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矿物的光学性质
1.晶形
2.颜色、多色性与吸收性
3.突起和糙面
4.解理和裂理
5.干涉色和双折射率
6.消光性质
7.延长符号
8.双晶
9.光性符号
10.光轴角
11.色散
12.光性方位
13.测定折射率
14.光性异常
15.光性与成分的关系
第二章 矿物的光性分类
第三章 不透明矿物
石墨
自然金
黄铁矿
磁黄铁矿
黄铜矿
方铅矿
辉钼矿
赤铁矿
磁铁矿
钛铁矿
铬铁矿
褐铁矿
铌铁矿一钽铁矿
晶质铀矿
第四章 均质矿物
蛋白石
萤石
方沸石
钾盐
方钠石族
方钠石
黝方石
蓝方石
青金石
白榴石
铯榴石
石盐
香花石
尖晶石
方镁石
石榴子石族
镁铝榴石
铁铝榴石
锰铝榴石
钙铝榴石
钙铁榴石
钙铬榴石
日光榴石
烧绿石
细晶石
方钍石
闪锌矿
钙钛矿
钛铌钙铈矿
金刚石
第五章 一轴晶矿物
方石英
霞石族
霞石
第六章 二轴晶矿物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 样品制备
附录B 鉴定表
附录C 矿物名称索引表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业界良心!我不得不提一下《晶体学原理与应用》的这版,简直是视觉享受。封面采用了那种哑光的材质,手感极佳,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内页的纸张质量也非常好,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插图和图表都极其精美且信息量巨大。很多复杂的晶体结构模型,不再是那种单调的线条图,而是用立体感极强的三维渲染图呈现出来,配合侧边详细的文字注释,连我这个对空间想象力不太自信的人,都能清晰地理解晶体内部的排列规律。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也颇具匠心,它没有一股脑把所有理论知识堆砌在一起,而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基础的对称性讲起,再逐步深入到衍射理论,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逻辑过渡。这使得学习过程非常顺畅,不会有“卡壳”的感觉。
评分天呐,我最近在整理书架时,无意间翻出了这本《岩石学基础导论》,真是一部宝藏!它不是那种硬邦邦的教科书,更像是带你进入地球深处探险的向导。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将那些抽象的岩石分类和形成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比如,书中对火成岩的形成过程的讲解,简直像在看一场史诗级的地质“烟火秀”,从岩浆的冷却速率到矿物的先后结晶,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让人忍不住想拿起一块花岗岩仔细端详一番。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实例,比如攀登某座火山时看到的玄武岩柱状节理,配上高清的照片,简直让人身临其境。对于我们这些对地球科学感兴趣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系统性和趣味性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它不会让你觉得晦涩难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切入点,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地质学知识体系。
评分说实话,我买《沉积学与地层学》这本书之前,对这个领域是完全陌生的,觉得无非就是沙子和泥巴的故事。然而,读完前三章后,我的世界观被颠覆了!作者的叙述角度非常独特,他不是简单地描述沉积物本身,而是将沉积过程置于一个宏大的时间尺度上进行探讨。书中对河流、湖泊、海洋环境的能量分析和沉积相的判别,讲解得细致入微。我尤其喜欢它对“相变”的论述,如何通过微小的地球化学指标和化石组合来重建数百万年前的环境,这简直像在做一场跨越时空的侦探工作。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毋庸置疑,但它的可读性却出奇地高,语言流畅,论证严谨却不失灵动。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地球表层过程,或者对古环境重建感兴趣的同行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我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把它作为我下一篇研究的理论基础框架了。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只罗列公式和定义,却缺乏实践指导的书籍敬而远之,但《地球化学基础》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地结合了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技术。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同位素地球化学在追踪物质来源和年龄测定中的应用,不仅解释了原理,还配有详细的实验流程示例和数据分析思路。对于正在进行实验分析的学生或者年轻研究者来说,这简直是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对几块我们采集的矿物样本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设想,发现思路豁然开朗。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写作手法,使得这本书的知识不仅“能用”,而且“好用”。它真正体现了现代地球科学强调的跨学科、重实证的研究精神。
评分这本书《矿物结构与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给我的感觉是“专业、严谨,且极具时代前沿性”。我之所以这么评价,是因为它成功地将基础的晶体化学知识,与目前最先进的矿物微区分析技术——电子探针(EPMA)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精细矿物成分定量分析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它对EPMA的原理、仪器的校准流程、标准样品的选择,乃至于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都有极其详尽的介绍。作者并没有回避复杂的技术细节,而是用清晰的图表和流程图,一步步引导读者掌握这项技术。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分析误差源”的讨论,非常坦诚地指出了不同操作环节可能引入的偏差,这对于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优化分析条件、如何科学地解释获得的能谱和波谱数据,都有了质的飞跃,这绝对是实验室必备的“武功秘籍”。
评分地质基本工具书,不多说,图件很多,但全是黑白的,小遗憾吧
评分版本:第三版 开本:16开
评分定价:58.00 语种:中文
评分这本只是印刷的封面升了级,内容和定价48的那本是一样的,建议买那一本,却贵了8元,不厚道,包装也不好,书都卷了一点角,不满意。“出版时间:2013-06-01”有错误。这才是本书的真实信息:王德滋, 谢磊 编著
评分标准书号:978-7-03-021291-7 装帧:平装
评分标准书号:978-7-03-021291-7 装帧:平装
评分责任编辑:罗吉 字数:412千字
评分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 沟通中达成共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⑤教学生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