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是对诗词曲语辞的一种集中收录。书稿荟萃诗词曲语辞三种书之精华,在收录和释文上保持原书水准,同时在内容上进行三者结合的加工整理,通顺文理,去粗取精,相互补充。
2.词典形式的编排方式。书稿以词典的方式重新编排,采用简体横排,音序排列,在阅读之外,增强查检功能,使检索更加便利。词条化的处理使语词间具有的关系更加显明,主、副词条的区分,参见、另见关联的设立,以及词典其他符号化的处理,使对词义的理解和应用一目了然。
《诗词曲语辞辞典》收录唐宋金元明间诗、词、曲、剧中的常用特殊词语,总近2000条。汇集了《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曲语辞例释》的全部条目以及《诗词曲语辞集释》的部分精选条目,详引例证,解释词义与用法,兼谈其流变与演化,是阅读、理解相关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书。
凡例
正文
笔画索引
这本《诗词曲语辞辞典》的装帧设计简直是直击我这种老学究的心坎儿。封面采用的是那种略带纹理的米白色纸张,手感沉甸甸的,边缘的烫金工艺低调而又不失典雅,没有花里胡哨的图案,只有用宋体精心雕琢的书名,透着一股子书卷气。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墨色印得浓郁又不反光,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版式布局,每一个词条的排版都留足了足够的行间距和字间距,结构清晰,主条目、释义、出处、例句之间界限分明,查找起来极为方便快捷。比如,当我检索一个生僻的“曲”词时,它不仅给出了详尽的解释,还贴心地标注了不同朝代用法的细微差别,并配上了多组来自不同诗人和作品的例句,这些例句的选择都很有代表性,绝非随意拼凑。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房的案头,还是随意翻阅,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静而充实的阅读体验,这份用心,在如今的出版物中实属难得,足见编纂者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对超越了其定价。它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一种深沉的、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所散发出的力量。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语言趋于扁平化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一本能够稳定人心、提供文化锚点的工具书。《诗词曲语辞辞典》不仅收录了那些高悬庙堂的雅言,连那些曾经流传于市井、被文人偶尔“借用”的口语化词汇,也都有所涉猎,并且清晰地标注了其“民间色彩”或“俗语源头”。这种对语言全貌的尊重和收录,使得这部辞典的视野非常宏大。它帮助我们理解,优秀的诗词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肌理之中的。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和几百上千年前的创作者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从中汲取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汉语语汇博大精深之美的由衷敬畏。这无疑是一部值得我常备在身,并向所有热爱中文之美的朋友们大力推荐的典籍。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样一本厚重的工具书抱持着一丝谨慎的期待,担心它会像很多同类书籍一样,内容臃肿,检索效率低下。然而,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极为巧妙,体现了极高的编纂智慧。它采用了多维度的索引方式,除了常规的首字笔画和拼音检索外,它还特别增设了一个“意象关联索引”。这个功能简直是神来之笔!比如,我想写一首关于“秋夜登高”的诗,可以不去查具体的名词,而是直接在“意象索引”里找到“萧瑟”、“寒露”、“故人”等相关概念,点进去后,所有用过这些意象的词语和它们的出处都会被罗列出来,这极大地解放了我的思维定式。我过去写诗常常卡在找不到“新鲜的表达”上,但有了这个工具,我可以迅速地从前人的语言宝库中汲取灵感,而且能确保我使用的表达是古典、精准且符合格律的。这不再是简单的查词典,而更像是一个私人化的、高智能的文学参谋。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的古籍爱好者,我常常因为一些术语的晦涩而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那些涉及声律、格律或特定器物的词汇,常常一词多义,令人望而却步。《诗词曲语辞辞典》在这方面的处理,展现了一种令人赞叹的清晰度。它的释义结构层次分明:首先是现代白话的概括解释,然后是古义的精确界定,最后才是重点——“特定文化背景备注”。这个“备注”部分,简直是点睛之笔。举个例子,对于某些带有宗教或地方色彩的词汇,它会用一小段文字简明扼要地介绍其文化来源,避免读者因缺乏背景知识而产生误解。此外,在处理那些在不同体裁(如“词”与“曲”)中含义发生微妙变化的词汇时,它用对比的形式呈现,让我立刻就能捕捉到其中的细微差别。这本书的编纂者显然对古代的社会文化生活有着深刻的洞察,使得每一个词条都充满了“活的”历史感,读起来津津有味,完全没有传统工具书的枯燥感。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诗词曲语辞辞典》构建的语言迷宫里,体验感只能用“如沐春风,茅塞顿开”来形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于一本“辞书”的传统认知。它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词语解释上,而是真正做到了“语境还原”。我记得我查阅“闲愁”这个词时,它不仅仅解释了“淡淡的、无来由的忧愁”,更深入剖析了唐宋以来文人骚客如何通过“闲愁”来表达对世俗的疏离和对个体生命的审视。书中引用的那些例句,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文学史,从初唐的清丽到盛唐的磅礴,再到宋词的婉约与元曲的俚俗,通过这些词语的演变,我仿佛能触摸到不同时代的心跳和气息。特别是对于一些跨界词汇,比如从俗语演化而来、最终被纳入诗词体系的用语,它的溯源考证做得极其扎实,甚至列出了不同版本的异文对照,这对于我们这些搞创作或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传统文学语言生命力的理解。
评分没看懂,但是父亲说不错,那就不错吧
评分订单被拆分,发票变成没有了
评分笔画索引
评分1957年上大学,本来的想法是攻读古典文学,不料三年级分专业,却被分到语言专业。北大中文系语言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集中了一批全国一流的语言学家,有魏建功、王力、高名凯、周祖谟、朱德熙、林焘等先生。当时,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陆志韦、吕叔湘先生,文改会的周有光先生,也常到中文系讲课讲学。在他们的教育与熏陶下,我对所学专业也逐渐产生兴趣,学会了怎样读书,养成了一种喜欢咬文嚼字的习惯,不再像过去那样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了。
评分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送人的
评分京东图书安心放心,物流超快!
评分当必备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近900页的书不觉得厚,纸像是辞典、工具书常用的哪种薄纸。《诗词曲语辞辞典》收录唐宋金元明间诗、词、曲、剧中的常用特殊词语,总近2000条。汇集了《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曲语辞例释》的全部条目以及《诗词曲语辞集释》的部分精选条目,详引例证,解释词义与用法,兼谈其流变与演化,是阅读、理解相关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