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中南100常用字水寫練習冊:楷書

盧中南100常用字水寫練習冊:楷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盧中南 著,盧中南 書寫
圖書標籤:
  • 書法
  • 楷書
  • 水寫
  • 練習冊
  • 漢字
  • 盧中南
  • 兒童
  • 基礎
  • 入門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新時代齣版社
ISBN:9787504219763
版次:1
商品編碼:1138589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盧中南100常用字水寫練習冊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5
字數:11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盧中南100常用字水寫練習冊:楷書》是一種“摹帖”練習冊,主要包括兩種功能。
  第一種,《盧中南100常用字水寫練習冊:楷書》右側的單頁,是在水寫紙上印的標有筆順的“雙鈎字”。這是使用印刷技術替代讀者完成瞭“雙鈎”的工作,讀者直接在雙鈎字中填寫即可。第二種,在《盧中南100常用字水寫練習冊:楷書》左側雙頁上印的是範字的反白圖,這是作為手工勾描雙鈎字的“字範”。讀者可以將宣紙濛在上麵以鉛筆將其勾成雙鈎字,然後再以毛筆填寫。自己動手勾描雙鈎字是瞭解漢字結構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被古今成功書法傢所證實瞭的。讀者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適閤自己的練習方法。
  使用本帖練習時,無論選擇哪種練習方法,建議沿“裁切綫”將書頁裁下,使帖頁無障礙地平鋪於桌麵,無論填描或是勾描,都不受書脊的影響。填描時,單頁朝上,勾描時,雙頁朝上即可。

作者簡介

  盧中南,男,1950年12月齣生於武漢,祖籍河南濟源。現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中國書協楷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在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第六屆中國書協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擅寫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為宗,至今不輟。1986年,獲全國第一屆電視書法比賽一等奬。1983年至2012年,書寫齣版《葉劍英詩詞選集》《小楷唐詩三百首》《歐陽詢楷書全集臨本》《道德經》《宋範仲淹嶽陽樓記》《唐王勃滕王閣序》《韆字文》等。編寫《楷書基礎入門》《魏碑基礎入門》《歐陽詢楷書》《硬筆書法》《楷書教程》等著作。2008年,應邀為北京有綫電視颱錄製《楷書技法》講座。2012年,應邀為中央電視颱書畫頻道錄製歐體楷書講座。重要書法創作活動
  1995年,應邀為國務院冊立第十一世班禪書寫漢文金冊。
  1996年,應邀為南京雨花颱烈士陵園碑林書寫《共産黨宣言》部分段落。
  1999年,應邀為中央軍委辦公大樓創作楷書作品。同年9月,為中南海懷仁堂江澤民同誌辦公室創作作品。
  2001年,應邀為硃鎔基同誌辦公室和中南海創作作品。同年8月,應邀為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大使官邸創作作品。
  2003年10月,應邀為四川廣安市思源廣場書寫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全文並鎸刻成碑。
  2004年,應邀為鬍錦濤主席辦公室創作作品。
  2005年,應邀為吳邦國委員長辦公室創作作品。
  2007年4月,應邀為時任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創作贈送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的作品。
  2008年,應邀為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齣訪日本創作贈送日方最高領導人的作品。
  2010年6月,應邀隨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代錶團齣訪韓國,創作楷書作品贈送韓國友人並為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創作作品。2001至2012年,應邀為多位黨和國傢領導人、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央統戰部、解放軍四總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文獻研究室、外交部、釣魚颱國賓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新館等創作作品。

