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25
我國古代筆記之作,肇始六朝,經唐、宋、元、明各代的不斷發展,到清代逢到全盛時期。清代筆記的肉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麵,舉凡典章製度、天文地理、文物典籍、金石書畫、詩文詞章、人物軼事、社會異聞,以至各地的風俗民情,都有所記載。可以說,清代的筆記種數之多,涉及方麵之廣,都超過瞭前代。錢泳的履園叢話,就是清人筆記中較有參考價值的一種。履園叢話共二十四捲,基本上一門為一捲,計有舊聞、閱古、考索、水學、景賢、耆舊、臆論、譚詩、碑帖、收藏、書畫、藝能、科第、祥異、鬼神、精怪、報應、古跡、陵墓、園林、笑柄、夢幻,殿以雜記兩捲。單從門類我們就可以看齣,此書正體現瞭筆記廣和雜的特點。書中所記,多為作者所親身經曆,敘事具體翔實,即使得諸傳聞,也必指齣其來源。
由於本書門類繁多,且門頰之間,各不相屬,若係統概括它的內容,比較睏難,這裹隻能就其各門的大緻內容、史料價值簡單作些說明。
舊聞一門,多記明末清初軼事,屬於稗乘野史之類,可供治史者摭拾。其中有些條目提供瞭較為重要的史料。如“田價”“米價”、“銀債”諸條,記裁瞭明末至清道光年間田、米、白銀價格的變化以及銀、錢兌換的比例。如:“康熙十六年,蘇、鬆、常、鎮四府大旱,是時米價每升七文,竟長至二十四文。次年大水,四十八年復大水,米債雖較前稍落,而每升亦不過十七文雍正、乾隆初,米價每升十餘文。二十年蟲荒,四府相同,長至三十五、六文,餓死者無算。後連歲豐稔,債漸復舊,然每升亦隻十四、五文為常債也。至五十年大旱,則每升至五十六、七文。自此以後,不論荒熟,總在二十七、八至三十四、五文之間為常價矣。”這裏具體記裁一個地區在不同年代米價的漲落,是難得的經濟史資料。
叢話一 舊聞
叢話二 閱古
叢話三 考索
叢話四 水學救荒附
叢話五 景賢
叢話六 耆舊
叢話七 臆論
叢話八 譚詩
叢話九 碑帖
叢話十 收藏
叢話十一 書畫
叢話十二 藝能
叢話十三 科第
叢話十四 祥異
叢話十五 鬼神
叢話十六 精怪
叢話十七 報應
叢話十八 古跡
叢話十九 陵墓
叢話二十 園林
叢話二十一 笑柄惡俗附
叢話二十二 夢幻
叢話二十三 雜記上
叢話二十四 雜記下
履園叢話(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履園叢話(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本書門類繁多,且門頰之間,各不相屬,是難得的經濟史資料
評分一直以為這部書沒收。原來三月份就收來瞭,很好的一部書。
評分大名鼎鼎的筆記。這一套收集的差不多瞭。繁體竪排,兩冊並不厚,適閤翻閱
評分好書,值得擁有,非常不錯
評分一直京東買書,質量好,快遞很快,支持京東,希望鑽石會員多有活動。
評分銀錢一物,原不可少,亦不可多;多則難於運用,少則難於進取。蓋運用要縈心,進取亦要縈心,從此一生勞碌,日夜不安,而人亦隨之衰憊。須要不多不少,又能知足撙節以經理之,則綽綽然有餘裕矣。餘年六十,尚無二毛,無不稱羨,以為必有養生之訣。一日,餘與一富翁、一寒士坐譚,兩人年紀皆未過五十,俱須發蒼然,精神衰矣,因問餘修養之法,餘笑而不答。履園叢話》捲二十一中收有一首《陋吏銘》,銘曰:“官不在高,有場則名;纔不在深,有鹽則靈。斯雖陋吏,惟利是馨。絲圓堆案白,色減入枰青。談笑有場商,往來皆火墩。無須調鶴琴,不離經。無刑錢之聒耳,有酒色之勞形。或藉遠公廬,或醉竹西亭。孔子雲:‘何陋之有?’”記錄此銘時,作者還記雲:“時捐官者喜作鹽場大使,以其職與知縣相等,而無刑名錢榖之煩也。”可見此銘是諷刺那些捐官為鹽吏者的。此銘中絲,本指白銀,這裏是說鹽質差。遠公廬,是南朝釋惠遠在廬山所創立的寺院。還有一篇《煙室銘》諷刺鴉片煙鬼的,具體齣處已記不清楚瞭,銘雲:“燈不在高,有油則明;槍不在長,有煙則靈。斯是煙室,唯吾癮心。燈光照銀綠,煙氣上臉青;談笑有煙友,往來無壯丁。可以調膏子,敷鬥泥。無響聲之入耳,有燙手之勞形。南陽壽三十,西蜀太古燈。君子雲:何癮之有?史料記載,南北朝時南兗州沿海有鹽亭123所,其中絕大多數今屬鹽城市版圖。唐在楚州設鹽城監,與設在泰州的海陵監同屬全國聞名的“四場十監”序列。元明清代這裏有著名的兩淮“中十場”,産量占淮南鹽多半,是兩淮鹽的主乾,鹽稅規模甲於天下,對國傢財政貢獻最多。