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天体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行星以及绕其旋转的卫星被发现。我们的太阳系里有八颗经典的行星和五颗矮行星,共13颗行星。
在《美国国家地理·13颗行星:太阳系的新秩序》中,作者用栩栩如生的精彩插图让我们领略到神秘的太空景象,新的天文资讯让你对我们的太阳系一览无遗!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科学的数据、栩栩如生的精致图片对太阳系里的13颗行星一一加以介绍: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如何,名称的由来,有哪些突出特点,有无卫星环绕,卫星有何特点等等。作者还介绍了科学家关于宇宙的新发现和新理论,如火星上有没有水,大约50亿年以后太阳系有可能如何终结,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人类寻找与地球相似的行星的进展等,是一本有趣、内容的少儿天文科普书。
戴维·A· 阿吉拉,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科学信息处的主任,此前曾担任过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菲斯克天文馆和科学中心的主任。除了是一位获奖作家和太空插画家,他也喜欢制造望远镜,将哈佛大学和史密松研究所的天文探索发现分享给全世界。他还走进教室,为学生们讲述天文学的最新发现。他曾出现在探索频道《宇宙》栏目中的“外星人之眼”里,他的画作在美国各地的美术馆展出。最近,为了表彰他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杰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小行星“1991 DA”以他的名字命名。戴维和妻子雪莉住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徐怡冬,北京大学天文系博士,2008年至2009年留学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生院,现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做博士后。徐怡冬从中学起就爱好物理,曾参加全国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并获奖。后进入北京大学天文系学习,在那里,她发现了宇宙学的美妙,并逐渐投身于宇宙学与星系形成的学习与研究。目前,她专注于研究宇宙第一代发光天体的形成与早期结构演化的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以及对该阶段的观测方法。
前言
太阳系的最新概观
我们的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
太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地球的卫星——月球
陨石
火星
火星上的水
谷神星/小行星带
木星
木星的卫星
土星
土星的卫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妊神星/柯伊伯带
鸟神星
阋神星/小矮子们
彗星/奥尔特云
太阳系的终结
系外行星系统
词汇表
行星参数表格
杂货袋里的太阳系
致谢
探索无止境
索引
大家可以给你们的父母出一道小小的考题: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哪颗?答案就是我们的太阳!这颗浅黄色的恒星依靠自身的巨大引力,把整个太阳系束缚起来。太阳还是我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的种种生命都依靠太阳而得以维持。太阳表面的平均温度达5,500℃,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火球,含有74%的氢和25%的氦(装饰气球里充的就是氦气),剩下的1%则是铁、铀等重元素。这些重元素是由更古老的恒星在剧烈的爆炸中产生的。我们的太阳是第三代恒星。所有可以在太阳、地球,甚至是我们自己身体中找到的重元素,都是前两代恒星制造出来的。第一代与第二代恒星诞生又消失,并把它们生命中产生的重元素留给下一代恒星。太阳系中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循环利用的星际尘埃组成的,这一点难道不令人惊奇吗?
谷神星在1801年被无意中发现后,天文学家们十分惊讶,他们立即把它列为距离太阳最近的第五颗行星,这样木星就被挤到了第六位。1850年,天文学家们改变了主意,把谷神星重新划为小行星。到了2006年,他们又决定,谷神星属于一类新行星——矮行星。谷神星深深地隐藏在小行星带中,需要4.6个地球年才能绕太阳转一周。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四分之一,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小行星其实是早期太阳系遗留下来的残骸,这些岩石质地的残骸之间经常发生碰撞。偶尔,木星的引力会把一颗小行星轻轻地推离它的轨道,把它送向太阳。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大个的小行星会撞上地球,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问问那些不幸的恐龙就知道了!
