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經典!可惜看的人太少
評分一個個小故事比較吸引人,大人小孩都愛看。
評分看過前後漢故事新編,這也會是好東西。
評分東漢和魏初,傳佛教的都是鬍僧,漢人拜佛無非是想求福禳災,並不重視它的教義。魏晉間東來鬍僧更眾,洛陽佛寺多至十數,中國士族中也開始有人齣傢學佛,硃士行就是最早齣傢的一人(二六○年,魏甘露五年,齣傢,宗教活動則在西晉時)。硃士行到於闐國求梵書及鬍本佛經,在外國二十餘年,歸國後譯齣《放光般若經》,宣揚大乘教義。世居敦煌的月支人竺法護遊學西域諸國,通三十六種語言,求得大量佛經,歸國後專心譯經,佛學大行於世。西晉時有不少漢鬍人譯經,但法護譯經最多,聲名最大,為西晉佛教的代錶人物。僧徒不僅以空無宗旨與清談傢相呼應,而且還模仿清談傢放蕩生活。東晉孫綽《道賢論》,以佛教七道人比竹林七賢,陶潛《群輔錄》以沙門於法龍(即支孝龍)為八達之一,清談傢取佛學來擴充自己的玄學,鬍僧依附玄學來推行自己的宗教,老莊與佛教結閤起來瞭
評分建安七子中,以王粲的文學成就最高,代錶作有《七哀詩》、《從軍詩》。除瞭詩以外,王粲還善於作賦,代錶作有《登樓賦》等。和王粲齊名的劉楨也以詩歌見長,他的代錶作《贈從弟》三首,主要抒寫瞭個人抱負及誌趣,尤以二首突齣:“亭亭山上鬆,瑟瑟榖中風。風聲一何盛,鬆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歲暮常端正。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詩中語言簡潔,長於比興。詩中鬆樹形象,正是作者誌趣和性格的寫照。王粲、劉楨以外的四位作傢,應瑒和徐乾現存作品不多,成就也較差。陳琳和阮瑀則曆來以文章著名。孔融在七子中有自己的特色,曹丕評論他的作品“及其所善,揚班儔也”。散文代錶作有《薦禰衡錶》等。
評分該書寫得還是比較尊重史實,靠譜,寫得也挺生動的,讀起來很有意思。書中還配有插圖,字體大個,印刷也清晰,喜歡曆史的朋友建議購買閱讀
評分該書寫得還是比較尊重史實,靠譜,寫得也挺生動的,讀起來很有意思。書中還配有插圖,字體大個,印刷也清晰,喜歡曆史的朋友建議購買閱讀
評分馬舒而優雅卻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達成優雅不是30女人的專利也不是名門望族女子的專利而是每個女人一生的功課每個女人都有過優雅生活的能力西晉故事新編如果上帝沒有給你美貌那何不努力做到優雅來超越美貌呢如果你已經幸運地擁有美貌那何不用優雅來超越時光讓這美貌曆久彌新呢說到優雅再沒有比法國女人尤其是巴黎女人更有資格詮釋的而隻有深諳法式優雅之道的中國女人我尊敬的、景仰的父親馬舒先生是典型的浙江纔子,他前半生顛沛流離,後半生則鬱不得誌,嘗感嘆此生徒有大誌,卻始終碌碌無為,直到離休後纔做成一件有意義的大事,即寫成並瞭三部曆史故事書。記得首部西晉故事新編寫成時,界風氣尚可,第一版(1984年)就印刷瞭64000冊,這個數目在現在可算得是暢銷書瞭。父親為此振奮莫名,寫作情緒更為高漲。但數年後中華書局第二次印刷(1990年),隻有可憐的4000冊——那時的市場已經被港颱書籍淹沒瞭。對於後兩部書的清冷遭遇,父親不免嘆息現在人們隻愛看那些無中生有的野史和戲說,看正史的沒多少瞭尤其是西晉後,父親發現其中尚有幾處錯誤,遂親自勘校,希望有一天重新排版時能予彌補糾正,可惜再無機會,終抱憾而去。隨著界逐漸迴歸理性,華夏社慧眼識珠,決定重新組織兩晉、南北朝、隋三部書,這不啻是史書市場由亂而治的信號和福音。責任編輯查純女士與我聯係時,我代錶馬舒先生版權繼承人明確錶示並不擔心書籍的裝幀質量,隻要求杜絕運用現代電腦技術排版時常犯的隻求速度、不重審校的毛病。這不但是父親生前的願望,也應當是大眾的需求。更懂中國女人的內心需求石楠曾在巴黎待過很長一段時間前前後後有八年之久所以對法國女人的時尚裝扮以及為人處世之道瞭解得甚為透徹如果你像我一樣看過石楠齣國之前的照片那麼石楠站在你麵前的時候你一定認不齣她來完全變瞭一個人——從略帶些嬰兒肥的青澀少女一下子蛻變成瞭一位裝扮得體談吐風趣顧盼生姿的優雅熟女時間的原因固然存在但也不能否認漫長的法國生活對她的影響有多深遠從外在到人生觀幸福觀希望每一個看到這本書的人都能通過這本小書一步一步從內到外走嚮優雅並從此改變自己枯燥乏味一成不變的生活擁抱完美幸福的人生1高平陵之變晉朝的天下是司馬炎(236—290)不用一兵一卒,從曹魏手裏以禪讓的名義拿過來的。怎麼會那樣容易得來一個皇朝呢那是因為有他祖父司馬懿(179—251)、伯父司馬師(208—255)、父親司馬昭(211—265)處心積慮地經營幾十年打下的基礎。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155—220)逐步統一瞭中國北方。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祖上許多人做過兩漢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公元201年(東漢建安六年),司空曹操邀請
評分湊齊瞭一套 從西晉到南北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