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唐宋传奇

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唐宋传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鲁迅 编
图书标签:
  • 唐宋传奇
  • 古典小说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古典文学
  • 故事
  • 传记
  • 历史小说
  • 文化
  • 小说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20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715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8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唐宋传奇》,即唐宋时期之小说。小说之称为“传奇”,始于晚唐裴铡《传奇》一书,宋以后人遂以之概称唐人小说。
  中国小说发展至唐代,已步入一个新阶段。鲁迅先生曰:“传奇者流,源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中国小说史略》)又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可见,唐代传奇乃文人有意为之,且较为成熟之小说作品。虽“源出于志怪”,但无论是形式和内容、人物刻画和创作手法、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皆大大超过了六朝志怪小说。其作品如《柳毅传》《长恨传》《莺莺传》《杨太真外传》等,广为后代话本小说、戏曲所取资。霍小玉、李娃、崔莺莺等众多传奇人物,成为后代戏曲之主要角色,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
古镜记
补江总白猿传
离魂记
枕中记
任氏传

卷二
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
柳氏传
柳毅传
李章武传
霍小玉传

卷三
古岳渎经
南柯太守传
庐江冯媪传
谢小娥传
李娃传
三梦记
长恨传
东城老父传
开元升平源

卷四
莺莺传
周秦行纪
湘中怨辞
异梦录
秦梦记
无双传
上清传
杨娼传
飞烟传
虬髯客传

卷五
冥音录
东阳夜怪录
灵应传

卷六
隋遗录上
隋遗录下
隋炀帝海山记上
隋炀帝海山记下
迷楼记
开河记

卷七
绿珠传
杨太真外传

卷八
卷末

精彩书摘

  任氏,女妖也。有韦使君者,名豈,第九,信安王神之外孙。少落拓,好饮酒。其从父妹胥曰郑六,不记其名。早习武艺,亦好酒色,贫无家,托身于妻族。与峑相得,游处不问。天宝九年夏六月,盎与郑子偕行于长安陌中,将会饮于新昌里。至宣平之南,郑子辞有故,请问去,继至饮所。盗乘白马而东。郑子乘驴而南,人升平之北门。偶值三妇人行于道中,中有白衣者,容色姝丽。郑子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白衣时时盼睐,意有所受。郑子戏之曰:“美艳若此,而徒行,何也?”白衣笑曰:“有乘不解相假,不徒行何为?”郑子曰:“劣乘不足以代佳人之步,今辄以相奉。某得步从,足矣。”相视大笑。同行者更相眩诱,稍已狎昵。郑子随之东,至乐游园,已昏黑矣。见一宅,土垣车门,室宇甚严。白衣将人,顾曰:“愿少踟蹰。”而入。女奴从者一人,留于门屏间,问其姓第。郑子既告,亦问之。对曰:“姓任氏,第二十。”少顷,延人。郑系驴于门,置帽于鞍。始见妇人年三十余,与之承迎,即任氏姊也。列烛置膳,举酒数觞。任氏更妆而出,酣饮极欢。夜久而寝,其妍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殆非人世所有。将晓,任氏曰:“可去矣。某兄弟名系教坊,职属南衙,晨兴将出,不可淹留。”乃约后期而去。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郑子憩其帘下,坐以候鼓,因与主人言。郑子指宿所以问之曰:“自此东转,有门者,谁氏之宅?”主人曰:“此陨墉弃地,无第宅也。”郑子曰:“适过之,曷以云无?”与之固争。主人适悟,乃曰:“吁!我知之矣。此中有一狐,多诱男子偶宿,尝三见矣。今子亦遇乎?”郑子赧而隐曰:“无。”质明,复视其所,见土垣车门如故。窥其中,皆蓁荒及废圃耳。既归,见豈。盎责以失期。郑子不泄,以他事对。然想其艳冶,愿复一见之,心尝存之不忘。
  ……

