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貞元中,李勃隱居讀書於廬山白鹿洞,至南唐時,在其遺址建學館,以授生徒,號為“廬山國學”(亦稱“白鹿洞國學”、“廬山國子監”、“廬山書堂”等),首次使用瞭“國學”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稱“白鹿洞書院”,為藏書與講學之所。宋代書院興盛,湧現齣白鹿、石鼓(一說嵩陽)、睢陽和嶽麓四大書院。由此來看,“廬山國學”實際上是一所既藏書又講學的“學館”,亦即後來的“書院”。在當時的境域下,所藏之書和所講之學,自然是中國的傳統學術文化。從宋代四大書院的實際情況來看,也是如此。可見此時“國學”這一概念的使用,與“國醫”是一樣的。
評分“國學即中國固有的或傳統的學術文化”。這一釋義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堅守,成為“國學”的通常定義。如在商務印書館齣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國學”一詞的解釋就是沿用瞭這樣的定義:“稱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曆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等。”這可以說是自清末民國初至今,一直沿用下來的比較通用的定義。
評分不錯的書,我很喜歡。
評分最好有點文學底子再看,否則會覺得不知講什麼
評分不錯的書,我很喜歡。
評分就國內而言,清末民初,學界對“國學”的釋義爭議很大,大緻有以下幾種:
評分民國的學術,比之今天,的確是很大價值成分
評分(1)“國學”即“中學”。這一釋義與清朝大員、洋務運動的代錶人物張之洞等所倡導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關。
評分紙質印刷很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