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中国农业真相 |
| 定价 | 42.00 |
| ISBN | 9787301213322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臧云鹏 |
| 编号 | 1200384738 |
| 出版日期 | 2013-01-01 |
| 印刷日期 | 2013-01-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220.00千字 |
| 页数 | 250 |
| D1一章中美对决下的农业竞争 为英国市场而生的美国农业 巨量产能从天而降 倾销法案两遭柯立芝否决 胡佛抓住了牛鼻子:控制种植面积 罗斯福:把多余食品发给城市贫民 农业成为武器 D1二章大豆沦陷祭 疯狂芝加哥 价格过山车 压榨业沦陷 压榨企业为啥不买国产大豆? 从封杀到示诚 看起来很美的解决方案 中国数据中心谁来建 国际期货还有多远 真功夫还要靠自己 D1三章棉花配额之战 棉农:棉价太低 不赚钱 纺织企业:棉价太高 不赚钱 中国的五个竞争对手 都是补贴惹的祸 四个利益主体的微妙关系 “缺口论”打开国门 数据谜团 悲情2003 中储棉事件 低棉价才有出路 D1四章美国:用玉米打垮世界 2022年:当玉米统治世界 点燃农产品价格导火索 能源独立的观念催生了玉米乙醇 为高油价火上浇油又为哪般 用玉米输出通胀 木薯行动 D1五章挑战国j1a储备 益海嘉里叫板国j1a收购价 国储机构率先发难 国企停购的玄机 被挤出市场的县级粮库 1949年米棉之战 呼吁二次国企改革 D1六章到中国种地去! 恰帕斯起义 在莱阳种地的日本人 立松国彦的梦想 日本农业殖民史 世界海外屯田浪潮 走出去一定要双赢 D1七章种子的故事 “南袁北李”的辉煌回忆 业绩逆转的登海种业 学不到的研发 先锋带来的革命 一克种子一克金 超Yu0登海先锋 政策仍将收紧 D1八章转基因内幕 自杀的印度种棉农民 小白鼠实验的未解之谜 错误由政府承担 孟山都无罪 孟山都小史 进军中国路线图 虚掩的大门 '粮食法'彰显“中国态度” D1九章钾肥争夺战 苏联解体与中国崛起 中化与中农资的内战 三大钾肥联盟的同进退、共调产 三小联盟鼎足国内 商务部组织“大买家” 武四海上书** 关键时刻的打拼 “垄断”与1.7百分号的毛利润 大赢家PotashCorp 设立两种类型国企 D1十章饲料:另一种玩法 从饲料切入“咽喉” 目标锁定六和 三井战略VS刘永好战略 铁矿石谈判中的“三井方法” 一美元亏损与垄断“商” 复制不来的综合商社 刚刚开始的布局 D1十一章肉业惊魂 对赌雨润输亦赢 “斩首”双汇为哪般 高盛是谁 说服中国不如“操纵”中国 高盛式危险 “潜鲸”在行动 D1十二章猪魔咒 高盛养猪 原来虚惊一场 到中国养猪去吧 利润90百分号! 艾格菲没能成为“猪坚强” 时代变了 刘永好的“万言书” 规模化养殖与粮食安全 良种补贴补的都是洋猪 保护中国种猪 外资竟比国人热情高 宏观调控之“猪魔咒” D1十三章*痛苦的“*后一千米” 黑石闪电来去寿光批发市场 中国批发业大门洞开 批发市场究竟是做企业还是做公益 家乐福成了“周扒皮” 家乐福是怎样“堕落”的 错综复杂的商超利益链 自建终端的困局 相关立法时不我待 跋 |
| 臧云鹏 中国农业问题专家。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93年走出部委大院 投身新闻界达10年之久 曾任靠前知名大农业产经媒体'大生'杂志总编 长期关注靠前资本在中国农业各领域的运作问题。后从事出版 有'华为真相'、'德隆内幕'问世 两书获“*受中国企业家欢迎图书”**名和**0名。 |
| 2010年 *国进口大豆5480万吨 80百分号来自美国; *国食用油市场 65百分号以上的份额掌握在外资手中; 2011年 *国进口棉花336.38吨; 2010年 美国“先玉335”玉米种的播种面积占*国玉米播种总面积的13百分号; *国每年生产化肥消耗1000多万吨钾盐 其中600多万吨依赖进口; 一粒洋种子 竟然可以卖出金子的价格; …… 现在 *国农业门户洞开 外资凶猛来袭 大豆、棉花、玉米、猪肉、钾肥、农地、种子、农药、转基因、粮仓等农业产业链将无一幸免。 我们将如何接招? 在'*国农业真相'中 臧云鹏先生将自己十年来关注*国农业与外资关系的成果做了完整的汇总和独到的分析 带领读者逐一见识了*国农业各个产业链被外资控制和渗透的现状 其真相读来 让人触目惊心。 |
