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道术:庄子的生命美学

道与道术:庄子的生命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凯 著
图书标签:
  • 庄子
  • 道家
  • 道术
  • 生命美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
  • 古代哲学
  • 文学
  • 思想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3151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387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页数:25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道术”是《庄子》文本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庄子生命哲学和及其生命美学的重要概念。围绕“道”、“道术”庄子发挥了老子的思想,更为广泛深入地展开了他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问题的深邃思考,不但提出一系列令人心动的哲学见解,也带我们走进一个心旷神怡的审美境地。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道与道术

第一节 “道”、“道术”考

第二节 庄子“道术”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庄子“道术”的具体运用

第四节 “道术”与“无为”

第二章 性情之道

第一节 庄子性情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庄子“性”、“情”的概念

第三节 庄子性情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庄子与儒家性情思想的比较

第五节 魏晋学士对庄子性情思想的发挥

第三章 人格之道

第一节 庄子人格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庄子》的理想人格

第三节 理想人格的实现条件

第四节 庄子人格思想的审美意味及影响

第四章 养生之道

第一节 庄子养生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庄子养生思想的核心问题

第三节 庄子养生思想的审美意蕴

第四节 庄子养生思想的影响

第五章 生死之道

第一节 庄子死亡智慧的源流

第二节 庄子的死亡智慧

第三节 庄子死亡智慧的延展

第四节 庄子死亡智慧的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庄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瑰宝,其文字之飘逸,意境之深远,哲学之精妙,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而“道”与“道术”更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命脉,是理解其哲学体系的钥匙。“道”,并非某个具体事物,而是超越万物、无形无相的宇宙本源与运行规律,是天地万物的生成者,也是一切变化的根源。《庄子》中的“道”,是自然无为的,是顺应天性的,是超越是非、辩论与名利的。它不落于形,不滞于心,它存在于山川草木之间,存在于呼吸吐纳之间,存在于每一个生命的自然流转之中。“道”的认知,非通过僵化的知识学习,而是通过一种体悟,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契合。 “道术”则可以理解为体悟和践行“道”的方法与艺术。《庄子》中的“道术”,并非奇门遁甲、符咒法术等狭隘的术数,而是指一种与“道”相契合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精神境界。它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一种“心灵的解脱”。“道术”的核心在于“无为而治”,在于“坐忘”、“心斋”,在于“逍遥游”。“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不妄为,不强求,不与天地对抗,而是与天地同频。通过“无为”,人们可以达到“不扰”的境界,让事物按照其本来的规律发展。“坐忘”,是指抛弃一切外在的声色干扰,忘却自身的形体,使心神空明,达到一种与道合一的静谧状态。“心斋”,则更进一步,要求涤荡内心的杂念,使心境纯净,能够敏锐地感知“道”的微妙律动。“逍遥游”是“道术”的终极体现,它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烦恼、摆脱一切束缚的精神状态,在浩瀚的天地间自由翱翔,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限制。 《庄子》的“道”与“道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提供了一种审视世界、安顿心灵的独特视角。在认识论上,《庄子》倡导“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认知态度,强调真知源于实践与体悟,而非僵化的理性分析。他以“朝三暮四”的故事,揭示了事物相对性,并以此来破除人们固有的二元对立思维,引导人们超越表面的是非善恶。在人生观上,《庄子》提出了“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的人生智慧,强调顺应生命的自然节律,不为外界的得失而动摇内心的平静。他鼓励人们“齐物论”,认识到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以人为中心的傲慢去评判和区分。在道德观上,《庄子》超越了儒家伦理的“仁义礼智”,认为真正的道德是自然流露的,是与“道”相符的,强制的仁义反而会束缚人性。他推崇“德不形”,认为真正的德行是无迹可数的,是渗透在生命中的自然之美。 “道”与“道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哲学的高度,更在于其对个体生命的影响。在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与无常时,《庄子》的思想提供了一套精神上的解脱之道。当遭遇挫折、失意时,可以从“道”的视角看到个人的渺小与宇宙的宏大,从而减轻痛苦的负荷。当面对社会的不公与自身的局限时,可以学习“道术”中的“知足不辱”、“知命不忧”,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庄子式的智慧,是一种“寓言于乐”的智慧,它不枯燥,不沉重,而是充满着生命力与趣味性。