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涛,男,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大学生书法家协会副会长,《高校书艺》杂志主编。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其父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其父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宋灭亡后,赵孟頫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赵孟頫后逐渐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他的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元仁宗的青睐和赵孟頫本身艺术水平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篆、隶、真、行、草五体兼擅,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很多人因赵孟頫的仕元而对其书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其实他在书法上的贡献甚大,不仅书法作品,就是其书论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是学习书法重要的理论启示。
本书所选例字来源于赵孟頫如下几帖:
《后赤壁赋》,纸本,册装,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子昂”。时赵孟頫四十八岁。
《千字文》,绢本,藏于故宫博物院。赵孟頫酷爱以《千字文》为习字素材,他曾在一卷《千字文》中自题云:“仆二十年来,写《千字文》以百数。”足见共学书之勤奋。本卷是其晚年书写的一件《千字文》,明代书家詹景凤评说:“此卷笔法高古、圆润峻秀,为承旨得意之作。” 清人安岐评价:“此书体势圆熟,转折峻峭而兼章草。虽宗智永,与往昔所见迥别,乃公之变笔也。评者谓文敏天资既高,学力渊深,未有不神而化者,此卷良是。”
《止斋记》,纸本,上海博物馆藏。此篇书于元至大元年,赵孟頫时年五十五岁(1308)。此乃赵孟頫行书代表作之一。通篇字形俊秀飘逸,而笔笔又谨守法度,体现了他极深的行楷功力,乃至后学无法超越。
纵观几帖,我们发现这里面体现出赵孟頫行书技法的共同特点:
由于天分极高,加上多年的积累,他的艺术水平已渐臻炉火纯青之境。这些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婉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特别精彩之处就在于,虽然是多用侧锋,但是赵孟頫以他的天才和深厚功力在运用侧锋书写时避免了单薄及抛筋露骨的弊端,将其书写得也像中锋一样浑厚宽博,而在线条粗细变化及转折处却又不乏精巧韵致,因此就使得其作品充满了“端庄杂流利,刚健寓婀娜”之感。同时在字形结构上,总体以端庄俊逸为主,但是在个别字上为了追求别样韵味,他故意对其结构进行变化,或是将上下结构变成左右结构;或是夸张突出某一笔画;或是故意弄险却又以某些笔画进行补救以平衡重心,种种不一而足,使作品在端庄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活泼的趣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孟頫确是深得王羲之真传的一代书法大家。他将王羲之书法的风格学得惟妙惟肖,甚至在妩媚之处还有过之,但是这也是他饱受诟病之处。公允地说,这种批评也并非全无道理。书法讲究字内含有风骨还是十分重要的,太过柔媚,在气势上还是会欠缺一些,这也是我们提醒广大学习赵孟頫行书者需要特别注意和避免之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永远是我们在学习古人书法时的正确态度。
应该先在他的楷书上好好下一番功夫,这样再去学行书就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学习欧阳询行书的一个窍门,同时也是学习欧阳询行书的情况特殊所在。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书法有很高要求的人,尤其是在临帖过程中,我希望能够找到那种“神似”的感觉,而不仅仅是“形似”。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停留在表面功夫,而是深入到书家创作时的心境和用笔习惯。比如,它会讲解在不同力度的控制下,笔锋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出线条的苍劲或圆润。我通过这本书的指导,对不同阶段的书法作品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一本死板的教材,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指南,引导我不断探索书法的奥秘。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这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评分这本关于碑帖临习技法的书籍,简直是书法学习者的福音!我一直对行书情有独钟,尤其是对那些结构严谨、笔法细腻的作品非常着迷。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被它详尽的讲解所吸引。书里对于不同书体的特点、笔画的起收、结体的布局,都有非常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它对于“气韵”的探讨,让我体会到书法不仅仅是技法的堆砌,更是个人学养和性情的流露。作者在讲解时,总是能将复杂的技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迅速掌握要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临习方向更明确了,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带着思考去下笔。它不仅是一本技法手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时刻在我身边指导。
评分我是一个狂热的书法爱好者,平时会收集各种碑帖临习资料,但坦白说,很多书都偏重于理论讲解,对于实际操作的指导显得有些空泛。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在讲解技法时,非常注重“手感”和“力度”的传达。书中的图例和文字解析结合得非常完美,每一个转折、每一笔的提按,都有详细的步骤分解。我尤其欣赏它对“结构美学”的阐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字帖看起来那么舒服,而我临的却总感觉别扭。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如何分解字形,从而更好地融入自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教我“怎么写”,更重要的是教我“怎么看”,这对于提升我的书法修养至关重要。
评分我过去尝试过很多书法教材,但总觉得它们要么太深奥,要么太肤浅。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实践的指导性。对于如何通过临习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的方法论。它教我如何去“破译”古人的笔法密码,如何将古人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书中对于“气韵生动”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书法是“写”出来的,更是“感觉”出来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练习中的不足,也为我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价格。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我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将临摹的字写得有生命力。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讲解技术细节,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书法的精神内核。书中对不同笔法的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古人的神韵。我发现,自从开始按照书中的方法临习后,我的作品在结构上更加稳定,笔触上也更加流畅自如。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总能在我遇到瓶颈时,为我指点迷津。这本书让我对手写的热情再次被点燃,它是我书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很好的,京东就是好,非常满意,持续关注京东
评分喜欢赵孟頫的字,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天写的可以好一点统文化
评分好东西,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说的比较祥细,适合初学者。
评分发货快,包装完好。
评分赵孟頫的书法非常漂亮,喜欢他的字。
评分很好的,京东就是好,非常满意,持续关注京东
评分你是个什么都没有关系。。我也有个别在让
评分还不错,赵体是最喜欢的楷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