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词又称“诗馀”、“长短句”,有固定的词牌。风格独特:一是合音律;二是含蓄。“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以晏殊、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南宋时期。风格流派以婉约、豪放二派为主。婉约派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使人莫名的惆怅;豪放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令人何等的激昂!
《宋词三百首》为词学大师朱孝臧(又号疆村)选编,是流传最广的、影响最大的宋词选本。初版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录词人88家词300首。后唐圭璋笺注本(1934年)删词人6家词28首,另增11首,只存词283首,后又增补2首,共为285首。《“尚雅”国学经典书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1辑):宋词三百首(第2版)》提供了三个版本的全部88家词人,313首词,可视为《宋词三百首》之全本!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卷
1 宴山亭(裁剪冰绡)
2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3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 苏幕遮(碧云天)
5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6 千秋岁(数声韪鹅)
7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8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9 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10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11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12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1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4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5 清平乐(红笺小字)
16 清平乐(金风细细)
17 木兰花(燕鸿过後莺归去)
18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19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20 踏莎行(祖席离歌)
21 踏莎行(小径红稀)
22 踏莎行(碧海无波)
23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24 凤箫吟(锁离愁)
25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26 采桑子(群芳过後西湖好)
27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28 踏莎行(候馆梅残)
29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0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31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32 木兰花(别後不知君远近)
33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34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35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36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37 多 丽(想人生)
38 曲玉管(陇首云飞)
39 雨霖铃(寒蝉凄切)
40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41 采莲令(月华收)
42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43 定风波(自春来)
44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45 戚 氏(晚秋天)
46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47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48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9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附录1 疆村重编本增补十一首词
附录2 疆村三编本增补二首词
词人谱
前言/序言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面对滚滚的世界潮流,不少有识之士發现被国际化的中国正面临着丧失本土文化之危机。十几年来,南怀瑾大师发起的“全球儿童读经”已经从开始时的“该不该读经典”大讨论演变到后来的“怎么读经典”,然后又演变为现在的“成人读经典”,大有“全民读经典”的趋势,放眼各地兴起的“书院热”、“国学热”,无不说明以国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然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要想在这次世界浪潮中居于主导地位,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
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形成的文化,它既是历史發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文化进步的智慧源泉。中华传统文化伦理思想贯穿始终: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在文学艺术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对真理的思辨和追求。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是优秀的文化。
1988年,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發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大厅里赫然书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
早在2003年,我深受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老师的影响,着力于辅导女儿邓雅文等三位小朋友背经,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们就已熟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唐诗三百首》《诗经》等经典,当时找不到一套好的教材,我便决心自编一套通合他们的教材。
面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积累下来的经典,我们从经、史、子、集中精选了四十五种典籍作为“新月经典”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儿童读本”,分四辑陆续出版,并对其中二十种经典录制了配音CD。新书甫一推出,就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并有多家媒体报道或發表了专访等。其中《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老子·大学·中庸》等更是先后登上畅销图书排行榜,特别是《论语》,还登上了《南方都市报》2004年、2005年畅销书排行总榜。图书甚至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无数的读者来电来信给予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回顾这几年的经典注释工作,真可谓:七年辛苦不寻常!我们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参照最新研究成果,力争做到每个字从注释到注音都有出处,所选的必是全本,每次重印时都会将登现的错误更正,这样我们奉献给读者的图书才符合“精”、“准”、“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套经典才能在目前良莠不齐的图书市场受到读者的欢迎。
