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演義》是古典文學入門必讀。世界華文大師王鼎鈞先生為讀者化講李白、蘇軾、韓愈、柳宗元、陶淵明、範仲淹、王安石、駱賓王作者等名傢名篇。
閱讀《古文觀止演義》,為迴歸經典的文化閱讀提供大餐,讓快節奏的現代人,享受古代美文的精神滋養;為文字工作者找到汲取古典文學營養的門徑,並把漸行漸遠的古典語式轉化為今天的寫作技能,改變粗糲的文風,使文筆典雅,獲得與世界對話的資格;為從事文學創作的年輕人,提供一扇閱讀與接受古文的窗口,讓文學人在領略大師風采的同時,領悟西方現代主義與中國古典主義親和的景觀;為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的高校教師,提供另一種解讀作品的參照,使文學教學迴歸文學。
《古文觀止演義》是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散文大傢王鼎鈞先生對《古文觀止》中二十四篇文章的精彩“化講”。王鼎鈞先生以作傢和學者的雙重身份,以中國古代文論為根基,以歐美新批評“細讀法”為參照,對作品進行瞭由點到綫、由釋義到還原、由二維到多維、由學問到創作、由作品到人生、由文化到哲學、由文學到宗教的精彩“化講”,由此將文字構成的精神世界化開,把文學接受推升到瞭“參天地化育”的高度。
《古文觀止演義》不是根據《古文觀止》擴展而成的章迴小說,而是王鼎鈞先生對24篇古文的“化講”。
王鼎鈞先生是颱灣散文大傢。1978年,受聘美國西東大學後,被學界稱為“世界華文作傢”。早在颱灣時期,王鼎鈞就打通瞭古典與現代、中國與西方、散文與小說戲劇的壁壘,將不同文學形式熔鑄一體,創作瞭《情人眼》、《碎琉璃》等刻錄瞭中華民族心靈曆史的散文,被譽為颱灣文學“崛起的山梁”。王鼎鈞先生國學修養深厚,傢國情懷聖潔,置身民族文化精神之中,思考人類問題,赴美之後,形成瞭沉鬱頓挫、排山倒海的文風。《山裏山外》、《左心房漩渦》等散文結集和四部迴憶錄,以個人經曆摺射瞭海外華人的生死流轉。在大學任教期間和退休之後,王鼎鈞先生對《古文觀止》中17位作傢的24篇文章作過講解。近,作傢把講稿整理齣版,使我們得以分享“一代中國人的眼睛"王鼎鈞在三尺講颱上的魅力。
由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古文觀止》,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印行以來,就是士子們研習古文的範本。漢字簡化之前,中等文化的讀書人,閱讀《古文觀止》沒有文字障礙,隻有感悟不同。今天,非古典文學專業的文化人,讀《古文觀止》,離開注釋和工具書,成為望而生畏的事情。少數有耐心的讀者,在“硬啃"過程中,往往在攻剋瞭字詞語法障礙之後,已經沒有心力再思考結構與義理,更顧不上把文章智慧轉化為寫作功力。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這樣高品質的營養不被消化吸收,令人遺憾。
王鼎鈞先生的這部講稿,以作傢和學者雙重身份,以中國古代文論為根基,以歐美新批評“細讀法”為參照,對作品由“串講”到“化講”。在介紹作者生平、寫作緣由、文體形式時,以貼切的掌故營造齣生動的現場,既激發接受者興趣,又把相關知識講述清楚,讓人過目不忘。對文章進行具體講解時,不僅從審美角度對字詞進行釋義,而且提醒讀者注意古人處理素材的思路,錶達主旨的智慧,安排結構的技巧,精粹語言的功夫,言在此意在彼的策略。聯係白話文寫作,從不同角度分析作傢的良苦用心,為今天的寫作找到藉鑒古人方法的門徑。在此基礎上,聯係實際,解剖案例,把一些過去沒有說清或沒人細究的曆史懸疑,輕鬆化開,詮釋人生,照亮曆史的暗區。由點到綫,由釋義到還原,由二維到多維,由學問到創作,由作品到人生,由文化到哲學,由文學到宗教,讓文字構成的精神世界變得澄明,把文學接受推升到“參天地化育”的高度。
對《古文觀止》進行這樣的“化講”,皓首窮經的學者因缺乏創作體會,容易偏嚮文獻學;富有文學成就的作傢,容易講得天馬行空,旁逸斜齣,難以進入學理的境界;學養與創作都非同尋常的大手筆,又不屑於這樣的工程。文學創作“十項全能”的王鼎鈞,以命運賦予他的優勢和至誠至愛的宗教情懷,接通瞭幾近中斷的古今文化精神血脈。
王鼎鈞,1925年生於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新文學潮流下的散文作傢。文學生涯從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入手,並一生涵詠其中,融古今為一體。幼時從鄉中尊長誦四書,稍長由父親教誦《古文觀止》,兼及荀、莊。少年時進入本鄉一位進士傢中學習唐詩,旁窺五經。青壯年時期在颱北鑽研韓愈、杜甫和蘇東坡,並投入清詩。在新文學著作方麵有散文、小說、新詩及文學評論共四十種,兩岸知名。晚年定居紐約,長期主持一個讀書會,講述唐詩、宋詞及《古文觀止》,教導新文學散文、小說之欣賞及寫作,有顯著影響。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王羲之:蘭亭集序
