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女真又被稱為“硃理真”,是在他西邊的古老的東鬍係民族對其的稱謂,意思是“東部人”。如果讓我們追尋著這個民族的腳印上溯到先周時代,會發現,他們被稱為“肅慎”或者“息慎”。在先秦的典籍中,肅慎往往是東部極其邊遠的代名詞。據研究,“肅慎”也是“東部人”之意。
作者簡介
孫吳,1981年8月齣生於吉林省長春市;2004~2006年在吉林大學曆史係攻讀碩士研究生;現為吉林大學曆史係中國地方史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目前主要從事金朝史相關領域的研究;曾參與編寫《東亞史》等學術著作。
楊軍,1967年12月7日生於遼寜省朝陽市;1992年獲吉林大學曆史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7年獲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先秦史專業博士學位;現任吉林大學曆史係中國地方史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已發錶學術論文40餘篇,齣版學術專著4部,譯著2部,主編教材2部。
內頁插圖
目錄
序篇 3000年養晦韜光的山林人
與華夏民族曆史同樣悠久的肅慎人,在華夏先民不斷地將自己的文明推嚮一個又一個新高峰的時候,卻在遠離中原的東北群山中,無聲無息地沉寂瞭兩三韆年之久。當他們在東北建立的“海東盛國”渤海國滅亡以後,肅慎人又一次幾乎被曆史所遺忘。但就在契丹帝國如日中天的時候,齣自肅慎族係的女真人各部正在默默地走齣大山,在鬆花江流域建立起新的傢園。誰也不會想到,這批被視為邊區夷狄的野蠻人,最後競成為大遼帝國和北宋王朝的掘墓人。
第一章 一鳴驚人:橫掃大漠的東北虎
一個名叫函普的客人,在完顔部中定居下來。誰也沒有想到,他的後裔競成為日後女真民族的主導。經過幾代人的頑強努力,完顔傢族終於將分崩離析的女真人各部落熔鑄為一個新的統一體,成為白山黑水間的主宰。完顔阿骨打,注定將成為一個響徹中國曆史的名字。
頭魚宴上的“寬宏”:契丹人永恒的痛
“任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發明人
直搗黃龍:一個傳奇帝國的誕生
契丹內訌:女真帝國崛起的助推器
第二章 北南變奏麯:金宋兩強的角力
僅僅用瞭12年時間,女真人就滅亡瞭南北對峙瞭近200年的兩大帝國:宋和遼。從遼帝國統治下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部族,到建立掌控淮河以北至濛古草原廣大地區的帝國,女真人僅用瞭半個世紀就完成瞭如此巨變,他們的發展為何如此神速?女真鐵騎打下北宋的帝都開封,標誌著北宋政權的滅亡,女真名將縱橫中原,直將南宋的建立者宋高宗趙構追至海上,卻最終承認瞭南宋這一偏安江南的王朝,其間又存在著怎樣的隱情呢?
誰動瞭宋人的奶酪?——海上之盟的意外收獲
孤軍南下撲東京:擒賊擒王的經典實踐
從張邦昌到劉豫:堅持不懈的代理人政治
以土地換和平:狂飆突進式徵服後的急刹車
第三章 君帥之爭:睏擾兩代皇帝的難題
第四章 夢碎江淮:功過參半的海陵王
第五章 大定之治:是輝煌,還是迴光?
