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

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LED照明推进协会 编,李农,杨燕 译
图书标签:
  • LED照明
  • 照明设计
  • 照明工程
  • LED应用
  • 光电技术
  • 电子技术
  • 照明技术
  • 工程技术
  • 电力技术
  • 设计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88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016217
包装:平装
开本:B5开
出版时间:2012-05-01
页数:25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可作为照明相关领域的专业参考书,而且对希望系统全面了解LED照明知识的人士而言,也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业读物。

内容简介

《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是一部关于LED照明的系统读物,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基础篇、测试方法篇、设计指南篇、应用篇与资料篇。通过阅读《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可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LED的工作原理、测试方法、设计原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的资料篇,相信读者在实际应用时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通过大量的插图与表格对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使之达到了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效果,非常适合读者学习。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基础篇
1.1 LED的历史
1.1.1 砷(As)类的化合物半导体LED——GaAs类的红外LED及AlGaAs类的红光LED
1.1.2 砷(As)、磷(P)类化合物半导体LED——GaAsP类红光LED
1.1.3(P)类化合物半导体LED——GaP类绿光LED
1.1.4 磷(P)类的四元混晶化合物半导体LED——AlGaInP类黄绿光~红光LED
1.1.5 氮(N)类化合物半导体LED——GaN类蓝光LED与绿光LED
1.1.6 氮(N)类化合物半导体LED——GaN类白光LED
1.2 LED的发光原理(半导体发光原理与性质)
1.2.1 何谓LED(发光二极管)
1.2.2 发光二极管与白炽灯的差异
1.2.3 发光原理
1.2.4 发光波长的分布
1.3 白光的原理
1.3.1 何为白光
1.3.2 白光LED的实现方法
1.4 LED光源的特点
1.4.1 LED与传统光源的比较
1.4.2 光学特性
1.4.3 电气特性
1.4.4 可靠性
1.4.5 其他
1.5 白光LED器件
1.5.1 白光LED器件的构造与性能
1.5.2 构成材料——封装树脂
1.5.3 构成材料——荧光粉
1.5.4 构成材料——LED芯片
1.5.5 构成材料——外罩
1.6 白光LED器件的制造
1.6.1 晶锭生成(单晶制造)
1.6.2 单晶晶片制造
1.6.3 外延层生长
1.6.4 LED芯片制造
1.6.5 白光LED器件制造
1.7 热点话题(新技术介绍)
1.7.1 LED用荧光粉
1.7.2 GaN衬底LED

第2章 测试方法篇
2.1 电气特性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2.2 光特性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2.3 温度特性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2.4 热特性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2.5 寿命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2.6 可靠性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2.7 安全性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附录 相关标准与组织一览表

第3章 设计指南篇
3.1 照明灯具的设计流程
3.1.1 照明灯具的要求
3.1.2 综合效率
3.1.3 LED芯片的选择与工作点设定
3.1.4 配光控制方式的选择
3.1.5 电路方式的选择
3.1.6 散热设计
3.2 光学设计
3.2.1 概述
3.2.2 使用需求的确定
3.2.3 LED芯片的选定
3.2.4 光学设计
3.3 电路设计
3.3.1 概述
3.3.2 LED基本特性
3.3.3 LED驱动方式
3.3.4 亮度控制
3.3.5 LED的集成电路
3.3.6 电源电路
3.3.7 电源系统
3.4 可靠性设计
3.4.1 散热设计
3.4.2 静电防护
3.5 安全设计
3.5.1 概述
3.5.2 安全设计与法规
3.5.3 具体的安全设计
3.5.4 法律法规
3.5.5 对人体的影响和生物安全性
3.5.6 对环境的影响
3.5.7 小结ⅹ�L

第4章 应用篇
4.1 照明领域
4.1.1 住宅领域
4.1.2 设施领域
4.1.3 店铺领域
4.1.4 外领域
4.1.5 效果表现领域
4.2 背光领域
4.3 道路交通领域
4.3.1 LED信号灯
4.3.2 隧道标识灯
4.3.3 路灯
4.3.4 步道灯
4.3.5 防犯灯
4.3.6 庭院灯
4.4 移动物体领域
4.4.1 汽车
4.4.2 火车车厢
4.5 标识与显示屏领域
4.5.1 标识领域
4.5.2 彩色显示屏领域
4.6 其他领域

