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辩士与游侠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辩士与游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陶希圣 著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民国史
  • 学术史
  • 文化史
  • 思想史
  • 人物传记
  • 辩论
  • 游侠
  • 社会文化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0394
版次:1
商品编码:112193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4
字数:8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辩士与游侠》析论东周时代士(文)与侠(武)的兴起,全书分六章:古代的僧侣与奴隶、封建束缚下之贵族与农奴、封建束缚之解体、辩士的活跃、游侠的行径、辩士游侠之潜伏再兴与转变。书中引用了许多见于《史记》的著名战国故事,参以战国时诸子中的文字,读者可由此了解其时有关辩士与游侠的风气。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陶希圣对于西洋封建制度并未给一个彻底的解说,因之对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解说也稍失之于空泛笼统,到了后来,陶先生大概感觉这问题太广大,应从专题研究人手。又作了《西汉经济史》、《辩士与游侠》等书……
  ——齐思和
  
  由于20世纪初的新史学观念大力倡导打破传统政治史狭窄的研究领域,将更多的目光投放于民众的生活史,带动了一场『眼光向下』的学术革命,对民众的社会生活的多角度研究,也同样是社会史研究的可贵成果。……这个领域中的……重要著作如李长傅的《南洋华侨史》(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1929),陶希圣的《辩士与游侠》(商务印书馆,1931),孙曜的《春秋时代之士族》(中华书局,1931)……等等,不胜枚举。
  ——赵世瑜、邓庆平

