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筆記之作,肇始六朝,經唐、宋、元、明各代的不斷發展,到清代逢到全盛時期。清代筆記的肉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麵,舉凡典章製度、天文地理、文物典籍、金石書畫、詩文詞章、人物軼事、社會異聞,以至各地的風俗民情,都有所記載。可以說,清代的筆記種數之多,涉及方麵之廣,都超過瞭前代。錢泳的履園叢話,就是清人筆記中較有參考價值的一種。履園叢話共二十四捲,基本上一門為一捲,計有舊聞、閱古、考索、水學、景賢、耆舊、臆論、譚詩、碑帖、收藏、書畫、藝能、科第、祥異、鬼神、精怪、報應、古跡、陵墓、園林、笑柄、夢幻,殿以雜記兩捲。單從門類我們就可以看齣,此書正體現瞭筆記廣和雜的特點。書中所記,多為作者所親身經曆,敘事具體翔實,即使得諸傳聞,也必指齣其來源。
由於本書門類繁多,且門頰之間,各不相屬,若係統概括它的內容,比較睏難,這裹隻能就其各門的大緻內容、史料價值簡單作些說明。
舊聞一門,多記明末清初軼事,屬於稗乘野史之類,可供治史者摭拾。其中有些條目提供瞭較為重要的史料。如“田價”“米價”、“銀債”諸條,記裁瞭明末至清道光年間田、米、白銀價格的變化以及銀、錢兌換的比例。如:“康熙十六年,蘇、鬆、常、鎮四府大旱,是時米價每升七文,竟長至二十四文。次年大水,四十八年復大水,米債雖較前稍落,而每升亦不過十七文雍正、乾隆初,米價每升十餘文。二十年蟲荒,四府相同,長至三十五、六文,餓死者無算。後連歲豐稔,債漸復舊,然每升亦隻十四、五文為常債也。至五十年大旱,則每升至五十六、七文。自此以後,不論荒熟,總在二十七、八至三十四、五文之間為常價矣。”這裏具體記裁一個地區在不同年代米價的漲落,是難得的經濟史資料。
叢話一 舊聞
叢話二 閱古
叢話三 考索
叢話四 水學救荒附
叢話五 景賢
叢話六 耆舊
叢話七 臆論
叢話八 譚詩
叢話九 碑帖
叢話十 收藏
叢話十一 書畫
叢話十二 藝能
叢話十三 科第
叢話十四 祥異
叢話十五 鬼神
叢話十六 精怪
叢話十七 報應
叢話十八 古跡
叢話十九 陵墓
叢話二十 園林
叢話二十一 笑柄惡俗附
叢話二十二 夢幻
叢話二十三 雜記上
叢話二十四 雜記下
讀完這冊書的部分章節後,我深刻體會到作者敘事角度的獨特之處。他並非采用那種宏大敘事的筆法,而是專注於捕捉生活中的細微末節和轉瞬即逝的情感波動。那種對日常瑣事的細膩描摹,如同高清鏡頭捕捉下的老照片,每一處褶皺、每一縷光影都充滿瞭故事感。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私密對話,作者毫不設防地將他對於世事人情的洞察,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現齣來,沒有過多的渲染,卻因此更顯真實和力量。尤其是在描述一些場景轉換時,那種平淡中蘊含的深刻哲理,需要讀者反復咀嚼,纔能品齣其中三味,絕非一目十行可以消化的輕鬆讀物。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套書的注釋體係做得相當紮實,這對於理解清代文人的思維方式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至關重要。很多典故、官場術語,乃至一些特定地域的風俗習慣,如果沒有詳盡的腳注作為支撐,讀者很可能會陷入迷茫。這裏的注釋並非生硬的知識點堆砌,而是與上下文緊密結閤,既解釋瞭字麵意義,又適當延伸瞭其背後的文化意涵。這使得即便是對曆史背景瞭解不深的普通讀者,也能較為順暢地進入文本的世界。這種體貼入微的學術處理,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深度,讓原本可能顯得晦澀的文字變得清晰易懂,可以說是架設瞭一座溝通古今的堅實橋梁。
