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质量鉴别与科学施用

化肥质量鉴别与科学施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庆轩 著
图书标签:
  • 化肥
  • 肥料
  • 质量检测
  • 农业技术
  • 土壤改良
  • 作物营养
  • 科学施肥
  • 农化
  • 农业生产
  • 化肥施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062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565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5
字数:1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化肥质量鉴别与科学施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明了的文字,向您介绍了如何鉴别化肥质量、施用化肥的基本须知、不同肥料和不同作物的施肥技巧,以及化肥贮运和肥害预防等有关知识,不啻是您正确、科学、安全施用化肥的良师益友。

内页插图

目录

化学肥料的质量鉴别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有哪些种类
常用的化肥有哪些种类
有机肥料包括哪些种类
单纯施用化肥有哪些缺点
什么是生物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标准是什么?
生物有机肥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吗?
常用化肥的简易鉴别法
氮肥的鉴别方法
怎样鉴别磷肥
鉴别钾肥简易方法
如何鉴别复混肥的质量
识别假劣复合肥四法
怎样科学选择复合肥料
如何快速识别假劣化肥
鉴别化肥质量优劣四法
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可用哪些肥料

化肥施用基本须知
科学施肥的三个基本定律
怎样科学施用化肥
目前肥料施用上的几大误区
化肥使用存在八种认识误区
农家施用化肥的常见错误
化肥使用中常见的四大问题
化肥施用十二个误区
走出无公害农产品施肥误区
施用化肥十二不宜
化肥施用十二忌
肥料施用切记“五不混”
不能混使的化肥
六种值得推广的施肥技术及肥料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不同肥料的施用技巧
农田常用化肥使用指南
怎样合理施用氮肥
氮肥施用十不宜
常用氮肥特性及施用技术要点歌
磷肥的科学施用
磷肥的高效施用技术
磷酸二氢钾的科学施用
常用磷肥特性及施用技术要点歌
提高磷肥肥效的几项措施
常用钾肥特性及施用技术要点歌
钾肥的科学施用方法
……

不同作物的施肥技巧
化肥贮运及肥害预防

精彩书摘

  (6)在淹水条件下,磷的扩散增加。
  当然,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上述原因都是同等重要的。通常,pH值的变化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常常是更重要的原因。
  对于土壤由淹水转变为旱地状态时,土壤磷素的转化,研究得相对少一些。一般认为,土壤由还原状态转变到氧化状态,就使原来那些促使有效磷提高的因素消失,从而导致有效磷必低。但是,也有一些结果认为淹水土壤干燥之后,有效磷可以增加。这种增加也可能是由于土壤有机磷的矿化造成的,而土壤中磷酸铁、磷酸铝的有效性则仍应降低。
  上述土壤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磷素的变化会对磷肥的肥效和后效产生影响。一个自然的推论是:施在旱作物上的磷肥,将对其后季作物水稻有较大的后效,而施在水稻上的磷肥,对后季旱作物的后效将是不大的。通常磷肥当季的利用率只有8%~20%,也就是是说有80%~90%的当季施的磷肥可留给后季作物利用,上述推论的重要实用意义就很明显了。试验证明,在八种性质很不相同的土壤上(pH值5.7~8.5),一个处理是把水旱两季所需的磷肥全部施在水稻上,另一个处理是把全部磷肥施在旱作物小麦上,后一处理的总产量(水稻和小麦)和总吸磷量都比前一处理高出一倍左右。
  磷肥的高效施用技术
  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作物需要,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但磷肥有它的特殊性,只有按着它的特殊性施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肥效。
  1.早施。农作物在苗期吸收磷最快,要占生长期吸收总磷的一半,若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即使后期再补施也很难挽回缺磷的损失,故苗期不能缺磷。
  2.细施。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根系吸收。
  3.集中施。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固定而失效。故应穴施、条施,使磷固定在种子和根系的周围,既可减少被周围土壤中的铁、铝、钙等固定的状况发生,又有利于根系吸收。
  ……

