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为你练字支招;书家心得,帮你指点迷津。
书中练习设计安排科学合理,教程精讲精练,相信大家能从中受益匪浅。
《名家钢笔书法实用教程:田英章楷书》为华夏万卷字帖书系之一,以田英章先生擅长的楷书字体精心书写成可摹、可临、可描的多功能字帖,并附上自己的学书心得,以他的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一条快捷入门的途径,是学习者十分实用的指导用书。
田英章,字存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书法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学社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书法导师,中国楷书网名誉坛主。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书》高级书写员,原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国际书画艺术联盟副理事长。
田英章先生拥有极高的书法造诣,他博学古法,诸体兼修,尤擅楷、行。特别是他的楷书,法度缜密,传承有序,已熔炼到精熟至美的高度,被誉为“当代欧楷大师”,获得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田英章的字端庄工整、遒劲秀丽,在深厚的传统技法基础上进行延伸,达成并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易学易练。他的书法作品曾在1990年获得世界30多个国家参加的日本国际印刷体竞赛世界金奖,1991年获得15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书法展世界文化艺术金奖。
我真正想说的是,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超乎了我的预期。我学习钢笔书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总感觉自己的字像是在“机械地”复制范本,缺乏神韵和灵气。这本书很巧妙地避开了单纯的“照猫画虎”,它在每一组字的旁边都附带了非常简短却直击核心的“心法口诀”。比如,在讲解“横”的写法时,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起笔要藏”,而是用“如蚕食桑叶,收笔要回锋蓄力”来比喻,一下子就让抽象的笔法变得形象起来。我按照书中的提示调整了握笔的角度和运笔的速度,仅仅练习了半个下午,我自己的字在结体上立刻有了显著的改善,那种僵硬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舒展和匀称。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写字的教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耐心地指导你如何“理解”每一个汉字的结构美学。对于那些希望真正把钢笔字写出书法韵味的人来说,这种由浅入深、注重内在逻辑的编排方式,才是王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出色了,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米黄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内页纸张的选取也特别讲究,摸上去光滑细腻,即使用普通的签字笔书写,墨水也不会洇开,这对于练习书法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之前买过一些字帖,纸张薄得一塌糊涂,一写就皱,用起来很糟心。但这一本完全不会,每一页的排版都清晰明了,间架结构的书写示范占据了主要的视觉空间,旁边的米字格和九宫格划分得恰到好处,既不显得拥挤,又能保证书写时的精准度。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在不同笔画的演示部分,居然还用了不同深度的灰色墨水来区分主次,这对于初学者快速掌握运笔的轻重缓急非常有帮助,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哪个是藏锋入笔,哪个是出锋有力。光是翻阅这本书,就仿佛已经置身于一个专业的书法工作室,那种想要立刻拿起笔来临摹的冲动是其他字帖无法给予的。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使用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看一两遍就束之高阁的“一次性”读物。
评分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确实体现了制作方的专业态度。例如,在每一课的末尾,它都会设置一个“易错点辨析”的小栏目。这个设计非常人性化,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错误,而是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正确写法”和“常见错误”并列展示。我发现自己以前写“竖”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收笔过于尖锐,而书里明确指出楷书的竖收笔应该是“方收”,并配上了放大图示,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症结所在。此外,书本的装订方式也十分巧妙,采用了可以完全平摊的设计,无论是放在书桌上还是膝盖上练习,都不会有中间合拢的问题,保证了读者在临摹时,目光和笔尖都能覆盖到整页的范字,极大地提升了练习的连贯性和效率。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
评分从教学体系的角度来看,这套教程的循序渐进设计非常科学合理。它没有一上来就展示复杂的、结构紧凑的汉字,而是从最基础的“点、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画入手,而且每一个笔画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分解图,甚至连起笔时的“顿挫”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等把笔画掌握得差不多了,才开始进入到简单的独体字,比如“一、二、人、大”,这些字结构相对松散,容易把握重心。等到读者对基本结构有了信心后,才逐步过渡到偏旁部首的学习,最后才是结构复杂的合体字。我注意到,在讲解偏旁部首时,作者还会特别指出同一个偏旁在不同位置的书写变化,比如“三点水”在左边和在下面的写法细微差异,这一点在很多市面上流行的字帖中是经常被忽略的。这种层层递进的难度设置,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挫败感,让学习者能够稳扎稳打地建立起自己的“字库”和“肌肉记忆”。
评分说实话,我最看重的是这套教程所体现出来的“文人气质”。现在的很多书法教程,为了追求所谓的“速度感”和“时髦”,把字写得过于扁平化和快餐化,失去了汉字本身的韵味。但这本教程里的范字,无论是从字形结构还是墨色的浓淡变化来看,都透露着一股沉稳、大气、不疾不徐的士人风范。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楷书中融入的行书笔意,使得原本应该端正的楷书在不失规矩的前提下,多了一丝灵动,避免了刻板的雕琢感。当我练习这些字的时候,心情也会不自觉地平静下来,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练习写字,更是在进行一种缓慢的、专注的审美熏陶。这对于我这种工作节奏很快的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心灵放松。它教给我的不仅仅是“怎么写”,更是“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境去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