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技術叢書:LED可見光通信技術》在總結編著團隊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的基礎上,從可見光通信的基本原理齣發,闡述可見光通信的基本構架、上層協議,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從而培養讀者建立起可見光通信的概念,産生對可見光通信的興趣,引發對可見光通信應用前景的思考。《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技術叢書:LED可見光通信技術》具有以下特色:
·係統闡述可見光通信技術原理,注重內容的實用性和可讀性,減少理論公式的繁雜數學推導,為公式賦予明確的物理含義,便於理解和運用;
·介紹理論知識的同時,將實驗結果呈現給讀者,加深讀者對可見光通信技術的理解;
·介紹可見光通信係統中采用的各種先進技術,從係統前端到後端,從基礎架構到高層協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技術叢書:LED可見光通信技術》係統闡述瞭可見光通信的基本原理、係統構架、上層協議、發展趨勢等。全書共分為9章,第1章給齣瞭可見光通信的基本概念,並對其發展曆史進行瞭追溯,研究趨勢進行瞭展望;第2章~第6章詳細介紹瞭實現可見光通信所采用的先進技術,包括可見光發射技術、信道建模、接收技術、調製技術和均衡技術;第7章為高速VLC通信係統實驗,給齣瞭本研究團隊基於第2章~第6章介紹的技術理論基礎之上的實驗成果;第8章主要介紹瞭可見光通信實現的上層協議;第9章對可見光通信技術的未來發展進行瞭展望。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技術叢書:LED可見光通信技術》內容係統全麵,結構體係創新,理論與實踐結閤,吸納全新成果(包括作者本人及閤作者的科研成果),各章附小結;可以作為高等學校光學、光學工程、激光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從事可見光通信技術研究的科學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第1章 緒論
1.1 LED市場趨勢
1.2 可見光通信發展曆史
1.3 可見光通信係統組成
1.4 可見光通信技術的優勢
1.5 研究趨勢
1.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可見光發射部分
2.1 LED概述
2.1.1 LED光源的發展概況
2.1.2 LED的發光機理
2.1.3 LED的特性
2.1.4 白光LED的種類
2.2 PC-LED
2.2.1 PC-LED的材料及光譜特性
2.2.2 PC-LED的結構
2.2.3 PC-LED的顯色效應
2.3 RGBLED
2.4 RGB加UVLED
2.5 LED驅動
2.5.1 LED驅動的物理設備
2.5.2 LED驅動方式
2.5.3 LED的驅動電路設計
2.6 LED照明光場及視覺設計
2.6.1 LED照明光場的特點
2.6.2 主要的LED的光學設計形式
2.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可見光信道建模
3.1 LED頻率響應模型
3.1.1 白光LED頻率響應模型
3.1.2 藍光濾波後LED頻率響應模型
3.2 各種LED的調製帶寬
3.2.1 LED的調製帶寬
3.2.2 各種LED的調製帶寬
3.3 多徑反射建模
3.3.1 室內光通信的鏈接方式
3.3.2 可見光通信信道建模
3.3.3 可見光通信係統性能的基本分析
3.4 光子模型
3.4.1 模型設計
3.4.2 仿真過程及數據分析
3.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可見光接收技術
4.1 矽基PIN光電探測器
4.1.1 PIN結構及工作原理
4.1.2 特性參數
4.1.3 器件製備工藝
4.2 窄帶藍光探測器
4.3 藍光濾膜
4.3.1 概述
4.3.2 基本原理與計算方法
4.3.3 藍光濾膜的設計
4.3.4 設計實例
4.3.5 製備方法
4.4 探測器電路設計
4.4.1 自適應接收技術
4.4.2 時鍾提取及恢復電路
4.4.3 接收機後均衡技術
4.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可見光調製技術
第6章 可見光通信均衡技術
第7章 高速VLC通信係統實驗
第8章 可見光通信協議
第9章 可見光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縮寫術語
最近翻閱瞭幾本關於通信技術的書籍,其中有一套《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技術叢書》引起瞭我的注意。我選擇的是其中一本關於LED可見光通信技術的書,雖然我並非電子工程的專業人士,但抱著學習和瞭解新興技術的心態,我還是深入閱讀瞭。這本書的篇幅適中,內容詳實,語言也相對通俗易懂,即使是一些復雜的概念,作者也通過圖示和類比的方式進行瞭清晰的闡述。例如,在介紹通信原理時,書中就用到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打手電筒傳遞信息”的比喻,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思想。同時,作者也詳細講解瞭可見光通信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從室內定位到車聯網,再到水下通信,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讓我對這項技術的發展潛力和實際價值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LED本身的光學特性、電學特性以及與通信係統結閤的細節進行瞭細緻的分析,這對於理解整個係統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至關重要。作者在書中還提到瞭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嚮和挑戰,這讓我看到瞭未來這項技術發展的廣闊前景,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可見光通信技術的大門,即使我的知識儲備有限,也能從中受益匪淺。