前言/序言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与现代化学肥料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现代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化肥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农业生产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不仅粮食产量年年增加,蔬菜和农副产品也日益丰富起来。
  但是,在看到化肥对我国农副业生产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农村肥料施用中,存在着诸多误区。仅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农民比较重视眼前利益。化肥具有比较方便、便于储存、运输、施用的特点,增产又较迅速,因此,在生产中存在着偏施、单施化肥,而忽视有机肥的现象;不少农民朋友缺乏对化肥性能、特点、使用方法的详细了解,在化肥施用中存在着多施或少施、早施或晚施、深施或浅施等问题,因而或者“欲速则不达”,不但没有起到施肥应起的作用,甚至造成肥害;或者根本起不到作用,白白造成了浪费;还有的农民朋友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在使用化肥中,不单浪费了金钱,更由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了自己或他人中毒,严重危害到人身的安全。可见,学习并掌握使用化肥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高效农作物栽培指南》 本书是一本旨在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技术推广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全面、实用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更是一套深入浅出的科学栽培体系,力求帮助读者理解农作物生长的内在规律,掌握因地制宜、科学高效的种植方法,从而实现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升。 第一部分:作物生长环境优化与管理 本部分将系统阐述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环境因素,并提供相应的优化与管理策略。 土壤的奥秘与改良: 土壤的构成与性质: 深入剖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包括质地(砂土、壤土、粘土)、结构、通气性、保水保肥能力、酸碱度(pH值)等。解释这些性质如何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养分吸收和水分供应。 土壤肥力评估: 介绍常用的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包括土壤养分速测、长效养分分析等,并讲解如何解读检测结果,判断土壤是否存在养分缺乏或过剩的问题。 土壤改良技术: 详细介绍针对不同土壤问题的改良措施。例如,对于粘重土壤,讲解如何通过增施有机质、翻耕、深松等方式改善其物理结构;对于沙质土壤,则侧重于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介绍石灰、石膏等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 强调有机质在土壤肥力提升中的核心作用。介绍堆肥、绿肥、商品有机肥的制作、施用方法及效果。解释有机质如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供应、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 土壤pH值的调控: 阐述土壤pH值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以及不同作物对pH值的适宜范围。介绍石灰(提高pH值)和硫磺(降低pH值)等调控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其他间接调控pH值的方法。 土壤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结合土壤环境,讲解土壤传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通过轮作、选育抗病品种、土壤消毒(如蒸汽消毒、药剂消毒)等措施进行预防。 水分管理的智慧: 作物需水规律: 详细分析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苗期、生长前期、盛长期、成熟期)的水分需求特点,以及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育期等。 灌溉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介绍各种灌溉技术的优缺点,包括漫灌、喷灌、滴灌、微喷灌等。重点讲解滴灌和微喷灌在节水、高效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根据作物需求、土壤条件和地形选择合适的灌溉系统。 科学灌溉时机与水量: 强调“见干见湿”、“浇则浇透”等原则,并提供更精细化的指导,例如结合土壤水分监测设备(如土壤水分仪、张力计)进行准确判断。讲解不同生育期的灌溉水量控制,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养分淋失和根系缺氧。 排水的重要性: 阐述土壤过湿对作物生长的危害,如根系呼吸受阻、病害发生等。介绍排水沟的设置、清淤等措施,确保作物在雨季或灌溉后能及时排除多余水分。 节水灌溉技术: 探讨覆膜技术(地膜覆盖、稻草覆盖)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方面的作用,以及其他节水保墒措施。 光照与温度的利用: 光合作用与光照需求: 解释光照强度、光照时长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不同作物对光照的喜好(喜阳、喜半阴)。 提高光能利用率: 介绍通过合理密植、调整株型(如整枝打叶)、选择抗倒伏品种等方式,增加叶片接受光照的面积和均匀度。 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阐述温度对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等各阶段的影响,以及作物对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需求。 温度调控技术: 在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中,介绍如何通过通风、遮阳、覆盖等手段调节温度。对于露地栽培,则介绍通过覆盖(如防寒布、地膜)来提高地温,或通过选择适宜的播种、移栽时间来规避极端温度。 第二部分:作物营养需求与科学施肥 本部分将聚焦于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以及如何科学、高效地满足这些需求。 作物营养的基石: 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与功能: 详细介绍作物生长的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以及中量元素(钙、镁、硫)和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氯)的功能。例如,解释氮在蛋白质合成和叶片生长中的作用,磷在能量代谢和根系发育中的作用,钾在光合产物运输和抗逆性方面的作用。 营养元素的吸收途径与生理过程: 阐述作物如何通过根系吸收无机养分,以及养分在植株体内的转运和利用过程。 作物营养缺素症的识别与诊断: 重点介绍各种营养元素缺乏时在作物叶片、茎秆等部位出现的典型症状,如黄化、卷叶、斑点、生长迟缓等。