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元素、中国图像、中国美学的源代码
你能想象吗?我国唐代车轿的雍容华贵可甩十八世纪法国贵族的马车几条街、宋代女装的款式设计可让今日时装周的潮流设计师们相形见绌、文人学士们使用的餐具之精美堪比英国皇家御用品……这些图像与元素,在千余年的中国绘画经典中尽皆流传了下来。
2、高清完整的复制呈现
博物馆藏的原作我们无法随手把玩、窥其全貌;印刷品中的图片往往小而不精,无法展现细节。本丛书采用完整大图高清呈现:手端展开、纤毫毕现,连绵数米,一睹长卷全貌。
3、时尚现代的设计语言
丛书的设计借鉴了古代“经折装”简明直白的表现形式。
每卷的封面选用一种中国画颜料,专一单色呈现。赤金、花青、上朱、若叶……雅趣无穷。集中摆放时,看起来犹如一套中国画颜料色谱。
4、完整的出版规划
从画史上有名有姓的第yi人东晋顾恺之开始,历唐宋元明清,到现代徐悲鸿,以时间为线,历代绘画大师一览无余、尽在其中。
5、名家的推荐
数码图像呈现的细节、质地、幅面、气息,使所有昏暗的古画获得全新的观看机会。而且,每个人都能面对并拥有清晰的美术史文本,就在自己家里、手中,与辉煌的华夏绘画同在。
——陈丹青(作家、画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孙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千百年来,这些杰作征服了无数观众,已成为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东方文明的背景符号!
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亲近赏鉴。本丛书企望“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子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说起绘画大师,你的脑海里是否马上会出现毕加索、梵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要问起中国画的大师,除了历史课本上提到的聊聊数人,你还能想起谁?
事实上,千年绘画传承,我们拥有数不清的名画大家,只是长期以来,这些画作多在博物馆中,印刷品又少有高清大图,成系列的就更少。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它是一部图像版的中国绘画史,复制级高精印刷,多彩时尚设计,既可作为专业绘画者的临摹范本;也可作为美术爱好者的欣赏佳品;更可作为给自己、给朋友的艺术嘉赏,成为私家书房的精美陈设。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从画史上有名有姓的第yi人东晋顾恺之开始,历唐宋元明清,到现代徐悲鸿,遴选了中国绘画史上z优秀的大师及其原典。用高清细节破解中国元素、中国图像、中国式生活的美学“源代码”,以完整长卷展现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长卷经折装形式的精装画册全套共45册。多彩的封面设计,集中摆放时,看起来犹如一套中国画颜料色谱。从内容到形式,展示了一部图像版的中国绘画史。
从画史上有名有姓的第yi人东晋顾恺之开始,历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宋朝的宋徽宗、张择端、马远……元朝的赵孟頫、黄公望……明朝的文徵明、唐伯虎、徐渭……清朝的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到民国齐白石、现代徐悲鸿。遴选了历代中国绘画史上z优秀的大师。
<晋唐五代>
顾恺之·洛神赋图
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
周文矩·宫中图、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赵幹·江行初雪图
<宋元>
李成·寒鸦图、茂林远岫图
范宽·烟岚秋晓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
张激·白莲社图
赵佶·写生珍禽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李唐·江山小景图、采薇图
夏圭·溪山清远图
马远·春游赋诗图、溪山无尽图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牧溪·水墨写生图
钱选·花鸟图、山居图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水村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王蒙·太白山图
<明清现代>
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
沈周·青园图、盆菊幽赏图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
唐寅·溪山渔隐图
仇英·文姬归汉图
钱穀·梅花水仙图:《四清图》合卷
董其昌·潇湘白云图、荆溪招隐图
徐渭·杂花图
佚名·搜山图
何浩·万壑秋涛图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石涛·十六阿罗应真图
龚贤·千岩万壑图
恽寿平·百花图
李鱓·冷艳幽香图
郑板桥·荆棘丛兰图
齐白石·折枝花卉图、四色梅花图
徐悲鸿·春山驴背图、奔马图
这套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感受,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体验。当我翻开关于唐代吴道子或北宋范宽的作品解析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和审美取向。这些“大师原典”不仅仅是图册,它们是历史的切片,是古代中国人观察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虽然装帧宏大,但它真正打动我的,是那种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尊重。阅读它,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那些千年前的匠人和艺术家进行精神上的交流,理解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材料上,创造出无限的意境。这种精神上的充实感,是任何快餐式的文化产品都无法比拟的,它让人沉静下来,重新审视什么是真正的“美”与“永恒”。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实在太精美了,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房间的文化气息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特别是那个精装长卷的设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庄重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我记得我当时是冲着中信出版社的出版质量去的,他们家一向对经典著作的处理都很到位,这次的《中国美术史》自然也不例外。每一册的纸张手感都非常好,印刷色彩的还原度极高,看那些古代的壁画和绘画原作时,细节纤毫毕现,仿佛能触摸到颜料的肌理。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光是能拥有这样一套赏心悦目的藏书,就已经是一种极大的满足了。我尤其喜欢他们对古代卷轴画的处理方式,那种长卷展开的仪式感,是普通平装书完全无法比拟的。这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值得反复摩挲和珍藏。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这套书的期待值其实是比较高的,毕竟“全套45册”的分量摆在那里,感觉会非常庞大和学术化。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的文字表述其实相当具有亲和力。作者在阐述复杂的美学理论时,经常会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或者艺术家的轶事,这使得阅读过程一点都不枯燥。比如讲到某位名家作画时的心境,读起来就好像听一位资深教授在娓娓道来,而不是冷冰冰的学术报告。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书法与绘画关系的那几册,它们探讨了笔墨精神如何渗透到造型艺术中,拓宽了我对“美”的理解边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把高深的艺术理论转化为普通人可以理解和欣赏的内容,这份功力非常了不起。
评分我入手这套书主要是为了系统梳理一下中国古代绘画的演变脉络,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是那种零散的介绍,而是非常清晰地按照朝代更迭和流派发展来展开的。从早期的岩画遗迹到魏晋风骨的初步确立,再到唐宋绘画的巅峰,每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关键作品都有详尽的分析。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时期“士人画”和“院体画”的风格差异讲解得非常透彻,很多我以前困惑不解的审美趣味,通过书中的对比和论述,豁然开朗。它提供的那些专业术语解释也很精准,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我来说,减少了大量的查阅时间,让阅读的流畅性大大提高。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大师原典”的级别,学术性和可读性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
评分我最近正在做一个关于明清文人画的研究课题,这套书简直是我的“定海神针”。我注意到它在收录文献和图版时,非常注重“原典”的引用和展示,这一点非常关键。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普及读物往往只展示了精修过的、色彩可能失真的图片,但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很多相对原始的、具有文献价值的图版。这对于做研究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原图的细节往往隐藏着作者创作时的真实意图。更别提它在目录和索引方面的细致程度,查阅起来效率极高,省去了我翻遍各大博物馆网站去核对作品出处的麻烦。可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研究基础平台,为深入探究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思潮提供了坚实的文本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