評分從結構布局來看,這套書的編排顯示齣一種精心設計的節奏感。雖然是“叢話”性質的閤集,但章節之間的過渡並非雜亂無章,而是遵循著某種內在的邏輯綫索,仿佛是作者在不同時間點對生活片段的隨性記錄,卻又串聯起一條清晰的人生軌跡。這種看似鬆散實則內聚的結構,恰恰體現瞭傳統文人筆記的魅力——它允許讀者根據自己的心境選擇閱讀的起點和深度,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和側重點。它更像是一座寶藏,你不會試圖一次性挖掘所有,而是樂於在不同的心境下,隨機開啓一扇窗,去窺探其中隱藏的彆樣天地。
評分這本書所流淌齣的那種文人氣和士大夫的自我審視,是當代作品中難以尋覓的寶貴特質。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自身德行的要求、對世俗紛擾的疏離感,以及對雅好情趣的堅持,令人肅然起敬。它提供瞭一種對照鏡子,讓我們反思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功利主義衝擊下,我們是否遺失瞭某些更本質、更持久的價值追求。閱讀的過程,某種程度上成瞭一種精神上的“排毒”,它提醒著我們,在追逐“成功”的路上,停下來欣賞一朵花、品一杯茶、沉思一段舊事,本身就是一種極高的成就。這種內在精神的滋養,遠比快速消費的流行讀物更耐得住時間的考驗。
評分這套《履園叢話》的裝幀設計確實非常考究,初拿到手時就被那雅緻的封麵吸引住瞭。紙張的質感上乘,摸起來溫潤而不失厚重感,印刷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細小的校注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裝幀的精細程度,足見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對於喜愛傳統書籍的讀者而言,這無疑是一種視覺和觸覺的雙重享受。從物理層麵上講,它不僅僅是一部著作,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我特彆欣賞它對於古典韻味的把握,那種沉靜、內斂的氣質,與書中所載內容的時代背景是如此契閤,讓人在捧讀之前,就已經沉浸在瞭舊日的雅緻氛圍之中。
評分“欲知祖宗功德,今日所受者是也;欲知子孫賢愚,今日所行者是也。”
評分叢話二 閱古
評分叢話十四 祥異
評分《獨自追凶》講述離婚後的薩姆和他的新女友阿曼達開始瞭新的生活。不久,阿曼達的一處工地突發火災,明顯是有人蓄意縱火。隨後。糾纏阿曼達的羅比被殺。種種跡象錶明薩姆就是嫌疑犯。麵對各種指證,薩姆決定陀齣事實真相來證明自已的無罪。為什麼薩姆深愛的阿曼達會在案發那幾天無故失蹤?為什麼他使用的工具成瞭殺人凶器?為什麼羅比的父親對兒子的死並不那麼悲傷?隨著這些問題的齣現,真相一步步浮齣瞭水麵……
評分還不錯,中華這個係列的都不錯。
評分冷廬雜識 [清]陸以湉撰。崔凡芝點校。
評分履園叢話隻有道光十八年述德堂一種刊本,這次整理,除標點分段以外,對一些版刻錯字也做瞭改正。在整理過程中,我們發現少數文字可疑,或者是版刻錯訛,或許是作者的疏忽。對此,我們盡可能查對有關資料予以改正,個彆無從稽考的,隻好一仍其舊。
評分毫無疑問這是一本好書,京東送貨也很快,我很滿意!開捲有益,讀書好處多,陶冶情操,修身養性,還會再來的哦。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摺射一個世界。“讀萬捲書,行萬裏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懸梁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升華人的思想。
評分履園叢話共二十四捲,基本上一門為一捲,計有舊聞、閱古、考索、水學、景賢、耆舊、臆論、譚詩、碑貼、收藏、書畫、藝能、科第、祥異、鬼神、精怪、報應、古跡、陵墓、園林、笑柄、夢幻、雜記等,基本上一捲為一門內容。內容廣而雜,書中所記多為作者親身經曆,即使得諸傳聞,也必指齣來源,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