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家对打鼾都不陌生,但是对于打鼾尤其是中重度打鼾的危害可能就不太了解了。《解码健康睡眠系列丛书·打鼾:夜间的神秘杀手》由多位长期从事睡眠科学工作的专家联袂编写,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全面细致的分析向公众介绍了打鼾这个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
作者简介
何权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为国内公认的知名呼吸病专家和呼吸病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和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顾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资深会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国呼吸和危重监护杂志》、《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及《中国社区医师》副主编,此外还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等20余家杂志担任常务编委或编委。
作者长期致力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主编医学专著10本,参编医学著作25本、医学科普丛书3本,发表论文50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科研基金多项。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卫生部重大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夜半鼾声,谁之过
打鼾是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人总在睡觉时打鼾?
打鼾就是睡得香吗?
打鼾是病吗?
什么样的鼾声需要警惕?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OSAHS会有哪些表现呢?
OSAHS的病因有哪些?
哪些人群易患OSAHS?
OSAHS的危害有哪些?
第二篇 潜伏的健康杀手
OSAHS与继发性高血压
OSAHS与夜间心绞痛
OSAHS与心律失常
OSAHS与心力衰竭
OSAHS与肺源性心脏病
OSAHS与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OSAHS与脑卒中
OSAHS与妊娠高血压
OSAHS与癫痫
OSAHS与痴呆
OSAHS与儿童智力发育
OSAHS与肾功能损害
OSAHS与性功能障碍
OSAHS与心理损害及性格改变
OSAHS与交通事故
OSAHS与慢性咳嗽
OSAHS与夜尿增多
OSAHS与尿床
OSAHS与红细胞增多症
OSAHS与肢端肥大症
第三篇 高枕无忧,鼾声不再来
如何诊断OSAHS?
什么是多导睡眠图(PSG)监测?
OSAHS的一般性治疗有哪些?
什么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什么是口腔矫治器治疗?
OSAHS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精彩书摘
老黄今年五十多岁了,体型肥胖,又能吃能睡,加上事业有成,很多人觉得他是一个有福之人。老黄自己也甚感欣慰,直到有一天,有朋友提醒他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结果发现尿糖阳性,血糖升高。再一检查,血压高,血脂也高。用一句通俗的话,“不该高的都高了”。这一下,老黄慌了神,天天往医院跑。这不,又来到了睡眠呼吸障碍专家门诊:“大夫,他们说我又胖又有糖尿病,加上平时睡眠时好打鼾,你帮我检查一下会不会有睡眠呼吸暂停呀?”医生经过仔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发现老黄颈部较粗短,躯体脂肪分布较多,口咽腔狭窄,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监测,结果显示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高达45次,诊断老黄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这下老黄又多了一顶“帽子”!
老黄自从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和睡眠呼吸障碍后,四处求医,有的医生说要减肥,有的说要用胰岛素,还有的说要动手术,使老黄莫衷一是,吃不好也睡不好,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最后,老黄听取了一位内分泌科专家的意见--控制饮食和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但结果发现无论如何调整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依然不理想,空腹血糖最高达10mmol/L(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lmmol/L),而且白天精神差、嗜睡,夜间打鼾明显,有时还会感到胸闷、憋气。
后来,老黄有一次听到病友说有人用呼吸机治疗有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睡眠呼吸障碍专家门诊,并带上了上次睡眠监测的结果,当天晚上就试用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老黄次日起床感到精神倍加清爽,头也不晕,也不打瞌睡,从此老黄就开始了长期睡眠时CPAP治疗。更巧的是,血糖也比过去好控制多了,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甚至体重也较过去减轻不少。
为什么这些病都发生在老黄一个人身上,是不是基因遗传在作怪?实际上,这几种病还真有一点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肥胖。由于肥胖,使口咽部脂肪组织和一些软组织增多,睡眠时容易塌陷,在吸气负压作用下,导致上呼吸道出现阻塞,气流速度下降,严重时就出现呼吸暂停;同时肥胖也是导致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凶手”。