《宋词三百首》:一场穿越千年的婉约与豪迈的文化盛宴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星空中,宋词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尚雅》国学经典书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2版)之《宋词三百首》,正是精选了这三百年间涌现的精华篇章,以严谨的校勘、清晰的注音、详实的注释,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婉约与豪迈的文化盛宴。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瑰宝的集萃,更是一扇窥探宋代社会风貌、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窗口。 一、 精选三百,臻于至善 《宋词三百首》的选本,历经数代学人的梳理与考订,已成为宋词普及与研究的基石。本书所收录的近三百首词作,皆为历代传诵不衰、艺术价值极高的名篇。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到豪放派的巨擘苏轼、辛弃疾,再到易安词的细腻工整、稼轩词的慷慨激荡,抑或是秦观的缠绵悱恻、陆游的爱国情深,无不囊括其中。每一首词,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宋代文学的辉煌篇章。 本书的编纂者,深谙宋词的精髓与价值,力求选本的权威性与全面性。在广泛参考历代权威宋词选本的基础上,本书依据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对词作的作者、出处、时代等进行了严谨的考证,确保了选本的准确与可靠。篇章的编排,亦是匠心独运,既考虑了词人的代表性,也兼顾了词风的多样性,使读者能够系统地领略宋词艺术的丰富内涵。 二、 注音精准,朗朗上口 对于许多读者而言,古文的阅读障碍往往在于其读音。本书深谙此道,特为每一首词都配以准确的注音。注音采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力求符合宋代词人创作时可能采用的语音,同时也便于现代读者理解和朗读。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对宋词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都能通过精准的注音,体会词句的音韵之美,感受其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注音的准确性,是保证阅读体验的基础。《尚雅》团队在注音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参考了音韵学、词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意见,力求将最贴近古音的读法呈现给读者。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准确地诵读宋词,更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词句的意蕴,感受词人遣词造句的妙处。例如,对于一些容易读错的字,或是古今语音差异较大的字,本书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力求做到字字准确,声声入耳。 三、 释义详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而,对于深邃的古文,若无指引,其义往往难以全然领会。《宋词三百首》的另一大亮点,便是其详尽的注释。每一首词的注释,都力求深入浅出,既解释了字词的含义,也阐明了典故的出处,更点拨了词句的深层意蕴。 本书的注释,并非简单的字词堆砌,而是融汇了丰富的文学、历史、文化知识。对于一些具有时代背景或文化象征意义的词语,注释会追溯其源头,解释其在宋代社会中的含义。例如,提及“杨柳”、“落花”等意象,注释会结合当时的诗词传统,分析其所承载的离愁别绪、时光易逝的情感。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典故,注释会进行详细的解释,让读者不再因不熟悉典故而影响对词作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本书的注释还会引导读者体会词作的情感和艺术技巧。例如,在解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注释会引导读者体会豪迈的气魄,分析其对历史人物的想象,以及词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在品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注释会深入剖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运用,揭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这种深入的解读,不仅能让读者“知其然”,更能让他们“知其所以然”,真正领略宋词的艺术魅力。 四、 跨越时空,触摸宋代的心灵 阅读《宋词三百首》,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时光之门,让我们得以跨越千年的时空,触摸宋代文人的心灵。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尤其适合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婉转。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内容之广泛,情感之丰富,艺术之精湛,皆令人叹为观止。 词中的山水风光,让我们领略北宋繁华都城的烟柳画卷,也感受南宋江山破碎的悲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对月寄情,怀念亲人,道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普世情感。《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描绘边塞风光,抒发报国之志,展现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与壮阔。 词中的儿女情长,既有柳永笔下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别哀愁,也有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闺中情态,更有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真挚情意。这些情感,或缠绵悱恻,或悲切哀婉,或甜蜜温馨,都深深地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词中的家国情怀,更是宋代士人心忧天下的真实写照。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辛弃疾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些词作,在婉转的旋律中,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激励着后人。 五、 传承经典,重塑文化生命力 《尚雅》国学经典书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2版)之《宋词三百首》,不仅仅是对经典的一次呈现,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容易被浮躁的外物所裹挟,而经典的阅读,恰恰能让我们慢下来,沉淀下来,汲取智慧,滋养心灵。 本书的出版,旨在让更多人能够走进宋词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通过精准的注音和详实的注释,我们希望能够降低阅读门槛,让青少年、初学者也能轻松地领略宋词的艺术价值。同时,本书的严谨校勘和学术性,也能够满足研究者和资深爱好者的需求。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宋词,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更能够涵养我们的气质,拓展我们的视野。在品读那些优美的词句时,我们也在潜移默化地学习古人的智慧、情感与审美。 结语 《尚雅》国学经典书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2版):《宋词三百首》,是一部值得珍藏的经典之作。它如同一位博学多才的良师益友,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宋代的文学殿堂,感受那份独特的婉约与豪迈,品味那份深沉的情感与智慧。无论是作为自我修养的读物,还是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它都将是您绝佳的选择。让我们一起,在这三百首词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与共鸣,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在今日依然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