內頁插圖

目錄

《盧中南100常用字水寫練習冊:楷書》無目錄。

前言/序言


《翰墨風華:中國書法藝術鑒賞與實踐指南》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為書法愛好者和初學者提供一份全麵而深入的中國書法藝術鑒賞與實踐指南。它並非局限於某一種特定的字體或字帖練習,而是立足於中國書法藝術的宏大曆史脈絡、深厚哲學意蘊以及多元化的審美追求。全書內容涵蓋瞭從書法起源到當代發展的曆史梳理,重點剖析瞭篆、隸、楷、行、草五種主要書體的演變規律、審美特徵及其代錶性碑帖的精髓所在。此外,本書還詳細闡述瞭執筆、運筆、結構、章法等核心技法要領,並輔以大量的經典作品高清摹本與專業解析,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紮實的理論基礎和開闊的藝術視野。 --- 第一章:書法的源流與文化基石 中國書法,被譽為“無聲的音樂,無形的舞蹈”,是中華文明獨樹一幟的藝術瑰寶。本章將追溯漢字的演變曆程,探究書法藝術得以獨立發展的文化土壤。 1.1 漢字的誕生與早期形態 從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到金文的莊重典雅,文字的載體從龜甲獸骨到青銅器皿,記錄的不僅是曆史事件,更是早期書寫者對秩序與神性的敬畏。我們將探討陶文、刻符等前書寫階段的遺跡,為理解漢字結構如何定型提供背景知識。 1.2 篆書的規範與審美:秦漢的統一力量 秦始皇推行的“書同文”政策,使得小篆成為官方標準字體,確立瞭漢字的方塊結構基礎。本節將深入分析李斯所主導的小篆風格,並對比更具民間生命力的“隸變”過程。我們著重分析篆書筆畫的圓潤、均勻與對稱之美,及其在篆刻藝術中的傳承意義。 1.3 隸書的革新:從實用到藝術的轉摺點 隸書的齣現標誌著中國書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蠶頭燕尾”的齣現,使得書寫效率大大提高,並形成瞭波磔鮮明的藝術風格。本章將重點介紹漢代隸書的“碑學”傳統,如《乙瑛碑》、《曹全碑》等,分析隸書如何打破篆書的古樸形態,為後世楷書的成熟奠定筆法基礎。 第二章:楷書的法度與典範:形體結構的精微之道 楷書,即標準字體,是書法學習中“立規矩”的基石。本章將跳脫齣單一字帖的局限,從結構分析的角度,係統梳理楷書的審美體係。 2.1 楷書的成熟與魏晉風骨 楷書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鍾繇的“楷則”到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的“初唐四傢”,楷書確立瞭嚴謹的法度。本節側重於對“晉韻”和“唐法”的辨析,理解結構上的勻稱與筆勢上的含蓄。 2.2 唐楷的多元風格與技法要領 唐代楷書發展至鼎盛,形成瞭“顔筋柳骨”、“歐體之險”、“虞體之和”等多元麵貌。 顔真卿的“尚法”與“氣韻”: 分析顔體的博大雄渾,強調中宮的飽滿和橫嚮的取勢,探討其如何體現盛唐氣象。 歐陽詢的“險勁”與“結構之妙”: 剖析歐體的間架結構如何達到“三十六對”的精妙平衡,以及如何處理筆畫間的嚮背關係。 唐後楷書的流變: 探討唐末至宋元時期,趙孟頫如何倡導“復歸晉唐”,以及明清之際楷書在帖學與碑學交融中的發展。 2.3 結構解析:橫平竪直背後的空間藝術 本節將以大量範例,係統講解楷書的間架結構規律,包括: 點畫的呼應與提按: 講解“駐筆”、“蓄勢”、“齣鋒”等核心技法。 字形的嚮心與離心: 如何處理部件之間的空間關係,避免鬆散或擁擠。 偏旁部首的造型原則: 講解不同部首在不同位置上的形態變化與調整策略。 第三章:行草的意韻與氣勢:從墨跡中體悟生命律動 如果說楷書是建築的骨架,那麼行書和草書則是流動的生命之河。本章將引導讀者領略綫條運動中的速度、節奏與情感錶達。 3.1 行書: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閤 行書是介於楷書的端莊和草書的奔放之間的一種書體,最具日常性也最考驗書寫者的功力。我們將細緻分析王羲之《蘭亭集序》的“自然天成”之美,以及顔真卿《祭侄文稿》中情感噴薄的“驚草”意味。重點在於“連帶”的處理——如何做到既一氣嗬成又不失清晰。 3.2 草書的飛揚與解放:章草、今草與狂草 草書是書法藝術錶現力的極緻。本章區分瞭三種主要的草書形態: 章草(隸楷之草): 筆畫分離,保留隸書的波磔趣味,如漢簡、皇象的風格。 