说起糖尿病,大家都很熟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黄帝内经·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糖尿病“三多”症状即多饮、多尿和多食亦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现代科学认为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占所有糖尿病的95%,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但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出现血糖升高。长期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严重者可致死、致残。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而且是贯穿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主线,是连结它们的纽带,为这些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糖尿病和睡眠呼吸障碍可以通过多种原因和方式共存。糖尿病可由于肥胖、神经病变引起或加重OSAHS;而OSAHS又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间歇低氧、睡眠片段、炎症反应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失调等加重糖尿病的发生与进展或引起胰岛素抵抗。
……
前言/序言
解码健康睡眠系列丛书·打鼾:夜间的神秘杀手 打鼾,这个在静谧夜晚屡屡打破安宁的熟悉声响,是否只是一种恼人的习惯,抑或潜藏着我们不曾察觉的健康危机? 《解码健康睡眠系列丛书·打鼾:夜间的神秘杀手》并非一本简单的关于打鼾“解决办法”的指南,它更像是一次深入人体生理机制的探险,一次对我们睡眠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杀手”的全面揭示。本书旨在打破大众对打鼾的浅层认知,带领读者超越“治打鼾”的表面需求,深入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成因、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与我们整体健康之间那条紧密而危险的纽带。 第一章:打鼾的真实面貌——超越“噪音”的信号 本章将从医学的视角,剖析打鼾产生的生理机制。我们将探讨空气在睡眠过程中,特别是上呼吸道结构(包括鼻腔、咽部、软腭、舌根等)因何出现狭窄或阻塞,以及气流通过这些狭窄区域时,声带、悬雍垂等软组织发生振动,从而产生我们所熟知的鼾声。这不仅仅是声音,更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暗示着呼吸道在睡眠状态下的不稳定。 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打鼾,从偶发的轻微鼾声,到规律而响亮的“雷鸣”,再到伴随呼吸暂停的严重鼾声。每一种声音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不同的潜在问题。本书将着重区分单纯性打鼾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之间的界限。许多人认为打鼾就是“睡得香”的表现,然而,如果鼾声背后是反复的呼吸中断,那将是对生命健康最直接的威胁。 第二章:身体的“静默”危机——打鼾与多种健康问题的关联 这一章将是本书的核心,也是许多人最容易忽视但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将详细阐述打鼾,尤其是伴有呼吸暂停的打鼾,是如何成为一系列严重健康问题的“导火索”或“加速器”的。 心血管系统的重创: 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夜间反复缺氧,会极大地加重心脏的负担。血压会在睡眠中反复飙升,长期如此,将显著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脑卒中的风险。我们将深入解析缺氧如何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加剧,并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大脑的“暗夜”侵袭: 睡眠是身体和大脑修复、整合信息的重要时期。反复的缺氧和睡眠中断,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表现为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本书将探讨缺氧如何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以及睡眠质量的下降如何阻碍大脑的“清理”和“修复”过程。 代谢紊乱的“温床”: 打鼾与2型糖尿病、肥胖症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缺氧会扰乱身体的激素分泌,特别是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更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同时,睡眠不足和质量低下也与食欲调节激素(如瘦素和胃饥饿素)的失衡有关,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内分泌失调的“连锁反应”: 除了血糖和体重,打鼾还会影响其他激素的平衡,例如生长激素的分泌,这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成人的组织修复都有重要作用。本书将揭示打鼾如何干扰这些微妙的内分泌调控。 情绪与精神健康: 长期遭受睡眠呼吸暂停的困扰,患者往往伴随有情绪问题,如易怒、焦虑、抑郁等。睡眠不足导致的疲惫感,会进一步加剧这些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其他潜在风险: 本章还将提及打鼾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勃起功能障碍、甚至某些癌症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提供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和证据。 