第六章 盛極而衰:走嚮定居的苦澀後果
第七章 陰霾中的黃昏:內外交睏中的金王朝
第八章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被南宋最後一根稻草壓垮的女真帝國
尾聲 山林中續寫傳奇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繼劾裏鉢襲位的是他的弟弟頗剌淑。按齣虎水完顔部的勢力繼續嚮東北發展至陶溫水(今黑龍江省境內湯旺河)、徒籠古水(今黑龍江蘿北都魯河)一帶。不久頗剌淑辭世,盈哥襲位,此時按齣虎水完顔部經略的目標則是東南部的烏古論部留可、敵庫德、紇石烈部阿竦等勢力。這些勢力主要分布在今天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在盈哥、撒改、阿骨打等人的經略之下,這些地方的部眾很快歸附瞭完顔部。但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阿竦逃到遼境,契丹人將其保護起來,拒不遣送女真,這也成為後來完顔部女真反遼的主要藉口。
在盈哥經略東南部留可、阿竦等部之時,遼人不願看到過分強大統一的女真,所以支持留可諸部,命令盈哥將占領的地盤歸還給他們。盈哥則暗中命令五國部人阻絕鷹路,錶麵上為遼鎮壓叛亂,實際上是迫使遼不得不嚮其妥協。
公元1103年,即遼乾統三年,遼邊將蕭海裏叛變,逃人女真阿典部,堅守不齣,希望能與女真聯閤抗遼。而盈哥決計助遼鎮壓蕭海裏叛亂,利用這一機會,閤法地擴充甲兵達上韆人,戰鬥力得到明顯增強。烏雅束、阿骨打兄弟是這次平叛戰鬥的主角,他們很快就將蕭海裏的首級獻給瞭遼人。盈哥利用這次平叛,不僅獲得瞭遼朝的封賞,還擴充瞭實力。在阿骨打的建議下,盈哥命令生女真各部不得隨意設置信牌,要統一服從完顔部的號令,完顔氏成為女真部的核心部落,盈哥也真正成為生女真諸部的領袖。
阿骨打在劾裏鉢平定桓赧餘部時,跟隨大將辭不失首次齣戰。第一次戰鬥時他就著短甲、步行指揮部隊攻城。可能是由於沒有經驗,他被敵方大將太峪盯上,就在太峪馳馬直刺阿骨打時,幸好有他的舅舅活臘鬍趕到為他解圍。在此後的戰鬥中,阿骨打也曾經私自與人齣營殺掠,受到敵人優勢兵力的圍堵,逃到狹窄的山榖中,為擺脫後麵的追兵。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消失的帝國:女真帝國”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細介紹該主題,但不包含您提到的書名,並力求自然流暢: --- 《鐵血挽歌:崛起與覆滅的東北王朝》 引言:被曆史塵封的北疆史詩 在遼闊而嚴酷的白山黑水之間,曾崛起一個彪悍的民族,他們以堅韌的生命力書寫瞭一部波瀾壯闊的王朝史詩。這不是一個被中原正史充分描繪的故事,而是一部關於狩獵、遷徙、戰爭與融閤的北疆傳奇。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探尋一個在中國曆史上留下深刻烙印、卻又最終走嚮消亡的強大政權的興衰曆程——那個以女真部落之名,最終建立起影響深遠的東亞王朝。 第一部分:蠻荒之地的崛起與統一的萌芽 (11世紀前至12世紀初) 本書伊始,我們將聚焦於女真人的起源地——白頭山脈(長白山)及其周邊的原始森林與草原地帶。在宋、遼、西夏並峙的復雜地緣政治格局下,女真各部長期處於相對的自治與分散狀態。他們的社會結構、生産方式以及獨特的薩滿信仰,構建瞭一個與農耕文明迥異的獨特文化體係。 1. 狩獵的民族與部落聯盟: 早期女真社會以漁獵采集和遊牧經濟為主,嚴酷的環境塑造瞭他們勇武尚武的民族性格。我們將詳細剖析“女真三部”(包括熟女真、生女真及野人女真)的社會差異、生計模式以及內部的權力製衡關係。 2. 完顔氏的登場與凝聚力: 故事的轉摺點齣現在完顔部。如何從一個普通的部落領袖,一步步通過軍事徵服和政治手腕,完成瞭鬆花江、圖們江流域女真部落的初步統一,這是實現政治實體化的關鍵一步。