配以大量图例,帮助读者直观识别。 养分平衡的重要性: 强调营养元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解释营养元素之间失衡可能导致的问题,例如,磷过多可能影响锌的吸收。 精准施肥策略: 不同生育期的施肥重点: 指导读者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需求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施肥计划。例如,苗期侧重于促进根系生长和叶片发育,盛长期则需要充足的氮、磷、钾供应以支持产量形成。 测土配方施肥: 详细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包括土壤养分检测、作物需肥量计算、肥料种类和用量的确定,以及施肥方式的优化。强调这是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肥料的分类与选择: 介绍各类肥料的特点,如氮肥(尿素、碳铵、硝酸铵)、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铵)、钾肥(氯化钾、硫酸钾)、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等。指导读者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肥力、生育期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肥料。 肥料的施用方法: 讲解基肥、追肥、根外追肥(叶面喷施)等不同施肥方法的适用时机、用量和注意事项。重点介绍条施、穴施、撒施、随水施肥等操作技巧。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 探讨如何通过深层施肥、配合有机肥施用、选用缓释或控释肥料、调整土壤pH值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 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施用: 强调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结构、提供缓释养分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化肥配合使用,达到“增产、提质、改良土壤”的多重效果。 第三部分: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产量品质保障 本部分将聚焦于作物健康生长,以及如何通过绿色、环保的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最终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危害: 常见病害的种类与症状: 介绍作物常见的真菌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细菌病害(如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害(如花叶病)以及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规律、症状表现,并配以高清图片。 常见虫害的种类与危害: 介绍作物常见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白粉虱)、咀嚼式口器害虫(如菜青虫、稻螟虫)、钻蛀性害虫(如玉米螟)以及地下害虫(如地老虎、金针虫)的生活史、为害特点和识别方法。 病虫害发生的预测与预警: 介绍通过气象条件监测、田间调查、病虫害发生模型等手段,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并提供预警信息。 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农业防治: 强调通过改善栽培管理,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例如,加强田间卫生,清除病残体,合理轮作,选择抗病虫品种,调节播种期,适时中耕除草等。 物理防治: 介绍利用物理方法控制病虫害,如防虫网、诱虫灯、色板诱杀、人工捕杀等。 生物防治: 重点介绍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以及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除虫菊精)来防治病虫害。讲解生物农药的特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化学防治的合理应用: 在必要时,介绍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并强调科学用药技术,包括适时、适量、对症施药,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以及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综合病虫害管理(IPM): 强调将多种防治措施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防治策略,以达到经济、高效、环保的病虫害控制目标。 产量与品质的精细化管理: 科学留种与繁殖: 指导读者如何选择优质种源,并进行科学的种子处理,以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势。 疏花疏果与整枝打叶: 针对不同作物,介绍适宜的疏花疏果和整枝打叶技术,以优化植株结构,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单果(穗)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对品质的影响: 阐述病虫害不仅会影响产量,更会直接导致产品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的下降,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强调绿色防控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要性。 成熟期的管理: 讲解不同作物适宜的收获时机,以及收获后的储藏、运输和加工建议,以最大程度地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本书内容力求通俗易懂,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性,旨在成为农业从业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帮助他们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农业生产环境中,做出更科学、更明智的决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欣赏作者对待知识的严谨态度和那种深沉的责任感。整本书虽然面向基层农户和技术人员,但在引用的数据和研究成果上看得出是经过了反复考证的,绝非空穴来风的“经验之谈”。它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例如,它在介绍缓释肥和控释肥的工作原理时,详细阐述了聚合物包膜的降解速度如何受到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选择同一款肥料效果会有差异。这种深入到分子层面的解释,让我的知识体系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而是上升到了理解作物生理学的高度。这本厚厚的书,读完后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操作工,更像是一个能够理解和驾驭农业生产规律的“技术总监”,对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评分

