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全面展示了西周开国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全貌,对于后人考察周代的历史、宗教、文化、习俗,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极多,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诗经全集》重新编译了整本《诗经》。本书由陈才俊主编。
《诗经全集》全面展示了西周开国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全貌,对于后人考察周代的历史、宗教、文化、习俗,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极多,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诗经全集》重新编译了整本《诗经》。
国风
周南
召南
邶风
鄘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小雅
鹿鸣之什
南有嘉鱼之什
鸿雁之什
节南山之什
谷风之什
甫田之什
鱼藻之什
大雅
文王之什
生民之什
荡之什
周颂
清庙之什
臣工之什
闵予小子之什
鲁颂
駉之什
商颂
……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昙花一现,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卖干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装帧和版本选择非常用心,看得出出版方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也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我拿到的是一个精装版本,拿在手上非常有分量,字体清晰,排版疏朗有致,即使是长篇累牍的“颂”篇,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疲惫。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雅”的部分,那里面蕴含的礼仪和政治智慧,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对比现在一些浮躁的快餐文化,这些古老的诗篇所展现出的那种沉稳、内敛却又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显得尤为珍贵。我记得有一篇颂文,赞颂先祖功绩,文字虽然典雅,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让人深思。它不是简单的阿谀奉承,而是建立在对国家命运和民族传承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每次翻开,我都会被那种深厚的历史底蕴所震撼,感觉自己的格局和视野也随之开阔了许多。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经典,是能够经受住时间检验的,它的生命力在于其内核的永恒价值。
评分这套《诗经全集》真是让我爱不释手,简直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以前对古代诗歌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总觉得“风雅颂”这些词汇带着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但拿到这本厚厚的书后,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意。我最欣赏的是它对“风”的收录和编排。那些来自民间、充满生活气息的歌谣,读起来简直就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比如“蒹葭”中的那种朦胧而执着的爱恋,那种“伊人何在,水一方”的怅惘,即便是今天读来,也依然能激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矫揉造作的辞藻堆砌,而是最真实、最淳朴的情感流露。无论是对劳作的艰辛的描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还是对君王德行的规劝,都写得如此生动传神,仿佛眼前就能看到那些劳作的场景,听到那些淳朴的歌声。尤其是一些篇章的注释和翻译,做得非常到位,让一个对先秦文献研究不深的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其中的韵味和深意。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学欣赏,更在于它为我们保留了周代社会最鲜活的切片。
评分坦白讲,初次接触《诗经全集》时,我有些担心晦涩难懂的问题,毕竟是三千年前的文献。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诗歌罗列,更像是一部结构严谨的文化导览手册。从整体结构上来说,它清晰地划分了“风”“雅”“颂”,并通过恰当的引言解释了每一部分的背景和特征,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太友好了。特别是那些“小雅”中的篇章,其中描绘的士大夫阶层的饮宴酬酢、离合悲欢,细腻入微,充满了人情味。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当时人们饮酒赋诗的场景,那种意气风发或怀才不遇的复杂心境,通过短短的几句诗词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情感。我不再觉得诗经是高悬在天空的古董,而是可以触摸、可以体会的活历史。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它会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评分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坚持阅读几篇,才算初步领略了这套《诗经全集》的浩瀚。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是如此的成熟和精妙。例如,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来形容新嫁娘的美丽与青春,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比任何现代的比喻都要来得有力且美好。这种“比兴”的运用,是这套书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它不直接诉说情感,而是通过自然界中的万物来烘托或暗示,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用诗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一片落叶、一弯新月,都似乎蕴含着某种古老的哲理或情感的投射。这套书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更像是一本“东方美学入门指南”。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观察生活,如何去体会含蓄之美。读完之后,再去看待现代文学作品,会发现许多创作手法都能在《诗经》中找到源头,这种溯源的乐趣,是其他任何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社会生活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这套《诗经全集》中对于周代社会风俗的细致描绘给予高度评价。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社会风俗志。它记录了从贵族的祭祀仪式到平民的婚丧嫁娶,从田间地头的耕种辛劳到边塞将士的戍守艰辛。例如,那些关于农事的诗篇,详细描述了春耕、夏耘、秋收的场景,让人对古代农业文明的依赖和艰辛有了切身的体会。更不用说那些爱情诗,描绘的爱慕、相思、等待,那些朴素却又真挚的誓言,跨越了时代,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特别喜欢那些具有强烈节奏感的篇章,它们本身就是歌曲,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听见远古的音乐回响。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全面性——它没有回避生活的任何一个侧面,无论是高尚的道德说教,还是世俗的喜怒哀乐,都被悉数收入囊中。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帮助我们构建起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古代社会图景,而非仅仅是教科书上的扁平化描述。
评分印刷什么的还是挺不错的!
评分物流速度很快,服务态度很好,物超所值,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印刷不够清晰。这也小。总体比较失望。京东自营,不该是这样的质量。
评分书很好,很不错,包装很好,内容也很好,很满意
评分还可以,值得购买
评分没想到是这种排版,悲剧。个人不是很喜欢。
评分《国学经典:尚书全集》编著者陈才俊。 《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人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已经萌芽。总观《尚书》诸篇,其结构已经较为完整,谋篇布局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便可以看作是对《尚书》散文技巧的继承和发展。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主要记录的是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本书对之进行了翻译和整理。
评分好
评分没想到是这种排版,悲剧。个人不是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