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见到有历史著作能如此平衡地处理“内政”与“外交”的关系。芬兰的历史,天然就带着强烈的地缘政治色彩,但作者的平衡术实在高超。他没有把芬兰塑造成一个单纯的受害者,而是清晰地展示了芬兰精英们在外交决策中的主动性、妥协性和挣扎。无论是与俄国(苏联)的复杂互动,还是在二战后的“芬兰化”进程中的精妙周旋,书中都提供了大量的细节分析,让人看到“生存的智慧”是如何在极端的国际环境下被实践的。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内政的侧重点分析也十分到位,比如关注农业改革、教育普及对后续国家稳定性的贡献。这使得芬兰的现代化进程看起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一系列艰难、充满权衡的决策累积的结果。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但绝不沉闷,它就像一部精密的制表工艺展示,每一个齿轮(历史事件)的咬合都精准无误,共同驱动着国家这台机器向前运转。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北欧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宏大的世界史叙事里,像芬兰这样的“小国”总是被一笔带过,或者只有寥寥数语。这本书的出现,彻底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人文关怀的笔触,勾勒出了芬兰这个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如何从一个边缘的、受制于大国夹缝中的地区,一步步锤炼出自己独特身份和国家意志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和年代,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地理环境、语言的独特性(比如芬兰语和印欧语系的分离)是如何塑造了芬兰人的集体心理和生存智慧。读到关于“寒冷”与“韧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时,我深有感触,那不仅仅是气候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内核的剖析。特别是对瑞典统治时期和沙俄统治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描写得非常透彻,让我对这个国家“身份认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没有回避历史的阴影,比如内战的痛苦,但处理得非常克制和客观,让人在阅读历史的沉重之余,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向前的力量。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引人入胜,读起来完全没有一般历史著作那种枯燥感,更像是在听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娓娓道来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一点,是它对文化和艺术如何渗透进国家建构过程的描绘。很多人谈论芬兰,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桑拿或者设计,但这本书真正让我看到了这些文化符号背后的历史根源。从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的发现与重构,到西贝柳斯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情感,作者没有把它们当作点缀,而是将其视为芬兰民族意识觉醒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我甚至忍不住去查阅了相关的音乐和文学作品,体会那种“文字铸剑”的力量。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使得这本书的立体感极强,它不是冰冷的政治史,而是有血有肉的文化史。对于那些习惯于只关注战争和条约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无疑会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它论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在生存压力巨大的环境下,文化往往是凝聚力和抵抗力的最后一道防线。全书的论证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即便是对芬兰历史一窍不通的新手,也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并且被这种深沉的民族气质所吸引。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完这本书的感受,那就是“扎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既有宏观视野又不失微观深度的芬兰历史框架。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这个独特北欧国家的读者来说,它绝对是首选。它并没有过度美化或贬低历史,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调,记录了芬兰人民在严酷自然和复杂国际环境下的选择与代价。例如,书中关于战后重建和福利国家的建立过程的描述,尤其精彩,它展示了如何在承受了巨大战争创伤后,社会依然能迅速凝聚共识,构建一个高效、公平的社会体系。这种对于社会结构变迁的探讨,远比单纯的历史事件串联要深刻得多。整体来看,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情感克制,专业性强,却又充满了对所研究民族的尊重与理解。它成功地将一个相对冷门的国家历史,提升到了一个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文明范本的高度,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国家构建、民族认同和北欧模式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翻开这本书,因为“文库”这个词常常意味着内容会比较简略和面向大众,但没想到它的学术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显然是下足了功夫,参考文献和史料的运用非常扎实,但奇妙的是,他完全没有让这些学术细节成为阅读的障碍。相反,他巧妙地将复杂的政治博弈、经济转型乃至文化思潮,用一种非常生动的故事线串联起来。比如,关于芬兰如何从一个农业社会艰难转向工业化,以及这个过程中工人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张力,书中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它对“卡累利阿主义”这类民族精神流动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形成,绝不仅仅是条约的签订,更是无数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精神共鸣的结果。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那种沉稳而富有洞察力的,每一段文字都像是经过仔细的打磨。它既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又提供了一种审视历史的全新视角——如何在一个大国环伺的舞台上,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而不被彻底吞噬。读完后,我对所有关于“小国生存哲学”的讨论都会多一个芬兰的参照系。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一套书快齐,乘打折购入很划算
评分第六章 战争与和平,1939—1956
评分公国时代也采用了此徽,一直沿用至今。为红色盾徽。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九 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国徽上的狮子来源于富尔孔家族,它同样也出现在瑞典国徽上。剑和弯刀与卡累利阿国徽相类似。踩在狮子脚下的俄罗斯弯刀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彼时,瑞典与俄罗斯正处于长期战争中。九朵玫瑰据推测是代表了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但玫瑰的数量几经变化。
评分"[SM]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评分关于芬兰的历史专著,值得一读。苏芬冬季战争使世界对芬兰刮目相看。京东快递很给力。
评分序言
评分作为欧盟的一员,芬兰人说着不一样的乌拉尔语 (Uralic language,还有他们富含东方和北极元素的音乐、艺术绘画、文学和古文物,都将他们与其他成员国孤立开来——因此说芬兰是文化上的一匹孤狼并不过分。这种孤立在1939年苏联挑起事端,芬兰成为受害国时表现的最为明显。当时的大不列颠和美帝国将芬兰与苏联的对峙视为圣经中David (弱小的以色列国王) 与Goliath (壮硕的非利士勇士)的搏斗 (最终是David获胜,见wikipedia)。然而这些大帝国 (书中使用了英国由来的一个词Anglo-Saxon)的同情心并没有持续多久,之后他们就切断了对芬兰的后续援助。而自1917年独立以来与芬兰一直保持良好国家关系的德国和北欧各国邻居,在芬兰与苏联的后续对峙中也没有再提供任何帮助。在二战爆发三个月后的冬季战争中(也称苏芬战争),芬兰军事上一直孤立,但他们坚持抵抗了四个月,最终以划分10%的领土归苏联而告终。
评分芬兰国徽在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时被采用。在芬兰作为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