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有12位牛到飛齣天際的藝術大師,有12種精彩到爆棚的人生。是天纔,還是怪咖?誰是怪咖中的戰鬥機?答案就在書中……
◎ 超過180幅全彩圖片,圖文對照,大圖、小圖、細節圖樣樣都有!一本書妥妥點燃你的八卦之魂。
◎ 輕鬆幽默的對話式解讀,一掃生僻難懂的專業術語,枯燥的藝術史也變得超級有趣,一口氣讀完根本停不下來!
山田五郎,美術評論傢。1958年生於東京,在大阪長大。為學習電影考入上智大學新聞學專業,後因對西方美術史産生興趣,赴奧地利遊學。迴國後,進入齣版社,做瞭雜誌編輯。此後,以犀利的文筆介紹瞭美術、鍾錶、飲食、街道等方麵的內容。新作品有《從零開始學西方繪畫史》《銀座壽司》等。參演電視劇《漫步美術館、博物館》《齣沒!廣告街天國》等。
古山淳子,廣告文案撰稿人。生於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博報堂任職,後自立門戶。西方美術的門外漢。被輕鬆幽默地講解美術的山田五郎脫口秀吸引,與小和田愛、上地浩之等一起策劃瞭“變態美術館”活動,即古山作為美術館的見習研究員,嚮五郎館長請教的訪談活動。著有《幸福的深呼吸》、“噗噗日和”係列。
山田五郎,美術評論傢。1958年生於東京,在大阪長大。為學習電影考入上智大學新聞學專業,後因對西方美術史産生興趣,赴奧地利遊學。迴國後,進入齣版社,做瞭雜誌編輯。此後,以犀利的文筆介紹瞭美術、鍾錶、飲食、街道等方麵的內容。新作品有《從零開始學西方繪畫史》《銀座壽司》等。參演電視劇《漫步美術館、博物館》《齣沒!廣告街天國》等。
古山淳子,廣告文案撰稿人。生於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博報堂任職,後自立門戶。西方美術的門外漢。被輕鬆幽默地講解美術的山田五郎脫口秀吸引,與小和田愛、上地浩之等一起策劃瞭“變態美術館”活動,即古山作為美術館的見習研究員,嚮五郎館長請教的訪談活動。著有《幸福的深呼吸》、“噗噗日和”係列。
第—章 文藝復興三傑 誰變態!?………………………………007
文藝復興三傑, 究竟誰牛!?—009
達?芬奇竟是一夜爆紅!?—014
拉斐爾的 《骷髏 13》 式分工體製!?—017
米開朗基羅是個癡迷畫肌肉的工作狂!—026
達?芬奇的愛人是邪魅渣男?—032
名畫 《濛娜麗莎》 究竟好在哪裏?—034
讓買主提心吊膽的藝術傢—043
結論: 誰變態!?—051
第二章 誇張的巴洛剋 誰誇張?…………………………………063
奢華到爆! 繁復到爆! 戲劇性爆棚! 巴洛剋文化—064
色情? 不色情? 巴洛剋雕塑的戲劇性演繹—069
罪犯在左, 大師在右: 卡拉瓦喬的“ 光與影”—074
暗黑的背景纔能烘托齣光綫的強烈! 暗色調主義—082
聖母瑪利亞是爆乳女郎? 顛覆三觀的寫實錶現—089
過於功利!? 尼洛心中的偶像魯本斯—092
産量驚人的超級工廠。佛蘭德斯的石森章太郎?—098
肥褶子也有春天? 愛胖蘿莉! 愛畫“ 大屁股”的魯本斯—107
人生亦如畫, 明暗兩重天的畫傢! 倫勃朗—112
激發內心的陰暗麵!? 被詛咒的名畫—118
置之死地而後生!? 自畫像中顯現的作傢屬性—125
第三章 理性和現實 哪個更變態?…………………………………135
社會與藝術雙雙解體!? 動蕩時代造就的變態們—136
新古典主義的大 boss!?多米尼剋?安格爾—143
惡評不斷。安格爾被嫌棄的艱難歲月—147
時隔 55 年的復仇!? 安格爾始終如一的畫風—159
19 世紀的中二病!? 歐根?德拉剋羅瓦—166
與時俱進的評價! 寫實主義繪畫—171
德拉剋洛瓦和他的中二病小夥伴們—179
超自戀的左派帥哥! 居斯塔夫?庫爾貝—185
既然不被認可, 那就自己正名! 舉辦世界個人畫展—190
情欲與思想雙雙暴走! 革命傢庫爾貝—197
激烈辯論! 理想和現實, 哪個更變態?—210
第四章 名字是兩個字的印象派大咖 變態之王總決賽…………217
馬奈是“ 北野武”, 印象派是“ 北野武軍團”—218
維護傳統的反叛者! 驚世駭俗的《草地上的午餐》—221
堪比八點檔的狗血劇情! 馬奈的勁爆風流史—237
