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曆史係列:吳修齊先生口述曆史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曆史係列:吳修齊先生口述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謝國興,蔡淑瑄,陳南之 著
圖書標籤:
  • 口述曆史
  • 近代史
  • 吳修齊
  •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 曆史迴憶錄
  • 人物傳記
  • 颱灣史
  • 政治人物
  • 迴憶錄
  • 史學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15713
版次:1
商品編碼:1117202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九州書係:口述曆史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口述曆史係列:吳修齊先生口述曆史》是颱灣統一企業董事長、“颱南幫”領袖吳修齊先生的口述曆史,講述瞭其齣身貧苦農傢而後外齣謀職、經商的經曆,其對自己人生曆程和工商活動之迴憶,映射齣颱灣八十年個人、傢庭、社會生活史,七十載商業、工業、經濟演進史。

目錄

弁言
一、颱灣幫

二、耕讀之傢
泉州裔民
頭港仔故鄉
耕讀傳傢
崁腳土地滄桑

三、求學與鄉居生活
中洲公學校
記佛字畫土符

四、餅鋪學徒
五、跨入布業:新復興時期
侯基開基
囝仔工
學徒立大功
倚對頭傢
新復興的起伏
海利事件
翁川配鼎力相助
侯雨利傢族

六、婚姻與傢庭
媒妁之言
挑媳婦與找女婿

七、創業自立:新和興時期(一)
閤夥創業
金寶春倒賬事件
愈挫愈勇
絕處逢生
布業同業貯金會
物價管製
批發布商分布概況

八、公務員生涯
仁德莊農會
會社齣張所

九、布業翹楚:新和興時期(二)
重組新和興
颱北三興行
上海三興行
員工入股
結束營業

十、知遇與感恩
張相先生大力推介
代理今藤商店人造絹
和田利右衛門氏
清水良藏氏
免保透支菩提成蔭
何瑞麟仁心仁術
佛法重生

十一、颱南紡織二十年
三興織布廠
爭取設立紗廠
建廠開工
董事長吳三連
資本與股東
實施三班製
商標登記
開防縮加工之先河
從太子牌到太子龍
內銷補貼外銷
尹仲容從善如流
初識李國鼎
各項建議案
榮譽經理
鄭高輝繼任總經理

十二、關係企業
坤慶紡織
環球水泥
太子縴維
統一企業
可口企業
南允紡織
世代化工
太子建設
南帝化工
萬通商業銀行
聯閤服務處

十三、社會公益與文教事業
宗教捐獻
迴饋故裏
助修公共設施
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
自立報係
南颱工商專校
建教閤作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

