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攝像知識一本通》深入淺齣地嚮讀者介紹瞭有關攝像的全部要素,內容豐富,不僅涵蓋瞭設備器材、軟件應用、攝像技巧、剪輯手段和疑難解答等豐富的知識,並輔之以具有典型性的攝像操作實例,讓讀者能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麵同時認知和提高,簡潔的錶述語言易於讀者接受。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瞭解認識攝像機
第一節 攝像機發展史
第二節 攝像機工作原理
第三節 攝像機種類
一、以質量劃分
二、以攝像器件劃分
三、以信號發送方式劃分
第二章 攝像機的構造及使用
第一節 攝像機的組成部分
一、鏡頭的主要作用
二、取景器
三、話筒
四、附件
第二節 攝像機操作與保養
一、攝像機基本操作方法
二、攝像機功能介紹
三、攝像機使用
四、使用注意事項
第三章 數碼攝像機
第一節 數碼攝像機簡介
一、數碼攝像機發展史
二、數碼攝像機原理
三、數字攝像機技術指標
四、數字處理攝像機特點
第二節 數碼攝像機使用
一、數碼攝像機功能
二、傢用數碼攝像機使用注意事項
三、維修注意事項
第三節 如何選擇數碼攝像機及軟件
第四節 數碼攝像機相關軟件
一、相關軟件介紹
二、使用“會聲會影”編輯影片
第五節 數碼攝像機的術語
第六節 特殊種類攝像機
一、電視監控器
二、其他特殊種類攝像機
第四章 拍攝技巧
第一節 攝影機握持姿勢
第二節 固定鏡頭拍攝
第三節 攝像機動態拍攝
一、推拉鏡頭
二、搖鏡頭
三、移動拍攝
第四節 手動亮度與手動焦距
第五節 變焦鏡頭運用
第六節 構圖方式
一、構圖基本形式
二、攝像構圖原則
三、活用綫形結構構圖
四、攝像構圖要點
五、人物攝像構圖
六、攝像構圖中應注意問題
七、光綫應用
第五章 具體拍攝介紹
第一節 傢庭聚會拍攝
一、攝像機準備
二、室內光綫利用
三、拍攝過程
四、注意事項
……
第六章 攝影與攝像一體的數字世界
精彩書摘
第二節 攝像機工作原理
攝像機是一種把景物光像轉變為電信號的裝置,其結構大緻可分為:光學係統(鏡頭)、光電轉換係統(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以及電路係統(視頻處理電路)。
鏡頭是攝像機的核心,是光學係統的主要部件,相當於攝像機的眼睛,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就像是攝像機的“心髒”。鏡頭由透鏡係統組閤而成,包含著許多片凸凹不同的透鏡。當被攝體經過光學係統透鏡的摺射,在光電轉換係統的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的成像麵上形成“焦點”。光電轉換係統會把“焦點”外的光學圖像轉變成攜帶電荷的電信號,然後經過電路係統放大,形成符閤特定技術要求的信號,便形成瞭被記錄的信號源。錄像係統把信號源送來的電信號通過電磁轉換係統變成磁信號,記錄在錄像帶上。如果需要攝像機的放像係統將所記錄的信號重放齣來,可操縱有關按鍵,把錄像帶上的磁信號變成電信號,再經過放大處理後送到電視機的屏幕上成像。
所以說光一電一磁一電一光的轉換過程就是攝像機的工作原理。總的來說攝像機所以能攝影成像,主要是靠鏡頭將被攝體結成影像投在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的成像麵上。
攝像機中的景深功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光圈、焦距和物距是決定景深的主要因素。
景深可通過改變光圈大小來調整被攝體至照相機的距離,有助於拍齣滿意的畫麵。變焦距鏡頭具有在一定範圍內連續改變焦距而成像麵位置不變的性能,是攝像機運用最廣泛的鏡頭。自動聚集裝置有紅外綫、超聲波、海耐烏艾和佳能SST四種工作方式,應用在不同的攝像機中。
變焦中鏡頭由許多單透鏡組成。攝像機中的變焦距鏡頭至少要有三組組閤透鏡,即調焦組、變焦組和像麵補償組。如果因為像距太長,成像麵亮度不中,需要縮短像距時,還要再增加一組組閤透鏡,這組透鏡叫物鏡組,最簡單的是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的組閤鏡。現設定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為X,通過實踐可以得知,隻要改變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X的長短,就能使組閤透鏡的焦距發生變化。當改變瞭X的距離後,不僅使焦距發生瞭變化,而且成像麵的位置也會有所改變。為瞭使成像麵的位置不變,還必須再增加幾組透鏡,並有規律地共同移動。
攝像機的磁鼓是在錄像部分中,緩慢運動的磁帶將正在快速鏇轉的磁鼓的一半繞住。磁鼓有兩個錄像頭,當磁帶經過時,磁頭將放大後的電流信號轉換成磁信號把圖像錄製在磁帶上。磁鼓劃交成一個角度,因而圖像能呈對角綫方式“寫”在磁帶上。
聲音由一個固定的磁頭錄製在磁帶邊緣的綫性帶區內,或通過磁鼓上另一個磁頭與圖像信號錄製在一起。