多到眼花的連作! 剋勞德?莫奈—255
印象派的“ 超級老爸”!? 莫奈的大傢族時代—263
《睡蓮》係列原本是寫給亡靈的安魂經!?—270
陰鬱、色情、變態!? 埃德加?德加—276
禿頂老頭效應凸顯的色情意味?—285
前方高能!? 德加身上體現的近代變態論—294
後記 即使是變態,“我們不一樣, 我們都很好”……………………307
即使是變態,“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好”
畫商小和田愛策劃瞭一個活動,讓我以訪談的形式,通俗易懂地給廣告文案撰稿人古山淳子講解西方繪畫史,我對“變態美術館”這個選題名稱錶示反對。理由有兩點:
第—點,本書的序言中已經提到過,如此稱呼對真正的變態未免唐突。拿我打個比方,我戴眼鏡是因為高度近視、散光和老花眼,而不是因為喜歡纔戴的。所以,每當看到眼睛好好的卻帶著副平光鏡充時髦的人時,我心裏總會有微妙的復雜情緒。同樣,為瞭達到娛樂目的,將患者本身無可奈何的病理學意義上的變態拿來做噱頭,對貨真價實的變態患者未免失禮。
第二點,對藝術傢是種冒犯。從這個選題名稱,也能感受到人們的一個思維定式—藝術傢裏怪咖多。這自然是一種偏見,藝術傢中更多的是三觀正常的人。
然而,這種“沒有惡意的冒犯”“毫無根據的偏見”,在輿論中幾乎成為常規認識,所以我也無意去指責小和田和古山二人。轉念一想,倒不如藉著這個機會,為矯正人們對變態和藝術傢的誤解和偏見,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雖然是件小事,但我還是請來瞭我當編輯時就對我頗為照顧的攝影大師伊島薰幫忙攝影,為麒麟的維生素飲料和小丸速食麵進行美術設計而一舉成名的藝術創作傢鞦山具義為我設計圖標,以及VoiceVision的上地浩之為我提建議。承濛大傢的費心,尤其是新銳廣告文案撰稿人古山女士充當“捧哏”,令我十分過意不去。
承濛大傢的無私奉獻,每迴訪談的參與者逐漸增多,得到Excite株式會社的田中都君和德永祥子君的幫助,會場也得以升級。我本人也通過尚未用熟的“臉書”,希望能讓更多的人關注這個訪談。之後,這個訪談得到鑽石社的土江英明先生的青目,在編輯田中幸宏先生的幫助下,將四次訪談活動的內容用紙質書的形式呈現齣來。在這裏我再次嚮參與訪談活動和圖書齣版的各位錶示由衷的感謝。
本書介紹的12位畫傢都有各自的變態之處。不過,變態的方麵各不相同。大傢在看他們的某幅作品時,或許會恍然大悟。
不過,若要恍然大悟,須得觀賞者與畫傢有同樣的變態之處。也就是說,畫傢與我們一樣,在某些方麵或者某種程度上有著小怪癖。正因為如此,我們纔能從那些年代久遠、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畫傢的作品或生活履曆中,産生共鳴。
藉用金子美玲的一句話,即使是變態,“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好”。今後如果有機會,我想說各種各樣的變態的優點。敬請期待《美術館裏聊怪咖》第二季的登場吧。
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新穎,它似乎不太關注那些教科書上反復強調的“偉大成就”,而是更熱衷於挖掘藝術傢們那些不為人知的“八卦”和“怪癖”。我特彆喜歡作者那種“吐槽”的口吻,他用一種非常現代、非常互聯網時代的語言風格,去解構那些經典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經常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我們今天看到的“傑作”,在當時可能隻是藝術傢一時興起或者情緒爆發的結果。這種“去神化”的過程,讓藝術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反而變得更加真實、更加有人情味。作者在梳理這些故事脈絡時,展現齣極高的專業素養,但呈現方式卻毫不說教,這一點非常難得。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提供的視角——它讓我學會瞭如何用一種“批判性”但又不失“溫情”的眼光去看待藝術史。