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农业技术的书汗牛充栋,很多都是老旧的配方加上几张模糊的图片凑出来的,买回来基本就是压箱底的装饰品。然而,《化肥质量鉴别与科学施用》这本书完全不同,它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思维。它专门辟出一章讨论了新型生物有机肥的真伪辨别,以及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最佳搭配方案,这在老旧的教材里是看不到的。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讨论了当前国家推广的绿色农业、化肥减量增效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施肥结构来既保证产量又符合环保要求。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开阔,它不仅关注我这一亩三分地的小收益,更将我的行为置于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量。读完它,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一种现代、科学、负责任的农业生产观,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是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没想到它在“科学施用”这块的内容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在此之前,我施肥的原则就是“多放点总没错”,要么就是听村里老把式说“哪块地该用哪种肥”。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与不同营养元素吸收效率之间的关系。我特别喜欢它对“养分平衡”这个概念的阐述,配了好多实地案例的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缺素症和过剩症的表现。以前我总觉得氮磷钾是铁三角,这本书却告诉我,微量元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在连年高强度耕种的土地上。按照书里的指导,我第一次尝试了测土配方施肥,虽然前期准备工作稍微多了一点,但看到今年秋收时作物的长势明显比往年更健壮、产量也有稳步提升,那种成就感真是无与伦比。这简直就是一本农田里的“营养师指南”,让我的地力得到了真正的恢复和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实在太人性化了,我作为一个常年在外打零工的返乡创业者,时间极其零碎,很难有大块时间沉下心来系统学习。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的每一章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篇,像一个个知识模块,我可以随时拿起一小节阅读,然后立刻在实际操作中印证。比如,我今天只需要查阅一下“叶面肥的使用时机”,翻到对应章节,三五分钟就能快速掌握关键点,包括最佳喷洒时间、溶液浓度控制以及与农药混用的禁忌。它的插图和表格制作得非常精良,不是那种生硬的科研图表,而是非常直观、贴合田间地头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关于不同作物(如玉米、小麦、果树)在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求曲线图,做得极其清晰,对我这种需要轮作的农户来说,简直是神器。这本书已经成了我田间地头必备的工具书,比手机上的各种App信息碎片化、不系统,显得专业得多,也可靠得多。

评分

这本《化肥质量鉴别与科学施用》的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一个新手农民,每次去化肥店都感觉像是在闯迷宫,各种品牌、各种指标看得我眼花缭乱,真不知道该信谁的话。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朴实,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非常舒服。它把那些复杂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试验方法,用我能听得懂的大白话给解释清楚了。比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来初步判断化肥的真伪,像闻气味、看晶体形状这些,非常实用。我记得有一次差点买到掺假的高氮肥,幸亏提前看了这本书里关于硝酸铵的鉴别章节,才及时避开了那个坑。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辨别好坏,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不再人云亦云地被销售员牵着鼻子走。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手把手教你如何用火眼金睛识破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和虚假宣传,让我对自己的购买决策充满了信心。那种踏实的感觉,在城里买东西是体会不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