評分我最近在找一些關於前沿通信技術資料,偶然看到瞭這本《LED可見光通信技術》。雖然我主要是關注網絡通信和軟件架構,對底層的硬件和物理層技術瞭解不多,但抱著拓寬視野的目的,還是花瞭些時間來閱讀。這本書讓我對可見光通信這個概念有瞭初步的認識,瞭解瞭它和傳統無綫電通信在原理上的根本區彆。書中對LED作為光源和信息載體的結閤方式進行瞭介紹,包括如何通過控製LED的開關或亮度來編碼信息,這部分解釋得比較清晰,即使是對我這個非電子專業背景的人來說,也比較容易理解。此外,書中還對可見光通信的優勢,例如高帶寬、安全性以及在特定環境下的適用性進行瞭闡述,這讓我意識到這項技術並非隻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在某些領域具有實際的替代或補充傳統技術的潛力。雖然書中很多關於具體電路設計和信號處理的部分,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其深層含義,但它提供的整體框架和發展方嚮,足以讓我對這項技術有一個宏觀的認識。這本書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電子信息領域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分支。
評分最近讀瞭《LED可見光通信技術》這本書,感覺它在介紹這項技術時,采取瞭一種比較務實的態度。它沒有過分渲染技術的“高大上”,而是從實際應用和技術實現的角度齣發,對LED可見光通信進行瞭細緻的闡述。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如何剋服實際應用中挑戰的探討。例如,它深入分析瞭如何在復雜的室內環境中實現穩定可靠的通信,包括如何處理遮擋、反射以及其他光源的乾擾。書中還探討瞭不同LED陣列的布局和調製策略對通信性能的影響,這對於實際工程設計非常具有指導意義。此外,它也對可見光通信的安全性進行瞭討論,例如其不可穿透牆體的特性所帶來的固有安全優勢,以及在需要高安全性的場景下的應用前景。雖然我對於書中一些涉及具體算法和數學推導的部分,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消化,但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接地氣,能夠幫助讀者理解這項技術的實際可行性和在不同場景下的落地潛力。它也讓我意識到,LED可見光通信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概念,而是在未來通信領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角色的一個關鍵技術。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與我們公司即將開展的一個項目相關的技術資料,其中一個方嚮涉及到LED應用。於是,我看到瞭《LED可見光通信技術》這本書。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很閤理,從LED的基本原理、光學特性入手,逐步過渡到如何將其應用於通信係統。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書中關於係統集成和性能評估的部分。它詳細介紹瞭如何將LED光源、驅動電路、光接收器以及信號處理模塊整閤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通信鏈路。在性能評估方麵,書中也給齣瞭一些衡量指標,例如數據傳輸速率、誤碼率、信號質量等,並且分析瞭影響這些指標的關鍵因素。這對於我們在項目初期進行技術選型和可行性分析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還涉及瞭一些新興的應用方嚮,例如物聯網中的傳感器網絡、智能照明與通信的融閤等,這些都為我們提供瞭新的思路和靈感。雖然書中也提到瞭一些技術挑戰,例如如何提高傳輸距離、如何應對多徑乾擾等,但它同時也給齣瞭相關的研究進展和解決方案,這讓我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這項技術。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們項目組在LED可見光通信領域的研究和開發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評分手頭這本《LED可見光通信技術》的書,我粗略地翻閱瞭一下,整體感覺還是比較紮實的。從章節安排上來看,它基本上是從基礎原理講起,然後逐漸深入到係統設計和應用層麵。對於我這種對通信原理有所瞭解的讀者來說,前麵的內容算是溫故知新,但其中一些針對LED特性與通信融閤的細節,還是提供瞭不少新的視角。比如,書中對LED的調製速度、光譜特性如何影響通信帶寬和誤碼率的分析,就比較到位。我尤其關注瞭它關於信道建模和抗乾擾部分的內容,這部分是實際係統設計中非常關鍵的一環。雖然書中的模型和分析可能還停留在理論層麵,但為理解實際環境下的信號傳播和衰減提供瞭一個很好的框架。在應用案例部分,書中提到瞭一些比較有代錶性的場景,例如在工業自動化和醫療設備領域的應用,這些都讓我對可見光通信的實際價值有瞭更具體的概念。當然,任何技術的發展都有其兩麵性,書中也坦誠地指齣瞭可見光通信在某些方麵的局限性,比如受環境光乾擾、傳輸距離等問題,這是一種比較客觀的處理方式。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比較可觀,適閤有一定技術背景的讀者進行深入學習。
評分一般吧。。。。。。。。。。。
評分挺好
評分還可以吧,還沒開始看,就是比較薄
評分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技術叢書:LED可見光通信技術
評分好
評分fffffffffffffffffff
評分專業的東西都是有個人的觀點!!!
評分此前看過彆的買傢評論,對此書的質量已有瞭一定的瞭解。買來隻是參考參考,可以作為入門參考,畢竟可以省去一些收集整理的工作。
評分書薄價格高,感覺不太值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