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朝光,1958年齣生,先後畢業於南京大學曆史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復旦大學曆史係,獲曆史學博士學位。自1984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現為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大學曆史係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華民國史,尤著力於民國政治史和民國電影史的研究。著有《中華民國史》第4、11捲(中華書局2011年版),《中國近代通史》第6、10捲(江蘇人民齣版社2006年版),《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10年版)等學術著作,並在《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電影藝術》等學術期刊發錶研究論文近百篇。
評分第一篇 抗戰勝利後的國共糾葛及國民黨的因應
評分 評分電影作為藝術形式,給觀眾帶來瞭欣賞的愉悅和無限的歡樂,而又因其錶現方式的直觀性、形象性、真實性、豐富性,使其對觀眾有廣泛、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從而引發對這種影響力的正麵或負麵的效應評判,乃至最終産生對電影進行不同形式檢查的製度實踐。本書研究的主題,正是電影檢查製度在民國時期的發展曆程。與民國電影産業的發展相對應,電影檢查也經曆瞭從無到有的過程,其産生背景和錶現形式與其他電影大國相比,有同有異,而其最具“特色”的方麵,是對電影道德題材錶現的關注、對武俠神怪影片的嚴厲查禁以及對外國“辱華”影片的高度敏感,這些都是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社會現實和近代以來的特殊環境密切相關的,值得我們去研究和討論。
評分頁數: 202
評分0.0%
評分評分
目錄 · · · · · ·
評分汪朝光,1958年生,江蘇南京人,1982年2月畢業於南京大學曆史係,1984年12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此後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現為近代史所研究員。著有《中華民國史》第三編第五捲,《中國近代通史》第六、十捲等及學術論文數十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