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作 译 者:范朝亮(John Fan) | ||||||||||||
| ||||||||||||
| 所属分类:大众 >> 艺术 >> 摄影摄像 | ||||||||||||
| 广告语: | ||||||||||||
| 纸质书定价:¥79.0 |
自然风光摄影是摄影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描述。成功的作品需要完善的技术,但更需要的是创意与构思。本书并不是用来讲解怎样拍摄的技术教程,它所叙述的是作者在摄影作品背后理性的思考和灵性的感知。从读者视觉的规律到构图规范的越,从现实的记录到情绪的表达,从摄影者的个性到人类的共性,从现实的时空到读者的意念,从时代的挑战到社会的责任,作者带你了解一个好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元素,尝试带你跨越自我的门槛,突破摄影手段的局限,去深度探索什么是摄影作品的灵魂,进而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对读者产生视觉的震撼与情感的交流。
第1篇构图与构思 001
第1章摄影的门槛002
摄影的器材002
摄影的装备004
左脑和右脑009
摄道如剑道011
第2章读者的视觉013
人眼的结构013
一秒钟的学问016
第3章框中的天地023
点024
线026
透视感030
画框032
细节和反差034
第4章规范的越039
对称与不对称039
视觉平衡041
内容决定形式045
第2篇空间与时间 051
第5章光影的流动052
拍什么?052
光的语言053
化腐朽为神奇057
第6章无穷的瞬息066
野生动物摄影的决定性瞬间066
风光摄影的决定性瞬间074
第7章见之所未见084
视觉的延伸084
视角的选择089
大自然的细节092
天地的乐章095
想象101
第8章自我的突破106
摄影之河106
突破摄影手法的局限114
反向的思维118
第3篇情感与表达 121
第9章个性的流露122
摄影的加减法122
摄影的主观性123
率性而为127
第10章人性的共鸣134
震撼力134
似曾相识的触动137
故事性141
第11章灵性的闪动146
爱的主题146
渴151
平安156
美158
听见心跳,再按快门159
第12章时代的印记164
时代的挑战164
零后期165
数码与胶片166
后期的尺度167
时代的印记170
后记感激的心怀175
| 作 译 者:云漫 | ||||||||||||
| ||||||||||||
| 所属分类:大众 >> 艺术 >> 摄影摄像 | ||||||||||||
| 广告语: | ||||||||||||
| 纸质书定价:¥128.0 |
本书希望能帮助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风光摄影爱好者或专业摄影师,让他们在思想、艺术和技术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本书试图系统、完整地从当代风光摄影的角度,详细地把在用光、构图、前期技术和后期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国际上前沿和关键的新思维方式、新想法和新技术带给大家。同时在文中穿插了大量实例、心得和前后期完整步骤,用以补充理论部分。不仅仅只是告诉读者去“怎么做”,更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只有这样,读者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在千变万化的自然风景里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拍摄到理想的作品。
01 思考篇 001
1.1 不一样的风景 002
1.2 旅游者视角和摄影师视角 004
1.3“可惜我们没有机会去这些地方” 014
1.4 风光摄影里的独创性 015
1.5 小景物,大风光 019
1.6 中式风光和西式风光的风格区别 022
1.7 我喜欢的风光摄影方式 025
02 基础篇 031
2.1 器材和设备 032
2.1.1 相机和镜头 032
2.1.2 支撑系统和其他附件 034
2.1.3 户外装备 036
2.1.4 后期计算机设备 039
2.2 关于数码摄影前后期的一些重要概念 041
2.2.1 文件格式 041
2.2.2 文件色彩深度 042
2.2.3 后期软件的选择 042
2.2.4 数码工作流程 043
2.2.5 色彩空间 043
2.2.6 色温和白平衡 044
2.2.7 直方图 045
2.2.8 衍射效应 048
2.2.9 测光方式的选择 049
2.2.10 避免相机抖动—遥控器、延时、反光板预升 049
2.2.11 动态范围和宽容度 049
2.2.12 电子前帘 050
2.2.13 ISO 不变性 050
03 前期篇 053
3.1 光线的色彩和形态 055
3.1.1 光线的色彩 055
3.1.2 光线的色温和白平衡设置 065
3.1.3 光线的形态 069
3.2 风光摄影的构图设计 118
3.2.1 简约还是复杂 118
3.2.2 一些实用的构图技巧 124
3.2.3 焦段的选择 141
3.2.4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162
04 后期篇 167
4.1 后期基本流程 170
4.2 一些Photoshop 中的重要概念 175
4.2.1 通道 175
4.2.2 图层 177
4.2.3 蒙版 181
4.2.4 选区和Alpha 通道 184
4.2.5 调整图层 189
4.3 曝光控制 195
4.3.1 曝光时间的长短 196
4.3.2 控制画面的光比 201
4.3.3 利用Photoshop 进行曝光合成 209
4.3.4 利用Lightroom进行自动曝光合成 214
4.4 噪点控制 219
4.4.1 数码传感器的噪声种类 219
4.4.2 噪点控制技术 220
4.5 图像锐化 232
4.5.1 锐化的基本原理—强化边缘对比 233
4.5.2 USM 锐化 233
4.5.3 避免锐化引起的光晕 237
4.5.4 多图层明度混合模式锐化 238
4.5.5 图像锐化的基本工作流程 241
4.6 照片合成技术 243
4.6.1 过时的景深表和焦距假设 244
4.6.2 景深合成 244
4.5.2 透视合成 257
4.5.3 大气透视渲染 259
4.5.4 高光渗透渲染 264
4.6 明度蒙版 268
4.6.1 明度蒙版的基本原理 268
4.6.2 创建更复杂的明度蒙版 273
4.7.3 使用本书提供的明度蒙版动作包 274
4.6.3 明度蒙版的作用 276
4.7.4 明度蒙版概念扩展 284
4.8 全景拼图 291
4.7.1 构图 292
4.7.2 宽幅拼图和宽幅相机的成像区别 292
4.7.3 前期考虑 293
4.7.4 后期处理 294
4.7.5 用移轴镜头和技术相机接片 301
05 专题篇 305
5.1 星空摄影 306
5.1.1 器材选择 307
5.1.2 星空摄影的技术挑战 310
5.1.3 星空片成败的关键:地面景物 313
5.1.4 星空照片的后期处理 3