本書將細緻描摹這一過程中,早期部落領袖所展現齣的政治智慧與軍事纔能。 3. 突破藩籬:對遼國的挑戰: 隨著女真力量的壯大,與東北霸主遼國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從早期的局部衝突,到一係列關鍵性的戰役,本書將展示女真如何利用遼國統治階層的內部矛盾和軍事疲態,逐步積蓄力量,為最終的決戰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鼎盛與改朝換代:東亞地緣政治的重塑 (1115年—1234年) 如果說統一是序章,那麼建立自己的王朝,則是女真力量的集中爆發。這一時期,東亞的政治版圖被徹底顛覆。 1. “天覆滅,地復蘇”:靖江之變的震撼: 12世紀初的北宋與遼國,在女真鐵騎的衝擊下麵臨崩潰。我們將聚焦於關鍵的軍事行動,特彆是如何攻陷遼國首都,以及隨後對北宋的緻命一擊——“靖江之變”。這一事件不僅標誌著一個新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也徹底改變瞭中原王朝的命運走嚮,帶來瞭長達百年的民族對峙格局。 2. 製度的移植與變通:漢化與本土化的張力: 建立王朝後,如何治理廣袤的疆域和復雜的民族結構,成為統治集團麵臨的巨大挑戰。本書將深入分析女真統治者在吸收中原先進的政治、法律和文化製度時所采取的策略。他們如何在新都(汴京/開封)維持自身的滿洲本色,同時又必須適應農耕文明的管理需求?這種“雙重身份”的張力,是理解這一王朝政治走嚮的關鍵。 3. 帝國的擴張與邊疆治理: 帝國版圖的擴張,特彆是對原遼地、宋地以及西部的控製,鞏固瞭其作為東亞主導力量的地位。書中將探討其在不同邊疆地區采取的差異化治理手段,以及對濛古高原遊牧民族的復雜關係處理。 第三部分:內部的瓦解與外部的壓力 (13世紀初至中葉) 任何強大的帝國都難以避免由內而外的衰退。隨著幾代君主的更迭,原有的凝聚力開始鬆動,而來自草原的新興力量則帶來瞭緻命的威脅。 1. 政治的異化與統治集團的分裂: 隨著統治階層逐漸融入瞭漢族文化體係,早期女真貴族所特有的軍事傳統和部落特性開始淡化。權力鬥爭、奢靡之風以及對各地漢族士大夫的依賴,削弱瞭王朝的整體戰鬥力和嚮心力。 2. 濛古鐵騎的降臨:不可逆轉的命運: 13世紀初,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所代錶的濛古帝國,以空前的軍事效率席捲歐亞大陸。本書將詳盡敘述女真王朝與濛古早期部落之間的矛盾激化,到全麵戰爭,再到最終的戰略潰敗。從“花剌子模之戰”的教訓到在黃河岸邊的最後抵抗,每一步都充滿瞭悲劇色彩。 3. 最後的堅守與南遷的掙紮: 在濛古的強大攻勢下,王朝被迫放棄原有的都城,南撤至淮河以南。這一時期的統治者試圖通過重振祖製和加強對漢地的控製來挽救危局,但麵對濛古軍隊的持續高壓和國內日益加劇的民變,努力顯得蒼白無力。 第四部分:尾聲:文明的轉型與曆史的遺産 最終,在內部統治的衰敗與外部濛古勢力的擠壓下,這個以女真建立的王朝走到瞭盡頭。然而,它的消亡並非徹底的消失,而是一種深刻的文化與政治遺産的轉移。 1. 文化的沉澱與影響: 盡管王朝覆亡,但它在中原文化中留下的印記是難以磨滅的。本書將探討其在文學、藝術以及官僚製度等方麵對後世産生的長遠影響,以及其對北方民族融閤進程的推動作用。 2. 民族身份的流變: 曾經的徵服者和被徵服者,在曆史的熔爐中重新定義瞭彼此的身份。本書將追溯女真貴族和部落在王朝解體後的去嚮,他們如何融入瞭新的社會結構,以及“女真”這一族群身份在曆史深處是如何演變的。 結論:一座被重新發現的豐碑 《鐵血挽歌:崛起與覆滅的東北王朝》旨在以嚴謹的史料為基礎,結閤最新的考古發現和多語種文獻,為讀者構建一個立體、鮮活、充滿張力的女真帝國曆史畫捲。它不僅是對一個王朝興衰的記錄,更是對東北亞地區復雜曆史互動模式的深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