它沒有把曆史上的藝術傢塑造成完美無瑕的聖人,而是展示瞭他們的復雜性、他們的弱點,以及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所付齣的巨大代價。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滿足於欣賞藝術作品錶麵的美感,我開始思考這些作品誕生的社會背景、藝術傢的心理狀態,甚至他們與贊助人之間微妙的權力關係。這種多層次的理解,極大地豐富瞭我的閱讀體驗。它不隻是告訴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問為什麼”,這對我未來接觸任何形式的文化産品,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評分最近讀到一本關於藝術的書,感覺真是大開眼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的藝術史著作那樣嚴肅刻闆,反而充滿瞭生活氣息和幽默感。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那些高高在上的藝術概念,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跟你娓娓道來。比如,談到某個印象派大師的作品時,他不會隻堆砌那些晦澀的理論,而是會像拉著你一起喝茶聊天一樣,分析畫作背後的那個“怪咖”生活。那種感覺就像是,你突然發現你一直仰望的藝術殿堂,其實也住著一群跟你我一樣,有各種奇思妙想和生活煩惱的“人”。這本書的文字非常流暢,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勁,甚至有時候會讓你忍不住笑齣聲來。它成功地打破瞭我對藝術的刻闆印象,讓我覺得藝術原來可以這麼有趣、這麼貼近生活。
評分從內容結構上看,這本書的編排非常具有巧思。它並非完全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而是像是在一個巨大的藝術“萬花筒”裏隨機抽取片段,然後用一條條有趣的主綫將它們串聯起來。這種跳躍式的敘事,反而更符閤現代人接收信息的習慣。你可能前一秒還在思考文藝復興時期某個雕塑的象徵意義,下一秒就被拉到瞭某個前衛藝術傢的行為藝術現場,感受那種強烈的衝擊力。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它能持續保持讀者的好奇心,讓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會爆齣什麼驚人的“內幕”。而且,作者在引述不同的觀點時,也體現瞭足夠的包容性,他似乎在鼓勵讀者自己去形成判斷,而不是被動接受單一的解讀,這一點非常值得稱贊。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極佳,讀起來有一種酣暢淋灕的感覺。它不是那種需要你一字一句精讀、反復揣摩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場精彩的脫口秀錶演。每個章節的過渡自然流暢,總能在我以為要深入到某個技術細節時,又突然轉嚮一個有趣的軼事,把我從沉悶中拉齣來。作者對不同藝術流派的理解非常深刻,但他巧妙地將這些復雜的理論融化在生動的敘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色彩理論的闡述,沒有用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通過描述畫傢在調色闆前糾結的細節來完成講解。這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識點,瞬間變得立體和鮮活,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站在瞭那個畫室裏,親身感受瞭創作時的掙紮與狂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