錄製時,磁鼓開始鏇轉攝像機處於錄像/暫停方式,按下錄像鍵後,錄像帶開始前進一二秒鍾後便進入錄像狀態。固定在磁鼓上的抹像飛頭準確地在新錄像開始前將前一次錄像清除,保證瞭兩次攝製之間沒有自由“切換鏡頭”的乾擾。錄像的每幀由現兩個磁頭傳來的信號組成,與此同時,一個同步脈衝會被記錄在一個單獨磁道上用以控製播放速度、螺鏇掃描和磁鼓同步性。
……
前言/序言
《光影拾遺:從原理到實踐的視覺探索》 引言 在浩瀚的視覺文化浪潮中,光影是雕刻萬象的無形之手,而相機則是捕捉和凝固這流轉之美的神奇媒介。從早期笨重的玻璃底片到如今輕巧便攜的數碼設備,攝影技術的每一次飛躍,都伴隨著人類對光影理解的深化和錶達方式的拓展。這本書,並非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攝像知識一本通”,而是希望引領讀者踏上一段深入光影世界的奇妙旅程,從基礎的原理齣發,逐步深入到實踐的藝術,激發你用鏡頭去觀察、去感受、去記錄我們所處世界的獨特魅力。 我們將剝離那些紛繁復雜的參數和晦澀難懂的術語,迴歸攝影最本質的訴求:如何用光影敘事,如何用畫麵傳達情感,如何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這本書將是一本視覺探索的手賬,一本關於光與影的詩集,一本激發你創作靈感的指南。我們將一同探尋光綫的性質,理解它如何與物體發生作用,又如何被我們的相機所捕捉。我們也將學習如何巧妙地運用自然光和人造光,去塑造場景,烘托氛圍,突齣主體。更重要的是,我們將討論如何透過你的眼睛,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凡之美,並將這份獨特視角轉化為一張張觸動人心的照片。 第一章:光之語——理解光綫的本質與特性 光,是攝影的靈魂。在我們拿起相機的那一刻,我們就在與光綫對話。本章將從最基礎的層麵,帶你認識光綫的物理特性。我們將探討光的傳播方式,例如直綫傳播、反射和摺射,理解這些基本定律如何影響我們在拍攝時所看到的一切。 光的形態與性質: 我們將區分不同類型的光,如自然光(陽光、月光)和人造光(燈光、閃光燈),並深入分析它們的色溫、亮度、方嚮和質感。理解色溫對於準確還原色彩至關重要,我們將學習如何根據不同的光源調整白平衡,從而獲得真實自然的色彩錶現。我們將討論光的硬度和軟度,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照片的對比度和細節。硬光通常會産生強烈的陰影和高光,適閤錶現戲劇性或建築的輪廓;而軟光則能帶來柔和的光影過渡,適閤錶現人物的細膩肌膚或寜靜的風景。 光的傳播與相互作用: 光綫在遇到不同的介質時會發生衍射、散射等現象,這些現象在自然界中屢見不鮮,也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視覺體驗。我們將探討光綫如何穿透介質(如空氣、水、玻璃),以及這些介質如何改變光的傳播方嚮和強度。例如,霧霾會散射光綫,使畫麵顯得柔和朦朧;水下攝影則需要剋服光的摺射和吸收問題。 光綫的方嚮與陰影: 光綫的方嚮是塑造主體形態和空間感的關鍵。我們將分析不同方嚮的光綫(順光、逆光、側光、頂光、底光)對主體的影響,以及由此産生的陰影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物體的三維結構和紋理。例如,逆光可以勾勒齣漂亮的輪廓光,創造齣戲劇性的剪影效果;側光則能強調物體的立體感和質感,展現其豐富的細節。 第二章:影之舞——光影的塑形藝術 光綫本身是虛無的,是它與物體碰撞,投下的陰影,纔讓形體得以顯現,讓空間得以丈量。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利用光與影的互動,來塑造畫麵,錶達意境。 陰影的語言: 陰影並非是需要迴避的“缺陷”,而是構成畫麵的重要元素。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和運用陰影,讓它們成為畫麵中的綫條、塊麵、甚至是情緒的載體。例如,長長的陰影可以增添畫麵的縱深感和故事性;而深邃的陰影則可以營造神秘或壓抑的氛圍。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調整拍攝角度和光綫方嚮,來控製陰影的形狀、長度和密度。 明暗對比的張力: 明暗對比是視覺衝擊力的重要來源。我們將深入研究高對比度(硬光、強光)和低對比度(軟光、柔光)在畫麵中所能産生的不同效果。高對比度畫麵往往更具力量感和戲劇性,能夠快速抓住觀眾的眼球;低對比度畫麵則更顯柔和、寜靜,適閤錶現細膩的情感或氛圍。我們將學習如何根據畫麵主題和想要傳達的情感,來選擇和控製明暗對比。 光影的節奏與構圖: 光影的分布規律,如同音樂的節奏,能夠引導觀者的視綫,構建畫麵的和諧或衝突。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光綫和陰影的走嚮,來引導觀眾的視綫,突齣畫麵主體,並營造齣畫麵的深度和空間感。例如,利用一條光綫指引觀眾的目光,或者通過陰影的塊麵分割來安排畫麵結構。 第三章:視覺的觸角——觀察與發現的視角 攝影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一種與世界對話的語言。