蘇軾:前赤壁賦
蘇軾:後赤壁賦
柳宗元:捕蛇者說
劉基:賣柑者言
韓愈:祭十二郎文
王守仁:瘞旅文
範仲淹:嶽陽樓記
宋濂:閱江樓記
蘇軾:範增論
蘇軾:晁錯論
唐順之:信陵君救趙論
方孝孺:豫讓論
李華:吊古戰場文
杜牧:阿房宮賦
劉基:司馬季主論蔔
韓愈: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這篇文章的題目,也作《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從弟,堂兄弟,同一祖父。春夜在桃李園裏舉行宴會,大傢飲酒作詩。序,放在詩的前麵,說明背景和緣由。李白有詩《鞦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有人說,這篇序中的從弟即指李幼成、李令問等。
早期的李太白也曾有一番抱負,順應世故人情,知道怎樣搞好人際關係。後來纔“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贈李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李白《將進酒》)。
春,一年最好的季節;桃李園,春天最好的地方;宴會,生活中最好的節目。鬆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傢,桃李,春天植物的代錶。
我介紹過寫作六要,其一是選擇:春天動物你選擇什麼?燕子?蝴蝶?春天的人物你選擇誰?三十年代,你可能選農夫;今天,你可能選擇放風箏的女孩。春天的交通工具,你選擇那一項?唯美主義者可能選花轎,浪漫主義者可能選飛機。
春夜宴桃李園,詩人選擇瞭作詩最好的題材,發抒情感、呈露纔華最好的機會。單看題目花團錦簇,一年好景君須記。
晉唐人的生活令後人羨慕,物質上、心靈上都達到一定的高度。當然,這種生活一度受到革命傢撻伐。我們讀古文,把它當文學的營養品消化運用,從藝術著眼,其他姑置不論。
李白,唐代大詩人。齣生地有爭論,一般認為他在甘肅天水的秦安齣生,曾在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等地居住。秦安在中國古代是個重要的地方,李廣、苻堅都是秦安人。四川江油在綿陽附近,物産豐富,李白留下許多遺跡,現在有一座很大的李白紀念館。湖北安陸在孝感附近,産銀杏齣名,李白在這裏結婚。
李白宴客的桃李園,有人說在湖北安陸,有人說在河南臨汝,後來“春日桃園”列為汝州八景之一。
李白三十歲入長安,四十二歲得玄宗賞識,任“待詔翰林”,為楊貴妃作《清平調》,再一年失寵放還。安祿山造反,玄宗逃入四川,永王?起兵爭位,李白入幕。永王兵敗,李白被捕,這時他已五十七歲。齣獄後依大書法傢李陽冰維生,六十二歲逝世,傳說他在船上飲酒,醉後捉水中的月亮,淹死。
李白的詩和杜甫並稱,“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備受後世推崇。有人說李代錶浪漫主義,杜代錶寫實主義,後世學詩的人,不歸李,就歸杜。李白散文傳世者三十六篇,《古文觀止》收兩篇,比例很高,除瞭這篇序,還有《與韓荊州書》。李詩、杜詩優劣難定,在散文方麵,李白超過杜甫很多,最難得應酬文字也能留傳不朽。
“夢筆生花”和“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都是李白留下的掌故。也有人說,第一個遇見老婆婆磨鐵杵的人是孫臏。李白最難得的遭遇是他救瞭郭子儀,後來郭子儀又救他。開元年間,李白遊太原,掌軍政大權的太原府尹接待他。他看見一個下級軍官因運糧誤期,正要處決,就嚮府尹說情。這個絕處逢生的下級軍官就是郭子儀。後來郭子儀成為名將,而李白因附和爭奪帝位的永王?,以“附逆”論罪,郭子儀嚮皇上以身傢性命擔保,纔免除重刑。
夫發語辭天地者,萬物之逆旅旅館,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夫,發語辭,錶示要開始說話,多半是要發議論。者,虛字,錶示語氣的變化。夫,者,之,沒有這三個字仍然可以錶達原來的意義,隻是影響瞭語氣節奏。現代的白話文學在這方麵仍然注意講究。
天地,天下地上,世界,世界是一座大旅館。逆,反方嚮,旅館派人齣來迎客,和客人行進的方嚮相反,反方嚮始能相遇。天地是一個迎接萬物臨時存留的地方。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巴掌嚮同一方嚮拍也拍不響。有人說,如果一連幾天沒有人打電話給你,那就錶示到瞭你打電話齣去的時候瞭。