今草(連帶之美): 筆意相連,結構簡化,追求綫條的流暢和韻緻,以懷素、張旭為代錶。 狂草(情感的噴發): 突破傳統結構限製,以強烈的個人性情驅動筆墨,探討其與中國哲學中“道法自然”的契閤點。 第四章:筆法精要與書寫實踐指導 理論的闡述最終要迴歸到工具與手中的實踐。本章提供詳盡的技法指導,幫助學習者從模仿進入到理解與創造。 4.1 執筆、調鋒與墨色的管理 執筆的結構與姿態: 探討五指執筆法的要領,強調腕、肘、臂的協調配閤。 中鋒與側鋒的轉換: 如何在行筆中精確控製筆鋒,實現筆畫的“立體感”。 墨色的層次變化: 探討“焦、濃、重、淡、枯、潤”六種墨色的運用,及其對作品意境的影響。 4.2 章法布局:整體的氣韻生動 好的作品不僅在於單字的完美,更在於整體的布局。本章講解: 行列關係: 如何處理行與行、字與字之間的垂直與傾斜關係。 字間距與行間距的協調: 探討“計白當黑”的原則,以及如何通過留白營造疏密有緻的節奏感。 題款與印章的安排: 書法作品收尾部分的藝術處理,使其與主體內容和諧統一。 第五章:碑帖結閤與自我風格的探索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引導學習者超越對範本的簡單復製,形成成熟的個人風格。 5.1 帖學與碑學的對話 詳細對比以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為代錶的“帖學”傳統(注重筆法精微、內斂含蓄)與以漢魏碑刻為代錶的“碑學”傳統(注重氣勢雄強、古拙厚重)。探討如何在學習過程中吸收兩派之長。 5.2 古人學習之法與現代人習書之道 迴顧曆代大傢如米芾的“刷字”、趙孟頫的“正書”等學習方法,結閤現代人學習習慣,提供一套科學、高效的習書路徑規劃,強調“臨、摹、對”三位一體的學習方法,鼓勵讀者在紮實傳統的基礎上,注入個人對生活、對藝術的理解,最終達成“以我之麵目”書寫漢字的目標。 --- 結語: 《翰墨風華》提供的是一把鑰匙,它打開的是中國書法博大精深的藝術殿堂。通過對曆史脈絡、技法要領、審美哲學的全麵梳理,本書期望引導每一位讀者,不僅能掌握書寫的技能,更能體悟到中華文化中那份獨有的寜靜、力量與生命的律動。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給我的小學侄女買瞭一套,結果發現大人用起來也完全停不下來,這絕對是近年來我接觸過的最“上癮”的練字工具之一。市麵上很多字帖都是追求“華麗”和“復雜”,動輒就是碑帖的完整臨摹,初學者很容易被那些復雜的筆法勸退。但這本《100常用字水寫練習冊》的定位非常精準——實用至上,效率優先。它就像是一個高效的“錯題本”,專門針對我們日常書寫中的“疑難雜癥”。我注意到,練習冊中對於一些容易寫“歪”的字,比如“和”、“傢”,都有非常巧妙的結構處理建議,雖然沒有過多的文字說明,但從範字中就能清晰地讀齣那種平衡的智慧。而且,它非常適閤碎片化學習。我上下班的通勤時間,或者午休的十分鍾,拿齣這本輕輕一噴水,就能練習一段時間,效率奇高。這種無紙化、無墨水的體驗,徹底解放瞭我的練字場景,現在我的包裏隨時都帶著它,真正做到瞭“練字隨時隨地”。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水寫”這個概念還有點猶豫,總覺得沒有墨水寫齣來的字沒有“精氣神”,但事實證明我是多慮瞭。這套練習冊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強迫你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形”和“勢”上。我們練字最大的誤區之一就是依賴墨水來掩蓋結構上的鬆散。有瞭這個水寫本,每一個筆畫的粗細變化、每一個字的間架結構,都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盧中南老師的楷書,那種端莊大氣中蘊含的法度森嚴,通過水寫這種介質,被提煉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它在筆順指示上的處理,非常細緻,讓你清晰地知道每一個筆畫的運行軌跡。我以前總覺得楷書寫齣來很刻闆,但這本字帖裏,我能感受到每一個字內部的張力與平衡,比如一個“人”字,左邊的撇和右邊的捺,那種相互呼應的動態美感,不是死闆的“照貓畫虎”就能體會到的。堅持用它練習,感覺我的手腕和手臂肌肉記憶都在悄悄發生改變,寫齣來的字不再是漂浮在紙麵上,而是有瞭紮根的感覺。

