介绍各类文本的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澄清、总结(predict, question, clarify, summarize - PQCS)、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猜测词义(guessing word meaning from context)等。 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教学工具和平台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本部分将探讨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在线资源、互动软件等技术手段,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二部分:教学实践——多元视角下的课堂设计 理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实践中。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汇集了大量来自一线教师的优秀阅读教学案例,每个案例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细致打磨,力求展现最前沿、最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书不对具体课程标准或教材内容进行直接的“复刻”,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的呈现,提供可迁移的思路与模式。 一、 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为阅读“破冰” 案例分析: 围绕一则引人入胜的短篇故事或一篇具有时代背景的文章,教师如何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引入相关话题等方式,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阅读的欲望?例如,利用一幅具有冲击力的图片,或者一段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视频,来引导学生对即将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 设计理念: 强调“读前活动”的重要性,将阅读前的信息预测、背景知识激活、话题引入等环节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 教学技巧: 提问设计、小组讨论、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初建、利用流行文化元素等。 二、 深度理解,多维探究——“读懂”是关键 案例分析: 针对一篇议论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识别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如何通过文本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例如,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观点的读者,就文章中的某个观点进行辩论。 设计理念: 强调“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与“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的结合。不仅仅是表层意思的理解,更要挖掘文本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技巧: 句型分析、段落主旨概括、论证结构图示、观点对比与评价、文本信息与自身经验的联系。 三、 策略赋能,自主阅读——让学生“会读” 案例分析: 一篇信息量较大的说明文,教师如何系统地教授学生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提炼的策略?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克服难点?例如,针对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设计“信息检索与汇总”任务,让学生分组查找与不同环保议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合。 设计理念: 强调“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培养,即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了解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能够主动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技巧: 策略示范(modeling)、策略引导(scaffolding)、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下的策略运用、阅读日志(reading journal)的撰写。 四、 拓展视野,文化渗透——阅读的“外延” 案例分析: 一篇涉及西方文化习俗或历史事件的文章,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文化内涵?如何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阅读一篇关于西方节日习俗的文章,可以设计一个“文化比较”活动,让学生分享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异同。 设计理念: 强调阅读教学的文化维度,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 教学技巧: 文化背景介绍、跨文化对比分析、相关文学影视作品推荐、文化主题的开放性讨论。 五、 评价反思,持续发展——为阅读“增值” 案例分析: 如何设计有效的阅读评价方式,既能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思,发现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例如,设计“阅读报告”任务,要求学生不仅总结文章内容,还要分析自己的阅读策略运用情况和遇到的困难。 设计理念: 强调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将评价视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非终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 教学技巧: 多元化的评价工具(如量规、评价表、作品集)、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的反馈与指导。 第三部分:设计原则与创新展望——走向卓越 在展示了丰富的教学案例之后,本部分将提炼出优秀阅读教学设计的共性原则,并对未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教学设计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任务驱动与问题导向: 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深入探究。 融汇贯通与学以致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 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构建终身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使其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结语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丛书的出版,旨在为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我们深知,教育的创新永无止境。希望本书中的教学设计能够成为一道道启迪思维的火花,帮助教师们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重塑阅读教学的理念,创新阅读教学的模式,最终点燃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热情,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深厚人文素养的未来人才。我们期待,每一位阅读本书的教师,都能从中汲取养分,并将其转化为更精彩的课堂实践,共同推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