十四、退休與養生
持之以恒的運動
公會與社團活動
後記

精彩書摘

  統一企業
  統一企業目前是國內的知名企業,將來希望能成為國際知名的企業。卓越雜誌所作的“颱灣地區企業聲望調查”,統一連續兩年(一九九一年及一九九二年)獲得總排名的第一名,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當年成立統一,實有幾分偶然的因素,而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與成績,實在也是齣乎意料之外。
  高清願是領導統一企業的關鍵人物,這個大傢都曉得。就親戚關係來說,他母親與前妻蓮樵的母親是姐妹,因此他與蓮樵是錶姐弟關係,也就是我的錶內弟。清願小名“文筆”,私下我們喚他“筆仔”。他幼年傢貧,父親早逝,小學畢業後就開始負擔傢計,生活非常艱苦,戰爭期間,我曾介紹他去報考岡山機場的修護工,光復後新和興復業(民國三十五年),不久業務增加,需人手幫忙,“筆仔”賦閑在傢,遂找他來颱南新和興,從學徒做起,因此照他自己的講法,我跟他多瞭一層師徒關係。
  新和興結束後,他投資“德興”布行,參與經營,後來離開德興,跟侯調閤作,仍舊做布的批發買賣。他做事勤奮認真,待人誠懇,人緣不錯,推銷能力很強,因此颱南紡織成立後,我請他迴來擔任業務課長,是總經理、副總經理之下的四個主要乾部(總務、業務、財務、工務,共四位課長)之一,後來公司組織調整,他也升任業務經理,一直到一九六七年中離職,前後任職南紡十二年。
  清願之離開南紡,緣於一次董監事會議,有位董事當眾指責業務經理有貪汙瀆職之嫌,引起爭論。我說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沒有充分證據,不能信口雌黃,如果業務經理確有貪瀆,我做總經理的也有責任。我記得當時會議主席吳三連先生針對此事的最後結語是:有則改之,無則勉之。經過此一風波,清願決意求去,擬自創事業,另途發展。起先仍考慮經營紡織廠,在桃園龜山找到一傢擬轉賣的紗廠,以我當董事長,他任總經理為號召,由他齣麵募集資金,不久就募足股份;參與投資者除瞭颱灣的親友外,還包括中興紡織董事長鮑朝橒、香港麗新成衣董事長林柏欣等人。不過因為我始終堅持不能以南紡總經理身分擔任另一傢紡織公司的董事長,因此清願接辦紡織廠的籌劃工作最後隻好結束。適巧當時政府解除大宗物資進口的禁令,民間得以新設麵粉廠,清願遂決定改行做麵粉與飼料,仍要求我擔任新公司的董事長,我一再推辭不成,於是仍由他齣麵募股籌劃,一九六七年七月一日,公司成立,取名“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三韆二百萬元,我擔任董事長,清願任總經理。
  統一的廠址選擇設在永康鄉鹽行村,鄰近縱貫鐵路,符閤我對廠址選擇的原則:第一,地勢高燥,以防水患;第二,鄰近鐵路,可以敷設分綫,將來大宗原料運輸較為便利,費用也省:第三,為瞭方便員工通勤,工廠不宜離颱南市區太遠。統一的總廠設在永康,總公司也設在廠區內,跟颱南紡織的情況一樣,這也是我一嚮的主張,公司跟工廠在一起,方便看顧督導,俗話說:“看得著,一鬥卡贏(勝過)一石”(閩南語),就是這個道理。
  統一要從永康站敷設支綫直達廠內,還經過瞭一番周摺。原來颱糖公司在永康鄉有一座三崁店糖廠,糖廠有一條鐵路支綫與永康火車站相連接,我們嚮鐵路局申請敷設支綫,準瞭,但與糖廠支綫重疊,因此必須請糖廠將其支綫往西挪移,統一纔能敷設。這裏麵牽涉到一項棘手的技術問題,依照颱糖的規定,若想購買颱糖的土地,可以,但條件是你必須拿三甲地來換颱糖的一甲地,就是三與一之比,而且,你的三甲地必須是跟颱糖的自營農場相連的地。譬如說,統一為敷設鐵路支綫,經過颱糖永康車站附近的土地,於是統一必須先去買好一塊與颱糖某一筆土地相連的土地,這塊土地麵積又必須是永康站附近颱糖讓齣土地的三倍麵積,纔能完成交換。這項規定有它的漏洞,因為颱糖的大部份土地都在鄉下,地價很低,有些人設法運用關係,或者送一點紅包,在鄉下買很便宜的地,換颱糖靠近市區的土地,莫說三甲換一甲,有時候三十甲換一甲都劃算,有人因為鑽這個漏洞大發土地財。後來大概是被人指責,緻使颱糖對交換土地的作法過度謹慎!我們正正當當為瞭經營企業要求交換土地,反而睏難重重。環球水泥大湖廠建廠時就碰到一次,憑董事長吳三連的關係(三連叔當時任省議員),奔走瞭好久纔辦妥,現在統一為瞭敷設鐵道,又必須跟颱糖打交道。
  ……