目录

第一章 古代的僧侣与奴隶
一 序论
二 奴隶与僧侣及贵族
三 僧侣之衰落

第二章 封建束缚下之贵族与农奴
一 贵族的发达及其游闲
二 农奴的固定及其贫苦
三 知识与教育之独占

第三章 封建束缚之解体
一 贵族衰落及中间阶级的抬头
二 都市发达与商人阶级
三 自由地主与富农之发达
四 游民无产阶级之发生——对游士游民的评论

第四章 辩士的活跃
一 都市中的地主
二 国际外交与游说家
三 远征军事与新军人
四 游士与政权之争夺
五 游士处世之种种相
六 游士生活与贵族官僚

第五章 游侠的行径
一 游民活动的本质
二 独立的英勇行为——刺客
三 集团的活动方式
四 藏亡纳死与豪家

第六章 辩士游侠之潜伏再兴与转变
一 集权国家与游士游侠
二 游士的再兴及其镇伏
三 游侠的威权及其转变
后记

精彩书摘

  封建庄园逐渐分解为独立农场,庄园领主逐渐并吞于大贵族。大贵族把个个庄园打破,指派亲信的士人分驻各城,对独立农民与自由地主征收田税,并代表自己行使治权。如此,战国时代,中国有几个集权国家代旧日分权的多数庄园领地而出现。详细些说:陕西、甘肃、四川为秦。山西及河北的西部为赵。河南的西北部为韩。河南的中东及安徽的西北为魏。山东为齐。河北中北及辽宁南部为燕。江苏、安徽、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及浙江北部为楚。周只有洛阳一片土。卫只有河南北部一席地。①
  秦居农业最发达的陕西,扼甘肃四川到中原的要道。甘肃富于畜牧,四川富于材料及药品与珍物。农产、畜类、木材、药料的交换及输出,把陕西政治都市化为商业中枢。独立分散的农场耕种人,供给最健全最爱乡土的战士。佃户制度又把富农小地主从农业劳动解散出来,成为职业的战士。庄园久已破坏,贵族久失政权,集权政府以自由地主任官吏。这种制度最能容纳有能力的人员主持政治。所以战国时代,秦为最强。
  赵与秦邻。北与匈奴相接,它苦于游牧战士的骑兵战。它的领地是从游牧部落丛里打出来的。它的军队有训练,而武士多善于作战。魏与韩是四战之国,人口众,耕地狭,易受人侵,又有向外发展的必要。
  燕独处半游牧半定住的边垂,与中原的关系最疏。
  齐是商业资本国家,在商业发达时期,鱼盐、布帛、文彩等商品,占领中原的市场。但商业资本把农民破产下来,兵力渐弱,只有雇游民作战。游民军队势力不坚,易于溃散。兵力既弱则对于商工业奴隶没有掠取的能力。奴隶劳动者渐次减少,而国权便衰落了。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书还是好,值得一读。以下为凑字本书自出版后,只在北平一地推销,于三个月后,居然能再版,已出著者意料之外了。再版由北平人文书店印行,于三月十一日开始排印,因增加和修改多处,故至今始能与读者见面,望读者原谅。  本书原名《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但本书始于康有为,自康氏思想之成熟,至今日,约五十余年。有一天清华大学文学院长冯芝生先生对我说:“本书从康梁起,至今日已不只三十年,不如改为五十年,较名符其实;、再说五十年是半世纪。”所以现在从冯先生建议,改为《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  本书初稿完成于一九三四年九月,但至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始与读者见面,主要原因是本书系创作,无书可供借鉴,且所述各家,多系当代之人,偶一不慎,即谬误丛生,故当初稿成后,即请胡逋之、冯芝生、张申府诸位先生指导,各有所是正,采其说增加和改正多处,不敢掠美,略述于下:一,本书初稿关于梁任公只写其晚年思想,胡先生说梁先生思想之影响,在其办《新民丛报》时代之“新民”学说,倡公德,国家思想,进取冒险,自由……思想,在当时影响甚大。二,本书初稿未写孙中山,一则因孙先生系政治家,非哲学思想家,二则因孙先生之学说思想,研究阐扬之著述过多,且本书所用之方法不同,立言不易,故未写。胡先生以为孙先生在近代中国思想上影响甚大,写中国近代思想史不可遗掉,并且说:“我们是世界主义,孙先生是狭隘的民族国家主义。”后来与冯芝生先生谈及,冯先生说:“孙先生的思想,是混合的,非化合的,故甚为庞杂,从民生主义讲,可与西洋之社会主义合而为一,从民族主义讲,可与孔子之思想相贯。”三,本书初稿写梁漱溟先生于第一阶段中,因梁氏之思想实代表第一阶段之思想,胡先生说梁先生思想之成熟和社会之受其影响,实在我们之后,我们在五四运动之时,而梁先生则开始于民国十一年;冯芝生先生说梁先生虽与“五四”时代——新文化运动,思想不同,但其思想确受“五四”时代思想之影响,思想含西洋思想之成分甚多;可说梁先生之思想,是“五四”时代之反动。四,胡先生说王国维在中国思想没有大影响,不该写了,吴稚晖先生写的太简略了,郭沫若、李达等勿须单写,但这几点,未能采纳,是著者对胡先生最抱歉的地方,望胡先生原谅。此外还有许多,不述了;上述数点,所以表明在此,一则明非己见,不敢掠美,二则承诸师友厚意指示,深致谢意李达等勿须单写,但这几点,未能采纳,是著者对胡先生最抱歉的地方,望胡先生原谅。此外还有许多,不述了;上述数点,所以表明在此,一则明非己见,不敢掠美,二则承诸师友厚意指示,深致谢意

评分

君子朝堂,王子室厅,皆取士于文武,文能安邦,武可定国,马上马下,挽弓挽箭,持书画墨,终为侯公所用,走狗狐烹,悬芦空醉……

评分

1931年1月,陶希圣受聘为中央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授之余,他仍笔耕不辍,《中国社会现象拾零》一书即此时的代表作。同年暑假后,陶应北京大学之聘,回母校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和中国社会史等课程。同年暑假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轮流于清华、燕京、北师大、朝阳等校兼课。1935年1月,陶希圣联合王新命、何炳松、萨孟武、樊仲云、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等10位教授于上海《文化建设》第1卷第4期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声称:中华民族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已经失去存在的依据,因此,“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评分

最嚣张。四人帮说批孔,破四旧,亲切地直呼孔丘为孔老二,暗示孔丘是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鸡鸡。书评大家曹聚仁明确提出"爱惜精神,莫读古书",并且写了一连串的文章:《我的读书经验》、《要通古书再等一百年》、《无经可读》、《劝世人莫读古书文》等,洋洋洒洒。够出一本专辑。

评分

沟通中达成共识。

评分

评分

应该还可以,还未看,送货挺快的。

评分

评分

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