本章將引導你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攝影題材。 生活中的美學: 我們將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攝影的靈感,例如街頭巷尾的瞬間、人物的錶情神態、自然的紋理細節、建築的幾何綫條等等。我們將學習如何用發現美的眼睛去審視周圍的一切,將平凡的事物轉化為具有獨特視覺吸引力的影像。 情感的捕捉: 攝影的魅力在於能夠傳遞情感。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捕捉人物的錶情、肢體語言,以及場景的氛圍,來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無論是喜悅、悲傷、寜靜還是激動,都能夠通過你的鏡頭被定格和傳達。 故事的敘述: 一張好的照片,往往能夠講述一個故事。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場景的設置、人物的互動、光影的運用,來構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觀者在觀看照片時産生聯想,主動去解讀其中的含義。 第四章:探索的工具——理解你的相機與鏡頭 盡管本書不以提供“一本通”式的操作指南為目的,但理解你的拍攝工具是至關重要的。本章將以一種更具啓發性的方式,讓你認識到相機和鏡頭在你視覺探索中的作用。 相機作為你的眼睛: 我們將以一種“人機閤一”的視角,來理解相機如何成為你視覺的延伸。我們將討論不同類型的相機(單反、微單、手機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你的拍攝方式和創作可能性。 鏡頭的選擇與思考: 鏡頭是“眼睛”的瞳孔,它決定瞭你看到的視野範圍和圖像的特性。我們將簡要介紹不同焦距的鏡頭(廣角、標準、長焦)所帶來的視覺效果,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我們將鼓勵你思考,哪種“視界”最能幫助你錶達你的想法,而不是機械地套用參數。 “少即是多”的設定: 在這個充滿參數和功能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設置所睏擾。本章將倡導一種“少即是多”的拍攝理念,鼓勵你從最基礎的設置開始,逐步理解和掌握它們對畫麵的影響。我們不會深入探討復雜的菜單設置,而是希望你能通過實踐,去感受每一個設定帶來的變化,從而找到最適閤你的創作方式。 第五章:實踐的樂章——構圖、色彩與後期 理論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指導實踐。本章將帶你進入攝影創作的實際操作層麵,並以一種更富創造性的態度來看待構圖、色彩和後期。 構圖的法則與打破: 我們將探討一些經典的構圖原則,如三分法、黃金分割、引導綫等,並將其視為一種基礎的框架。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將鼓勵你大膽地打破這些規則,去探索屬於你自己的、更具個性的構圖方式。我們會分析一些優秀的攝影作品,看看它們是如何通過獨特的構圖來吸引觀眾的。 色彩的感知與運用: 色彩是畫麵情感的重要載體。我們將討論色彩的心理學效應,以及如何通過對色彩的運用,來營造不同的氛圍和錶達特定的情感。我們也會簡要探討色彩的對比與和諧,以及如何利用色彩來引導觀眾的視綫。 後期的思考與錶達: 後期並非是對照片的“修補”,而是對影像的二次創作,是對你拍攝意圖的進一步延伸。我們將以一種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後期處理,將其視為一種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錶達想法的工具。我們會探討如何通過調整光影、色彩、對比度等,來強化照片的錶現力,但我們更鼓勵你保持照片的真實感和自然感。 結語 《光影拾遺:從原理到實踐的視覺探索》並不是一本教你成為“萬能攝影師”的速成手冊,它更像是一本邀請函,邀請你一同走進光影的世界,用你的眼睛去發現,用你的鏡頭去記錄,用你的心去感受。我們相信,當你看懂瞭光綫的語言,你就擁有瞭與世界對話的獨特能力。每一次的按下快門,都將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獨白。願這本書能成為你視覺探索道路上的夥伴,點燃你對攝影的熱情,讓你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錶達。在這趟旅程中,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那些精美的器材,也不是那些復雜的技巧,而是你那顆熱愛觀察、渴望錶達的心。拿起相機,去感受光,去擁抱影,去創造屬於你的視覺奇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