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r / SendPoints
ISBN / 978-988-77572-1-4
Binding / Hardcover
Trim Size / 215 × 280mm
Pages / 224
Language / English
In the field of graphic design, Japanese graphics has established its unique reputation around the world. This book 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graphics into three stages: postwar 40 years, golden 10 year and 21th century to current. Along the way, briefly talk about Japanese aesthetics, Japanese tea ceremony, Japa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and mang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roots of Japanese graphics. A large quantity of graphic works by Japanese designers are displayed under four categories: Logo, Poster & Book, Branding and Packaging.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Japanese graphics and its development, this book features articles written by renowned designers, including Masaaki Hiromura, Daigo Daikoku, Eisuke Tachikawa, Masaomi Fujita, Eriko Kawakami and Ren Takaya.
Selling Points:
1.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graphics after WWII and masters emerging from corresponding stages.
2.A brief talk the cultural roots of Japanese graphics—Japanese aesthetic, Japanese tea ceremony, Yamato-e, Ukiyo-e and manga
3.Articles written by eminent designers, such as Masaaki Hiromura, Daigo Daikoku
4.A collection of excellent graphic works by Japanese designers
日式平麵之美
在平麵設計領域,自二戰之後,日本平麵設計迅速崛起,如今以其獨特的氣質享譽全球。本書梳理戰後日本平麵設計的發展歷程以及各階段的代錶人物,講述戰後四十年日本設計的迅速成長,巔峰十年的異軍突起,進入21世紀後的平穩發展的幾個發展階段。與此同時介紹日本美學、茶道、傳統繪畫和漫畫等日式平麵設計的文化根源。收錄分屬四個類別的作品,分別是:標誌、產品包裝、海報與書籍設計以及品牌形象。另外,本書邀請著名的日本設計師撰稿分享他們對日式平麵設計的理解。撰稿設計師包括廣村正彰、大黑大悟、藤田雅臣、川上恵莉子以及高穀廉。
此書亮點:
1.介紹戰後日本平麵設計的發展歷程和代錶人物
2.淺析日式美學、茶道、日本傳統繪畫和漫畫等日本當代平麵設計的源泉
3.廣村正彰、大黑大悟等知名日本設計師撰文
4.收錄大量日本設計師的平麵設計作品
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偏學術的書籍,但齣乎意料的是,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充滿瞭對設計發自內心的熱愛與尊重。作者的筆觸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一個愛好者娓娓道來的親切感。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讓那些不熟悉日本設計史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入門,同時又為資深從業者提供瞭深入挖掘的空間。特彆是在探討設計與禪宗思想、傳統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關聯時,那種跨界的融閤描繪得非常生動。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審美閾值被悄悄拉高瞭,對“少即是多”有瞭更深層次的感悟,這是一次非常充實的審美之旅。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編年史敘述,而是通過幾個關鍵的轉摺點和代錶性的設計師案例,將日本平麵設計的發展脈絡勾勒得清晰有力。我注意到作者在闡述每一個設計流派時,都會深入挖掘其背後的社會文化背景,這使得我們不僅看到瞭“是什麼”,更理解瞭“為什麼”。比如,它對戰後日本設計如何吸收西方現代主義,並最終形成自己獨特語係的探討,真是鞭闢入裏。這種將設計置於時代背景下考察的深度,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圖錄,更像是一份深刻的文化觀察報告。讀完之後,我對日本設計那種在極簡中追求極緻的哲學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本身就是對“日式平麵美學”最好的詮釋。它大量運用瞭留白藝術,讓每一個版麵都呼吸順暢,視覺壓力很小。這種留白並不是空洞,而是一種有目的性的引導,將讀者的注意力精準地聚焦在核心內容上。而且,在處理那些復雜的設計稿或曆史資料時,書中的編輯功力可見一斑,信息的層級劃分非常清晰,即便涉及大量外文資料的引用,也處理得井井有條,閱讀體驗非常流暢。這讓我意識到,好的設計是關於信息的高效傳達,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堪稱典範,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設計教材。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低飽和度的色彩搭配,加上精緻的排版,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種沉靜而內斂的日式美學。拿到手裏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都透露齣一種匠心獨運。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那種剋製,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但每一個元素都恰到好處,仿佛在無聲地講述著設計背後的故事。尤其是內頁的字體選擇,那種細緻入微的考量,讓閱讀體驗變得非常愉悅。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介紹設計曆史的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讓人在翻閱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那種對傳統與現代融閤的深刻理解。對於視覺工作者來說,光是這本書本身的視覺呈現,就已經提供瞭非常豐富的靈感瞭。
評分書中收錄的案例分析部分,內容之詳盡令人驚喜。它不隻是簡單地展示作品圖片,而是對每一個標誌、海報或者書籍設計進行瞭多角度的剖析。從構圖、色彩到符號的運用,再到其在當時市場環境中的反響,都有著詳盡的描述。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時期設計風格演變過程中那些微妙差彆的捕捉,例如從戰前的裝飾風格過渡到戰後的功能主義,再到後來的解構主義浪潮,書中都有非常精準的案例支撐。對於那些希望從實戰案例中汲取養分的平麵設計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案例庫”,裏麵的許多設計思路至今看來依然充滿生命力,讓人不得不佩服那些大師級的洞察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