評分

這本字帖簡直是為我這種“提筆就忘字”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之前練字總是半途而廢,不是覺得枯燥乏味,就是買來的字帖字體太生硬,寫齣來總有點“機器人”的感覺。但是這本《盧中南100常用字水寫練習冊》完全不一樣。首先,它選的這些字,都是日常生活中寫得最多的,什麼“的、是、我、你、有”,這些字練好瞭,感覺寫齣來的東西立馬就有瞭“人情味”。而且,水寫這個形式太棒瞭,環保又省心,不用擔心墨水弄髒桌子或者紙張浪費,寫錯瞭用水一擦就行,反復練習毫無壓力。我發現,練瞭一段時間後,即使是那些我一直寫不好的筆畫,比如橫的起筆收尾,點畫的輕重頓挫,也開始有自己的感覺瞭。那種“似有若無”的墨跡,讓你更專注於每一個動作的到位,而不是糾結於墨跡的濃淡。這本書的排版也特彆清晰,字帖的範本很大氣,楷書的結構非常端正,讓人一看就覺得賞心悅目,學起來自然更有動力。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友好的入口,讓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紮實地打好基礎。

評分

這套字帖的質感和設計感讓人耳目一新,完全擺脫瞭傳統練習冊的刻闆印象。首先,紙張的吸水性和反饋感處理得非常好,既能展現齣毛筆書寫時“一波三摺”的韻味,又不會因為水痕殘留而影響下一次書寫。我發現,當你在水寫本上寫完一個字,輕輕一擦,紙麵瞬間恢復如初,那種乾淨利落的感覺,比撕掉廢稿更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它選取的這100個字,絕對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它們不僅常用,而且在筆畫結構上代錶瞭楷書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幾種組閤方式。如果你能把這100個字寫得穩健、得體,那麼再去麵對其他生僻字時,你會發現底氣十足。它就像是武俠小說裏的“紮馬步”,基礎越紮實,未來的招式纔能越精妙。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寫多少字,而在於如何用最正統、最科學的方法,把每一個基礎的“點、橫、竪、撇、捺”融入到結構之中,實為一套精妙的入門與精進的輔助教材。

評分

作為一個已經練習書法幾年的人,我以為這種“常用字”的字帖對我來說可能有點“殺雞用牛刀”瞭,但沒想到它反而成瞭我提升細節處理能力的一劑良藥。很多我們自以為寫得不錯的中高級學習者,往往在“常用字”上暴露齣基礎不牢的問題,因為我們習慣於追求那些復雜的結構和繁復的筆畫,反而忽略瞭最核心的——結構比例的精準拿捏。盧中南先生的這套字帖,正是把這100個高頻字的結構美學做到瞭極緻。我拿我以前寫的“之”和現在用這本練習冊對照,發現以前的“之”字,橫撇的交匯處處理得過於拘謹,重心偏低;而按照這個字帖的範本練習後,字形明顯靈動起來,重心也更居中,顯得更精神。水寫的好處在於,它讓你沒有“犯錯成本”,所以你會更大膽地去嘗試那些細微的力度變化和角度調整。這種高頻次的、帶著法度的重復練習,對於固化正確書寫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對每一個漢字結構精髓的深度解剖。

評分

正版,清晰,很實用,不錯

評分

字帖不錯

評分

非常好!真的很好啊!

評分

不錯,值得買,練字首選。

評分

喜歡盧中南的字體,灑脫

評分

湊單買的。不咋滴。書法愛好者不建議買

評分

非常好!真的很好啊!

評分

正版,清晰,很實用,不錯

評分

不錯,值得買,練字首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