“這麼多的鹽稅貢獻,都是無數鹽民的血淚啊。張榮生特彆將鹽民詩人吳嘉紀單列齣來講。這位明末清初鹽民文學傢,是東颱人,一生窮睏潦倒,酷愛讀書寫詩,以能詩鳴於當時,其詩全麵反映明清之際淮南鹽區廣闊的社會生活圖畫。他尤其擅長描寫貧苦鹽民悲慘生活場景,為中國古典詩歌在內容題材上開闢瞭新領域。吳嘉紀的《絕句》被譽為“鹽詩第一”:白頭竈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走齣門前炎日裏,偷閑一刻是乘涼。這首詩是東颱東淘鹽民的真實寫照,操勞的白發、惡劣的勞作環境以及炎日裏的偷涼讓讀者感受當時鹽民的辛酸生活。清朝乾隆年間,京城工部衙門失火,大司空金簡受命負責重建。有人據此齣瞭上聯:“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句中含有“水、火、金、土、木”五行,很久沒人對齣下聯。有位中書科嚮紀曉嵐求助,紀曉嵐對曰:“南人北相,中書科什麼東西!”這個下聯以“南、北、中、東、西”五個方嚮對上聯五行,構思固然巧妙,卻是一句罵人的話。
評分服務承諾:
評分明遺民王夫之(1619一1692)撰。成書於康熙四年(1665)。《四書大全》是明永樂年間由鬍廣等人奉敕編纂,它幾乎包含瞭宋、元間程頤、硃熹派理學傢對《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解說的全部內容。 〖讀四書大全說〗十捲。 明遺民王夫之(1619一1692)撰。成書於康熙四年(1665)。《四書大全》是明永樂年間由鬍廣等人奉敕編纂,它幾乎包含瞭宋、元間程頤、硃熹派理學傢對《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解說的全部內容。王氏是書按照《四書大全》原來的篇章次序,以讀書劄記的形式,藉用其中某些命題,來闡述自己的哲學思想觀點,批判宋明理學。論證“緻知、格物亦有行”,批判瞭理學傢“知先於行”,強調“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論語》),駁斥瞭宋儒“存天理,滅人欲”;認為“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氣上說”(《孟子》),反對程硃“理能生氣”的唯心論;提齣“理當然而然,則成乎勢矣”(《孟子》)的曆史進化觀點,否定理學傢宣揚三代以傢是“天理流行”,三代以後“人欲橫流”的曆史退化論思想。捲一《大學》,捲二、三《中庸》,捲四至捲七《論語》,捲八至捲十《孟子》。 有《船山遺書》本,1975年中華書局齣版以金陵曾刻本為底本校點排印本。王夫之(1619-1692),漢族,字而農,號薑齋,生於衡州(今衡陽市雁峰區),明末清初最偉大的思想傢、文學傢、史學傢兼美學傢。 他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頭,與黑格爾並稱東西方哲學雙子星座、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國啓濛主義思想的先導者,晚年隱居衡陽市西渡區金蘭鎮石船山附近,故世稱船山先生。 生於明朝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在父親王朝聘、兄長王介之的教育影響下,少讀儒典,關注時局,喜問四方事,凡江山險要,士馬食貨,典製沿革,皆極意考究。14歲,中秀纔。 崇禎十五年(1642年),與其兄同時考中舉人。[1] 崇禎十六年八月,張獻忠率農民軍攻剋衡陽,招夫之兄弟往,乃與其兄避匿。 次年,李自成攻剋北京,夫之聞變,數日不食,作《悲憤詩·一百韻》。[1] 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清兵南下進逼兩湖,夫之隻身赴湘陰上書南明監軍、湖廣巡撫章曠,提齣調和南北督軍矛盾,並聯閤農民軍共同抗清,未被采納。 順治五年,與管嗣裘、僧性翰等,在衡山組織武裝抗清失敗,赴肇慶,任南明永曆政權行人司行人。連續三次上疏彈劾東閣大學士王化澄等貪贓枉法,結奸誤國,幾陷大獄。得高一功仗義營救,方免於難。 順治八年,迴原籍,誓不剃發,不容於清朝當局,輾轉流徒,四處隱藏,最
評分故事很多,慢慢看吧。
履園叢話(套裝上下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