前言/序言


烟波浩渺,风月无边:唐宋传奇,一段古老中国的风华与幻影 在中国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唐宋传奇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隅。它们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瑰丽奇幻的精神世界。这并非简单的故事汇编,而是中国叙事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后世小说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唐宋传奇”这一概念,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精湛。“唐”象征着盛世的繁华,开放包容,文化激荡,为传奇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宋”则代表着宋朝精致的生活美学,市民文化的兴起,使得传奇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趋细腻与多元。而“传奇”,顾名思义,便是那些“奇”事、“传”说。它打破了以往史传和笔记体文学的局限,开始注重情节的完整性、人物的塑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或浪漫、或惊悚、或哀婉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了历代读者。 当我们翻开这扇通往唐宋传奇的大门,首先扑面而来的,是那个时代的鲜活气息。长安的繁华街市,洛阳的锦绣园林,江南的烟雨朦胧,边塞的萧瑟雄浑……这些地理景象不再是模糊的背景,而是故事发生的生动舞台。在这些舞台上,涌动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身处庙堂之高的达官贵人,他们的权谋斗争、政治失意,构成了传奇中另一类引人深思的故事;有淹没于市井的贩夫走卒,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则展现了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真正让唐宋传奇具有穿越时空魅力的,还在于其题材的广泛和想象力的飞扬。 鬼神之说,人情之变。 许多唐宋传奇深刻地描绘了人鬼情未了的题材。那些徘徊于生死边界的幽灵,或因执念不散,或因情深缘浅,与凡人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报恩,或复仇,或相恋,甚至结为连理。这些故事并非简单地渲染恐怖氛围,而是借由鬼神的视角,反观人间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例如,《李娃传》中,富家子弟的浪荡与被逐,最终在一个女妓的帮助下重新振作,走向成功,这其中便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揭示。而《聂小倩》等故事,则更是将人鬼之间的情感描绘得缠绵悱恻,引人遐思,在追求生死相随的极致情感中,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自由爱情的渴望。这些鬼神故事,往往承载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对命运无常的叹息,以及对真挚情感的永恒追求。 侠骨柔情,恩怨情仇。 侠义精神是唐宋传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那些身怀绝技、行侠仗义的江湖人士,他们的故事充满了血性与担当。他们可能为了报答恩公的救命之恩,不惜赴汤蹈火,在刀光剑影中铲奸除恶;他们也可能因为义气二字,与敌人殊死搏斗,即便面临绝境,也绝不退缩。《虬髯客传》中,李靖与虬髯客的智斗与情义,以及对天下苍生的考量,展现了英雄人物的宏大格局。而《红线传》中,红线虽为女子,却能凭借过人胆识与武艺,化解边患,保护一方百姓,更是将侠义精神与女性的柔美巧妙结合。这些故事,满足了人们对正义与力量的向往,也勾勒出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格典范。 才子佳人,情爱纠葛。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思潮的开放,男女情爱成为传奇中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那些才华横溢的文弱书生,与美貌聪慧的大家闺秀,他们的相遇、相知、相恋,以及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所经历的重重磨难,构成了无数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或喜剧。《莺莺传》便是其中的代表,张生与莺莺的爱情,由热烈到冷却,最终以悲剧收场,揭示了“意移情变”的现实,也引发了后世对爱情虚幻与现实的深刻反思。《霍小玉传》则讲述了一个更为坚韧的爱情故事,霍小玉历经磨难,终能获得幸福,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盼。这些才子佳人的故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男女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以及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婚姻困境,为后世的爱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奇幻世界,想象无垠。 除了鬼神、侠义和爱情,唐宋传奇的作者们还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奇幻的世界。无论是腾云驾雾的神仙,还是呼风唤雨的妖精,抑或是精通奇门遁甲的方士,都在传奇故事中活跃着。他们与凡人互动,共同演绎着一场场惊心动魄或妙趣横生的故事。《枕中记》中,卢生的一场黄粱美梦,将人生短暂的富贵荣华描绘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与群仙的雅集,更是将文人雅士的风流与想象中的仙境完美融合。这些奇幻故事,拓展了文学的边界,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万物奥秘的探索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 唐宋传奇的语言,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相较于先秦诸子散文的古朴,以及汉魏六朝骈文的华丽,唐宋传奇的语言更加生动、自然,贴近口语,又保持着文言的精炼。作者们善于运用叙述、描写、对话等多种手法,将情节层层铺开,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的文字,时而雄浑壮阔,时而细腻委婉,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悲怆凄凉,极富感染力。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为后世白话小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了解唐宋时期社会大众的语言习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更重要的是,唐宋传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们打破了以往文学体裁的束缚,为后世小说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无论是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还是近现代的小说大家,无不从唐宋传奇中汲取养分。从情节的构思,到人物的塑造,再到叙事技巧的运用,唐宋传奇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可以说,没有唐宋传奇,中国小说史将是另一番景象。 因此,阅读唐宋传奇,不仅仅是欣赏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更是与千年前的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感受那些鲜活生命的喜怒哀乐,体味那些超越时代的真挚情感。它是一扇窗,让我们看见古老中国的烟波浩渺;它是一面镜,让我们看见人性的复杂与多姿;它是一曲歌,吟唱着历史的壮丽与生命的悲欢。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走进唐宋传奇的世界。在那里,你或许能找到被遗忘的纯粹,被触动的灵魂,以及那份属于古老中国的,历久弥新的风华与幻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唐宋传奇》的选本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它精准地抓住了唐宋传奇的精髓,将那些在浩瀚的文海中略显偏僻却又光彩夺目的篇章挖掘了出来。我尤其欣赏编者在选材上的匠心,没有一味地堆砌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是侧重于那些展现了时代风貌和小说叙事技巧革新的作品。比如其中收录的几篇志怪小说,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神怪故事,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当时社会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和知识分子的独特视角。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叙事节奏的变化,从早期相对松散的笔记体,到中后期逐渐成熟的短篇小说雏形,这种演变过程被梳理得井井有条。阅读这些文字,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古代士人在茶余饭后的谈资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后世章回小说的重要养料的。编者对原文的校注也十分细致到位,那些晦涩的古词和典故,都有清晰的注释,使得即便是对古典文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妙处,这对于“普及”二字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加分项。总之,这是一套真正用心做文化传承的选集,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现代读者与古典文学瑰宝的桥梁。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说,这部选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叙事技巧的展示。唐传奇在叙事技巧上的探索是里程碑式的,它开始尝试多线索叙事、视角转换乃至悬念的设置,这些都是后世小说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留意到,某些篇目在人物对话的设计上煞费苦心,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对话艺术,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相较于同时期其他文学形式,传奇的小说意识已经觉醒,它懂得如何通过细节的堆叠来营造氛围,如何通过意想不到的转折来震撼读者。比如其中关于侠客情义的几则故事,其场景描写和动作刻画,充满了电影般的镜头感,让人身临其境。这种对“故事性”的极致追求,使得即便是千年之前的文本,依然能紧紧抓住现代读者的注意力,证明了优秀的故事是具有永恒生命力的。