第5章 资料篇
5.1 用语解释
5.2 LED照明推进协会的活动
5.3 主要企业的技术与产品信息

精彩书摘

1907年,首次发现作为研磨剂的碳化硅晶体(SiC)通电后可以发光的现象。该发光现象与火光、放电光、黑体辐射不同,是一种固体物质通电后发光的新形态。这种现象被发现之后,人们就对SiC和Ⅱ-Ⅳ族化合物半导体的矿物质发光现象展开研究。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半导体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人工制作发光结构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半导体晶体的发光现象。1952年人工合成的Ge、Si晶体的pn结发光,促成了1954年人工合成GaP晶体发光的诞生。
1.1.1 砷(As)类的化合物半导体LED——GaAs类的红外LED及AlGaAs类的红光LED(1,2)
1954年从研究GaAs晶体生长开始,针对GaAs衬底的气相外延生长法(Vapor—phase epitaxy,VPE)和液相外延生长法(liquid—phaseepitaxy,LPE)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62年发表了有关GaAs红外LED和红外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的研究报告,并在世界上首次销售GaAs类红外LED(发光波长870nm,价格130美元)。随后在GaAs中掺入微量的Si后,发现仅改变生长温度就可以生长出优良的pn结晶体,由此生产出了外部量子效率高达6%、质量很高的GaAs类红外LED。
有关GaAs中加入Al的三元混晶类的AlGaAs类LED,当初把与Al亲和力较高的氧气混合到结晶中后,虽发生过不发光的问题,但自1968年AlGaAs外延膜生长法成功后,便实现了AlGaAs/GaAs类的高效率红外LED。该类别的LED作为遥控器、LAN(10cal areanetwork)的光源正在被广泛地应用。
1.1.2 砷(As)、磷(P)类化合物半导体LED——GaAsP类红光LED(1,2)
1962年首次实现了可见光LED,它是通过GaAs衬底上生成GaAsP外延膜而实现的。1968~1970年由于各公司竞相采用LED作为计算器、手表显示器的光源,因此每隔数月销售量便翻倍,创下了惊人的销售记录。
1.1.3 磷(P)类化合物半导体LED——GaP类绿光LED(1,2)
1963年初次实现了GaP的pn结红光LED。不同于直接迁移型的GaAs,GaP是问接型半导体,发出的光亮度比预想的要高,这在当时还是个谜。1965年,提出由于在GaP中添加杂质后,在杂质离子的附近电子和空穴易聚集的构造。
……