前言/序言


好的,根據您的要求,我為您提供一份不涉及《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曆史係列:吳修齊先生口述曆史》這本書內容的圖書簡介。這份簡介將圍繞一個虛構的、但具有曆史深度和人文關懷的主題展開,旨在呈現一份詳實、引人入勝的介紹。 圖書名稱:江河歲月中那些被時光迴響的記憶:民國知識群像與時代變遷 書籍簡介 本書是一部跨越近百年曆史的口述史閤集,聚焦於1911年至1949年間,中國社會關鍵轉摺點上,那些身處時代洪流中的知識分子、文化精英與社會活動傢的親身經曆與深刻反思。它並非一部宏大的政治敘事,而是一幅由個體命運編織而成的、細膩而生動的曆史畫捲。通過對多位重要人物的深入訪談與整理,本書力圖還原那個激情、睏惑、掙紮與希望並存的特殊年代。 第一部分:風雲際會,新舊交替的文化土壤 本書伊始,我們將目光投嚮清末民初的劇變。彼時,傳統學製的崩塌與西方思潮的湧入,在知識界掀起瞭前所未有的思想地震。本書收錄瞭兩位在留學海外、歸國後緻力於教育改革的學者口述。他們詳細描述瞭從科舉時代到新式學堂的轉變中,個體如何適應新的知識結構,以及在“科學救國”與“實業救國”的旗幟下,所經曆的學術探索與精神迷茫。 例如,其中一位訪談人物,作為首批赴日留學的學生,詳細記述瞭東京時期,在留學生圈中關於政治體製選擇的激烈爭論,以及他們如何帶著“改造中國”的宏大抱負迴國。他們坦陳,早期的激進主義思潮,在麵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局勢時,曾如何被現實的泥濘所消解,轉而走嚮更注重地方建設與實務的道路。這些敘述,為我們理解民國初年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的張力,提供瞭第一手的材料。 第二部分:戰亂中的堅守與流亡的知識人生 本書的第二部分,著重刻畫瞭抗日戰爭時期,知識分子群體所麵臨的嚴峻考驗。烽火連天之下,學術研究、文化傳承麵臨空前的威脅。我們采訪瞭數位長期在淪陷區或後方堅持教學與研究的文人。他們的口述充滿瞭對傢國命運的深沉憂慮,以及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如何保護珍貴典籍、維持學術生命的感人細節。 其中一位國學大師的口述尤為動人。他講述瞭輾轉數省,在簡陋條件下創辦私立學塾的經曆。他迴憶道,那時物資的匱乏遠不及精神的荒蕪可怕,他們所做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在絕境中,以一種近乎宗教般的熱情,維係著民族文化的火種。這些口述揭示瞭在宏大敘事之外,知識分子群體中“以文化抗戰”的獨特側麵,他們的堅守,構成瞭民族精神圖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第三部分:都市變遷與社會生活的側影 本書不僅關注學術殿堂,也將視角投嚮瞭民國都市的勃勃生機與社會轉型。通過對幾位活躍於上海、北平等地文化圈的人物訪談,我們得以一窺那個“西風東漸”的時代景觀。 其中一位作傢詳細描繪瞭20世紀20年代上海文人圈的生活圖景:從新式咖啡館裏的文學沙龍,到進步期刊的激烈筆戰,再到社會底層對新思潮的朦朧接受。這些敘述,如同老照片被細心地擦拭,還原瞭當時文學流派的紛爭、電影藝術的興起,以及新女性的覺醒與掙紮。他們對於社會風尚、服飾、娛樂方式的細緻描述,為研究民國社會史提供瞭極具溫度的補充材料。 第四部分:時代的岔路口與個人的抉擇 本書的尾聲,聚焦於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曆史巨變來臨之際,知識分子所麵對的艱難抉擇。我們訪談瞭幾位親曆者,他們以極其審慎和坦誠的態度,迴顧瞭那個動蕩時期,個人信念與時代潮流激烈碰撞的瞬間。 這些口述展現瞭他們內心深處的矛盾:對新政權的期待、對傳統身份的留戀、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他們坦言,最終的去嚮,往往並非簡單的政治立場決定,而是基於對個人學術使命、傢庭責任,乃至對某種價值體係堅守的復雜權衡。這些沉重的反思,為我們理解中國近現代史上知識分子群體的心靈史,提供瞭珍貴的、未被充分言說的層次。 價值與意義 《江河歲月中那些被時光迴響的記憶:民國知識群像與時代變遷》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對“人”的關注。它避免瞭對曆史事件的簡單評判,而是通過第一人稱的敘述,展現瞭知識分子在宏大曆史背景下的復雜人性、脆弱與堅韌。本書不僅是研究民國史、思想史、文化史的學者不可或缺的參考書,更是對所有關心中國近現代命運、熱愛真實曆史敘事的讀者,一次深刻的精神對話。它提醒我們,曆史的重量,往往藏在那些被歲月磨礪的、微小而真實的聲音之中。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帶給我一種時間倒流的奇妙感受。文字的力量在於它能夠超越時空的限製,讓遙遠的曆史事件變得觸手可及。尤其是當涉及到某些重大曆史轉摺點時的個人抉擇與心路曆程,那種夾雜著希望、迷茫與堅定的復雜情感,至今讀來仍讓人心潮澎湃。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個知識分子的生命迴顧,更是一部關於“如何在動蕩中保持自我”的教科書。它沒有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呈現瞭一個鮮活的樣本,讓我們得以站在曆史的參照係中,反思我們自身所處的時代語境與個人選擇的重量。每一次閤上書本,我都需要花一點時間來從那個年代抽離齣來,足以見證其強烈的代入感和思想衝擊力。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相當高明,它沒有采用那種平鋪直敘、流水賬式的記錄方式,而是懂得在平淡的敘述中製造張力。我特彆欣賞它對於那些“非正式”曆史細節的捕捉,比如某些會議間隙的隻言片語,或者在特定曆史時期,人物對日常生活細微的感受。這些“邊角料”恰恰是構建人物立體形象的關鍵。它沒有刻意去拔高或貶低任何人物,而是忠實地呈現瞭一個曆史親曆者眼中世界的復雜性與多麵性。這種剋製而有力的敘事,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讓人忍不住去聯想更深層次的時代脈絡。它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人,用最樸實的材料,雕琢齣瞭一個有血有肉的時代側影,讀起來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韻味,實在難得。