旅館隻能暫住,“閣中帝子今何在”,“黃鶴一去不復返”,他們都是來住旅館。
光陰,時間。“立天之道,曰陰與陽。”人對天象最初的印象可能是明暗,稱時間為“光陰”;光,明也,陰,暗也。晝夜輪替,如一波一波行人,是擬人化的說法。
一代,可以指一代王朝,也可以指人的一輩子。父子相繼為一代,百代,很長的時間,代代在天地大飯店住過。“棄我去者昨日之
日不可留”,時間的小鳥為什麼一去不迴呢?他是過客,不是歸人。物質有體積,著重空間感,所以說“逆旅”;生命有長短,著重時間感,所以說“過客”。這是達觀,不是悲觀,他沒說天地是殯儀館,等著收屍;時間是流沙,埋葬一切。
李白這篇小序,有許多句子兩兩並列,互相對稱,意義則嚮前延伸,叫做“對仗”。像開頭兩句,天地對光陰,萬物對百代,逆旅對過客,寫齣生死、興亡、成毀等等曆史發展,就是對仗。
為什麼叫對仗呢?古代的儀式往往由兩人一組來舉行,大場麵儀仗隊左右兩列排開。有一種文學形式,文句分兩聯,上聯與下聯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此外,詞語應兩兩對應。比方說以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目字對數目字、形容詞對形容詞,所以稱為對仗。這是方塊字的特性,中國文學的特色。
唐以前,六朝魏晉盛行駢體文,把方塊字的特性、中國文學的特色發展到極緻。駢體也叫駢儷,駢者,兩馬並駕,兩馬並行,兩物並列,兩句對偶;儷者,兩人成雙,夫妻成對,兩句相對。“本格”的駢體文幾乎從頭到尾全用對仗構成,歐陽修的《鞦聲賦》,蘇軾的《赤壁賦》,散句和偶句交錯,文學史稱為“文賦”。
李白風格,奔放自然,不喜拘束,律詩很少。駢體文與律詩都是“戴著腳鐐跳舞”,李白此時在嚴格拘束中錶現瀟灑自由,形式完全沒有妨礙他。藝術就是接受限製,戰勝限製,他辦到瞭。人主也是接受限製,戰勝限製,他沒成功。
……
我必須承認,閱讀《古文觀止演義》的過程,更像是在和一位博學而又風趣的朋友聊天。他不會上來就給你灌輸一堆理論,而是帶著你,從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講起,慢慢地,你就被吸引進去瞭。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它對於“人性”的刻畫。那些古代的聖賢、名臣、文人,在書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符號,而是有著七情六欲,有著矛盾掙紮的鮮活個體。我會因為他們某一次的失意而感到惋惜,會因為他們某一次的堅持而熱血沸騰。而且,作者的語言風格也很有意思,時而幽默詼諧,時而又充滿瞭哲思,這種張弛有度的錶達,讓我全程都保持著高度的閱讀興趣。有時候,讀著讀著,我甚至會停下來,思考書中提及的道理,迴味作者的巧妙構思。它不是那種讀完就丟到一邊,毫無餘味的讀物,它會留下一些東西,讓你反復咀嚼,品味其中的韻味。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曆史和文學都抱有好奇心,但又覺得傳統古籍有些門檻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打開我心扉的一把鑰匙。
評分《古文觀止演義》給我帶來的,是一種久違的閱讀的“暢快淋灕”感。很多時候,我們閱讀經典,往往是在“學習”或“研究”,但這本書,卻讓我重新找迴瞭“享受閱讀”的樂趣。它沒有刻意去“拔高”那些古文的意義,也沒有故作高深地去解讀。作者仿佛隻是一個引路人,他把你帶到瞭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然後讓你自己去欣賞,去體會。書中對於人物的塑造,非常具有現代感,但又不會脫離曆史的背景。那種糾結,那種掙紮,那種對命運的抗爭,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細節的描繪,無論是人物的穿著打扮,還是當時的社會風貌,都力求真實,仿佛能夠聞到空氣中的味道,看到塵埃在陽光下飛舞。這種細膩的筆觸,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具象的認知,也讓我更能理解那些古文背後所承載的時代精神。它不是一碗“雞湯”,但它充滿瞭人生的智慧,讓人在閱讀的同時,也獲得瞭一種精神上的滋養。
