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力心理学鼻祖荣格历经20年,探索写就的一部巅峰之作
2.独特的界定与阐述,堪称荣格思想的缩影。
3.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造就的迥然不同的个体命运。
《心理大师手泽:心理的类型(套装共2册)》作品代表了四位大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结晶。同时,这四部作品的内容又极具普世特点,它们因为作者的人文情怀而跳出了艰涩难懂的学术著作的藩篱,具有很好的可读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在与大师的思想近距离接触的同时,也通过大师们的专业视角了解自身、洞悉他人。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当现代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另一位泰斗级人物。动力心理学的鼻祖之一。毕生致力于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一生著述浩繁,思想博大精深。他所创立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不仅在心理治疗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而且对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这本书是我在实用心理学领域工作20年来的全部总结。书中逐步形成了一个理论框架,同时这本书也是我在治疗无数精神病和神经病方面的经验结晶。书中包含了我和社会各阶层人士交往的细节。因此,它也是我本人与朋友和仇敌打交道的一个记录。最后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它使我对自我心理特征的批判获得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不想用庞杂的资料来增加读者的负担。但是,我有责任用我们已经获得的知识,从历史和专业的角度把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理念联系起来。
我这样做并非是出于什么历史使命感,只是想把一个医学专家的经验带出狭窄的专业范围,使它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使那些受过教育的心理学的外行人也能够将心理学领域这一专门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不坚信本书所表达的心理学观点具有广泛的意义和用途,如果我不相信把这门科学引入生活实际要比使它囿于专业的科学假设中更好,那么我是绝不敢斗胆进行这种拓展的。况且,这样做还有可能被人们误解为侵占到其他领域去了。
从这一目的出发,我在书中非常有节制地将心理学领域中几位著名大家的思想做了比较,而将那些狭隘地论及我们话题的内容略去不谈,否则,如果我费了好大气力把所有相关材料和观点按照要求进行编排归类,那么,当这样的编排目录完成后,这些材料对我们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反倒不会有更大的贡献。所以,我毫不遗憾地省略了我在多年的研究中收集起来的许多资料,从而尽可能地把精力集中在主要的论点上。
不过,让我稍感欣慰的是,有一些曾给过我巨大帮助和最有价值的文献得到了利用,这就是我与住在巴塞尔的朋友—汉斯?斯切米德(HansSchmid)博士—就心理类型问题进行切磋的大批往来信件。通过这些信件的思想交流,我收获很多。所以,我心存感激地将这些信件中的大部分做了一定的调整,把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写进了我的著作。这些通信实际上属于一个准备阶段,它的内容有些凌乱,但是,还是亏了我这位朋友,我才得以写成这本书,在此谨向他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荣格
于苏黎世库斯纳契
坦白说,我原本对“心理大师”这种称谓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可能有些夸大其词或者故弄玄虚的成分。然而,真正翻开这书的扉页,我的疑虑就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作者,或者说撰写者,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洞察力和穿透力。他不是那种只会堆砌术语的学院派,更像是一位精通人心的匠人,用最精妙的工具打磨着我们对自身心智的认识。其中关于“情绪的流动性与固化模式”的章节,对我触动极大。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某些负面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性格缺陷,但书中却清晰地指出了这些模式是如何在成长过程中被“编码”进去的,并且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路径来“重写”这些代码。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个深埋已久的秘密开关,突然间,自己行为的许多不合理之处都有了逻辑可循。阅读过程非常流畅,语言富有张力,即使是那些深刻的哲学思辨,也被处理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这绝不是一本可以一目十行读完的书,需要停下来,反思,对照自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精妙之处。
评分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快速见效、读完就能立马变身“人生赢家”的速成指南,那么这本书可能不会是你的首选。它的魅力在于其细水长流的熏陶和对心智的精细打磨。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叙事自我”的构建这一块内容印象深刻。我们每个人都在对自己讲述一个关于“我是谁”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现实。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和重写那些限制性的、陈旧的叙事脚本。它需要你投入时间去进行深刻的自我对话,去挖掘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塑造了你当下行为模式的原始经验。当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审视我对自己童年经历的“版本”,并尝试用更具赋能性的视角去重新诠释时,我发现环境并没有变,但我的反应和感受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套书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心智使用说明书”,详尽、全面,而且远超出了市面上任何一本同类书籍所能提供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有深度探索欲望的朋友来说。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心理学的时候,总觉得那些理论晦涩难懂,好像离日常生活很远。但是这本书完全不同,它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方式,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拆解得清清楚楚。它不像那种纯粹的学术著作,让人读完后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艰苦的跋涉,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分享他多年观察和体悟的心得。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我尤其喜欢它探讨“潜意识驱动力”的那部分,感觉一下子抓住了许多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观察。读完第一册,我竟然开始重新审视我与家人的相处模式,很多以前的摩擦和误解,突然间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一套固定的公式,而在于启发你去思考,去观察,去真正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复杂性和微妙之处。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一个非常低落的时期接触到这套书的。当时感觉生活像是一团乱麻,找不到方向,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恐惧。我本来不抱太大希望,只是想找点东西分散注意力。没想到,这本书像是一束强光打进了我内心的迷宫。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怎么做”,而是用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精确的笔触,剥开了我自我设限的外壳。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心理弹性”那部分的处理方式。他没有否认痛苦和焦虑的合理性,而是将它们视为成长的信号,而不是必须被消灭的敌人。这种接纳的态度,比任何强迫自己“积极起来”的口号都更具有疗愈作用。我读得非常慢,常常是一句话就要反复咀嚼好几遍,体会那种字里行间的力量。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弱点,而是清楚地认识并有能力去管理这些弱点。
评分我是一个对自我提升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市面上的成功学、心理学书籍我几乎都涉猎过,但大部分到最后都沦为压在床头的装饰品。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深度可操作性”。它没有提供那些空泛的“想象成功”之类的口号,而是聚焦于更底层、更本质的心理结构。比如,书中对“认知偏差”的系统梳理,简直是每一个需要做重要决策的人的福音。它不是简单地列举清单,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些偏差,以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在偷懒和简化过程中误入歧途的。我尝试着运用书中提到的一个“反向验证法”来处理工作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效果立竿见影。那种清晰感和掌控感是很多其他书籍无法给予的。而且,这两册书的编排也十分巧妙,一册侧重于基础的理论框架和个体的内在机制,另一册则更侧重于这些机制在群体和社会互动中的投射与表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评分好书,值得推荐,有活动买的,超值!
评分给力
评分荣格大师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但是后来他们分道扬镳了,荣格的理论非常独特,他的心理类型分的很有意思,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以前看过介绍荣格的一本小册子,对其中心理类型这部分很感兴趣,所以买了这本书。总体来说,是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评分我还没看呢,质量不错的书书。
评分储备的书,买了好多慢慢看慢慢看
评分储备的书,买了好多慢慢看慢慢看
评分这一版好蛋疼,搞得跟畅销书似的
评分不错
评分封面太丑,看这本书,希望能越来越了解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