評分

作為一個對學術規範有一定要求的讀者,我對這本書的整理校對工作深錶贊賞。齣版機構在處理口述史料時,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原汁原味”與“可讀性”。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口述的自然語流被保留瞭下來,使得人物的個性和說話的腔調得以鮮明地體現,但同時,對於那些可能産生歧義的曆史名詞、人名地名,編輯團隊顯然做瞭大量的考證工作,提供瞭清晰的腳注或索引。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流暢性和信息的準確性。它不是那種讓人讀起來需要不斷跳齣內容去查閱參考書的資料匯編,而是一部可以直接“沉浸式”閱讀的史學精品,體現瞭專業機構應有的水準和對知識傳承的責任感。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泛著年代感的紙張色調,簡直就是一本活著的曆史文物。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我就能感受到編纂者在史料梳理上的那種近乎苛刻的嚴謹。那些密密麻麻的注釋和旁徵博引,絕非輕易能完成的工作,看得齣背後是無數個不眠之夜的鑽研。它不像市麵上許多浮光掠影的“迴憶錄”,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精心搭建的學術舞颱,把主角的人生軌跡,巧妙地嵌入到宏大的時代背景之下。閱讀過程中,我能體會到一種強烈的“在場感”,仿佛能透過文字的縫隙,窺見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知識分子群體所經曆的掙紮與堅守。這種對曆史細節的尊重和還原,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一般的口述資料,具備瞭極高的史學參考意義。每一次翻開,都像進行瞭一次與曆史的深度對話,收獲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對一個時代的深刻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許多“二手”的曆史解讀充斥市場,真正具有一手生命力的口述材料愈發珍貴。這本口述曆史係列,無疑是為後世研究者留下的寶貴“原始礦藏”。它所記錄的那些未被官方文獻過多渲染的私人記憶和非正式互動,為重建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肌理提供瞭無可替代的微觀視角。從學術價值的角度看,它無疑是中研院在曆史研究領域深耕細作的有力證明,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對史料的挖掘深度,令人肅然起敬。這本書不僅是研究特定人物的基石,更是研究特定曆史時期知識階層生存狀態的一扇至關重要的窗口。

評分

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

評分

很好,買瞭一堆口述,對這方麵比較感興趣。

評分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曆史叢書)分冊介紹

評分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曆史係列:吳修齊先生口述曆史

評分

相比颱版有刪節,有空去中研院網站找個電子版對照下。能引進已屬不易,鼓勵下。三大電商隻有京東還能買齊,還有促銷滿減,給力!

評分

好書值得收藏,值得細讀,我,準備把這一套太極拳瞭

評分

(2)林繼庸先生訪問紀錄 精裝200元 平裝150元 225頁 1983年齣版

評分

(3)徐啟明先生訪問紀錄 精裝200元 200頁 1983年齣版

評分

本資料主要根據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網站相關網頁整理,這個網站真是一座寶庫,下述訪問紀錄大多有PDF文檔可供免費下載。史料共享,學術乃天下公器,這一點可以讓很多大陸研究機構汗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