前言/序言


《光影之艺:室内照明美学与技术实操》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室内照明设计与实践指南,融合前沿的照明理念、最新的技术应用以及丰富的案例分析,助力读者掌握打造舒适、功能性强且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室内空间照明设计能力。 第一部分:照明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原则 光与人的关系: 深入探讨光照对人体生理(如昼夜节律、视觉健康、情绪调节)和心理(如空间感知、氛围营造、文化表达)的影响。分析不同色温、显色指数、照度等光线参数如何作用于人的感官体验。 照明设计的基本要素: 详细阐述照明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照度、色温、显色指数(CRI)、眩光控制、光分布、光生物效应等。讲解如何根据空间功能、使用人群、装饰风格等因素,综合运用这些要素进行理性分析和规划。 照明设计原则与手法: 介绍通用照明设计原则,如整体照明、局部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的有机结合;深入讲解“见光不见灯”的隐蔽式照明、“光影交错”的戏剧性照明、“自然光模拟”的健康照明等多种设计手法。 空间类型与照明需求分析: 针对住宅(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商业空间(零售、餐饮、办公)、公共空间(展馆、酒店、剧院)等不同类型的室内空间,分析其特定的功能需求、使用特点和视觉重点,并提出相应的照明设计策略。 第二部分:照明技术与材料的深度解析 光源的演进与选择: 系统梳理传统光源(白炽灯、荧光灯)与现代光源(卤素灯、HID灯、LED灯)的特点、优劣势及发展趋势。重点剖析LED光源的优势,如高能效、长寿命、优异的可调控性、多样化的形态和颜色。 LED照明的核心技术: 深入讲解LED芯片的结构与原理、驱动电源(恒流源、恒压源)的工作机制、散热技术(被动散热、主动散热)的重要性、光衰与寿命的影响因素。 智能照明系统: 介绍智能照明的核心概念,包括无线通信协议(Zigbee, Bluetooth, Wi-Fi)、控制方式(场景控制、定时控制、感应控制、语音控制)以及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整合应用。讲解DALI、0-10V等专业调光调色协议。 照明控制策略与设备: 详述各种照明控制技术,如分时控制、感应控制、集中控制、分布式控制等。介绍调光器、传感器、控制器、开关面板等关键设备的选择与应用。 光学配件与二次配光: 探讨反射器、透镜、滤光片、柔光罩等光学配件如何影响光线的方向、强度和分布。讲解不同配光曲线(例如,窄光束角、宽光束角、蝙蝠翼型)的应用场景。 新型照明材料与技术: 探索OLED、量子点等新型发光材料在室内照明中的潜力,以及柔性灯具、可穿戴照明等创新应用。 第三部分:照明设计的实践操作与案例研究 照明设计流程与方法: 详细阐述从项目初期沟通、现场勘测、概念设计、方案深化、技术对接、施工图绘制到现场调试的完整照明设计流程。 照明设计软件与工具: 介绍常用的照明设计辅助软件,如DIALux, Relux等,讲解如何利用这些软件进行照度模拟、眩光分析、能耗计算。 不同风格的照明设计: 通过大量精心挑选的室内照明案例,展示现代简约、新中式、工业风、北欧风、轻奢风等不同风格下的照明设计理念与实践。分析每个案例中光源的选择、灯具的布局、光影的运用如何服务于整体空间风格。 功能性照明的优化: 针对特定功能区域(如阅读区、烹饪区、工作区、展示区)的照明需求,提供详细的优化设计方案,强调实用性与舒适性的平衡。 营造氛围的照明技巧: 探索如何运用灯光的明暗对比、色彩变化、动态效果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例如温馨浪漫、宁静放松、活力动感、庄重典雅等。 可持续照明设计: 强调节能、环保的照明设计理念,讲解如何选择高能效光源、优化灯具布局、利用自然光、采用智能控制等方法,实现绿色照明。 照明设计的常见误区与解决策略: 指出在室内照明设计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如照度不足或过强、眩光干扰、色彩失真、预算超支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四部分:行业前沿与未来展望 照明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 关注行业标准、技术发展、市场趋势和新兴设计理念。 照明与健康、福祉的关联: 探讨“人因照明”(Human-Centric Lighting)在改善室内环境、提升居住者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 未来照明技术与应用趋势: 展望智能互联、柔性照明、场景化照明、以及照明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本书集理论指导、技术解析、实践案例于一体,力求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工程技术人员、家居爱好者以及对室内照明设计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既具学术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价值的参考书。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更科学、更艺术地运用光线,赋予每一个室内空间独特的生命力与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故障诊断与维护”方面的详尽程度,可以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实际的LED照明应用中,灯具的故障和性能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有效地进行诊断和维护,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 《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在这方面,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它并没有将故障简单地归咎于“质量问题”,而是从LED芯片、驱动电路、散热系统、甚至安装工艺等多个环节,深入分析了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书中列举了各种常见的LED灯具故障现象,例如亮度衰减、色漂移、闪烁、甚至完全失效,并针对每一种现象,给出了详细的诊断步骤和排查方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热失效”的讨论。它不仅解释了LED散热不良为何会导致性能下降,还提供了如何通过红外热成像等技术来辅助诊断的方法。此外,书中对“驱动电路故障”的分析,也相当到位。它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来检测驱动电源的输出电压、电流是否正常,以及如何判断驱动芯片是否损坏。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预防性的维护建议,例如定期清洁灯具、检查连接线等,以延长LED灯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的发生。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能够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标准与法规”这一块的内容,处理得相当到位。对于任何从事LED照明设计和生产的人来说,了解并遵循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市场准入的基石。《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全面且实用的信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几个标准号,而是深入地解读了这些标准背后的意义,以及它们对LED照明设计和应用的具体要求。例如,书中对国际和国内关于LED照明能效、光效、显色指数、色温、闪烁以及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标准,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它清晰地阐述了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关注哪些关键指标。更重要的是,书中还结合了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设计和测试,来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LED产品的EMC(电磁兼容性)测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电路设计来避免电磁干扰。这对于确保LED灯具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介绍了国家在推广LED照明方面的政策导向,还分析了这些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游戏规则”,让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在LED照明领域开展工作。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在“设计”这个词的理解上,远比我预想的要深刻和全面。在阅读《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并没有将“设计”局限于简单的软件操作或者图纸绘制,而是将设计理念贯穿始终,从光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到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再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考量。书中对于“光环境设计”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再是将LED灯具简单地视为“发光体”,而是将其作为塑造空间氛围、影响人们情绪、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媒介。例如,在对居住空间照明的设计部分,作者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不同色温、不同显色指数的LED光源,以及巧妙的布光手法,来营造温馨、舒适、富有层次感的居家氛围。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境照明”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开灯关灯”,而是根据不同的活动和需求,动态地调整灯光的亮度和色彩,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光体验。此外,书中对“节能设计”的重视,也让我耳目一新。它并非简单地强调LED本身的节能优势,而是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灯具布局、采用感应控制、调光技术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真正实现绿色照明。书中提供的计算模型和优化方法,对于我们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和能效评估,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我甚至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平衡美学、功能和经济性,从而设计出真正“落地”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LED照明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是《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虽然我手上的版本是修订版,但老实说,我在翻阅的过程中,发现它在一些非常基础的理念阐述上,仍然保留着一种令人惊喜的“厚重感”,仿佛作者并没有急于进入那些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而是循循善诱,试图让一个即使是对照明行业初学者来说,也能建立起扎实的理论框架。比如说,它在开篇部分,并没有直接抛出各种LED芯片的型号和参数,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讲解“光是什么”,从物理学的角度,从人眼的感知出发,去剖析光线是如何与物体互动,以及我们如何“看到”事物。这种处理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光电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反而是一种难得的“返璞归真”。我总是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却忽略了那些最根本的原理。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不只是告诉你“怎么做”,更会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例如,在讨论LED的发光原理时,它并没有停留在半导体PN结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到能带理论、激子复合等概念,并且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些抽象的物理过程。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用“小马过河”的比喻来形容电子在能带中的跃迁,让我这个非物理专业出身的朋友也豁然开朗。这种对基础知识的深度挖掘和清晰呈现,对于任何想要在LED照明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跳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怪圈,真正理解LED照明技术的核心驱动力,从而在面对复杂的设计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被各种琳琅满目的技术名词所迷惑。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的处理,绝对是值得称赞的,它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在阅读《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成本效益分析”这一部分,给出了非常实在的建议。很多时候,我们在追求先进技术的同时,容易忽略了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常平衡的视角。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强调LED的节能优势,而是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LED照明项目的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例如,书中列举了LED灯具的初期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包括电费、维护费)、以及更换成本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模型。这有助于我们在项目初期,就对整体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做出更明智的技术选型。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详细对比了不同类型LED灯具在相同照度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场景下,选择成本稍高但寿命更长的LED灯具,反而会更具经济效益。此外,书中还对“回报周期”的计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它通过具体的公式和案例,展示了如何计算LED照明项目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LED照明项目通常的投资回报周期。这对于那些需要向决策者汇报项目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来说,无疑是极其有用的工具。这本书让我明白,优秀的LED照明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更要兼顾经济上的可行性。