第三章:探寻根源——谁是夜间“杀手”的幕后推手? 了解打鼾的成因,是有效干预的第一步。本书将系统性地梳理导致打鼾的各类因素,帮助读者识别自身可能存在的危险信号。 解剖学因素: 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甲肥大),咽部结构狭窄(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尤其在儿童中常见),舌根肥大或后坠,软腭过长或松弛,下颌骨后缩等,都会直接影响气道的通畅性。 生理学因素: 肥胖是导致打鼾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脂肪在颈部堆积,会压迫咽部,使气道变窄。肌肉张力下降,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咽部肌肉会松弛,导致气道更容易塌陷。 生活方式因素: 饮酒、服用镇静剂等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咽部肌肉更加松弛。睡姿不当(如仰卧)也容易使舌根后坠,加剧气道阻塞。吸烟会刺激和损伤呼吸道黏膜,增加炎症反应。 疾病因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以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都可能与打鼾相关。 遗传因素: 家族史在某些类型的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第四章:诊断的艺术——如何识别夜间的“幽灵” 许多人可能在不自觉中承受着打鼾带来的健康风险。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自我观察、伴侣反馈以及专业的医疗评估,来准确认识自己的打鼾问题。 自我觉察与伴侣反馈: 详细列举打鼾的典型症状,如响亮且不规律的鼾声、憋气、夜间惊醒、口干舌燥、晨起头痛等。鼓励与家人或伴侣沟通,获取关于夜间呼吸情况的真实反馈。 家庭筛查工具: 介绍一些简单的居家筛查方法,例如使用手机App记录鼾声和夜间睡眠情况,虽然这些工具的诊断价值有限,但可以作为初步的警示。 专业的医学诊断: 详细阐述医生如何通过问诊、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打鼾的严重程度。重点介绍“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金标准诊断方法,解释其原理、流程以及如何通过PSG数据来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评估其严重程度(AHI指数)。 第五章:多维度应对——重塑宁静与健康的夜晚 本书的这一章节将不再局限于“治打鼾”的单一视角,而是从整体健康的角度,提供一套科学、循序渐进的应对策略。 生活方式的革新: 减重与健康饮食: 详细阐述科学减重对缓解打鼾和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的关键作用,提供实用的饮食和运动建议。 改善睡姿: 介绍侧卧、使用侧卧枕等技巧,帮助读者找到更利于保持气道通畅的睡姿。 戒烟限酒: 强调戒烟对于呼吸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睡前避免饮酒的关键性。 规律作息: 建立健康的睡眠规律,避免熬夜,有助于改善整体睡眠质量。 辅助治疗手段: 口腔矫治器(MAD): 介绍其工作原理,适用于何种程度的患者,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详细解释CPAP的工作原理,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并提供初次使用者可能遇到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手术治疗: 介绍不同类型的鼻咽部手术,以及其适应症和可能的风险,强调手术并非首选,需在充分评估后进行。 药物治疗的辅助角色: 讨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鼻塞或炎症,但强调药物并非治疗打鼾的根本之道。 心理调适与认知行为疗法: 探讨睡眠卫生教育、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手段,如何帮助患者改善对睡眠问题的认知,提高依从性。 儿童打鼾的特殊关注: 专门辟出章节,强调儿童打鼾的潜在风险(如影响生长发育、学习能力),以及早期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性。 第六章:长远守护——打造可持续的健康睡眠体系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带领读者将目光放远,理解健康睡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治疗”。 定期复诊与监测: 强调根据医嘱进行定期复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身体反馈调整治疗方案。 家人的支持与理解: 呼吁家人成为患者的“盟友”,共同营造健康的睡眠环境,理解和支持患者的治疗过程。 积极的生活态度: 鼓励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打鼾问题,将其视为改善整体健康的一个契机,而非难以逾越的障碍。 前沿研究与未来展望: 简要介绍当前关于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读者描绘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解码健康睡眠系列丛书·打鼾:夜间的神秘杀手》是一本旨在赋能读者的书籍。它不贩卖“快速治愈”的承诺,而是提供一套基于科学、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和应对策略。通过深入了解打鼾的复杂性,我们才能真正揭开这个“夜间的神秘杀手”的面纱,从而掌握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睡眠的主动权。本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了解真相的基础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最终拥抱一个宁静、健康、充满活力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