接着是那本关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史诗巨著,它讲述的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将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的所有关键节点串联成一条清晰的、脉络分明的叙事长河。阅读的过程,就像是登上了一座时间瞭望塔,俯瞰着我们这个物种是如何从非洲的边缘地带一步步摸索着建立起复杂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经济体系。最震撼我的地方在于,作者极其犀利地指出了“虚构故事”——比如国家、金钱、人权——在构建大规模协作中的核心作用。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客观存在”,在作者的笔下,被揭示为是想象力的伟大产物。这种洞察力,让我开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新闻、广告乃至我们每天参与的集体活动,一切都变得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更显出其脆弱性。
评分《必然》这本书,则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张未来世界的路线图,用一种近乎宿命论的口吻,阐述着科技进步的底层逻辑是不可逆转的。它没有过多纠缠于某个具体的技术细节,而是专注于揭示那些驱动变革的“力量”。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将复杂趋势提炼成简洁观点的能力,仿佛所有的混乱都归于了某种清晰的、可预测的模式之下。每当现实世界发生新的技术突破时,我总会回想起书中的论断,发现它们早已被预言。这种“被预知感”带来的冲击力非常强,让你不再将科技视为孤立的奇迹,而是看作一个巨大系统自我演化的必然结果。它教会我如何透过眼前的喧嚣,去捕捉那些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隐形齿轮。
评分哇,这四本书的组合简直是思想的盛宴!我最近沉浸在阅读的狂潮中,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不断地拓宽。首先,光是看到《未来简史》这个名字,我就忍不住开始思考我们这个物种到底要往何处去。作者对于“数据主义”的描绘,那种将生命视为算法,将人类的未来建立在数据流之上的观点,着实让我感到一丝不安,但也无比着迷。它不是那种提供明确答案的教科书,更像是一剂强力的思想兴奋剂,逼迫你跳出日常的琐碎,去审视宏大的时间尺度。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叙事风格,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的科技爆炸,让人不得不正视那些我们常常选择性忽略的伦理困境。读完之后,你可能会发现,你对“活着”这件事的理解,都悄然发生了位移。那种对“智人”身份的解构和重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思想实验。
评分而关于“失控”的探讨,则像是一剂必要的清醒剂。当我们在为各种前沿技术欢呼雀跃时,这本书却冷静地将我们拉回现实,聚焦于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风险领域。它不再是乐观地描绘未来,而是严谨地分析在高度互联、复杂性爆炸的系统下,人类的控制力是如何被稀释和削弱的。我感受到的不是恐慌,而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它让我明白,技术的进步往往快于我们制定相应规则和伦理框架的速度。这种对“黑天鹅”事件的系统性梳理,迫使人去思考,在追求效率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超预期。这种对系统风险的深度剖析,是任何肤浅的技术乐观主义都无法比拟的深度。
评分将这四本书放在一起阅读,简直是一场关于“人”的终极辩论。从最初作为一种生物的起源,到构建宏大叙事实现群体协作,再到面对数据洪流和技术加速下的未来选择,直至最终对失控风险的警惕,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闭环的思维链条。这种阅读体验的价值,不在于记住某一个具体的结论,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一套分析世界的底层逻辑工具箱。它让你从被动接受信息的“消费者”转变为主动质疑和构建认知的“思想探险家”。每翻过一页,都感觉像是给自己的世界观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装系统。这绝对不是那种读完就扔的休闲读物,而是需要反复咀嚼、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印证的智力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