收到这套书时,我真是又惊又喜,因为这不仅仅是两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首先拿起来的是那本《理性的灵动》,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质感,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反而让人对内容充满好奇。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摄影理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与细腻。他似乎总能用一种近乎哲学的深度去剖析光影、构图乃至色彩的本质,但奇怪的是,这种“理性”并没有让人感到枯燥或晦涩难懂。相反,作者总能巧妙地将复杂的概念用非常直观、生动的比喻串联起来,仿佛在引导我们进行一场思维的探险。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那些看似随意的快门背后,实则蕴含着对自然环境、甚至是对人类心理的深刻洞察。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拍好一张照片”,更是“如何带着思考去观察这个世界”。读完前半部分,我感觉自己的视角一下子被拓宽了,开始学着在日常的琐碎中寻找那些隐藏的秩序与美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技术堆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艺术的感性与科学的逻辑完美融合,提供了一套真正能让人“站得住脚”的审美框架。
评分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作者们在文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对摄影艺术近乎虔诚的态度。他们对待光影,就像对待生命一样,充满了尊重与敬畏。这使得整套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技术,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他们似乎都在向读者传达一个核心信息:好的摄影作品,首先源自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感悟的内心。那份“灵动”,恰恰是从深度的“理性”中孕育而出;那份“极致”,则是对大自然“语言”最真诚的回应。这种境界的传达,是冰冷的技术手册永远无法企及的。我感觉自己购买的不是两本书,而是一套完整的、指导我如何用更深刻、更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镜头、面对自然的心法。这对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创作方向,都将产生持续而积极的影响,它已经超越了“工具书”的范畴,升华为一种精神食粮。
评分另一本书,那本关于云漫和风光摄影的笔记,完全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更像是一次温暖而真诚的户外分享会。它的笔触轻快灵动,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想立刻背起行囊奔赴山野。作者似乎将他多年来与天地对话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倾注其中。我尤其喜欢他描述天气变化和光线转瞬即逝时的那种迫切与温柔。他没有过多地引用那些艰深的理论,而是聚焦于实践中的“临场反应”。比如,他是如何预判一场暴风雨来临前的光线特征,又是如何在清晨的薄雾中捕捉到空气的层次感。书里穿插的大量实景照片,不仅是作品展示,更像是教学步骤的视觉笔记,每一张图下方的文字,都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向导在耳边低语“看,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又是为什么”。这种毫无保留的分享,对于正在努力提升风光摄影技艺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饥似渴的养分。它让我意识到,技术只是工具,真正决定作品高度的,是摄影师对环境的“体感”和对瞬间的“把握”。这本书读完,感觉心灵都被大自然的野性力量涤荡了一番,充满了对未知旅途的向往。
评分这两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我注意到,它们在纸张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区分,这其实很微妙地暗示了阅读体验的不同。与第一本的沉稳内敛不同,关于风光的那本,似乎用了更具纹理感、更能体现照片质感的纸张,这使得那些壮阔的景色在手中阅读时,仿佛能隔着纸面感受到山间的湿气和拂面的风。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其中关于“极致之美”的章节。这里的“极致”并非指过度曝光或过度锐化后的那种虚假完美,而是对事物本质最纯粹的提炼。作者探讨了如何通过极简的构图来凸显主体,如何利用长曝光让时间凝固或流动,达到一种超脱现实的视觉震撼。这种对美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范畴,触及了精神层面。它促使我反思自己以往的拍摄习惯:是不是总想把所有东西都塞进画面里,反而失去了重点?这本书像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在追求“多”的同时,更要学会“舍”,那种大刀阔斧的取舍,才是通往真正审美高峰的关键路径。
评分这两套书籍的结合,构成了对我摄影学习道路上一个非常完整的闭环。如果说《理性的灵动》提供了“为什么”(理论基础和思考框架),那么《云漫的风光摄影手记》则提供了“怎么做”(实战技巧和心路历程)。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交替阅读两本书。比如,当我读到风光书中提到某个关于雾气捕捉的技巧时,我马上会翻回到理性那本书,去寻找支撑这个技巧背后的光线物理学原理。这种相互印证、相互强化的学习方式效率极高,让我避免了陷入纯粹的“模仿”陷阱。我以前可能只是机械地学习别人的参数设置,但现在,我开始能根据现场环境,自主地推导出最合适的处理方式。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不是简单地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自我演化的“方法论”。它鼓励读者成为一个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这种学习过程的深度和广度,是我在其他任何单一主题的摄影书籍中都未曾体验到的。
评分这是四光圈的杰作,正在准备拜读
评分一直想买这两本书终于到手啦。
评分一直想买这两本书终于到手啦。
评分书不错,就是角有点折了。
评分书不错,就是角有点折了。
评分书不错,就是角有点折了。
评分不错
评分好
评分非常好,内容丰富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