……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色彩斑斓的插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家小家伙的眼球,他一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星星和行星,就忍不住要我给他讲讲,书里的文字部分写得非常生动有趣,一点也不枯燥,即便是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能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家宝贝现在正处在“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这本书简直是他的“太空百科全书”,每次翻开,他都能发现一些新的小细节,比如木星上的大红斑,或者土星光环的构成,那些复杂的概念,作者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给解释清楚了,让我这个当家长的都觉得学到了不少新东西。特别让我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太阳系的宏大冒险故事,引导孩子去探索和思考宇宙的奥秘,而不是死记硬背。每读完一个章节,我们都会一起找寻书里的某个特定星球,小小的手指点着图片,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这本书真是点燃了他对科学世界最初的热情,是那种值得反复翻阅的宝藏绘本。
评分天哪,我得说,这本关于宇宙的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超级活跃的学龄前儿童量身定做的,他几乎是抱着这本书不撒手!我原本担心主题太宏大,孩子会理解不了,结果完全出乎意料,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自然。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星际旅行邀请函,每一个跨页的设计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那种深邃的蓝和神秘的紫,把太空的浩瀚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它对不同行星的描述,不是简单的介绍“它是什么”,而是讲“它有什么特点”,比如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金星为什么像个大火球,这些解释都非常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用词精准又不失童趣。我们家孩子现在走路都昂着头,时不时就跟我说:“妈妈,你看,那边的星星是不是也像那个样子呀?”这本书成功地把他从地球上的小烦恼里解放了出来,带到了广阔的宇宙空间,这份想象力的拓展,是任何玩具都替代不了的价值。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是冲着“国家地理”的牌子买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出乎意料地强。它不像传统的科普书那样从水星开始按顺序讲,而是用一种更具戏剧性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认识这个太阳系大家庭,每一次翻页都像揭开一个新的悬念。书中对于“行星”这个概念的拆解非常巧妙,它没有直接灌输复杂的轨道和公转周期,而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比如“哪个行星最大?”“哪个行星跑得最慢?”这种提问式的引导,让孩子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们家那个平时坐不住的小家伙,竟然能安静地听我讲完整个“旅行日记”。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似乎还藏着一些关于未来太空探索的“小彩蛋”,虽然只是模糊的暗示,但也为孩子埋下了一个关于“科学家”的梦想种子。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行星的知识,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精神的启蒙读物。
评分我很少给孩子买这种“知识型”绘本,总怕太深奥了,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我给它打满分,主要因为它在视觉设计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那种细致入微的手绘质感,比起冷冰冰的摄影图片,更能激发孩子的艺术感知力和亲近感。我注意到,书中的每一个插画都经过精心设计,光影效果处理得非常到位,让那些遥远的星体仿佛触手可及。我们家的小不点,现在已经能自己指着书里的图片,用她自己的话复述一些关于行星的“小故事”,虽然组织得磕磕巴巴,但那股表达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掌握感,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而且,书本的纸张质量也超赞,厚实耐用,完全可以经受住小手反复翻阅和偶尔的“啃咬”考验,这一点对于经常需要处理“破坏性阅读”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完美平衡。
评分作为一位追求高品质早教材料的家长,我必须高度赞扬这本书在“情感连接”方面的处理。它太会抓住孩子的心了!书里对每个行星的描绘,都有着一种拟人化的温度感,让行星不再是冰冷的球体,而是一个个有个性的“太空邻居”。比如,对某些行星的描述,会带着一种“调皮鬼”或“温柔巨人”的色彩,这让孩子更容易产生共情。每当我们一起读到某个行星的“小脾气”时,孩子都会咯咯地笑起来,然后模仿那个行星的样子做动作。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阅读体验,极大地促进了我们亲子间的交流,我们不再是单向的信息输入,而是共同完成了一次富有想象力的宇宙漫游。而且,这本书的字号和排版都非常适合初识文字的孩子,即便是他们自己尝试去指读,也不会感到吃力。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陪伴式成长”的优秀读物,它教会孩子用爱和好奇心去看待这个充满奇迹的宇宙。
评分:..41320.:30.360.1000181349242-930.750300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天体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行星以及绕其旋转的卫星被发现。我们的太阳系里有八颗经典的行星和五颗矮行星,共13颗行星。在美国国家地理13颗行星太阳系的新秩序中,作者用栩栩如生的精彩插图让我们领略到神秘的太空景象,最新的天文资讯让你对我们的太阳系一览无遗!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科学权威的数据、栩栩如生的精致图片对太阳系里的13颗行星一一加以介绍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如何,名称的由来,有哪些突出特点,有无卫星环绕,卫星有何特点等等。作者还介绍了科学家关于宇宙的最新发现和最新理论,如火星上有没有水,大约50亿年以后太阳系有可能如何终结,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人类寻找与地球相似的行星的进展等,是一本有趣、内容权威的少儿天文科普书。大家可以给你们的父母出一道小小的考题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哪颗答案就是我们的太阳!这颗浅黄色的恒星依靠自身的巨大引力,把整个太阳系束缚起来。太阳还是我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的种种生命都依靠太阳而得以维持。太阳表面的平均温度达5,500℃,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火球,含有74%的氢和25%的氦(装饰气球里充的就是氦气),剩下的1%则是铁、铀等重元素。这些重元素是由更古老的恒星在剧烈的爆炸中产生的。我们的太阳是第三代恒星。所有可以在太阳、地球,甚至是我们自己身体中找到的重元素,都是前两代恒星制造出来的。第一代与第二代恒星诞生又消失,并把它们生命中产生的重元素留给下一代恒星。太阳系中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循环利用的星际尘埃组成的,这一点难道不令人惊奇吗谷神星在1801年被无意中发现后,天文学家们十分惊讶,他们
评分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评分还未看,应该不错,很好
评分还行~~~~~~~~~~
评分谷神星在1801年被无意中发现后,天文学家们十分惊讶,他们立即把它列为距离太阳最近的第五颗行星,这样木星就被挤到了第六位。1850年,天文学家们改变了主意,把谷神星重新划为小行星。到了2006年,他们又决定,谷神星属于一类新行星——矮行星。谷神星深深地隐藏在小行星带中,需要4.6个地球年才能绕太阳转一周。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四分之一,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小行星其实是早期太阳系遗留下来的残骸,这些岩石质地的残骸之间经常发生碰撞。偶尔,木星的引力会把一颗小行星轻轻地推离它的轨道,把它送向太阳。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大个的小行星会撞上地球,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问问那些不幸的恐龙就知道了!
评分秩序感很强,按照空间分布依次介绍,符合购买预期。
评分小朋友很喜欢。
评分美国国家地理最新专题
评分孩子很喜欢,图片很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