评分

总的来说,这部文库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展现了中国古典小说从萌芽到成熟的关键过渡阶段,它不仅仅是一堆旧故事的汇编,而是一部生动的文学发展史的缩影。我发现自己对唐代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状态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他们如何在僵硬的体制内寻求精神的自由与寄托,许多传奇故事就是他们想象力的出口。从装帧设计上看,这套书也体现了出版方的诚意,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让人有珍藏的欲望。相较于那些厚重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古典选本,这部“普及文库”的篇幅适中,选篇精炼,非常适合作为进入唐宋传奇世界的敲门砖。它做到了雅俗共赏,既满足了资深爱好者的品鉴需求,也为初学者提供了无障碍的阅读体验,成功地让这些璀璨的文学遗产重新焕发了光彩。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接触这部《唐宋传奇》选本之前,我对“传奇”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为概念化的层面,认为它们不过是唐代文人消遣之作。然而,深入阅读后,我才发现其思想内涵的广度和深度远超想象。不仅仅是狐妖鬼魅的奇谈,其中许多篇章探讨了儒家伦理、官场腐败、乃至人性的幽暗面。有一篇关于科举舞弊的讽刺小说,其辛辣程度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简直可以媲美近现代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编者对不同主题的篇目进行了合理的组织,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唐宋时期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起伏。这种编排方式,让阅读不再是零散的碎片收集,而是一次有逻辑、有深度的思想旅行。特别是文库附带的导读部分,虽然简短,但对每篇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的把握十分精准,为我深入理解文本提供了关键的钥匙,避免了望文生义的误区。

评分

读完这套书的初期感受,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其语言的魅力。唐宋传奇的语言,介于典雅的骈文和口语化的白话之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这部文库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非常讲究,墨色浓淡适宜,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情节的描述,那种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毫不逊色。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品,她们不再是符号化的概念,而是有着复杂情感和清晰动机的个体。例如某一篇讲述宦官与歌伎的篇章,作者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时代的无奈,那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力量,远胜过许多直白的热闹叙事。对比我之前读过的其他一些古典选本,这部文库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对阅读体验的友好度做了极大的优化,它没有让晦涩的古代语境成为欣赏文学之美的阻碍,反而让文字的张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评分

比超市便宜多了,物流快。相信京东自营,买了不少。

评分

翻翻

评分

在京东买东西很方便,快递很快,书挺不错的,一直想看唐宋传奇,现在买到了。

评分

古岳渎经

评分

非常不错的选择,促销时入手,大赞一下

评分

卷八

评分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由此来看,“庐山国学”实际上是一所既藏书又讲学的“学馆”,亦即后来的“书院”。在当时的境域下,所藏之书和所讲之学,自然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可见此时“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一样的。

评分

挺不错的书,慢慢品读也挺好的

评分

这套书的最大优点就是便宜,最大缺点就是装订太次,特别是胶包背脊有不饱满、脱胶现象,厚书几乎本本都是,《红楼复梦》、《济公全传》、《醒世姻缘传》等都是近千页的书,应该分册,这么厚的书胶包质量是难保证,而且从掉胶上看,用胶质量也不好。另外,作为系列书籍,不论隔多少年出版,修切尺寸应该一致,而这套书长短不一。这种质量在印刷行业应该算是残次品,不允许出厂的。只是岳麓书社出的几本书是其它出版社没有的,所有才买。这版《唐宋传奇》不是全本,而且删节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