他用生动的比喻、奇幻的故事,将深奥的哲理寓于其中,使人读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道”与“道术”,更是对当时社会思潮的一种深刻反思与超越。在那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庄子以其独特的视角,批判了各种僵化的思想体系,倡导回归自然,回归本真。他认为,过度的理性计算、繁琐的礼法制度、人为的道德规范,反而会扭曲人的天性,使人远离真正的快乐与自由。他所推崇的“全真”、“真人”,便是那些能够保持纯真本性,与“道”和谐统一的生命。 总而言之,《庄子》中的“道”与“道术”,是一种关于宇宙、生命、智慧的深刻洞见,它教导我们如何认识自然,如何安顿心灵,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它是一种超越功利、超越世俗的生命哲学,其精髓在于顺应自然,体悟本真,实现精神的逍遥与解放。它如同一股清流,洗涤心灵的尘埃,引领人们走向一种更深邃、更广阔的生命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仿佛能听见竹林间的风声和古琴的余音。作者的文笔老练,遣词造句考究,读起来有一种美学上的享受。他对于庄子思想中那些充满张力和辩证性的概念,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让文字显得晦涩难懂,反而因其优美的表达而更具感染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全书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人”的关怀,他将冰冷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刻关照。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解读古代典籍,更是在进行一场关于如何活得更完整、更具诗意的人类学实践探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减负”,内心变得更加开阔和宁静,对于周遭事物的看法也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逻辑层次分明,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不同观点时所采用的对比和映衬手法。比如,在讨论“齐物论”时,他引入了一些现代社会的现象作为参照,使得原本看似高远的哲学命题,瞬间变得触手可及。这绝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它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带着你一步步探索思维的边界。阅读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走一条盘山小路,每转一个弯,都有新的风景和更开阔的视野出现。作者对于文本的精细考据和大胆想象相结合,让庄子的思想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他处理矛盾观点的态度非常成熟,既不回避难点,也不急于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体悟那种“两得其意”的微妙平衡。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作者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解深入骨髓,尤其是在对“道”这个核心概念的阐释上,别具一格。他没有陷入传统注疏的窠臼,而是以一种非常现代和富有生命力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庄子的思想。全书的叙述流畅且富有思辨性,每一个论断背后都能看到扎实的文本功底和广博的学识积累。特别是关于“逍遥游”的解读,不再仅仅停留在自由精神的层面,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积极入世、却又不失超脱的生命实践。这种论述方式让人眼前一亮,仿佛重新认识了庄子这位古代的智者。作者的文字功力也值得称赞,他能够将复杂深奥的哲学概念,用非常精炼且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得即便对于初涉庄学的人来说,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智慧。这本书无疑为我们理解先秦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框架。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自然”的探讨,那种对万物本真状态的描摹,简直就像一幅流动的、充满生机的国画。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他似乎能穿透历史的迷雾,直接与庄子对话。他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贬低任何事物,而是平实地呈现了庄子哲学中那种“顺应天道,无为而治”的境界。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凝视窗外的景物,脑海中浮现出书中描述的那些画面——清风拂过,万物自得其乐。这种阅读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作者成功地捕捉到了那种“任其自然,不加干涉”的哲学精髓,并将其与我们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巧妙的对比,让人不禁反思,我们是否已经偏离了真正的生命本真。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深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让我对“道家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充满了洞察力,读起来让人感到踏实可靠。他不是简单地复述经典,而是将庄子的智慧融入到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之中。尤其在探讨“生死”的章节,作者的处理尤为精彩,没有使用煽情的笔墨,而是以一种极其平静、甚至是略带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庄子面对无常时的豁达与超然。这种淡然的态度,在充斥着焦虑的当代社会,无疑是一剂良药。这本书不仅是哲学层面的探讨,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优雅地面对人生困境的生活指南,充满了对个体自由的尊重和对生命多样性的肯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