评分

在我看来,《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始终保持着一种“前瞻性”的视角。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当前的技术水平,而是积极地展望LED照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书中对“量子点LED”、“OLED照明”等下一代照明技术的介绍,虽然目前这些技术可能还在研发或早期商业化阶段,但作者以一种非常严谨的态度,对其原理、优势以及潜在的应用场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让我有机会提前了解这些可能改变行业格局的新技术。我又一次被书中关于“植物照明”的章节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及LED可以用于植物生长,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波长、不同光谱组合对植物生长周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LED照明来优化作物产量和品质。书中提供的一些实验数据和设计指导,对于那些希望在这个新兴领域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此外,书中对“光通信”和“可见光通信”(VLC)的提及,也让我看到了LED照明的更多可能性。将LED灯具作为数据传输的载体,实现无线通信,这无疑是未来物联网和智能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学习了“如何做”LED照明,更是让我看到了LED照明的“未来”在哪里。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可能在于它那种“接地气”的叙述方式。虽然《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是一本专业书籍,但它并没有采取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图表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技术问题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对LED驱动电路的讲解。通常来说,这是许多读者,包括我自己,都会感到头疼的部分。但是,这本书在这部分的处理上,真的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直接扔出各种复杂的电路图,而是从最基本的LED特性出发,逐步分析了恒流驱动、恒压驱动的必要性,以及不同驱动方式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许多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比如针对不同功率LED的驱动方案,以及如何解决LED在驱动过程中的散热问题。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详细对比了线性恒流驱动和开关恒流驱动,并且通过图示和数据,清晰地展现了它们在效率、成本、发热等方面的差异。这让我能够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此外,书中关于LED散热设计的讨论,也是非常实用。它不仅仅提到了常见的散热材料和方法,还深入分析了散热与LED寿命、光效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一些设计上的考量点。这对于延长LED灯具的使用寿命,保证其性能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技术细节的讲解上,既有深度又不失易读性,能够帮助读者真正掌握LED照明的核心技术。