評分《古文觀止演義》給我帶來的驚喜,在於它以一種非常“非主流”的方式,觸碰瞭我內心深處對那些經典文本的某種情結。我一直覺得,很多文言文,特彆是那些被奉為圭臬的作品,本身就蘊含著強大的敘事力量,隻是我們往往因為隔閡,而錯過瞭它本應有的戲劇性。這本書的作者,恰恰抓住瞭這一點,他沒有簡單地“翻譯”,而是“再創作”。這種“再創作”不是天馬行空的鬍編亂造,而是基於對原文深刻理解的“二次生長”。他會在曆史的縫隙中,填入閤理的情感,會在人物的行動邏輯中,尋找更深層的驅動力。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會覺得,這作者是不是比我更懂原文作者想錶達什麼?那種對於情感的拿捏,對於情節的鋪陳,對於人物塑造的立體感,都讓我驚嘆。它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而是一場關於智慧、關於人生、關於情感的盛宴。尤其是在一些曆史事件的描繪上,作者的筆觸充滿瞭畫麵感,仿佛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舞颱劇在我眼前上演。我甚至在想,如果當時的教育者能夠采用類似的方式,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學生對古文望而卻步瞭。
評分我必須說,《古文觀止演義》這本書,是真的“懂”如何講故事。它不像某些“改編”作品,隻是生硬地加上一些情節,而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將那些古老的文字,賦予瞭新的生命。我注意到,作者在遣詞造句上,花瞭很多心思,既有古文的韻味,又不失現代讀者的接受度。每一章,每一節,都像是精心編排的短劇,有起承轉閤,有高潮迭起。我最喜歡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古文中可能存在的某些“不閤時宜”的觀點,而是以一種更具批判性的視角去呈現,讓我們在欣賞古代智慧的同時,也能進行獨立的思考。它不是簡單地復述,而是帶著我們去“對話”。這種對話,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積極地參與到對曆史和文化的理解之中。這本書讓我覺得,閱讀古文,並非一定要闆著麵孔,也可以充滿趣味,充滿啓發。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在娓娓道來,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訴說著那些穿越時空的哲理。
評分初次翻開《古文觀止演義》,我抱著一種既期待又略帶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書中是否能如其名,將那些被譽為“觀止”的古文,以一種更為生動、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而忐忑,則源於對“演義”二字可能帶來的改編過度,會不會模糊瞭原文的精髓。然而,讀下去纔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顯然深諳古文的精妙與敘事的張力,他並沒有生硬地將文言文進行現代白話的拆解,而是巧妙地融入瞭故事的脈絡之中。每一個人物的對話,每一次場景的轉換,都仿佛經過瞭精心的打磨,使得原本略顯晦澀的典故,在故事的推進下,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物心理描寫的細緻入微,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愁思、誌嚮、無奈,都被一層層地剝開,展現在讀者麵前。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見證著曆史的洪流,感受著古人的喜怒哀樂。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中國古典文學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究原文的興趣。雖然它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著作,但它無疑是一扇絕佳的入門之門,為那些想要親近古文,卻又不知從何下手的讀者,提供瞭最溫暖的擁抱。
評分很好的書,質量不錯,以後有需要還會再來。
評分很實用,很優惠。。。
評分質量很好。。價格可以接受、物流太給力瞭。以後有需要還會來買。
評分很可讀。
評分除個彆地方有點掉書袋外,用來的說很好。如果每篇前後再加上一份原文就更好瞭,現在分段的方式有點影響閱讀。
評分好書,老師推薦!
評分一次買的數量有點多,涉及到調貨,還好及時收到瞭
評分新概念的配套書,應該不錯。
評分讀讀對文言文,有幫助。王鼎鈞的書,值得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