评分

当我翻开《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的时候,我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LED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充斥着过时的技术信息或者过于浅显的介绍。然而,这本书在“应用”这一部分的深度和广度,却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LED灯具的类型和功能,而是真正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去分析不同场景下对LED照明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LED照明技术来满足这些需求。例如,在医院照明这一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区域(手术室、病房、候诊区等)对光照度、显色性、色温、甚至频闪的要求,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案例。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手术室照明的讨论,它不仅提到了对高显色性的要求,还深入分析了如何避免术野阴影,以及如何通过多点光源的协同作用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作者在实际工程经验方面的深厚积累。又比如,在室内办公照明的部分,作者不仅仅讨论了照度标准,还深入到对员工视觉舒适度、工作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调节光线,实现节能和人性化的照明。书中给出的案例分析,都是非常贴近实际的,有来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照明设计,也有来自住宅项目的优化方案。这些案例的呈现方式,不是简单的图文展示,而是包含了设计理念、技术选型、施工细节、以及最终效果评估等多个层面。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正在进行照明项目设计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我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成熟的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甚至可以借鉴书中提到的具体参数和方法,来指导我自己的工作。

评分

这本书在“光质量”的探讨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LED的亮度和节能,却忽略了“光”本身给人类带来的感受。《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阐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显色指数(CRI)和色温(CCT),而是深入探讨了光对人眼生理、心理以及健康的影响。例如,书中对“视觉舒适度”的分析,让我意识到,一个高CRI、低色温的灯具,未必就能带来舒适的视觉体验。它需要考虑光源的频谱分布、光斑的均匀性、以及是否存在眩光等多种因素。书中提供的“视觉舒适度模型”和相关的评估方法,让我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价和设计LED照明系统。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昼夜节律照明”的讨论。它阐述了光如何影响人体的生物钟,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灯光的色温和亮度,来模拟自然光的变化,从而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和工作状态。书中给出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办公室、学校甚至家庭中,应用昼夜节律照明来提升人们的福祉。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LED照明不仅仅是照亮空间,更是能够“治愈”空间,改善人的生活。这种对“光质量”的深度关注,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专业教材,更像是一本关于“光与人”的哲学著作。

评分

在阅读《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修订版)》的过程中,我最被吸引的地方,莫过于它对“智能化”和“互联化”的深入探讨。在如今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LED照明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明工具,而是逐渐演变成一个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紧跟时代步伐,在这一领域进行了非常前沿的阐述。它不仅仅提到了智能LED灯泡、智能灯带这些终端产品,而是深入探讨了背后的通信协议、控制系统以及数据交互等关键技术。例如,书中对Zigbee、Wi-Fi、蓝牙等主流智能家居通信协议的对比分析,让我对不同协议的优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这些技术,而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它们在LED照明系统中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的通信方式。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场景化”智能照明的设想。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关”,而是能够根据用户的活动、时间、天气甚至情绪,自动调整灯光的亮度、色温和颜色,创造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光体验。书中给出的案例,从智能家庭影院的光影联动,到智慧办公空间的动态照明调节,都让我看到了未来LED照明的无限可能。此外,书中对“数据驱动”的讨论,也让我眼前一亮。它提出了如何通过收集和分析LED照明系统运行数据,来优化能源效率、提升用户体验,甚至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LED照明的未来,不仅仅在于“亮”,更在于“智能”。

评分

小日本写的书,可以参考一下,纸张不咋的!

评分

小日本写的书,可以参考一下,纸张不咋的!

评分

外行了解行情可看,想提升专业技能的人士此书有点太过入门浅显

评分

k  《LED照明设r计与应用(z修订B版)》可作H为照明相关领N域的专业参考书,而且WX对希望系统全e面了解LED照

评分

学习中

评分

还不错,送货速度还可以

评分

小日本写的书,可以参考一下,纸张不咋的!

评分

小日本写的书,可以参考一下,纸张不咋的!

评分

小日本写的书,可以参考一下,纸张不咋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